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消費文化視角解讀《傲慢與偏見》

2016-03-06 22:00:25王春霞
山東社會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

王春霞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2249; 北京大學 英語系,北京 100871)

?

從消費文化視角解讀《傲慢與偏見》

王春霞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外國語學院,北京102249; 北京大學 英語系,北京100871)

[摘要]英國18世紀日益增長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消費在中上層階層的盛行,而消費方式常跟等級差別相關, 這就使原來基于血統(tǒng)、家世的階層劃分日益受到挑戰(zhàn)。 面對消費帶來的潛在威脅,那些有著“譜系家庭”稱謂的上層階級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在《傲慢與偏見》中,擁有羅辛斯莊園的凱瑟琳夫人和擁有彭伯利莊園的達西就代表貴族階層所采取的不同應對策略。小說以伊麗莎白為代言人,對由 “炫耀性消費”維護聲望的羅辛斯莊園及其產生的影響進行的批判和對由社會文化資本維護聲望的彭伯利莊園的贊賞,顯示了奧斯丁對所處社會日益貨幣化的趨勢作出的回應。她的回應又是多維度的,“出身與財富”是凱瑟琳夫人“傲慢”的資本,“社會文化、審美、責任和道德力量”是達西“傲慢”的資本。是否認可獨立于出身和財富的個人品質是達西和凱瑟琳夫人的最大不同點,但卻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共同點,這也是“傲慢”與“偏見”能夠消融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達西是奧斯丁的理想貴族典范,是她參與“譜系家庭”話語重構的產物,在某種程度上,預見了維多利亞時期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文化霸權之爭。

[關鍵詞]“譜系家庭”;“炫耀性消費”;“文本資本”;個人品質

娜奧米·塔德莫在對英國18世紀“家”概念的歷史追溯中,著重分析了“譜系家庭”(lineage-family)?!白V系家庭”在當時社會所具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意義已在人們心中定格,它常常跟血統(tǒng)、門第概念聯系,顯示出一定的社會重要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對它所代表的價值、社會重要性全盤接受。例如,《學徒指南》(TheApprentice’sVadeMecum)體現血統(tǒng)、門第跟經商的沖突;《帕梅拉》體現血統(tǒng)、門第跟美德的沖突等。*Naomi Tadmor,Family and Friends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Household, Kinship and Patron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pp.19-27、pp.73-101.表面上,《傲慢與偏見》里,達西的“傲慢”與伊麗莎白的“偏見”就是這些沖突的體現,他們彼此間“傲慢”與“偏見”的消融常被看作奧斯丁對兩人所代表階層關系的未來設想。

但是本文試圖說明,作為貴族代表,達西和凱瑟琳夫人在應對消費文化帶來的世道變化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主要是因為她未能看清兩人策略的差別。擁有羅辛斯莊園的凱瑟琳夫人和擁有彭伯利莊園的達西都是“譜系家庭”的代表。面對消費文化帶來的潛在威脅,他倆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凱瑟琳夫人訴諸“炫耀式消費”或“招搖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將物品作為炫耀其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征;達西依靠莊園本身具有的文化、道德力量和責任意識來維護其地位。一方面,伊麗莎白一開始對達西的“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受當時人們對“譜系家庭”固有聯想的影響,因而當她聽信威克姆的謊言后,指責達西對待威克姆不公正。另一方面,伊麗莎白對彭伯利莊園和達西的最初判斷更多是基于她對羅辛斯莊園和凱瑟琳夫人的審視,她對達西的最初“偏見”來源于她對凱瑟琳夫人所代表的貴族的“偏見”,她未能分清兩人應對世道變化所采取的策略的差別。

一、消費方式引起的世道變化

18世紀的英國已經成為一個商業(yè)和消費社會。一個消費社會的形成首先需要這個國家有高比例的中產階層生活在城市,并有足夠的財富購買商品;這些商品能夠讓中產階層消費得起,并且能夠讓他們買得到。18世紀末期,原先只有上層人才能擁有的商品也可以被社會更大范圍的人享有。 這些商品有地毯、窗簾、家具、玻璃、瓷器、茶具、鐘表等各種家居產品,也有咖啡、茶、糖等日用品。這一時期,一些廉價產品的制造商如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 和喬賽亞·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甚至也是廣告的先行者。家庭之外,咖啡屋、舞會、劇院、禮堂等都開始成為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時,運輸方式的革命大大地促進了消費主義的發(fā)展。*Peter J. Kitson,“The Romantic Period, 1780-1832”,in Paul Poplawski, ed. English Literature in Contex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314. 關于這個時期消費主義的詳細論述,參看Roy Porter,“Consumerism”, in Iain McCalman ed. An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Romantic Age: British Culture 1776-183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p.181-187.

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期,由經商、投機和生產而帶來的財富大量涌入英國社會,使原來主要基于家世、血統(tǒng)和社會角色等的等級劃分受到挑戰(zhàn)。*龔龑:《〈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教育》,《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這些大量涌現的財富促進了消費在中上層階層的盛行,原來只是外在標志的財富越發(fā)重要。財富的重要性與當時“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心理”有很大關系,18世紀的英國,“工商界開始有目的地把物品與其特定的消費對象聯系起來,并大肆渲染強調消費方式的等級差別……物品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社會地位乃至人的品質的標志?!?黃梅:《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336-340頁。呂大年在《18世紀英國文化風習考》中認為菲爾丁具有與斯摩萊特類似的焦慮,參看呂大年:《18世紀英國文化風習考——約瑟夫和范妮的菲爾丁》,《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科普蘭(Copeland)在第四章“Shopping for signs: Jane Austen and the pseudo-gentry”詳細討論了奧斯丁各個作品中消費對于各個階層的意義,尤其是“準鄉(xiāng)紳”階層,具體閱讀Edward Copeland, Women Writing about Mone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pp.89-116.例如,當伊麗莎白初次造訪羅辛斯莊園時,柯林斯建議她要衣著樸素,不必過于華麗和講究,因為只有凱瑟琳夫人和她的女兒才適合這樣打扮,凱瑟琳夫人喜歡人們注意身份上的差異。 顯然,單就服飾這個最常用消費品而言,它能傳達很多信息,這是因為:“服裝所標示的不僅是財產,還有‘情趣’和鑒賞力。作為一種符號,服飾的選擇包含著美學的道德的判斷?!薄坝捎谏婕板X,涉及趣味修養(yǎng)也即某種‘文化資本’,所以服裝背后有復雜的權勢關系?!?黃梅:《起居室里的寫者》,東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85-91頁。難怪在十八九世紀英國小說中,著裝一直都是小說人物的一件大事,有些人物甚至會為著裝焦慮。

面對消費帶來的潛在威脅,那些有著“譜系家庭”稱謂的上層階級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栋谅c偏見》中,凱瑟琳夫人和達西就代表貴族階層所采取的不同應對策略。以羅辛斯莊園為代表的“譜系家庭”的意義更多地以莊園建筑本身、仆人、家具、馬車、鋼琴、服飾等消費標志體現出來,它的價值更多地由外在的物品來衡量。例如,柯林斯對它的每一次夸耀都跟消費標志相關:凱瑟琳夫人擁有的馬車數量、眾多仆人、豐盛菜肴、金銀餐具、窗戶數量、窗戶玻璃的花費等。在當時,金銀是流行的財富形式,一部分被鑄成金幣和銀幣,一部分被制成金銀餐具;當時英國社會根據窗戶、仆人數量多少來征稅,因而它們也是炫耀財富的形式。*Daniel Pool, What Jane Austen Ate and Charles Dickens Knew: from Fox Hunting to Whist——the Facts of Daily Life in 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3,pp.85-88.

“炫耀式消費”在當時英國各個階層盛行,它折射出當時英國人對財富的依傍。在某種程度上,英國已呈現“社會的貨幣化”趨勢,這種趨勢在奧斯丁的作品里得到具體體現。她作品里的婚姻市場上,人人待價而沽。在《傲慢與偏見》里,不管是賓利還是達西,梅里屯人首次談到他們時,他們首先是被貼上“價簽”的人。例如,伊麗莎白和菲茨威廉上校談到與貴族小兒子們結婚所需要的花費時,兩人似乎很自然地接受了這點。菲茨威廉上校:“我們花錢花慣了,因此不得不依賴別人。處于我這種地位,結婚又能不注重錢,這種人可為數不多啊?!?“他這話,” 伊麗莎白心里暗想,“是故意說給我聽的吧?”她想到這里,不由得臉紅了;可是她立刻平靜下來,用活潑的語調說道:“請問,一位伯爵的小兒子一般的身價是多少?我想,除非兄長體弱多病,你的要價總不能超過五萬鎊吧?!?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孫致禮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頁。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出該著名稱首字和引文出處頁碼,不再另注。

在《理智與情感》中,費拉斯夫人原計劃讓大兒子愛德華娶擁有三萬鎊嫁妝的莫頓小姐。當計劃落空后,她隨即打算讓小兒子羅伯特娶該小姐。埃麗諾和約翰·達什伍德討論這個新打算時,他們的對話頗有諷刺意味:“‘我們現在正在考慮’,達什伍德先生停了片刻,然后說,‘讓羅伯特娶莫頓小姐?!{愔Z聽到她哥哥那一本正經、果決自負的口氣,不禁微微一笑,一面鎮(zhèn)靜地答道:‘我想,這位小姐在這件事上是沒有選擇權的?!x擇權!你這是什么意思?’”*簡·奧斯丁:《理智與情感》,孫致禮譯,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292頁。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出該著名稱首字和引文出處頁碼,不再另注。費拉斯夫人和約翰·達什伍德的邏輯與貝內特夫人和柯林斯的邏輯如出一轍。

二、訴諸 “炫耀性消費”策略的“譜系家庭”及其影響

然而,“社會的貨幣化”趨勢使原來基于家世、血統(tǒng)和社會角色等的等級劃分受到挑戰(zhàn),這是因為,“社會的貨幣化使身份變動成為可能……消費本身成為提高社會地位的主要途徑,從而也使斯摩萊特們擔憂消費會破壞傳統(tǒng)的等級秩序?!?黃梅:《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336-340頁。在《傲慢與偏見》中,“斯摩萊特們”應該是凱瑟琳夫人和達西,他們都對自身身份的榮耀格外重視,但是二者的不同點在于,凱瑟琳夫人似乎心甘情愿將自身身份由物質消費彰顯和維護,而達西則立足于其社會身份本身的道德力量和責任意識。

這種身份由消費物品彰顯的做法在當時十分盛行,它使中下層的身份追逐“志向”(aspirations)比較容易實現,因為通過物質性東西體現的羅辛斯莊園們的身份價值是外化的,因而是可以模仿的。例如,馬車、府邸和晚宴、鋼琴等都是上層人士社會地位的指示器(social indicator),也是低階層人士擠入高階層的必需品。事實上,按照鮑德里亞的理論,這些指示器的“符號價值”(sign value)遠遠大于它們的“使用價值”(use value)。處在低階層的人一旦具備了一定的財力和物力,就會逐步購置這些必需品,參與和舉辦一些社交活動,逐漸打入高階層,這一點在賓利一家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因而,這種身份由消費物品彰顯的做法使得中下層人士也落入了無休止的模仿怪圈,這也是后來薩克雷筆下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勢利者的原因之一。凱瑟琳夫人們心甘情愿借助物質消費維護社會地位,中下層人對他們的認可首先體現在對其物品的企羨上,而非他們的道德力量和責任感,然而,這些現象正是奧斯丁所要批判的。

在當時,作為“譜系家庭”代表的凱瑟琳夫人和達西本應該在人們心中激起這樣的聯想:土地貴族承擔一定的社會文化、道德責任。這些聯想本應該是凱瑟琳夫人和達西“傲慢”的資本,也是阿諾德對英國18世紀貴族贊許的原因。但在小說中,從貝內特一家對伊麗莎白和達西訂婚消息的反應來看,她的高攀讓家人首先想到的是物質欲望的滿足。當伊麗莎白把訂婚的消息告訴貝內特太太時,她“乍聽到這條消息,只是靜靜地坐著,一句話也說不出”,接著開始狂喜:“天哪!老天保佑!只要想一想!天哪!達西先生!誰會想到?。≌嬗羞@回事嗎?哦!我的心肝莉齊!你就要大富大貴了!你會有多少零用錢,多少珠寶,多少馬車啊……親愛的莉齊!城里有座住宅!家里琳瑯滿目……每年有一萬鎊的收入!”(《傲》:296)就連比較理智的貝內特先生聽到伊麗莎白決定要嫁給達西的消息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你是打定主意要嫁給他啦。他當然有的是錢,你可以比簡有更多的漂亮衣服,漂亮馬車??蛇@些東西會使你幸福嗎?” (《傲》:295)伊麗莎白的舅媽也半開玩笑地向她提及漂亮的馬車和馬駒。

三、訴諸 “文化資本”策略的“譜系家庭”及其影響

奧斯丁以伊麗莎白為代言人,認為人們對“譜系家庭”聲名的尊重或維護不應該是對其物質消費的過度關注,應該扎根于彭伯利莊園和達西所代表的文化、道德力量和責任感。許多學者都將彭伯利莊園看作模范莊園,將達西看作模范貴族。彭伯利莊園的存在價值常被認為是以其社會文化資本形式展現的,如莊園風景、圖書館、家庭畫廊等,這些“文化資本”并不能被新富們馬上模仿。*Marilyn Butler,Jane Austen and The War of Ideas,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75 和 Alistair M. Duckwor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state: A Study of Jane Austen’s Novel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isty,1971, 都有類似觀點。

受當時人們對“譜系家庭”固有聯想的影響,伊麗莎白期待彭伯利莊園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例如,威克姆說他的父親精心管理著彭伯利莊園的資產,因而受到老達西先生的器重,將他視為“最親密、最知心的朋友”,并在他臨終前主動提出要供養(yǎng)威克姆。老達西先生對威克姆供養(yǎng)的方式之一就是為他提供一份牧師俸祿。但是達西卻因為嫉妒威克姆,而拒絕履行老達西先生的承諾。由于伊麗莎白聽信了威克姆的謊言,當達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時,她指責他對待威克姆不公正。她這樣質問達西:“好幾個月以前,我從威克姆先生那里了解到你的人品,你在這件事上還有什么好說的?你能虛構出什么友誼舉動來替自己辯護……你明知應該屬于他的利益,卻不肯交給他。他正當年輕力壯,理應享有那筆足以維持閑居生活的資產,你卻剝奪了他的這種權利……” (《傲》:156)此時,她更多地在質疑達西作為莊園主人的責任感意識。

事實上,小說前半部分的彭伯利莊園一直是“不在場”的。伊麗莎白對彭伯利莊園和達西的最初判斷更多地基于威克姆的謊言以及她對羅辛斯莊園和凱瑟琳夫人的審視。 當置身于彭伯利莊園,她對作為社會文化、責任感、道德力量,甚至是審美力量代表的彭伯利莊園及其主人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在聽到管家雷諾茲太太對達西的夸贊后。雷諾茲太太認為:“他是天下最好的莊主,最好的主人,他不像如今的放蕩青年,一心只為自己打算。他的佃戶和傭人沒有一個不稱贊他的。有人說他傲慢,可我真看不出他有什么傲慢的地方。依我看,他只是不像其他青年那樣夸夸其談罷了?!?(《傲》:198)她的夸贊反映了理想的主仆關系,這符合伊麗莎白對一個“譜系家庭”的期望,因而消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這點從她對達西責任的感嘆中可以看出來:“達西作為兄長、莊主、家主,掌握著多少人的幸福!能給人帶來多少快樂,造成多少痛苦!又能行多少善,作多少惡!” (《傲》:199)此時,她絕對不贊同夏洛特·盧卡斯的弟弟對達西艷羨的原因:“要是我像達西先生那么有錢,我才不在乎自己有多驕傲呢。我要養(yǎng)一群獵狗,每天喝一瓶酒?!?(《傲》:17)

與《傲慢與偏見》中理想的主仆關系相對照的是《理智與情感》里費拉斯夫人對待仆人的態(tài)度。小說的第二章,達什伍德夫婦討論怎樣做才算是履行老達什伍德先生要求兒子幫助寡母和妹妹們的臨終囑托。約翰·達什伍德打算將原來給每個妹妹每人500鎊的計劃改為一年給100鎊時,范妮·達什伍德對支付年金的想法極力反對,并舉了其母費拉斯夫人的“前車之鑒”:費拉斯夫人遵照老費拉斯的遺囑,年年向三個老仆人支付退休金,可恨的是這些老仆人總不死,她的財產只得“這樣長久地刮下去”,“這樣消耗下去”。(《理》:13)

四、對獨立于出身和財富的個人品質的認可

但是,伊利莎白對達西的“偏見”不同于她對凱瑟琳夫人的“偏見”,達西和凱瑟琳夫人“傲慢”的資本又有所不同。她對達西“偏見”的消除是因為她理解了身為彭伯利莊園主人的那份責任感和榮耀感,但她對凱瑟琳夫人的“偏見”卻很難消除,因為該“偏見”源自雙方深刻的觀念對立:是否認可獨立于出身和財富的個人品質。當伊麗莎白到羅辛斯莊園做客時,面對莊園的各種“炫耀性消費”標志如仆人數量、家具、馬車、鋼琴, 她“有些無動于衷”,因為她“聽說凱瑟琳夫人在德才上沒有什么出類拔萃、令人敬畏的地方,光憑著有錢有勢,還不至于叫她見了就驚慌失措?!?(《傲》:132)她覺得凱瑟琳夫人對她的諸多提問都很唐突,例如,她姐妹們在哪里讀的書、父親用什么馬車、母親娘家姓什么等。伊麗莎白更看重獨立于出身與財富的個人品質。

認可獨立于出身與財富的個人品質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共同點,卻是他和凱瑟琳夫人的最大不同點?!俺錾砼c財富”是凱瑟琳夫人“傲慢”的資本,“社會文化、審美、責任和道德力量”是達西“傲慢”的資本,也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彼此間“傲慢”與“偏見”能夠消融的原因之一。達西正是因為看到了伊麗莎白獨立于其出身與財富的個人品質與魅力,才無法克制地愛上了她;而凱瑟琳夫人反對伊麗莎白和達西結婚的主要理由是雙方出身與財富的不平等,屬于“門戶失類”(misalliance)。當她怒指伊麗莎白的出身和財富時,伊麗莎白對此反唇相譏:

“你這個小妮子,一無門第,二無貴親,三無財產,卻要癡心妄想!這像什么話!真讓人忍無可忍。你要是有點自知之明,就不會想要背棄自己的出身,”伊麗莎白有力回擊道:“我認為,我跟你外甥結婚,并不會背棄自己的出身。他是個紳士,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門當戶對?!薄安诲e。你的確是紳士的女兒??赡銒寢屖鞘裁慈??你舅父母和姨父母又是些什么人?“不管我的親戚是些什么人,”伊麗莎白說道,“只要你外甥不計較,便與你毫不相干?!?《傲》:279)

凱瑟琳夫人對伊麗莎白舅父母加德納夫婦和姨父母身份的鄙視再次表明“譜系家庭”所代表的血統(tǒng)、門第觀念跟經商的沖突。然而,達西夫婦對加德納夫婦的感激是基于對他們品性的認可。在莉迪亞私奔事件中,加德納先生其實充當著父親的角色,而加德納夫人則是伊麗莎白的知心朋友,類似奧斯丁在現實生活中所充當的“簡姨媽”的角色。加德納夫婦甚至被看作“情感婚姻”(affective marriage)的典范,而這正是中層階層所鼓吹的美德之一。

五、幻象背后的真相

事實上,對“門戶失類”的態(tài)度,在某種程度上,達西是當時英國的幻象,而凱瑟琳夫人才是當時英國的真相。*具體參看Chapter Three: “The Making of the Aristocracy”, in J.C. Beckett, The Aristocracy in England 1660-1914.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pp.91-131.一些與“譜系家庭”相關的固定用語如“family”、“fortune”、“connections”等常跟婚戀有關。細讀奧斯丁作品,會碰到很多這類詞匯。在當時,婚戀男女要門當戶對已被人們廣泛接受, 這種理念的堅定奉行者以凱瑟琳夫人為代表。她強求伊麗莎白承諾她不會接受達西求婚的這一舉動,除了她的一份私心,在當時社會也并非毫無道理。達西和她女兒的確門當戶對,伊麗莎白最初也是認可這點的。當她第一次看到凱瑟琳夫人病懨懨的女兒時,心里暗笑賓利姐妹對達西的阿諛逢迎白費工夫,為達西將來要娶這樣的妻子感到幸災樂禍。 門當戶對不僅指對等的社會地位,也指相當的財富。當整日里忙著嫁女兒的貝內特太太聽到伊麗莎白和達西訂婚的消息時,這個一向聒噪的母親“乍聽到這條消息,只是靜靜地坐著,一句話也說不出”。根據科普蘭的計算,伊麗莎白只有在貝內特夫人死了之后,才能繼承1000英鎊,如果把這筆錢用來投資年收益4%或5%的政府基金,她帶給達西的年收入是40或50英鎊,而達西則年收入10000英鎊。*Edward Copeland,“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Jane Austen’s Day”,in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ed. Marcia McClintock Folsom, New York: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3, p.36. 該文章以《傲慢與偏見》為例子,十分詳細地分析了小說中各階層經濟收入與其生活方式,具體參看第33-45頁。據此,可以想象貝內特太太的震驚。

面對消費帶來的潛在威脅,凱瑟琳夫人和達西的舉動代表貴族階層所采取的不同的應對策略。凱瑟琳夫人過于注重物質消費,將物品作為炫耀其身份地位的象征,而非彰顯其道德力量和責任感。一方面,由于物質性東西體現的羅辛斯莊園的價值可以被模仿,這種做法使中下層人士主要通過對物品的追逐來實現其身份追逐“志向”,他們對“譜系家庭”的認可首先體現在對其物品的向往上,這正是奧斯丁所要批判的。另一方面,一些貴族忽視依靠莊園本身具有的文化、道德力量和責任意識來維護其地位,因過度崇尚“炫耀性消費”而陷入窘境。關于“貴族不作為”的討論,尤其在法國大革命后,更為激烈。托馬斯·卡萊爾曾憤然疾呼貴族的無所事事,奧斯丁小說作品中能稱得上此類“不作為貴族”的就是《勸導》中的沃爾特·埃利奧特爵士了。愛看《準爵錄》的埃利奧特爵士把代表聲望的凱林奇大廈出租給海軍大將克羅夫特夫婦,有著深遠意義。在當時英國社會,擁有田產的貴族和鄉(xiāng)紳社會地位最高,因為人們認為他們對土地和莊園擔負著長期的責任,因而凱林奇莊園的出租意味著他“喪失居住在自家土地上的義務和尊嚴”*簡·奧斯丁,《勸導》,孫致禮譯,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91頁。。

事實上,達西是奧斯丁理想貴族的典范,可以說,她受當時關于“譜系家庭”話語影響的同時,也在參與該話語的重新建構,注重其“文化資本”。其實,這種構建過程在整個19世紀一直延續(xù)。如程巍所說:“如果把一個社會的各種權利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那么,19 世紀見證的是英國社會的三種權利在不同社會階層及作為這些不同階層的地區(qū)基礎的城鄉(xiāng)之間的再分配:鄉(xiāng)村貴族曾享有的經濟和政治霸權漸次落入城市中產階級之手,但鄉(xiāng)村并沒有失去文化霸權……”*程巍:《城與鄉(xiāng):19 世紀的英國與清末民初的中國》,《中華讀書報》2014年7月16日第13版。雖然英國鄉(xiāng)村貴族和中產階層的關系一直是相互滲透的,并非涇渭分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對“譜系家庭”話語的構建是貴族掌握鄉(xiāng)村文化霸權的一種重要形式。

(責任編輯:陸曉芳)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45[2016]05-0118-05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研基金項目“19世紀英國女性作家作品的‘可知社群’構建”(項目編號:ZX2015022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春霞(1980—),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講師,北京大學英語系2014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19世紀英國文學。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歡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中女權意識的思考
《傲慢與偏見》中被遺忘的妹妹
世界博覽(2016年18期)2016-12-19 04:08:49
從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解讀小說語言到影視語言的蛻變
《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31:42
簡析《傲慢與偏見》中主人公的愛情歷程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19:25:35
《傲慢與偏見》中語言特色分析
對立統(tǒng)一與雙向塑造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9:50
可憐又可悲的女人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8:22
《傲慢與偏見》漢譯文片斷對比評析
西林县| 山丹县| 巨野县| 云安县| 遂平县| 红桥区| 芮城县| 焉耆| 曲麻莱县| 三穗县| 长阳| 宜春市| 凤城市| 张掖市| 英吉沙县| 屏边| 枣强县| 九台市| 满洲里市| 永城市| 长乐市| 壶关县| 定州市| 唐河县| 高碑店市| 甘孜县| 鹿泉市| 扶沟县| 平安县| 额济纳旗| 三都| 镇江市| 从江县| 北安市| 高青县| 汝南县| 莱西市| 高碑店市| 堆龙德庆县| 榆林市|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