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玲
摘要: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具有感染熏陶功能、價值導向功能、行為規(guī)范功能、凝聚激勵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包括文化環(huán)境建設、人文環(huán)境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制度建設等。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功能;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200-02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辦發(fā)〔2014〕59號)強調指出:推動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要求的大學文化,培育和弘揚大學精神,把高校建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區(qū)和輻射源,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具特色的標志。校園文化建設的加強在推進高職教育改革建設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以校風、學風、教風建設為紐帶,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圍繞校園環(huán)境、文化生活、藝術欣賞、人文精神等方面,形成核心價值理念,引領科學風尚,使學校逐步形成內外和諧的局面。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設,它是其他內容的指針,是一種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是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及精神傳承,包括辦學理念、校園精神、校風、校訓、學風、班風等。辦學理念統(tǒng)攬全局,如筆者所在學校建于1950年,前身為農校,2001年獨立升格為高職學院。多年來的辦學實踐,使得歷屆領導班子層層相傳辦學理念,那就是立足宿州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農科為特色,以內涵建設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品牌專業(yè);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走多渠道、多元化綜合發(fā)展之路,創(chuàng)建農科特色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是物質文化建設,包括環(huán)境建設、圖書館建設、網絡文化建設、企業(yè)文化建設。筆者所在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具有六十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模式使企業(yè)文化與專業(yè)文化、校園文化有機地融合。將行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區(qū)域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打造企業(yè)文化濃厚的教學、實訓環(huán)境;從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環(huán)境文化建設入手,創(chuàng)新學院校園文化內涵,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精品,形成了獨具學院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是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感染力、號召力和約束力,師生長期置身于其中,通過耳濡目染,必定會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氣質和內涵。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能夠以濃郁的文化氛圍增進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進步和素質提高。校園文化中的學風、校風、校園氛圍的教育,正是通過耳濡目染、內心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來實現的。使大學生能夠在一個平等自由的氣氛下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啟迪,使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化。
二是價值導向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校園文化的價值取向,對社會文化進行評價、比較和選擇,以提高師生員工的鑒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能把大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積極主動地適應當前社會的新要求,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三是行為規(guī)范作用。制度文化中的條例、準則、守則等規(guī)章制度具有強制性,為生活在其文化氛圍內的大學生在評定自己的品質、行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內在的尺度。這些群體規(guī)范或價值準則雖不帶有強制性,但它在大學生個體心里上所起到的影響和作用往往比行政命令更為有效,更能改變大學生的個體行為,它使大學生自覺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群體的規(guī)范,并與群體行為協調起來。
四是人格塑造作用。校園文化是通過一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huán)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個體無形中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動方式、價值取向等諸方面對現在的文化價值產生認同,從而實現對個體精神、心理、性格的塑造。校園文化所營造的氛圍,使校園主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進而上升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
三、高職院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1.加強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環(huán)境在育人中的作用不應忽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突出環(huán)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校園物質文化是高校各種客體實體的總和。它包括學校的環(huán)境面貌、自然物、建筑物以及各種設施等。因為這些都是自然界的人化,融入了人民的創(chuàng)意、知識、技能、價值取向和精神理念,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個物體或建筑物,而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加強校園文化的環(huán)境建設,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要做好綠化、美化、亮化工作,用優(yōu)美的校園容貌激發(fā)大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大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這些物質文化都應該按“藝術”精品的標準來建設,體現出人文氣息,反映出學校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取向。通過學校建筑造型、人文景點來亮化塑造校園的整體形象,這對學生的成長必將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筆者所在學校以評估為契機,建設了校園中心文化廣場,增設了校園各種提示牌(包括安全、節(jié)水、節(jié)電、衛(wèi)生、愛護公物等方面),處處提示、警醒學生。在校園中心廣場、教學樓、宿舍樓、圖書信息樓、實訓綜合樓等公共空間,布置雕塑、書畫作品,懸掛科學家、思想家畫像及傳記,營造了高雅、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圍。
2.注重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要寫好校史,建好校史陳列室,通過資料記載和圖片宣傳生動形象地反映學校辦學歷程,激勵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yōu)良傳統(tǒng)。要讓學生牢記校訓、學唱校歌、佩戴?;?,激勵學生熱愛學校、刻苦學習。要讓黑板報、宣傳窗、校訓標志、電子標語隨處可見,廣播、校園網進入公寓,使學生在課余隨時隨處既可以學習相關學科與人文科學等知識,又渲染出濃厚的文化與學術氣氛。要在校內主干道旁立下古今中外名人雕塑并刻上名言警句,在教室走廊及教室懸掛名人畫像和名人名言,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人的思想情趣的引導作用,以啟迪師生的奮進精神。
3.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學校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突出表現,也是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的有效方式。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這些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給校園文化活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國許多高校近年來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內容豐富、樣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科技學術、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把德、智、體、美滲透到校園文化之中,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開學典禮、表彰大會及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黨日、十一國慶節(jié)、“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jié)慶日活動和紀念日,對學生進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搶險精神、三峽移民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學習、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文藝體育活動對于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愉悅學生身心有著重要作用。如藝術節(jié)、歌詠比賽會、詩歌朗誦會、辯論演講會、書影展評會、書畫攝影展、文娛體育賽等,都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普遍有效方式。我院在長期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上學期3月開展學雷鋒活動暨青年志愿者突擊月活動;4月開展文明衛(wèi)生月暨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5月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文藝晚會、歌詠比賽、球類和田徑比賽、演講比賽、卡拉ok比賽等活動;6月開展校風、學風、考風考紀教育活動;7月開展紀念建黨系列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下學期9月開展迎新生系列活動;10月開展慶國慶系列活動;11月開展創(chuàng)業(yè)教育系列活動;12月開展慶元旦系列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學院以建校60周年為契機,成立了校友會,并以校友聯誼會的方式不定期舉辦校友報告會,用優(yōu)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創(chuàng)業(yè)歷程,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
4.強化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校校園制度文化是對高校師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發(fā)展方向提出的進一步規(guī)定和具體要求,它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tǒng)。校園文化建設特別需要進行科學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的各種功能。要制定完善一系列校園文化管理制度,使校園文化活動有章可循,做到弛張適度,實現了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作用。要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檢查評估制度,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后勤服務評價體系,做到定期檢查評估。應根據高職院校師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操作性較強,體現科學性、人性化的規(guī)章制度。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以“四個全面”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努力創(chuàng)新、積極培育,提煉具有時代特征、富有個性特點的校園文化,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為創(chuàng)建富有特色的一流高職院校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姚海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王德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6).
[4]楊義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
[5]王從嚴,張擁軍,程為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