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用模糊視角下的《李爾王》之新解

2016-03-16 09:00:28童曉燕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突轉李爾王人物形象

童曉燕

(安徽建筑大學 外國語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

語用模糊視角下的《李爾王》之新解

童曉燕

(安徽建筑大學 外國語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有意或無意使用的語用模糊往往會產生衍生的意義,從而造成更豐富的交際效果。戲劇作品中存在的語用模糊現象能夠幫助讀者和觀眾領略到戲劇更多的潛文本內容。探討《李爾王》中的正、反面人物語言的語用模糊現象不僅讓讀者和觀眾重新認識劇中相關人物形象,而且還能獲知語用模糊在該劇中對于戲劇情節(jié)“突轉”(reversal of the situation)、人物命運的變化、懸念的設置以及情節(jié)整體性方面的新的、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李爾王;語用模糊;人物形象;突轉

結語

英國語用學家Jenny Thomas認為,話語意義的產生是一個過程,它是交際者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變化中產生的,這就是所謂的動態(tài)語用學的觀點。作為動態(tài)語用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Jenny Thomas(1995)[1]和俞東明(1997)[2]認為:“語用模糊指的是說話人在特定語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確定的、模糊的或間接的話語向聽話人同時表達數種言外行為或言外之力這類現象。”語用模糊大致有下列幾種類型:多重語用模糊(Pragmatic multivalence)、雙重或數重語用模糊(pragmatic bivalence/plurivalence)、條件性的雙重言外行為(conditional bivalent illocutionary act)、語篇模糊(discoursal ambivalence)。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有意或無意使用的語用模糊會產生衍生的含義或意義,導致了更豐富的交際效果。文學作品尤其是戲劇作品中的大量對話往往會有很多語用模糊現象,通過分析這些現象會讓讀者領略到更多的潛文本內容。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它是莎士比亞最偉大的作品[3]。作為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目前對于它的研究多停留在分析其“悲劇性”、“人物性格”、“宗教主題”、“政治權利”、“語言悖論”等角度,從文學語用學的角度研究該文學巨著尚有所缺乏。本文將從語用模糊這一新角度分析劇中語言,探究其與該劇中相關戲劇要素之間的關系以期發(fā)現人物語言更多的奧秘。

一、正反人物語言的語用模糊現象

1.科第麗霞

作為劇中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李爾王的三女兒科第麗霞在父王分封財產時的回答往往是很多學者的分析對象,很多學者認為她誠懇回答卻不受待見的原因是因為其父的年老昏聵,只喜歡聽花言巧語。其實排除李爾王自身的性格缺陷外,科第麗霞的語言本身也有一些誤導作用。對此,邵志洪[4]曾認為,她之所以惹得李爾大怒的原因是她只注意了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而忽視了影響交際成功的更高的準則——禮貌準則。其實,除了從這一角度外,我們從語用模糊的角度分析其語言又會發(fā)現新的原因。

為了避免退位以后的爭奪和骨肉相殘,故事一開始李爾意欲把國土分給三個女兒,同時自己仍然可以享受到父親應該得到的尊重和沒有王權的君王的待遇。于是,他在眾臣面前對三個女兒提出,誰最能表示對他的愛心,就能得到最好的國土的封賞。在大女兒和二女兒天花亂墜地夸口自己對老父的愛而獲得了大量的國土之后,滿心喜悅的李爾更是期待自己較為偏愛的小女兒的表達??墒浅鋈艘饬系氖撬徽f了一個詞“Nothing,my Lord”(我無話可說)[5]8。甚是詫異的李爾提醒她“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speak again.”[5]10(沒有只能換到沒有;重新說過。)其實,小女兒的“Nothing”一詞至少表達兩種意思。一是“我沒有什么話可說,因為我對你沒有多少愛”。二是“我沒有什么夸張的話和兩個姐姐進行語言比賽”。很顯然,科第麗霞表達的是第二個意思,不過李爾王卻誤解了她的言下之意,采用了第一個意思。于是,她解釋道:“Unhappy that I am,I can not heave my heart into my mouth.I love your Majesty according to my bond,no more nor less.”[5]10(我是個笨拙的人,不會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愛您只有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可是這個解釋并沒有改變什么,這段平實的話觸怒了聽慣天花亂墜話語的李爾,盛怒之下剝奪了一直鐘愛的小女兒的繼承權,把她應得的國土分給了另外兩個女兒。這里,科第麗霞的解釋具有雙重語用模糊現象,至少表達了兩種言外行為,一是說明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差,不會說話,請求父親諒解;二是抨擊兩個姐姐言過其實的表達。此外,她說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也有雙重語用模糊的現象。根據Horn(1984)提出的會話含義兩原則中的數量原則(Q-principle)——要使你的話語充分;能說多少就盡量說多少(以關系準則為條件)。當說話人說出p,就意味著極限是p[6]。在這里,“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所承載的交際信息可能小于其預設意義,產生了衍生的含義或意義,導致語用模糊的產生。所以,第一種解釋是科第麗霞的話可能表達的意思是她對父親的愛只有這么多,沒有更多了。相對于兩個姐姐的“無與倫比”的愛,這樣的愛顯得甚是吝嗇,難怪李爾龍顏大怒。而第二種解釋是她的話可能是向在場的朝臣和父王暗示兩個姐姐的表達言過其實。不過,剛愎自用的李爾王只接受了第一個意思,因為他接著說“把你的話修正修正,否則你要毀掉你自己的命運了”[5]10。(為了節(jié)省篇幅,此處及以下均略去英文文本內容)意識到情況不妙的科第麗霞趕緊采取補充解釋的會話策略,“父親,您生下我來,把我教養(yǎng)成人,愛惜我、厚待我;我受到您這樣的恩德,只有恪盡我的責任,服從您、愛您、敬重你。”她這兩句實際上是在表達她會恪守子女責任、善待父親的意思??墒窃谝呀浬鷼獾睦顮柨磥?,它又產生了新的模糊意義,即“我服從您只是因為我是您的女兒,愛戴尊重您只是處于子女的責任而已”[5]11。顯然,這段補救的話并沒有產生積極的效果,就這樣,李爾王糊里糊涂地驅趕了對他情感真摯的小女兒。

戲劇開始的這場對白反映科第麗霞被李爾驅逐不僅是由于李爾的昏庸愚蠢、偏聽偏信,還有部分原因就是科第麗霞的話語本身造成了語用模糊現象。雖然她后來采取補充解釋這種會話策略,但是只是徒勞的掙扎而已,并沒有挽救她被剝奪國土和父愛的命運。

2.勃艮第、貢納利、愛德蒙

除了正面人物科第麗霞的語用模糊現象之外,《李爾王》中的反面人物也存在大量的語用模糊現象。首先談談科第麗霞的追求者勃艮第公爵,他是李爾認定的科第麗霞的未婚夫。當李爾問他要多少陪嫁的奩資時,勃艮第說:“陛下,照著您所已經答應的數目,我就很滿足了;想來您也不會再吝惜的?!盵5]17此句話具有雙重語用模糊現象,一方面表達自己滿意李爾給小女兒的陪嫁奩資,同時也在提醒李爾必須給予定好的份額。可見,勃艮第追求的是科第麗霞所帶來的名利、地位。當李爾告知她已經被剝奪一切之后,法蘭西國王追問他還愿不愿意娶她,勃艮第說道:“尊嚴的李爾,只要把您原來已經允許過的那一份嫁奩給我,我現在就可以使科第麗霞成為勃艮第公爵的夫人?!盵5]21此話是條件性雙重言外行為,第一重意思是只要李爾答應允許過的條件,他就娶科第麗霞;第二重意思是如果沒有給予事先的條件,他就不會娶科第麗霞。這樣,他不僅是在申明自己的要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不迎娶科第麗霞的可能。

第二個人物是李爾的大女兒貢納利。眾所周知,大女兒和二女兒二人在李爾所設計的語言競賽的環(huán)節(jié)說盡了偽善和浮夸的話語。如,貢納利說道,“父親,我對您的愛,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我愛您勝過自己的眼睛、整個的空間和廣大的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價的貴重稀有的事物;不亞于賦有淑德、健康、美貌和榮譽的生命;不曾有一個兒女這樣愛過他的父親,也不曾有一個父親這樣被他的兒女所愛,…”[5]7很多學者認為這段文字脫離了真實,“她的語言脫離了她的心靈,這些話是技巧的鑄造而不是感情的直接傳達,與精神屬性無關”[7]。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段話也反映了一定的真實,因為它具有雙重語用模糊的現象?!安辉幸粋€兒女這樣愛過他的父親”可以理解為歷史上沒有一個兒女像她那樣熱愛自己的父親,也可以理解為在李爾分封國土給她之前她沒有那么熱愛自己的父親,而分封國土之后有了,她之所以熱愛自己的父親是因為他給予她廣袤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而這樣建立在物欲基礎之上的愛能維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所以這段文字可以是她對自己父親無與倫比熱愛的表達,也可能是暗示她并沒有那么熱愛自己的父親,這樣就為將來的背叛和不孝埋下了伏筆。

第三個人物是愛德蒙,他是戲劇情節(jié)第二條線索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只是利用了一封偽造的信件成功地誣陷了自己的哥哥——埃特加,而促使他奸計得逞不僅源于其父親葛羅斯脫糊涂昏聵,不能明辨是非,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利用語言的技巧——語用模糊引誘自己的父親相信埃特加意欲弒父奪財的狼子野心。當葛羅斯脫讀完了愛德蒙給他的信件之后,葛問“你認識這筆跡是你哥哥的嗎?”愛說,“父親,要是這信里寫的都是很好的話,我敢發(fā)誓這是他的筆跡;可是那上面寫的既然是這種話,我但愿不是他寫的?!盵5]29他的話體現了條件性雙重言外行為,即如果信里寫的都是很好的話,他認為是哥哥埃特加的話;如果信里寫的是一些壞話,他不相信是哥哥說的,可是事實又讓他不得不相信。愛的回答至少有兩個言外之力。(1)表示自己不相信哥哥會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這樣在父親面前扮演了維護哥哥形象的好弟弟角色;(2)“我但愿不是他寫的”向父親表達信上的文字就是他寫的,雖然他不大相信。對于父親的問話,他并沒有直接地回答,而是偽善地說出了這樣模棱兩可的話,雖然話語的言外之力不太確定,但這對于已經陷入私生子愛德蒙詭計的葛羅斯脫來說,很顯然第二種解釋更可信。以至于后來當愛德蒙虛偽地跟他說“我敢拿我的生命為他作保,他寫這封信的用意,不過是試探我對您的孝心,并沒有其他危險的目的”[5]31這樣含義明確的句子時,葛羅斯脫一點點接受的心理空間也沒有了。其實愛德蒙的這句話也陰險至極,表面上似乎在表明他非常相信自己的哥哥,其實他是在暗示父親盡快采取措施搞清自己的哥哥是否有謀逆之心,因為眾所周知第三者的保證并沒有什么用,這就為接下來他演戲陷害埃特加留下了鋪墊。

二、語用模糊與人物形象塑造的關系

莎士比亞悲劇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圓形的,人物性格是由很多因素組成的,而人物的語言是發(fā)現人物性格的試金石。有的學者說《麥克白》是語言的悲劇,《李爾王》又何嘗不是呢?《李爾王》劇中的正反兩方面人物語用模糊現象的運用讓讀者更加立體地理解這些人物形象。

戲劇開始時科第麗霞反復重申的“我無話可說”以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之類的話語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她不善言辭的表現,其實倒也未必,因為她后來給予了詳細的解釋,只是專橫跋扈的李爾王不能接受而已。在兩個姐姐空洞肉麻的演講表演結束后,科第麗霞深刻感受到姐姐的虛偽陰險??墒窃诖蟪嫉谋娔款ヮブ?,她又不能直接揭穿姐姐的陰謀。于是,她只能采取這種意義模糊、迂回的表達方式,可是這種表達方式對于君主權威至上的李爾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作為一位不列顛的王室公主,不可能不知道在外人面前需要維護一國之君的權威,可是她還是說出了這樣表面上忤逆的話語。所以,為了諷刺姐姐們的說法,同時也為了保持自身人格的尊嚴,她只能冒著觸犯龍顏的危險,采取這樣模棱兩可的說法。在眾人離場之后,科第麗霞對兩個姐姐說的話也證實了這點——“我知道你們是怎樣的人;因為礙著姐妹的情分,我不愿直言指拆你們的錯處?!盵5]23因此,模糊的表達方式不僅沒有說明她口齒笨拙,相反,它所潛在的言外之力恰恰反映了科第麗霞的機智敏捷以及人格的高尚?!翱绿騺喖词乖诟赣H面前也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在個人與家庭、女兒與父親、臣子與君王、真話與假話、阿諛奉承與耿直真誠的倫理道德沖突中,她并沒有在權力和金錢面前迷失自己的人格?!盵8]實際上她雖然很愛自己的父親,卻沒有被愛蒙住自己的眼睛,她有獨立的個人原則并且勇敢地堅持自己的原則。所以她這兩句語用模糊的話語讓讀者和觀眾看到了一個聰慧、堅毅、有操守的女性形象。

勃艮第公爵只是戲劇的第一幕出現過一次,正因為他放棄了迎娶科第麗霞,才成就了法蘭西國王和她的婚姻。他模糊的話語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典型的以婚姻換取權力和金錢的現象。他代表著封建社會官場中孜孜以求以獲得更多權利地位的利欲熏心的官員,在他們的眼中愛情、道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婚姻能否帶來更多的利益。如果可以帶來更多的好處,那么女性在他們的心中就是美好的,可愛的;否則,哪怕尊貴如公主也會被無情地拋棄。李爾的大女兒貢納利是第一個在大庭廣眾之下口是心非地說出諂媚李爾的話語的人。她對父親模棱兩可的愛意表達,一方面,她用盡了“勝過”、“超越”、“也不曾”、“超出”等華麗的字眼,體現了她深諳恭維君王之道。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惜出賣自己人格,毫無原則地巧言令色。另一方面,她的話又話里有話、暗藏玄機,為將來自己的倒行逆施埋下伏筆,可見其城府之深。相對于貢納利的陰險毒辣,愛德蒙的奸詐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不僅將李爾王的兩個偽善的女兒玩弄于股掌之間,而且只是通過一封偽造的信件就使葛羅斯脫伯爵在并未當面對質的情況下聽信了其嫡長子埃特加謀反的讒言。有的學者認為這樣的情節(jié)過于離奇,讓人匪夷所思[9]。其實,細細想來,他的奸計之所以得逞的原因不僅是其在父親面前“精湛”的演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利用語用模糊達到了自己想要的語言效果。他首先在老父面前躲躲藏藏,故意讓其發(fā)現他似乎在掩藏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后,在父親有了這種認知語境之后,他又輔以有雙重言外之力的模糊話語增強語言的交際效果,這樣終于達到了事先預想的目的??梢姡瑦鄣旅刹粌H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而且還是一個思維縝密、嫻熟地駕馭語言的語言天才。正是由于其對語用模糊的妙用,才使其老父不去細究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匆忙地誤判自己的親生兒子。

三、語用模糊與《李爾王》情節(jié)的關系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指出,每一部悲劇都有六個要素,即情節(jié)、性格、言語、思想、戲景和唱段,其中情節(jié)為悲劇的根本和靈魂。而“悲劇中兩個最能打動人心的成分是屬于情節(jié)的部分,即突轉和發(fā)現”[10]64?!巴晦D”指的是人物由“順達之境”轉入“敗逆之境”;而“發(fā)現”是指“從不知到知的轉變,即使置身于順達之境或敗逆之境中的人物認識到對方原來是自己的親人或仇敵”[10]89?!巴晦D”與“發(fā)現”作為情節(jié)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也是一部悲劇作品能否為觀眾接受的關鍵所在。如果作者能夠有效地設置“突轉”或“發(fā)現”,其情節(jié)必然是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李爾王》作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它具有其它悲劇共有的特點,如“悲劇創(chuàng)作的開頭,照例是一場短戲:用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件,把觀眾立即引入悲劇氣氛”[11]。在《李爾王》中,這“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件”大約就是開場戲李爾安排的愛心測試,荒誕至極,卻從此改變了李爾一直以來摯愛的小女兒的命運,這也是這部劇作中的第一次“突轉”。而導致科第麗霞在這場語言競賽中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她那充滿模糊的話語??梢姡频邴愊歼^于“經濟”的語言造成了語用模糊現象是導致她由“順達之境”轉向“敗逆之境”的罪魁禍首。不過,此處的“突轉”有所緩和,它并沒有讓她流落荒野,居無定所,只是失去了財富和親情,卻意外地讓她收獲了法蘭西國王的愛情。而李爾的大女兒貢納利言語的語用模糊現象在劇中的作用并不那么明顯,不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它為她將來的行動構筑了懸念。讀者和觀眾會猜測她是否真的那般地熱愛自己的老父,還是只是在玩文字游戲。后來她的忤逆行為證明此處的話只不過是將來叛變的一個鋪墊而已。這樣看來,這里模糊的話語巧妙地幫助整個劇情獲得了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

很多學者認為《李爾王》是主副兩個情節(jié)并行不悖的結構,一個是李爾和他三女兒的故事,一個是葛羅斯脫和他兩個兒子的故事。如果說科第麗霞的語用模糊造成了主情節(jié)的第一個“突轉”,那么愛特蒙在給父親閱讀偽造信件的情節(jié)中的語用模糊造成了副情節(jié)的第一個“突轉”。愛特蒙通過了模糊的語言在父親的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其言語如此具有誘導性,以至于葛羅斯脫并沒有當面問一問埃特加所加給他的罪名是否是實情,就詛咒他,并驅逐了他,造成他有家不能回、裝瘋賣傻、流落荒野的境地。其情節(jié)如此不可思議,讓人不得不驚訝于人的思維不可理喻和紊亂,體現了世界的荒誕性,發(fā)揮了悲劇的憐憫和恐懼的情愫。

四、結語

語言是一把利刃,戲劇中有意或無意使用的語用模糊不僅使讀者和觀眾更深刻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性,而且還能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莎士比亞的悲劇往往被看成是性格悲劇,學者往往認為在《李爾王》中正是李爾和葛羅斯脫這兩位年老昏聵的父親自身的性格缺陷造成了悲劇的發(fā)生。其實,如果仔細分析他們和子女對話,就會發(fā)現如若不是科第麗霞那模糊的話語,或許我們無法看到她的率真、聰慧和堅守,她的命運或許就不會改變,主情節(jié)就不會發(fā)生“突轉”;如若不是貢納利的語用模糊,我們就無法看到她陰險的程度,故事懸念鋪設的巧妙以及情節(jié)的整一性;如若不是愛德蒙的語用模糊,我們或許看不到他還具有思維縝密的一面,也無法想象副情節(jié)到底該如何“突轉”。這也許就是語言的力量吧,難怪在故事結尾時,埃特加說了這樣的句子——Speak what we feel,not what we ought to say來警示后人。

參考文獻:

[1]Thomas,Jenny.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195.

[2]俞東明.語法歧義和語用模糊對比研究[J].外國語,1997(6):29-35.

[3]Booth,Stephen.King Lear,Macbeth,Indefinition,and Tragedy[M].Christchurch:Cybereditions Corporation,2001:17.

[4]邵志洪.從KING LEAR與三個女兒的對話看會話“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之關系[J].外語研究,1992(2):47-52.

[5]Shakespeare,William.The Tragedy Of King Lear[M].朱生豪,譯.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6]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69.

[7]張文英.“感情是我們唯一的語言”——解讀莎士比亞悲劇《李爾王》的語義秩序[J].小說評論,2010(2):241.

[8]李偉民.道德倫理層面的異化:在人與非人之間——莎士比亞悲劇《李爾王》的倫理學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08(1):103.

[9]楊周翰.莎士比亞評論匯編: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528.

[10]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4-89.

[11]徐克勤.莎士比亞悲劇情節(jié)結構簡論[J].外語教學,1983(4):30.

A New Understanding of King Lear Based on Pragmatic Ambivalence Approach

TONG Xiao-yan

(ForeignLanguageSchoolofAnhuiJianzhuUniversity,Hefei,Anhui230601)

Abstract: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pragmatic ambivalence in interaction will usually produce derivative meaning and lead to more interactional effects.Pragmatic ambivalence tends to help readers and the audience get to understand hidden texts from the plays.Pragmatic ambivalence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s in King Lear helps readers and audience approach the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ways.Besides,it also helps them find out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pragmatic ambivalence on this play in terms of the“reversal of the situation”in the plot,change of characters’ destiny,the setting-up of suspense and unity of the plot.

Key words:King Lear;pragmatic ambivalence;characterizatio;reversal of the situation

作者簡介:童曉燕,1983年生,女,安徽廬江人,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語用學。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語用模糊視閾下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研究”(SK2014A206);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翻譯倫理視角下的重譯研究——以《飄》漢譯為例”(SK2015A299)。

收稿日期:2015-10-07

中圖分類號:I1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43(2015)01-0088-04

猜你喜歡
突轉李爾王人物形象
戲劇技巧論:突轉
淺談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的突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畫報(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李爾王》漢譯的序跋研究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chuàng)新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李爾王》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離開李爾王的荒野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9:02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读书| 沾益县| 五常市| 册亨县| 额敏县| 广河县| 富平县| 黄冈市| 塘沽区| 天门市| 武平县| 惠州市| 晋宁县| 台南县| 福建省| 丰城市| 株洲市| 波密县| 湖州市| 莱芜市| 林州市| 大冶市| 蕲春县| 邹平县| 赤峰市| 沈阳市| 安新县| 寻甸| 思南县| 格尔木市| 疏勒县| 凤山县| 宜州市| 右玉县| 新津县| 东海县| 大理市| 古浪县| 伊宁县| 石柱|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