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霄燕 侯宇
[摘要]美國導演佩頓·里德于2015年拍攝的電影《蟻人》是近幾年比較成功的科幻電影之一。影片雖然采用了好萊塢傳統(tǒng)商業(yè)電影的敘事模式,但其科幻想象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與細膩的情感書寫仍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影片再次體現(xiàn)了美國電影中由來已久的英雄主義情結(jié),也是對美國社會價值觀中關(guān)于個人主義品性的深刻揭示。文章以《蟻人》為考察視點,從英雄人物形象、浪漫主義以及自由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美國電影中的個人主義品性。
[關(guān)鍵詞]《蟻人》;美國電影;個人主義
美國導演佩頓·里德于2015年拍攝的電影《蟻人》是近幾年比較成功的科幻電影之一。影片雖然采用了好萊塢傳統(tǒng)商業(yè)電影的敘事模式,但其科幻想象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與細膩的情感書寫仍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影片的主人公斯科特·朗本是一個失敗者,由于盜竊被判入獄,妻子再嫁他人,但他高超的“犯罪技能”,卻引起了漢克皮姆博士的注意。兩個生命軌跡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了一起,共同完成了拯救世界和自我的道路。蟻人是美國影片中,繼超人、蝙蝠俠、鋼鐵俠等之后,被塑造出的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蟻人》的核心命題依然是“一個人拯救全世界”。因此,影片再次體現(xiàn)了美國電影中由來已久的英雄主義情結(jié),也是對美國社會價值觀中關(guān)于個人主義品性的深刻揭示。本文以《蟻人》這部影片為考察視點,從英雄人物形象、浪漫主義以及自由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美國電影中的個人主義品性。
一、《蟻人》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美國電影中的個人主義歷來以英雄人物為代表。[1]雖然好萊塢影片的類型多種多樣,但英雄卻始終是一個“通用”的人物類型。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英雄人物形象也在不斷地演變,但只要“一切價值都是以人為中心”的社會信條不動搖,英雄人物就不會從屏幕上消失。甚至可以說,沒有英雄,便沒有美國電影。但長期以來,程式化的英雄形象已經(jīng)令觀眾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蟻人》的出現(xiàn)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尋求審美突破的體現(xiàn),也是美國電影中英雄世俗化轉(zhuǎn)向的具體表現(xiàn)。
首先,《蟻人》的男主人公是一個“有缺陷的英雄”,或者說是一個帶有“反英雄”傾向的人物。所謂反英雄(antihero)是指影視文學作品中既有各種缺點,同時又帶有英雄氣質(zhì)的人物。[2]這類人物的突出特點就是對個性的張揚,如文學作品《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哈克貝利·費恩,《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影視作品《飛越瘋?cè)嗽骸分械倪~克·墨菲,《海扁王》中的男孩兒戴夫等。反英雄是近年美國電影中的英雄敘事的普遍趨向。英雄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美貌與智慧并存、崇高與博愛同在的完人,而是有人性弱點的,來自大眾社會的草根英雄。這種形象更接近普通人,更真實,也更容易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
片中,斯科特·朗就是一個反英雄角色,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竊賊”而非“強盜”。斯科特因盜竊入獄、婚姻破裂,其在影片的一開始便是以一個失敗的小人物身份出現(xiàn)。當博士希望斯科特成為下一代蟻人時,遭到了其女兒霍普·凡·戴因的反對?;羝盏囊暯谴砹松鐣囊环N主流看法:有犯罪前科,沒有高尚品德和專業(yè)技能的人,無法擔當拯救世界的角色。這種看法恰恰與個人主義中對個人價值的看法相悖。但斯科特又具有成為英雄的潛質(zhì),首先他本身是電氣工程碩士畢業(yè),同時還入侵過世界上最安全的系統(tǒng)之一——遠景公司的安保系統(tǒng),這已經(jīng)顯示了他的過人之處。而在盜竊蟻人戰(zhàn)衣的過程中,斯科特的隨機應變和專業(yè)知識更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重要的是,斯科特并不像霍普想的那樣,他雖然犯過罪,但這并不代表其品德有問題。恰恰相反,斯科特侵入遠景公司系統(tǒng),是在付諸法律無效情況下的義憤之舉,而他也沒有獲利,并且把公司欺詐的錢財返還到被欺騙者手中,這無疑是義盜之行為。影片也通過斯科特的英雄成長之路,揭示了以霍普為代表的主流觀念的錯判。影片這種人物設(shè)置的內(nèi)核,與個人主義的核心主旨極為契合。一方面,有缺點的英雄使人物更人性化,也更加獨特,即個人主義所認為的每個人都有一種不可估量的性格和無限的可能性。[3]這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另一方面,草根也可以成為英雄,也體現(xiàn)了個人主義中所有個人在道義上均平等的觀念。
其次,《蟻人》中還體現(xiàn)出一種集體觀。這看似與個人主義的概念相對,但兩者卻并不矛盾。因為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組成社會是為了實現(xiàn)其自身的完善,就表明了他者對于個人來說的環(huán)境作用。環(huán)境既是一種制約,也是一種解放自我的條件。一方面,影片中并非只有斯科特一個英雄,一代蟻人漢克·皮姆和妻子無疑也是英雄,并且,漢克是斯科特的導師。也正是漢克的“強迫”,斯科特才走上了英雄之路。另一方面,斯科特的成功與他人的努力和配合亦是分不開的。斯科特的前獄友及一群同樣有前科的伙伴,是其重要的幫手。他們在盜竊“黃蜂戰(zhàn)衣”過程中默契配合,雖偶有插科打諢、出丑賣乖的洋相,但畢竟完成了配合斯科特的任務。此外,影片中斯科特還有一群重要的伙伴,那就是螞蟻。影片向觀眾展示了木工蟻、子彈蟻、瘋蟻和火蟻等數(shù)種螞蟻,這些螞蟻或充當斯科特的破拆工具,或是斯科特的交通工具,在其盜竊黃蜂戰(zhàn)衣及逃離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也借此展示了“蟻人”的內(nèi)涵:蟻人不光可以縮小到螞蟻的尺寸,更要和螞蟻心靈相通,具有操控螞蟻的能力。而螞蟻詮釋的正是集體的力量,這也是影片個人主義英雄觀下的另類風景。
二、《蟻人》中的浪漫主義情懷
美國電影中,伴隨著英雄敘事的必然是浪漫主義。在《蟻人》中,浪漫主義情懷貫徹始終。在西方,浪漫主義是感情上的個人主義,表達了人們追求理想世界的熱切渴望。與之相伴的,在影視藝術(shù)中,無論是以真實歷史素材為根基,還是以科學幻想為核心,抑或是以當代社會現(xiàn)實為焦點,浪漫主義情懷無處不在。《蟻人》恰恰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蟻人》中的浪漫主義主要體現(xiàn)在英雄的成長過程以及伴隨此過程觀眾的內(nèi)心起伏。斯科特從一個小偷、感情失敗者、走投無路的小人物,過渡到一位神奇的戰(zhàn)士、一個偉大的父親,并獲得一個了不起的女子的芳心,這個經(jīng)歷本身充滿了傳奇性色彩。傳奇性是影片浪漫主義的突出表征。影片中,在斯科特的不同階段其角色身份不斷變化,觀眾的情感也同樣跟隨著主人公的經(jīng)歷曲折發(fā)展著。同情、擔憂、焦急與欣慰等不同情感在觀影的過程中此起彼伏,審美體驗是頗為豐富的。如,冰淇淋店長與斯科特的對話這個橋段一波三折,令觀眾充分感受到斯科特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經(jīng)理先是說出了斯科特的前科,觀眾有了斯科特被炒的心理預期;而經(jīng)理之后的大加贊賞,又讓觀眾懸起的心放下;但經(jīng)理最后還是解雇了斯科特,讓觀眾體會到了斯科特獲得外界認同的艱難。小人物生存的艱難,使斯科特的再次行竊有了一種“逼上梁山”的悲壯,也獲得了觀眾內(nèi)心的認同。影片最后,斯科特打敗黃蜂戰(zhàn)士,終于成為英雄拯救了世界,但自己也縮小到亞原子量級,其能否再回到現(xiàn)實世界,著實牽動人心。雖然觀眾對斯科特再次返回現(xiàn)實早有心理預期,但還是非常享受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伴隨英雄的成長歷程,觀眾也體驗了一次驚心動魄之旅,這無疑是具有浪漫情懷的。
影片的浪漫主義情懷還體現(xiàn)在對父女間親情的詮釋上。這為影片增加了許多溫馨的色彩。影片訴諸普通人的情感,令主人公更接地氣。并且,雖然斯科特實現(xiàn)了拯救地球的偉大責任,但其初衷卻并非如此,而是通過此舉使自己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父親。斯科特沒有什么宏偉的社會理想和個人目標,他所為之赴湯蹈火的事業(yè),其目的無非是能夠光明磊落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做一名父親而已。這與觀眾慣常所見的電影中的崇高偉岸的英雄有著巨大的差別。在《蟻人》中,世俗英雄被進一步“縮小”了。正是因為這種小情懷,才使得影片主人公更富魅力。因此,影片最終的結(jié)局,不在于世界是否被拯救,而在于斯科特是否為自己爭取到了做一名普通父親的資格。同時,也由于情感線,使得影片的敘事層次變得立體,敘事線索也顯得不那么單調(diào)。片中的父女之情,不僅包括斯科特和女兒,也包括漢克和霍普。漢克和霍普之間存在著誤會,那就是第一代黃蜂女——霍普的母親死亡之謎。雖然霍普是盜取黃蜂戰(zhàn)衣的最合適人選,但漢克不想讓女兒穿上蟻人戰(zhàn)衣參與這一冒險,正是怕女兒重蹈母親的覆轍。兩對父女間的親情,共同推動影片敘事的展開,也為拯救世界的宏大敘事增添了浪漫的情調(diào)。
三、《蟻人》中的精神自由訴求
美國電影中的個人主義元素,無論敘事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如何,其核心指向都是人的精神自由。[4]影片中,斯科特的困境就在于其失去了盜賊之外的一切社會身份。他出獄后,雖然努力地想要回歸普通人的生活,靠自己的勞動,而不是盜竊的老本行謀生,但其誠意卻每每換來人們的拒絕。如,斯科特剛剛出獄并謀得了一份冰淇淋門店服務員的差事,而他面對的卻是近乎白癡般的顧客,在他告知店內(nèi)沒有漢堡包后,顧客竟然要熱的椒鹽卷餅,無奈的斯科特告知這是冰淇淋店,而顧客則說“隨便來點又熱又新鮮的”,這簡直是無理取鬧。就在觀眾還沉浸在笑聲中,斯科特已經(jīng)被經(jīng)理叫進辦公室,并扯出了他的前科問題,他也因此被解雇。在不被他人認可的同時,斯科特也失去了一個丈夫和父親的家庭身份,成為一個徹底被現(xiàn)實社會所邊緣化的人。妻子已經(jīng)嫁作他人婦,并且她還不歡迎斯科特來探視女兒。而斯科特極其重視女兒對自己的看法,渴望得到女兒的認同,這是導致其精神困境的根本所在。因此,影片在宏大的敘事、華麗場面之下,演繹的是一個失敗者如何重拾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小故事”。
斯科特努力奮斗成為英雄的過程,也是其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這一過程雖指向精神的自由,但也在客觀上完成了拯救世界的使命。斯科特出獄后被逼無奈走上了偷竊的老路,但其實這一切都“得益于”漢克的安排。斯科特的朋友直接或間接被漢克收買,向斯科特傳遞出假消息,而斯科特再次行竊成功并發(fā)現(xiàn)蟻人戰(zhàn)衣的秘密后,他非常惶恐地將戰(zhàn)衣物歸原主,但仍未逃出漢克的掌心,也由此進入監(jiān)獄,并在無奈之下與漢克達成交易。這一切看起來完全是漢克的花招,但斯科特出獄之后,他有權(quán)選擇是否與漢克合作。而且,斯科特之后的選擇自主權(quán)越來越大,一切也在他設(shè)定的方向走上坦途。如與霍普學習格斗技巧,與螞蟻培養(yǎng)合作默契,都是其主動為之。當斯科特去霍華德·斯塔克的倉庫盜取信號干擾器時,發(fā)現(xiàn)那里根本不是廢棄的倉庫,而是有復仇者把守的重地。斯科特完全可以選擇撤退,而這也正是漢克與霍普的決定,但斯科特還是憑借自己的頑強,與復仇者獵鷹巧妙周旋,并成功取回了信號干擾器。這一次斯科特的選擇完全憑借自己的意志。此外,影片最后,當斯科特墜入亞原子空間領(lǐng)域時,漢克的叮囑“絕對不要動調(diào)節(jié)器”歷歷在目,但斯科特沒有聽從漢克的告誡,而他也完成了從亞原子空間返回現(xiàn)實的壯舉。在斯科特的成長歷程中,其選擇的自主權(quán)始終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雖然有隨波逐流的無奈,但斯科特還是聽從內(nèi)心的指引,最終走向了精神世界的自由。其自我主宰的過程是與社會責任相結(jié)合的,斯科特不僅拯救他人,最重要的是拯救了他自己。獲得女兒的親情、霍普的愛情,可以說是對斯科特最大的肯定。
綜上,《蟻人》明顯地傳達出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但其對英雄的詮釋,少了幾分神性,而多了幾分人性。觀眾可以從斯科特的成長歷程看到一個失意者是如何逐漸轉(zhuǎn)變頹勢,最后終于奮起的過程。蟻人斯科特更像一個市井英雄,他也因此更加貼近觀眾的生活,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史瑩娟.美國英雄電影的文化透析[J].電影文學,2010(21).
[2] 王嵐.反英雄[J].外國文學,2005(04).
[3] 楊明,張偉.個人主義: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J].南京社會科學,2007(04).
[4] 袁永和.對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幾點思考——以美國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07).
[作者簡介] 張霄燕(1985—),女,河北保定人,碩士,河北金融學院商務外語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侯宇(1988—),女,河北邯鄲人,碩士,河北金融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