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杰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一道物理實驗探究題進行討論后認為:在組題、編題時,要注意反復推敲,仔細斟酌,以達到表述簡潔、思維嚴謹、指向精準的效果;深入理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認真研讀物理教科書,是教學之根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驗探究類問題,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利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探究題;探討;熔化;溫度;質疑;解答;感悟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6)2-0033-3
在2015年初中畢業(yè)生一次統(tǒng)考的物理試卷上,有一道物理實驗探究題,題目如下:
如圖1所示,為了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小明和小強設計了下述實驗方案(環(huán)境溫度為20 ℃):A.將碎冰盛入燒杯中;B.測出碎冰熔化前的溫度;C.用“水浴法”給碎冰加熱,記錄冰熔化過程中不同時間對應的溫度;D.描繪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規(guī)律。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下列問題,請你作答:
(1)應選用顆粒較_____________(選填“大”或“小”)的碎冰。
(2)他們發(fā)現(xiàn)還未用酒精燈加熱,碎冰就已開始熔化,小強認為這說明冰的熔化過程并不需要吸熱,他的觀點正確嗎?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較難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于是他將燒杯中的水換成了鹽和碎冰,便順利解決了這一問題。你認為改進后即可測出冰在0 ℃以下的溫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采用改進后的方法進行了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冰的熔點是______ ℃。
該題考查考生的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1]界定框架范圍之內,在教科書中能找到雛形,是對教科書的挖掘、拓展和升華,具有原創(chuàng)性,實屬命題人用心編制的題目,檢測效果好,對考生區(qū)分度大。從總體看,這是對考生知識與能力檢測的一道優(yōu)質題目。同時,筆者對該題有兩點質疑,與同行商榷:
首先,該題是否應該介紹“水浴法”?
“水浴法”雖是一個簡單概念,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1]和學生所用《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2](上??茖W技術出版社)中均未提到,說明“水浴法”不屬于考查考生的內容,至少不屬于考查考生的重點內容。該題中提到“水浴法”,但未進行簡潔介紹,這可能對考生答題產生無謂的干擾和障礙。因此,該題應該介紹“水浴法”。
其次,該題是否應該將“A.將碎冰盛入燒杯中”改為“A.將碎冰盛入試管中”?甲圖是否應該刪除?
若不更改并保留甲圖。那么,該題中“B.測出碎冰熔化前的溫度”的含義就有歧義,模糊不清:是指測出燒杯中的碎冰熔化前的溫度呢?還是指測出試管中的碎冰熔化前的溫度呢?若按甲圖所示方案在燒杯中裝入足量碎冰,溫度計玻璃泡插入燒杯內的碎冰中間,在一定時間內,因碎冰多,碎冰團外部的碎冰吸熱升溫。但碎冰團內部的碎冰溫度仍然很低(因冰是熱的不良導體),且相對穩(wěn)定,因此容易測出燒杯中的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那就不會產生第(3)小題表述的現(xiàn)象——“他發(fā)現(xiàn)較難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筆者曾用冰柜凍結的冰塊敲碎做過多次實驗進行驗證:在燒杯中裝入足量碎冰,容易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在試管中裝入適量碎冰,因碎冰較少,從外界吸熱后溫度迅速上升,不容易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該題講到“他發(fā)現(xiàn)較難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應該是指按照圖乙所示的方式進行實驗,較難測出試管中所裝的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在《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探究冰的熔化現(xiàn)象時,也是測量試管中的碎冰熔化前后的溫度,不是測量燒杯中的碎冰熔化前后的溫度,也只有乙圖,沒有甲圖。因此,該題應該將“A.將碎冰盛入燒杯中”改為“A.將碎冰盛入試管中”,甲圖應該刪除。
該題是一道分值為9分的科學與實驗探究題,前4空每空2分,最后1空1分。第(1)(2)(4)小題較簡單,第(3)小題難度大。由于顆粒較小的碎冰受熱面較大,受熱較為均勻,因此第(1)小題的答案是“小”;由于外界溫度高于碎冰的溫度,雖未用酒精燈加熱,但碎冰不斷從外界吸收熱量,因此第(2)小題兩個問的答案分別是“不正確”,“ 因為外界溫度高于冰的溫度,冰從外界吸收了熱量,所以溫度升高到熔點后開始熔化”;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第6分鐘至第12分鐘的這段時間,酒精燈在不斷加熱,冰不斷吸熱熔化,且溫度保持0 ℃不變,因此第(4)小題的答案是“0”。
第(3)小題的正確答案是:“鹽和碎冰混合后,降低了燒杯中的碎冰的熔點,避免試管中的碎冰的溫度迅速升高,利于測出試管中的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在全市5萬多考生中,該小題抽樣統(tǒng)計的完全正確率不到3%,可見該小題的難度確實較大。不少學生考完試后,面對正確答案仍是不解。
面對學生的不解,筆者這樣解釋:因為該實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中,需要記下冰在0 ℃以下的溫度,以便繪制圖像。實驗中,若不向燒杯中加鹽,燒杯中的純凈冰的熔點為0 ℃,在酒精燈對燒杯進行加熱的過程中,燒杯中的純凈冰的溫度就會一直迅速上升到0 ℃時才能停止一段時間,吸熱熔化;試管中的純凈冰因不斷從管外的燒杯中吸熱,試管中的純凈冰的溫度也會一直迅速上升到0 ℃,故較難測量試管中的純凈冰在0 ℃以下的溫度。當向燒杯中加鹽后,燒杯中的冰含有雜質,熔點低于0 ℃,在酒精燈對燒杯進行加熱的過程中,燒杯中的冰上升到0 ℃以下的某一確定溫度時,停止上升一段時間,吸熱熔化;試管中的純凈冰因不斷從管外的燒杯中吸熱,試管中的純凈冰的溫度也會一直上升到0 ℃以下的某一確定溫度時,停止上升一段時間,利用這段溫度停止上升的時間,測出試管中的純凈冰在0 ℃以下的溫度。所以,第(3)小題的正確答案是:鹽和碎冰混合后,降低了燒杯中的碎冰的熔點,避免試管中的碎冰溫度迅速升高,利于測出試管中的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
對該題深入探討,有上述質疑和解答,并獲以下3點感悟:
1.在組題、編題時,要注意反復推敲,仔細斟酌,以達到表述簡潔、思維嚴謹、指向精準的效果。在整個命題工作中,難免有疏忽遺漏的一些因素,但在我們的思想里必須對命題工作有高度的認識,要盡最大可能避免表意模糊、數(shù)據(jù)錯亂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否則試題旨意不清,就會對學生答題產生無謂的干擾和障礙,達不到或訓練、或檢測、或選拔的良好效果。教師表述簡潔,思維嚴謹,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將為學生清爽的表達能力、嚴密的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一生堅實的基礎。
2.深入理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和認真研讀物理教科書,是教學之根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1]第12頁中,對學生有這樣一段要求:“經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边@段文字明確告訴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知道、了解和能夠說明、解釋相關的現(xiàn)象。第(3)小題雖然難,但仍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界定框架范圍之內。《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2](上??茖W技術出版社)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tài)變化》的第二節(jié)《熔化與凝固》中,要求實驗探究冰的熔化特點,該教科書的第11頁“探究與點撥”中寫道:“實驗中,有時較難測出碎冰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若遇此情形,可嘗試以下方法改進:開始時在燒杯中放鹽與碎冰,然后將裝有純凈碎冰的試管插入其中;隨后加熱,熔化燒杯中與鹽混合的碎冰,隨之,試管中的碎冰也開始熔化了,這樣便容易得到試管中的碎冰熔化前后溫度的數(shù)據(jù)了?!边@段文字向我們介紹:容易測出碎冰零攝氏度以下溫度的方法,燒杯中加鹽的碎冰先熔化,熔化時溫度低于0 ℃且保持不變,從而避免試管中的碎冰溫度迅速升高,利于測出試管中的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研讀教科書發(fā)現(xiàn),第(3)小題的答案就“藏”在教科書的這段文字當中。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教科書為備課、上課提供了基本素材,擬定了教學需要構建的基本框架。一個具有扎實功底的物理教師,必須深入理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對其框架范圍的界定把握精準;必須認真研讀、挖掘、拓展教科書,對教材運用自如,對問題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對學生有適度的要求,才能教給學生讀懂物理教科書的方法,甚至交給學生能讀書、善讀書的一些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書中文字、圖表獲取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因此,深入理解《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和認真研讀物理教科書,是教學之根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實驗探究類問題,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分組實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利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2015—2016學年,筆者擔任2016屆3個初中畢業(yè)班的物理教學,在對《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tài)變化》的第二節(jié)《熔化與凝固》的教學中,采用了3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分別對3個班進行第一課時的教學。其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講授、聽記為主;其二,多媒體教學模式,播放課件、觀看視頻為主;其三,實驗室教學模式,進入實驗室,分組實驗為主。在3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中,對“要測出碎冰在0 ℃以下的溫度”作同等程度的強調。第二課時做完同等程度查漏補缺的教學工作后,向3個班均發(fā)了印有上面那道物理實驗探究題的紙質練習資料,并對第(3)小題的正確率做了統(tǒng)計:傳統(tǒng)教學模式班為36.84%,多媒體教學模式班為52.63%,實驗室教學模式班為65.79%。數(shù)據(jù)印證了“聽不如看,看不如做”的說法。物理實驗探究課,進入實驗室指導學生分組實驗,無論是教學效果,還是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都比其他方法好得多。我們應盡到最大可能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身體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驗室中的分工與合作,利于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實驗室中的操作與思考,利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編寫組.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欄目編輯 李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