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衛(wèi),程立冬,牛洪泉,欒夏剛,王維,唐有玲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d, DF)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變和(或)遠端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足部潰瘍、感染及其他組織破壞,其中最常見的是足部潰瘍。DF的治療十分困難,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其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主要為內(nèi)科藥物應用和外科清創(chuàng)術,對康復治療手段關注較少,本研究對糖尿病足患者實施綜合康復治療,觀察其療效。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44例,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制定的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2];DF的病情分級按Wagner分級法Ⅰ~Ⅳ級[2]。14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①外科組:女29例,男43例;年齡43~69歲;病程15~83d;DF初次治療13例,復發(fā)治療59例;按Wagner分級法:2級19例,3級25例,4級28例;多重感染65例,其中合并厭氧菌感染26例。②康復組:女27例,男45例;年齡41~69歲;病程15~86d;初次治療11例,復發(fā)治療61例;Wagner分級:2級21例,3級23例,4級28例;多重感染67例,其中合并厭氧菌感染2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外科組給予基礎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康復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康復治療。 ①運動訓練:術后早期因引流裝置等限制,主要進行下肢各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每日各關節(jié)活動次數(shù)500遍/次,每日3次。創(chuàng)面及感染穩(wěn)定后每日進行2次有氧運動,包括如步行、踏阻力訓練器、慢跑等,每次運動時間持續(xù)30min,每日2次。同期每日對患者進行一次畢格爾運動法:患者上舉雙腿至下肢缺血,然后將足下垂至充血,再平放于床上熱敷,重復進行約1h。②高壓氧艙治療:氧艙絕對壓力0.25MPa,面罩穩(wěn)壓純氧間斷吸入1h,中間每次持續(xù)吸入20min,休息5min,分3段時間完成,每日1次,普通患者10次為1個療程,29例厭氧菌感染患者12次1個療程,共3個療程。③超短波治療:創(chuàng)面無明顯滲出時采用波長7.37m、頻率50MHz、功率60~80W的超短波治療,無熱量,電極置于傷口敷料表面,每次20min,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進行2個療程。
1.3 評定標準 手術后40d對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并比較,①臨床療效[3]:痊愈,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無明顯肢體功能障礙;顯效,Wagner分級下降1~2級,創(chuàng)面愈合面積達80%,輕度肢體功能障礙;有效,Wagner分級下降1級,創(chuàng)面愈合50%~80%;無效,Wagner分級無下降,創(chuàng)面愈合低于50%或截趾。②厭氧菌感染控制情況比較。③2組治愈患者清創(chuàng)次數(shù)、治療時間比較。
治療過程中,外科組有1例患者退出治療,余71例患者。
治療后,康復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外科組(P<0.05),見表1。康復組中厭氧菌感染治愈率明顯高于外科組(P<0.05),見表2。康復組的清創(chuàng)次數(shù)少于外科組(P<0.05);康復組治愈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較外科組明顯縮短(P<0.05),見表3。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外科組比較,aP<0.05
表2 2組厭氧菌感染控制情況比較 例
與外科組比較,aP<0.05
組別n清創(chuàng)次數(shù)(次)平均治療時間(d)外科組293.9±0.639.5±9.8康復組382.6±0.6a26.3±5.6a
與外科組比較,aP<0.05
DF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下肢血管硬化及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和營養(yǎng)障礙,同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足部潰瘍易受感染且多難治,部分患者潰瘍面積大,累及深部肌肉和骨質,使?jié)冎斡永щy,甚至需要截肢[4],因此早期合理治療對保存肢體功能十分重要。傳統(tǒng)治療方法首先是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血糖,改善貧血、低蛋白血癥。其次是感染的控制,感染治療延遲和失敗是導致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合理、及時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尤其是感染嚴重的患者不應等到細菌培養(yǎng)結果,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耽誤治療時機,后期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調整治療方案。改善患肢血供是治療糖尿病足的關鍵措施之一,大量研究證實一旦缺血問題解決會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否則僅依靠單純的清創(chuàng)換藥,傷口愈合十分困難,感染也較難控制,也是導致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5]。清創(chuàng)對于保證創(chuàng)面愈合、保存患肢十分重要,合并組織壞死、骨髓炎等嚴重感染的患者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法控制感染,甚至會進一步惡化[6],必要時應行急診或反復的多次清創(chuàng)。本組患者根據(jù)患者的潰瘍面積、深度、壞死及感染情況選擇不同的清創(chuàng)方法,注重精準清創(chuàng),徹底清除感染、壞死組織及死骨。
大量研究證實康復治療在調節(jié)血糖、改善循環(huán)、控制感染等方面有重要幫助。有氧運動有利于預防血栓形成,促進機體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7],早期的下肢運動同時有利于促進功能恢復,防止瘢痕攣縮。畢格爾運動法可以促進下肢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本研究中康復組選擇有氧運動及畢格爾運動法,對于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及患肢血供均有較大幫助,進一步加快了創(chuàng)面的愈合速度。高壓氧治療對于改善組織缺氧有較大幫助,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厭氧菌感染,組織氧濃度提高有利于控制厭氧菌感染,本研究中合并厭氧菌感染55例,高達38.2%,通過比較兩組厭氧菌感染治療情況,發(fā)現(xiàn)康復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外科組,其中康復組治愈率高達93.1%,外科組僅有65.4%,進一步證實高壓氧對于控制厭氧菌感染有重大價值。喬鴻飛等[8]研究顯示超短波治療可加快糖尿病足的潰瘍愈合速度,縮短潰瘍愈合時間。
本組通過比較單純外科治療和聯(lián)合康復手段的治療效果證實,通過聯(lián)合康復治療能夠顯著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療有效率,同時可減少清創(chuàng)次數(shù),縮短感染控制及治愈時間,明顯改善預后。
[1] Rehman MB, Tudrej BV, Boussageon R, et al. Regar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glycemic control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syndrome"[J]. J Vasc Surg, 2016, 64(1):264-265.[2] 李仕明.糖尿足(肢端壞疽)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草案)[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4(1):126-128.
[3] 帥記焱,徐江祥,黃小紅,等.糖尿病足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2):125-128.
[4] 孫迎放. 糖尿病足外科治療的相關問題[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2,7(2):7-10.
[5] 谷涌泉. 糖尿病足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的外科治療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2,20(5):318-320.
[6] L'azaro-Mart'nez JL, Arag'on-S'anchez J, Garc'ia-Morales E. Antibiotics versus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treating 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trial[J]. Diabetes Care,2014,37(5):789-795.
[7] 程會蘭,翁雅婧,王利芳,等.康復運動與糖尿病炎癥、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2014,29(4):287-289.
[8] 喬鴻飛,段虹昊,張巧俊,等.超短波對糖尿病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4,29(5):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