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聞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
新媒體藝術的美學語言
文聞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進入新世紀后,信息技術獲得高速的發(fā)展,隨著信息全球化以及數字化建設的深入,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計算機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在這些高科技成果的幫助下,新媒體藝術家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藝術館或藝術展覽上慢慢的融入一些奇特、前衛(wèi)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讓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進一步豐富,不僅拓展人們的藝術視野,也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意識。新媒體藝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和傳統(tǒng)媒體相對應,所以該概念并不固定,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都有它的存在,并和各種媒體中的組成要素相結合,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新媒體藝術是對傳統(tǒng)媒體的邏輯、價值等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但二者又不相同。筆者在本文中首先闡述了新媒體藝術的定義,然后探討了其藝術化的定位,最后研究了新媒體藝術的美學語言。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美學淵源;美學語言
在計算機技術、數碼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一門新的藝術形式悄然出現(xiàn)。新媒體藝術觀念在其藝術形式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出現(xiàn),只是當時缺乏計算機、網絡等現(xiàn)代科技成果,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藝術觀念僅能從視頻、成品、環(huán)境、裝置等中尋找。一些藝術家具有較高的洞察力,他們敏銳的捕捉到時局的變化。本文中筆者以新媒體的藝術定義為出發(fā)點,進一步探討了新媒體藝術的美學語言。
一、新媒體藝術的內涵:動態(tài)的概念
什么是新媒體藝術?如今,該問題還未厘清。對新媒體藝術含義清楚的界定很重要,只有厘清新媒體藝術的含義才能分析其美學語言。同時,由于新媒體藝術的審美特性比較特殊,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因此厘清其藝術含義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新媒體藝術進行研究中最主要的難點為難以界定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新媒體藝術究竟和“信息技術”、“視頻藝術”、“電子技術”、“網絡藝術”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他們的概念是平行的還是存在隸屬關系?國內外學者暫未達成共識,其原因主要為:
其一,新世紀是新媒體的時代,置身其中的我們對它的發(fā)展脈絡不能清晰的看出;
其二,新媒體發(fā)展速度過快,在媒體大爆炸時代,我們對其現(xiàn)狀還沒有透徹理解的時候,它已經向下一階段發(fā)展;
其三,東方和西方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共同的驅使下,領域的不同其含義有一定的差異。語言的不同,文化、翻譯的差異,人們對其理解上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
其四,新媒體藝術目前還處于活躍的發(fā)展階段,其定義本身具有較大的流動性;
其五,新媒體藝術有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它把各個流派和各種媒體藝術糅合在一起,準確的對其進行界定難度較大。自新媒體藝術出現(xiàn)之日起,它就被媒體的多樣性所困擾,多義而模糊。我們無法準確的給予固定的含義。
也就意味著,新媒體的內涵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定義還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新”的含義是相對于“舊”而言的。在信息時代,科技、藝術等瞬息萬變,很多“新”的轉眼之間就會成為“舊”的。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有獨特的標準去劃分。國內乃至國際上的藝術家、藝術理論家等就新媒體藝術的含義持不同的意見。其中最主流的說法為:媒介方式,審美特征、表現(xiàn)方式、形態(tài)分類、社會意義等,從這些角度對新媒體的特性進行界定。
二、技術化藝術定位
1.新媒體藝術的定義和主要類型
從當前藝術大環(huán)境來看,怎樣對這種進行界定已經出現(xiàn)并對我們生活的藝術造成一定的影響。實際上,國內理論界對“新媒體”和“新媒體藝術”的爭論只是對國家理論界對此爭論的縮影和延續(xù)。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新媒體語言》一書中美國新媒體理論家列維·曼諾維奇就曾說過:新媒體有自身的范疇,“因特網、網站、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游戲等。”他還指出對新媒體進行定義的五大原則:數值化、模塊化、自動化、可變性和編碼化。因此,在曼諾維奇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圖片、數字、聲音、空間等是可以運算的,它們只是一系列的二進制數據,他的觀點很明確,媒體就是新媒體。羅伊· 阿斯科特(新媒體藝術先驅)對新媒體藝術的定義比較寬泛:我們所講的新媒體藝術,指的是計算機對電路傳輸的創(chuàng)作。
2.新媒體藝術的特征
其一,新媒體藝術以“新媒體”和“超媒體”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藝術是相對舊的媒體而言的。從時間上來看,新媒體藝術使用的是當前最新的表現(xiàn)媒介,所以新媒體藝術總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其屬于動態(tài)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融合了包括紙質媒體、影像媒體、網絡媒體在內的多種形式,成為一種多聚合形式的“綜合媒體”,其也是承載新媒體藝術的新載體。
其二,新媒體藝術的實驗性較強,在如今的藝術體制中很難找出其藝術藍本。就其本質而言,和現(xiàn)存的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相比,新媒體藝術均有所不同,其表現(xiàn)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已經超出任何一種媒體的范疇,幾乎把包括新技術、新媒體在內的所有對現(xiàn)代社會集體或者個人造成影響的技術形式都包含其中,所以,我們可以界定其為新的文化載體。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性,因此和互聯(lián)網平臺的瀏覽功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包容性、動態(tài)性進一步提升,成為人類生存和認知的新方式。就其內容而言,毋庸置疑新媒體藝術具有前瞻性、新穎性,它對認知的認知結構、體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所以實驗性、不確定性很強。
三、新媒體藝術的美學語言
1.圖像思維模式: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傳播方式以及觀看方式
自從人類產生文化之后,其傳播的方式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圖形——文字——圖像。其媒體形式的本質不斷趨于抽象化,而通過文字和圖像這兩種方式可以完成這種抽象化。把文化建立在影像上是新世紀商業(yè)社會所迫切需求的,時代最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就是讀圖,這種現(xiàn)實在新媒體藝術中也得到了淋淋盡致的反映,因此歐美發(fā)達國家把媒介技術的優(yōu)先權從“詞語”(Word)轉向“影像”(Image)。這種以電子媒介為基礎并根植于影像的文化,它的全部權威完全來自于以下為基礎的認知論:看世界是人類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而各式各樣已經快速發(fā)展的傳播技術不斷把其視覺化,圖片、計算機、電視等帶來了一大批的數字化藝術。在我們的思想深處已經根深蒂固的認為并依賴觀看。因此,在電子傳媒主導下的一個以影像為媒介的文化成為時代的新生力量。對此,西方的很多學者對社會語境以及文化景觀的描述為:“圖像轉向”或“文化的視覺轉向”。
2.表現(xiàn)方式:非線性、超文本的語言表達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被新媒體藝術的圖像思維和視覺化所直接影響。新媒體提供的敘事性結構和傳統(tǒng)的相比具有新穎的特性,其敘事結構為偶發(fā)性和間斷性。這是一種不斷重復的敘事性結構,和我們在觀看電視劇過程中連續(xù)插播商業(yè)廣告一樣,受眾在一種互不相關的故事記憶中進行新的故事或者是對圖像知識進行拼湊。在敘事內容的進度中,對無序的圖像、離散的個體進行全新的組合,收到全新的視覺效果,由此便出現(xiàn)大量重復性的精神性片段。法國社會評論家以及文學評論家羅蘭·巴特說過:語言本身就是分散的現(xiàn)實。如果該假設成立,文學傳播的形式也具有較大的分散性。電影把人類存在的連續(xù)性打破,劃分為一個個獨立的時間單元;可見現(xiàn)實也能夠在繪畫中分為單獨的線條。它在攝影的作用下被進一步分離為個體的點。出現(xiàn)非線性之后,我們可以對時間軸重新的切割、組合并重構。新媒體藝術可以使用快速的剪輯手段??梢詫适虑楣?jié)進行中斷以及后期的制作圖像淋淋盡致的凸顯個性化,讓藝術的過程如同猜謎般,受眾要想在某個痕跡中辨別藝術的主題,需要調動自己的想象力或者經驗。
3.藝術體驗:在線交互式的游戲審美
新的藝術體驗在新的存在形式、表現(xiàn)樣式以及時空觀念中產生。如,錄像藝術中存在空間感,那么其會帶動群眾置身于錄像裝置藝術作品之中,體驗在場(On Spot)的審美;網絡藝術中超鏈接的共時性特點以及表達方式,讓觀眾也成為創(chuàng)造作品的人員之一,這種審美具有較強的在線性(Online)。產生交互式的藝術體驗也在所難免。藝術家在對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進行熟練使用的同時,又以科學技術為指引,使用包括聲音、光照、電等在內的新媒介。置身于21世紀的藝術家,通過諸如聲音、環(huán)境虛擬等表現(xiàn)方式,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讓大自然在人類身上賦予的即時性、發(fā)展事物的過程性以及生命本來就應該具有的交融性充分的發(fā)揮,在此基礎上構建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歷史上任何時期、任何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在這種集聲、光、熱、聽覺、觸覺等的新型感官空間,產生了一種前人所未有的互動藝術體驗。
在信息化時代,交互行為不是可能而是必須。我們可以從認知構建、藝術家主觀、客觀位置變換的角度對其新的藝術經驗進行感知、發(fā)掘。
四、結語
人類各個器官全方位的感知被新媒體藝術使用科學技術進行激發(fā),這種藝術不僅讓人們的審美意識發(fā)生一定的改變,也深刻的影響著大眾文化以后的發(fā)展趨勢。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新媒體藝術將來的情況,對其價值也很難體驗,但是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唯有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才會讓我們對新媒體藝術的特點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將來新媒體藝術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程麗. 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學,2015.
[2]郝赫. 宗白華藝術形式美學思想研究[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5.
[3]劉子煥. 從實踐美學角度構建當代藝術的審美價值取向[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包漢青. 現(xiàn)代西方美學視野下的廣播廣告功能研究[D]. 延吉:延邊大學,2014.
[5]Tjong Cendrawaty(張冰晶). 女性主義與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的文學創(chuàng)作[D]. 廈門:廈門大學,2008.
[6]張丹青. 論新媒體藝術中空間與時間的理解與表達[D]. 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8.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0-22
文章編號:2095-4654(2016)02-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