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嬌,吳健敏
(溫州醫(yī)科大學 期刊社,浙江 溫州 325035)
?
醫(yī)學英文文獻翻譯難點及處理策略
丁敏嬌,吳健敏
(溫州醫(yī)科大學期刊社,浙江溫州325035)
[摘 要]醫(yī)學英文文獻的翻譯是否準確、通順直接影響到論文的科學性與可讀性。本文對常見醫(yī)學英文文獻翻譯難點進行匯總分析,并就如何處理翻譯難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醫(yī)學論文;翻譯;寫作
中國的翻譯之父嚴復早在19世紀末就明確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靶拧笔侵覍崪蚀_地表達原文內容;“達”是指譯文通順流暢;“雅”則是要求文字典雅。對于醫(yī)學文獻而言,譯文應該至少達到兩個標準:忠實和通順。就筆者的經驗看,醫(yī)學文獻的翻譯難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詞的含義不能準確判斷,二是句的英漢轉換不夠流暢,三是學術機構名、課題名的譯名未按約定俗成。本文就筆者在編輯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醫(yī)學英文文獻翻譯難點進行匯總分析,希望能為醫(yī)學論文寫作者以及醫(yī)學期刊編輯同仁提供一些經驗。
1.1詞的準確翻譯
1.1.1兩棲詞:英語詞匯中有一個特殊現(xiàn)象,被稱為“兩棲詞匯”,即同樣的一個單詞,在普通語境中是一個意思,但在某一語境中又具有專門的含義[1]。此時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就無法將英文準確地譯為中文,讀者就容易誤解作者的觀點。
例1:The observation that maternal, more than paternal, asthma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thma and atopy in children might indicate that preventive events can even be traced back to preconceptional exposures of the mother. 觀察發(fā)現(xiàn),相對于父親,母親哮喘更是兒童發(fā)生哮喘和特應體質的危險因素,這提示兒童哮喘預防要從母親孕前開始?!皃reconceptional”在普通語境中為“預見,預想,先入之見,偏見”之義,此處為“懷孕之前,即孕前”?!癳vent”在普通語境中為“事件,經歷,活動”,此處“preventive events”為“預防措施”。
例2:Anaesthesia for orphan disease︰ Ana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child with Hamamy syndrome. 罕見疾病的麻醉:Hamamy綜合征患兒的麻醉管理。“orphan”在普通語境中為“孤兒”,此處“orphan disease”意為罕見病。
例3:If high doses of SABA have been given 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 blood glucose levels should be monitored in the baby for the fi rst 24 hours. 如果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使用了大劑量的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嬰兒在出生后24 h內應該進行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l(fā)abor”有“分娩,陣痛”之意?!癲elivery”在普通語境中為“傳送”,在此處為“分娩”。結合漢語表達習慣,“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可譯為“在分娩過程中”。
此外,failure(失?。?、development(發(fā)展)、attack(攻擊)、control(控制)、primary(主要的,初級的)等,在英文文獻中經常出現(xiàn),但其在醫(yī)學語境中的意義往往與普通語義存在差異,如renal failure(腎衰竭)、the development of asthma(哮喘發(fā)生)、the first attack(初次發(fā)?。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原發(fā)性纖毛不動綜合征)等,均為常見的兩棲詞匯,翻譯時尤其值得注意。
1.1.2新詞: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醫(yī)學新詞大量涌現(xiàn)。由于醫(yī)學術語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醫(yī)學英文新詞的翻譯成為醫(yī)學英文文獻翻譯的難點之一。翻譯醫(yī)學英文新詞時首先要分析其構成成分,根據(jù)其成分的含義在漢語中找出準確貼切的對應詞,必要時加一些解釋性成分。此外,許多醫(yī)學新詞的產生隱含了一種類推的構詞模式,有相同構詞成分的詞,應遵守約定俗成的原則,參考已有詞的翻譯[2]。醫(yī)學英文新詞如同其他語言現(xiàn)象一樣,隨著人們認知的改變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3],因此,在其中文譯名后應該補充英文名稱。
例如:“endotype”是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新術語,其含義與“phenotype(表型)”相對應,是疾病內在的功能或病理生理學機制。endotype與phenotype具有相同構詞成分,在翻譯成中文時,參照phenotype的譯名,譯為“內型”,也可譯為“內表型”。
又如:“caveolae”是1953年由Palade在電子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的,當時命名為plasmalemmal vesicles。兩年后,Yamada將其命名為caveolae,用以描述這種細胞膜上特定的,直徑約50~100 nm的內陷微結構。目前,caveolae的中文譯名有“微囊”“小凹”“小窩”“小凹結構”等。其中,“微囊”這一譯名更多的是從“plasmalemmal vesicles”中引申而來,因為“vesicle”有“泡,囊”之意。而“小凹”“小窩”是由“cave-”前綴及其形態(tài)的“內凹”而產生的譯名?!靶“冀Y構”則加上了“結構”這一解釋成分。為便于讀者理解和檢索,以上中文譯名之后均應補充英文名稱,如“小窩(caveolae)”。
1.1.3數(shù)量詞:在醫(yī)學英文文獻中,常遇到數(shù)量的倍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和增減等問題,由于漢語與英語在數(shù)量的表達方法上不完全相同,英語表示倍數(shù)比較或倍數(shù)增減的句型多種多樣,對于數(shù)量的增加以及表達數(shù)量的固定詞組必須注意正確的翻譯和處理方法,如果表述不當,則會差以毫厘,謬以千里。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英語表達形式及其翻譯方法。
1)比較:“A is N times as long as B”“A is N times longer than B”,以上二句都應譯為:A的大小是B的N倍(或A比B大N-1倍)。例:The concentration of IFN-γ in group A is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譯為:A組的IFN-γ濃度是B組的3倍(或譯成:A組的IFN-γ濃度比B組的高2倍)。
2)倍數(shù)增加:“increase to N times”“increase N times/N-fold”“increase by N times”“increase by a factor of N”,以上四句均應譯為:增加到N倍(或增加N-1倍)。在這類句型中increase常被raise、grow、go/step up、multiply等詞所替代。英語凡是表示倍數(shù)的增加,都包括底數(shù)在內,表示的都是增加后的結果[4]。例:Expression of CHRM3 increased to three times in patient’s colorectal cancer compared to adjacent normal colon. 譯為:與鄰近的正常結腸組織相比較,患者結直腸癌組織中的CHRM3表達增加了2倍。
3)倍數(shù)減少:“reduce N times”“reduce by N times”“reduce by a factor of N”“reduce N times as much (many) ……as”,以上4句均應譯為:減少到1/N。英語中可以用倍數(shù)來表示減少的程度,但漢語中一般不使用“減少多少倍”的說法。所以,在漢譯時應將句中的倍數(shù)轉換成分數(shù)或百分數(shù)[4]。例:The mortality of this disease is reduced four times after operation. 譯為:手術后此病的病死率降低到原來的四分之一。
而在百分數(shù)、分數(shù)增加(減少)翻譯時,可以直接譯為“增減(減少)幾分之幾”“增加(減少)百分之幾”,英漢表達并無差異。例:The trial showed that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 dose CT of the thorax in smokers decreased lung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by at least 20%. 該研究顯示,對吸煙者進行胸部低劑量CT篩查可以使肺癌病死率至少下降20%。
1.2句子的英漢轉換
1.2.1被動句:被動語態(tài)在醫(yī)學英語中使用極廣,凡是在不必、不愿或無從說明動作的主體時,在強調被動行為以及在便于連貫上下文的情況下,都可使用被動語態(tài),但漢語中卻較少使用被動句。因此,在翻譯被動句時,需要照顧漢語的表達習慣。為使譯文通順,可采用下列幾種譯法。
1)在動詞前加“被”、“由”等詞,譯成中文被動句。例:The disease may be caused by a new infl -uenza virus. 此病可能是由一種新型流感病毒引起。ACT scores was carried out usually to assess the control of asthma. ACT評分常被用來評估哮喘控制情況。
2)句子的主語是無生命的事物,而行為者又不十分明確,可譯成中文主動句。例: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此句如譯成“手術在全身麻醉下被進行?!本筒环现形牡恼Z言習慣,不能滿足“達”的翻譯標準。而譯成主動句“全麻下手術?!憋@然更為通順而簡潔。
3)若英語原句中未提及主動者,而譯文也無需提及主動者時可譯成中文的無主語句。例:Stata software (version 10.1)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應用Stata軟件(10.1版本)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4)以“it”作形式主語,以被動語態(tài)作謂語,其后接以由“that”引起的主語從句的表達形式可譯成中文主動形式。例:It is estimated that around two millions of people in Australia are affected by COPD.據(jù)估計,在澳大利亞大約有200萬人患有COPD。
1.2.2復雜句:由于英漢兩種語言表達習慣的不同,句法結構也有很大的區(qū)別。漢語一般采用結構緊湊的短句,而英語(尤其是科技英語)常使用結構錯綜復雜的長句。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英語中常使用各種短語、插入語、修飾語、從句等。但不管一個句子多長,在語法上總有規(guī)律可循。翻譯長句通常按照下列步驟進行:首先,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找出主句的主語和謂語,然后找出各從句和修飾語,弄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分析句子的邏輯關系(因果、時間等);最后,按照漢語的習慣和表達方式,正確譯出原文的意思。
例:Since the exacerbation of COPD and its treatment with beta-agonist and systemic steroids may worsen heart failure and diabetes, respectively,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a prolonged stay might be needed to get these comorbid conditions under control. 由于COPD急性加重需要應用β受體激動劑和全身皮質類固醇,而這些藥物分別會加重心衰和糖尿病病情,因此,這些患者可能需要延長住院時間來控制上述并發(fā)癥。
1.3學術機構、課題名稱 國際學術機構、課題名稱等大多有約定俗成的中文譯名,不能隨意更改,舉例如下: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美國胸科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eurovascular Disease (ISNVD):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歐洲呼吸學會;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Respirology(APSR):亞太呼吸學會;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study:GOAL研究;Understanding Potential Longterm Impacts on Function with Tiotropium study:UPLIFT研究;Towards a Revolution in COPD Health trial:TORCH研究;等等。
目前,國際學術組織、多中心研究越來越多,各醫(yī)學專業(yè)學科大量涌現(xiàn)出上述類似名詞和縮略語,在翻譯成中文時需嚴格遵守“一致性”原則。
醫(yī)學文獻屬于科技文獻,無論是詞或句的不正確翻譯,均會對醫(yī)學研究成果的傳播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會誤導讀者,出現(xiàn)錯誤的科研設計。因此,醫(yī)學論文寫作者以及醫(yī)學期刊編輯需確保文獻翻譯中出現(xiàn)的概念、定義、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研究結論等方面的內容無令人費解、令人誤解或前后矛盾之處,發(fā)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等數(shù)據(jù)與原文相符。
當文獻中出現(xiàn)不熟悉或有疑問的術語時,務必多查多問,方法包括:①查看工具書。權威的專業(yè)工具書是查找術語最可靠的來源。但工具書存在知識更新慢的缺點,對于新的術語,往往不能及時收錄或及時更新(update)。②檢索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收錄當前已公開發(fā)表的醫(yī)學論文,具有容量大、檢索方便、更新快的優(yōu)點。但對于醫(yī)學術語的翻譯,數(shù)據(jù)庫檢索結果可能并不一致,此時需要作者和編輯進行甄別,并應盡量參照權威雜志(如中華醫(yī)學會系列雜志)發(fā)表的論文。③讀透原文,準確理解詞義。如前所述,一些英語詞匯在醫(yī)學語境中的語義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確定詞義。④咨詢專家。各領域的醫(yī)學專家有較多的機會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對新的術語會有更深的認識或獨到的見解,因此,遇到無法準確翻譯的術語時,可進一步咨詢相關專業(yè)領域的專家。
對于論文中引用的發(fā)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等數(shù)據(jù),作者及編輯應核對原文,尤其是數(shù)量的倍數(shù)增加和倍數(shù)減少,由于其中英文表達差異較大,容易理解錯誤而致翻譯錯誤。
當醫(yī)學文獻中出現(xiàn)生澀拗口的復雜長句時,可以求助于醫(yī)學英語專業(yè)人士,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理順從句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姚蓓. 從文本類型學角度論醫(yī)學翻譯的“信達雅”[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9(7)︰ 966-969.
[2] 孫慶祥, 李定鈞. 醫(yī)學術語新詞的來源、定名與漢譯[J].中國科技術語, 2012(3)︰ 10-14.
[3] 寧東, 段其偉. 從原型范疇理論看醫(yī)學英語術語中的新詞[J]. 科技資訊, 2014(22)︰ 210-211.
[4] 俞曉靜. 科技文章數(shù)字、數(shù)量增減的英漢譯法探討[D]. 上海︰ 復旦大學, 2012︰ 61-64.
(本文編輯:趙翠翠)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2095-9400.2016.04.019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簡介:丁敏嬌(1979-),女,浙江天臺人,編輯,碩士。
通信作者:吳健敏,編審,Email:4062260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