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嬌
(廣西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
《搜神記》中“義”型文化探析
黃正嬌*
(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廣西南寧530299)
《搜神記》作為中國古代志怪小說的明珠,蘊含了豐富的“義”型文化內(nèi)涵,主要體現(xiàn)在忠義、信義、孝義、仁義等方面。
搜神記;忠義;信義;孝義;仁義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言:“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倡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盵1]由此可見,魏晉時期志怪小說盛行。而干寶的《搜神記》作為其中的代表作,集中展現(xiàn)了對“義”的思想的倡導(dǎo)。
“義”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之一,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蘊?!稘h語大字典》中“義”詞條解釋道:“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禮記·祭統(tǒng)》:‘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fā)也?!痘茨献印R俗》:‘義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際也?!盵2]《搜神記》中宣揚忠義、信義、孝義、仁義的故事眾多,對其“義”文化的集中解讀,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于“忠”,東漢馬融的《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盵3]153忠義,顧名思義,即忠貞義烈之意。中國歷史上有著眾多的忠義故事,如關(guān)羽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岳飛的“精忠報國”,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等。在干寶的《搜神記》中,亦不乏其例。
關(guān)于統(tǒng)治者的忠義。馬融《忠經(jīng)·圣君章》言:“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名,祿賢官能,式敷大化,惠澤長久,萬民咸懷。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揚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蓋圣君之忠也?!盵3]156《搜神記》卷八《湯祈雨》:
湯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湯乃以身禱于桑林,剪其爪發(fā),自以為犧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①110
湯,滅夏建商的帝王。面對七年大旱致使洛水干涸、民不聊生的境況,商湯寧愿犧牲自己,他剪掉了指甲和頭發(fā),并把自己當作祭祀用的牲畜,誠懇地向上天祈求降下甘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商湯的義行感動了上天,最終下起了大雨,天下萬物喜獲滋潤。這是作為帝王的商湯,對瀕臨絕境的百姓表現(xiàn)出的忠義。同卷《舜耕于歷山》:
舜耕于歷山,得玉歷于河際之巖。舜知天命在己,體道不倦。舜龍顏大口,手握褒。①110
舜,是我國遠古時期的繼堯以后的帝王。這個故事講的是舜在歷山耕種之時,偶然在黃河邊的巖石上得到了相傳由玉帝制定的記載著改朝換代日期的圖讖,明了上天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他之意,從此不辭辛苦、日以繼夜地行道,最終受到褒揚和誡勉,獲得帝位。此乃舜帝對上天的忠義。
關(guān)于良吏的忠義。《忠經(jīng)·冢臣》言:“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后化成?!盵3]159《守宰》作了進一步闡釋:“宣君德,以弘其大化,明國法,以至于無刑。視君之人,如觀乎子,則人愛之,如愛其親,蓋守宰之忠也。”[3]163以《搜神記》卷十一《諒輔以身祈雨》的故事為例:東漢廣漢郡新都縣人諒輔,擔任佐吏一職時就十分清廉,后擔任從事史,大大小小的事情均處置得當,郡縣的百姓都很敬重他。一年夏天大旱,太守在院中曝曬自己來求雨未見成效,諒輔便以五官掾的身份出去向山川祈禱,并發(fā)誓說:“我乃廣漢郡守的輔佐,不能規(guī)勸太守改正錯誤、進納忠言、協(xié)調(diào)百姓間的關(guān)系,以致天降大旱,百姓仰頭望雨卻無處申訴,這罪過全在我諒輔身上。如今我懇切向天帝請罪,如果到中午還不下雨,就請用我的身體來補救那些不可言狀的彌天大罪?!闭f完他堆起了柴草,準備自焚。臨近中午時分,只見山間云氣轉(zhuǎn)黑,頓時雷聲大作,大雨傾盆而下,浸透了整個廣漢郡。雖為小官吏,諒輔卻以清廉高潔、以身祈雨的行動顯示了其對遠在天邊的圣上以及本郡百姓的忠義。同卷的《湘江白虎墓》也是極好的一例:
王業(yè)字子香,漢和帝時,為荊州刺史。每出行部,沐浴齋素,以祈于天地:“當啟佐愚心,無使有枉百姓?!痹谥萜吣?,惠風大行,苛慝不作,山無豺狼。卒于湘江,有二白虎,低頭曳尾,宿衛(wèi)其側(cè)。及喪去,虎逾州境,忽然不見。民共為立碑,號曰“湘江白虎墓”。①133
此乃一良吏為官一生忠于百姓、恩惠百姓的故事。
此外,在干寶筆下,亦不乏動物的忠義故事。日本有忠犬八公,殊不知中國早就有了義犬黑龍?!端焉裼浘矶ちx犬報恩》講的就是黑龍的故事:
孫權(quán)時李信純,襄陽紀南人也。家養(yǎng)一狗,字曰“黑龍”,愛之尤甚,行坐相隨,飲饌之間,皆分與食。忽一日,于城外飲酒大醉,歸家不及,臥于草中。遇太守鄭瑕出獵,見田草深,遣人縱火爇之。信純臥處,恰當順風。犬見火來,乃以口拽純衣,純亦不動。臥處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濕身,走來臥處,周回以身灑之,獲免主人大難。犬運水困乏,致斃于側(cè)。俄而信純醒來,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①240
干寶在故事最后借太守之口旗幟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對忠義思想的倡導(dǎo):“犬之報恩甚于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
以上幾則故事均印證了“惟天監(jiān)人,善惡必應(yīng)。忠則福祿至焉,不忠則刑罰加焉”[3]189之道理,集中體現(xiàn)了干寶的忠義觀。
《論語·為政》篇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4]14《學而》篇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4]4均強調(diào)了信用的重要性。人無信,則不立。在古代中國,社會各階層普遍講究信義、注重然諾。信義,為既已應(yīng)允、義無反悔之意, 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義所在。在干寶的《搜神記》中也滲透了其信義思想。
最有代表性的則是第十一卷《三王墓》中的俠客形象。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楚王命令鑄劍師干將、莫邪夫婦為其鍛造寶劍,歷時三年。寶劍分雌雄兩把,舉世無雙。干將知道楚王定會將其殺害,便留下雄劍,在進獻寶劍之時他囑咐懷有身孕的妻子,如果生下男孩,就告知兒子出門望南山,雄劍藏在南山石頭上的松樹背后。果然,楚王以少了一把劍的名義殺了干將。莫邪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赤,并在兒子長大之后告訴了他真相。赤得到寶劍后,日日夜夜想報仇。說來也怪,楚王居然夢到赤要殺他,就用千金重賞緝拿赤。赤逃進了山里,一面走一面悲情地唱著自己的身世。此時,一位俠客出現(xiàn)了,問明緣由,被赤的悲慘遭遇所感動,便承諾拿著赤的人頭去皇宮替他報仇。赤當即自刎,俠客拿著他的頭去見楚王,楚王大喜。俠客提議將人頭放在湯鍋里煮,楚王應(yīng)允。這頭煮了三天三夜都沒有煮爛,還瞪著眼睛從沸水中跳出, 俠客便騙楚王說:“這人頭一直煮不爛,想必是因為大王您沒有親自到鍋邊看著他。”于是楚王走到鍋邊看人頭,俠客見勢,立即揮劍向楚王砍去,楚王的頭隨即落入沸水中。俠客大笑三聲,也砍下了自己的頭,頭也落進沸水中。后來三個頭都煮爛了,無法辨認。
關(guān)于此則故事中俠客姓甚名誰、長相穿著,干寶都未曾著墨,但他的義行卻震撼了讀者的心靈,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高大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正在于他對于信義的堅守,為了實現(xiàn)“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誓言,他不惜犧牲生命。此俠客形象的成功塑造,亦展露了干寶對于信義精神的尊重與肯定。
魏晉時期,統(tǒng)治者繼承了漢代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孝經(jīng)》受到官方和民間的普遍推崇。關(guān)于“孝”,《孝經(jīng)·開宗明義》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 終于立身?!盵5]孝義,即行孝重義之意,亦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v觀《搜神記》全書,關(guān)于孝義的作品十余則,足見干寶對此思想的推崇。
首先,《搜神記》中記載了一系列感天動地的孝義故事。以《王祥剖冰求鯉》、《郭巨埋兒》和《東海孝婦》為例。此三則故事同收錄在《搜神記》卷十一?!锻跸槠时篚帯分v的是瑯琊郡人王祥早年喪母,繼母對他不慈愛,多次在父親面前詆毀他、讓他做苦力,然而王祥并不以為意,在天寒地凍之時,為了能讓繼母吃上鮮魚,竟脫掉衣服、破冰下水抓魚。上天被他的孝行感動,于是“冰忽自解,雙鯉躍出”,王祥便持之而歸的故事?!豆蘼駜骸分v的是庶人郭巨早年喪父,被兩個弟弟搶占了家產(chǎn),他和妻子只好靠給人做雇傭工來養(yǎng)活年邁的母親。后來他有了兒子,考慮到撫養(yǎng)兒子會影響侍奉母親,郭巨毅然決然地到野外挖坑,準備埋掉兒子。上天被他感動,便賜予他一罐黃金的故事。《東海孝婦》中的主人公是東??さ囊晃幌聦計D女,此婦贍養(yǎng)婆婆十分恭敬謹慎。婆婆看婦人整日辛苦,怕拖累她,便自縊而死。婦人的小姑污蔑她殺了婆婆,官府便不分青紅皂白將其推到了斷頭臺。婦人被殺后,上天憐憫她,為了警示世人,讓她的血沿著旗桿倒流至頂端,又順著旗幟流下來。以上幾則故事均是“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孝行要求的生動詮釋。
其次,《搜神記》中也記載了動物的孝義之行。卷二十《邛都陷湖》敘述,邛都縣內(nèi)有一位老婆婆,孤苦無依,每到吃飯時候總有一條頭上長著角的小蛇出現(xiàn)在床邊。老婆婆憐憫它,便給它飯吃。后來小蛇長到一丈余,有一天把縣令的駿馬給吞了,縣令責令婆婆交出大蛇,未遂,便殺掉了她。“蛇乃感人以靈,言嗔令:‘何殺我母?當為母報仇!’”就在當天夜里,方圓四十里的土地以及縣城同時陷落成了湖泊,唯有老婆婆的住宅平安無事。
在干寶筆下,動物都懂得何為孝義,《搜神記》中的孝義思想可見一斑。
我國自古以來對“仁義”很是注重?!墩撜Z·八佾》言:“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16強調(diào)了仁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孟子·離婁下》云:“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盵6]更強調(diào)了仁義對于國君的重要性。仁義,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友愛、互助、同情之意?!端焉裼洝分幸搀w現(xiàn)了對于仁義思想的宣揚。
首先,《搜神記》以記載不仁不義的國君自食惡果的事例來宣揚仁義之重要。以第七卷中《淳于伯冤死》為例:晉元帝建武元年六月,揚州遭遇旱災(zāi),十二月,河東郡又發(fā)生特大地震。之所以天災(zāi)頻發(fā),乃“去年十二月,斬都運令史淳于伯,血逆深上柱二丈三尺,旋復(fù)下流四尺五寸,是時,淳于伯冤死”之緣故。濫用刑罰,致使良臣含冤而死,便是國君的不仁義。另以第十卷中《漢靈帝夢見桓帝》為例:
漢靈帝夢見桓帝,怒曰:“宋皇后有何罪過?而聽用邪孽,使絕其命!渤海王悝,既已自貶,又受誅斃。今宋氏及悝,自訴于天,上帝震怒,罪在難救?!眽羰饷鞑臁5奂扔X而恐,尋亦崩。①124
此乃干寶借漢桓帝之口,對靈帝殘暴殺害宋皇后及渤海王劉悝的不仁義罪行的揭露與批判,靈帝最終因恐懼而死。
其次,相對于帝王的不仁義,《搜神記》中塑造了一系列閃耀著仁義光環(huán)的庶人形象。卷二十《黃雀報恩》中的楊寶是漢朝弘農(nóng)郡人,九歲時在華陰山北邊偶然看見一只黃雀被鴟鸮擊傷后掉到樹下,遭到了一群螻蛄螞蟻的圍困。楊寶見黃雀可憐,便救它回家,拿菊花飼養(yǎng)它。一百天后,黃雀的羽毛長好了,一天夜里幻化成一位童子,向楊寶拜了兩次說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鴟鸮所搏。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隨后又拿出四只白色的玉環(huán)送給楊寶,此后楊寶的子孫品德高潔,個個官升三公。同卷《蟻王報董昭之》中的主人公董昭之也是一位仁義者。他乃吳郡富陽縣人,有次搭船到錢塘江,在江中發(fā)現(xiàn)一根短蘆葦上附著一只慌亂來回跑動的螞蟻。船中的人都罵它是會咬人的毒蟲,說要踩死它。只有董昭之對螞蟻心生憐憫,知道螞蟻怕死,便用繩子把那根蘆葦系在船上,船靠岸后,螞蟻存活了下來。十年之后董昭之被官府橫加指控為搶劫案首犯,被關(guān)進大牢。那只螞蟻知道后,帶領(lǐng)著它的蟻族連夜咬斷了他的枷鎖,并告知它是蟻王,指引董昭之逃到余杭山去了,而不久之后,碰上大赦,董便被赦免了。
以上幾則故事,從正反兩方面驗證了施行仁義的益處,所謂“茍志于仁矣,無惡矣”[4]24,說的就是此道理。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作為儒家五常之一的“義”,到如今仍然受到很大的推崇,被現(xiàn)代人奉為道德之根本。本文僅從忠義、信義、孝義、仁義四個角度對《搜神記》中義的思想作出闡釋,肯定是不全面的,期待更為細致、深入的探索。
注釋
①本文中所引《搜神記》文字,均出自汪紹楹校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搜神記》。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濟南:齊魯書社,1997:39.
[2]漢語大字典 [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7:3133.
[3]馬融著,鄭玄注.忠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曾參.孝經(jīng)[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117.
[6]孟軻.孟子[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79.
(責任編輯葉桂郴)
黃正嬌,女,重慶梁平人。碩士。研究方向:古籍整理與地方文獻研究。
I207.41
A
2095-4859(2016)02-02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