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佳
(云南大學(xué)旅游文化學(xué)院,云南 麗江 674100)
[文章編號]1671-802X(2016)04-0078-05
英語中的目語外來語與原目語詞匯的異同探究
和佳
(云南大學(xué)旅游文化學(xué)院,云南 麗江 674100)
英語中8%的外來語來源于日語詞匯,體現(xiàn)在飲食、文化、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進入英語的日語外來語來源可以分為和語、漢語、和制漢語、外來語等四種,其中外來語又可以細(xì)分為三類進行分析。把作為英語外來語的日語詞匯和原日語詞匯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發(fā)音、詞義、書寫形式、羅馬字標(biāo)示等方面存在異同,表明英語借詞的多樣性。
英語外來語;日語詞匯;異同
英語是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第二語言,已成為一種國際語言。《牛津英語詞典》收錄的詞匯達到60多萬。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包含印度、西亞和歐洲的語言,故英語中有大量的外來語,占其語言總詞的一半以上,主要來源于法語、德語、希臘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拉丁語、日語、漢語等語言。據(jù)統(tǒng)計英語借自日語的詞匯有698個[1][2],這一百分比甚至超過歐洲的許多語言所占的比率,如意大利語與拉丁語各占7%,德語和希臘語各占6%。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來自日語的英語外來語可以分為來自日語固有的詞匯(和藉)、源于漢語的日語詞匯(漠藉)、利用漢字自創(chuàng)的詞匯(和裂漠藉)、外來語(外來藉)。其中外來語又可以細(xì)分為來自英語的日語外來語、日語詞匯與英語詞匯的組合、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外來語等三種。以下擬從這些分類入手,以來自日語的英語外來語為中心,探討作為外來語的日語和原日語詞匯在發(fā)音、詞義、書寫形式、羅馬字標(biāo)示等方面的異同。
日語詞匯傳入英語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jì)。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始學(xué)習(xí)西方的文明和文化[3],進入英語詞匯的日語詞逐漸增多。特別是二戰(zhàn)后各國間政治、經(jīng)濟、貿(mào)易相互來往的增加,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各種語言的相互滲透現(xiàn)象日趨突出。隨著日本與西方的科技交流、文化融合以及日本在全球經(jīng)濟中的重要地位,英語中引入了大量的日語外來語,占英語外來語的8%。日語外來語主要涉及飲食、流行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借用方式以直接借用為主,也就是將外來詞的拼寫及意義同時借入英語,直接音譯日語詞匯,保持原發(fā)音。標(biāo)音使用日語羅馬字。
(一)來自日語固有的詞匯
日語固有的詞匯叫做“和藉”,和語詞一般用平假名書寫,也可用漢字書寫。讀音為訓(xùn)讀,即日語固有的詞匯讀音。屬于日語直接音譯,與原日語詞匯意思基本相同的詞匯中,有很多飲食類詞匯。例如:sushi(鮨①,壽司②)、sashimi(刺身,生魚片)、miso(味噌,豆醬)、dango(団子,丸子)、yakitori(燒き鳥,烤雞肉串)、Soba(蕎麥,蕎麥面)、onigiri(おにぎり,飯團)、shabu shabu?(しやぶしやぶ,涮牛肉)、dashi(出汁,高湯)、enokitake(工ノキ夕ケ,金針菇)、hijiki(ヒジキ,羊棲菜)、nori(海苔,海苔)、wasabi(山葵,芥末)、teriyaki(照り燒き,照燒)、sukiyaki(すき燒き,日式牛肉火鍋)、kamaboko(蒲鉾,魚糕)、shiitake(シイ夕ケ,香菇)等。
來自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詞匯有:kimono(著物,和服)、tatami(畳,榻榻米)、samurai(侍,武士)、kabuki(歌舞伎,歌舞伎)、seppuku(切腹,剖腹自殺)、koi(鯉,錦鯉)、ikebana(生け花,插花)、sumo(相撲、相撲)、kakemono(褂け物,掛軸)、origami(折り紙,折紙)、ryokan(旅館,日式旅館)等。其中傳統(tǒng)服飾類相關(guān)的詞匯也有一些:waraji(草鞋,草鞋)、tabi(足袋,日式短布襪)、happi(法被,日式短外衣)、hachimaki(鉢巻,扎頭巾)等。典型的文學(xué)相關(guān)詞匯是wabisabi(わび-さび,殘缺美)。日語“わび”和“さび”指的是茶道和俳句等日本傳統(tǒng)藝術(shù)追求的究極美的境界。わび寫作“侘び,主要是茶道大成者千利休所追求的境界,表現(xiàn)的是靜寂、澄明、安詳?shù)氖澜纭¥丹訉懽鳌凹拧?,意味著枯淡、古雅,被視為芭蕉俳句的理想境界。英語中指代殘缺美。此外還有kana(飯名,假名)、hiragana(ひらがな,平假名)、katakana(力夕力ナ,片假名)、tanka(短歌,短歌)、ukiyoe(浮世絵,風(fēng)俗畫)等。
來自日本獨有文化的詞匯有:Manekineko(招き貓,招財貓)、pachinko(パチンコ,彈子球)。像nemawashi(根回し,事前疏通)是指日本人在將作出某種決策時為了避免爭論的混亂,往往會事前溝通,使眾人意見達成一致。hikikomori(ひきこもり,長期閉門不出)指在家中不出門或者這類人,是近年來日本一種非常嚴(yán)重的社會現(xiàn)象,也收入了英語詞匯。tsunami(津波、海嘯)“海嘯”作為學(xué)術(shù)用語是世界通用的日語詞匯之一。
隨著日本動漫和流行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英語也吸收了一些相關(guān)詞匯:moe(萌之,萌)、kawaii(可愛い,可愛)、owarai(お笑い,搞笑娛樂)等。
(二)來自漢語的日語詞匯
日語把源于漢語的日語詞匯叫做“漠藉”,是指日語中較早地從漢語中直接借用的漢語詞匯。這些詞匯進入英語,沿用了日語的讀法。主要體現(xiàn)在佛教、文化、社會、飲食等方面。例如:zen(禪,禪)、kanji(漠字,日本的漢字)、biwa(琵琶,琵琶)、karate(空手,空手道)、kenjutsu(剣術(shù),劍術(shù))、kemari(蹴鞠,踢球游戲)、natto(納豆,納豆)、udon(うどん,面條)、konnyaku(蒟蒻,魔芋)、mirin(味醂,甜料酒)、obi(帯,腰帶)、muda(無駄,徒勞)、Yakuza(ヤクザ,地痞)、otaku(才夕ク,御宅族)等。
(三)來自和制漢語的詞匯
起源于日本的漢字,日本人利用音讀漢字創(chuàng)造的詞匯叫“和制漢語”。主要在文化、社會、技術(shù)等方面。比如:karoshi(過労死,過勞死)。這種社會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日本經(jīng)濟繁榮時期,現(xiàn)已成為很多亞洲國家的社會現(xiàn)象,故被收入英語。Shoyu(醤油,醬油)。英語中已有soy sauce這個詞表示醬油,但是也引入了日語的說法,這里指日本醬油或清醬油。bonsai(盆栽,盆景)、sake(酒,日本酒)、geisha(蕓者,藝妓)、koto(琴,琴)、shamisen(三味線,三味線)、manga(漫畫,漫畫)、rakugo(落藉,單口相聲)、Nikkei(日系,日系)、ninja(忍者,忍者)、ekiden(駅伝,接力賽)、juku(塾,補習(xí)班)、onsen(溫泉,溫泉)、zabuton(座布団,坐墊)、geta(下駄,木屐)、haiku(俳句,俳句)、shiatsu(指壓,指壓療法)、Shinkansen(新幹線,新干線)、Keirin(ケイリン,自行車競賽)、heijunka(平準(zhǔn)化,平均化)、gaijin(外人,外國人)、zaibatsu(財閥,財閥)、daikon(ダイコン,蘿卜)等。
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當(dāng)一種語言的詞匯進入到另一種語言之后,詞義也會發(fā)現(xiàn)變化。從詞的一個意義來說,詞義變化包括擴大、縮小、轉(zhuǎn)移、深化。從一個詞的意義來說,包括義項的增多和義項的減少[4]。英語中日語外來語的詞義變化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詞義縮小的詞匯
詞義縮小是指原有詞匯的意思概括范圍比較大,借用到新的語言后概括的范圍比原有詞匯狹窄,轉(zhuǎn)為固有詞匯。比如:bokeh(ボケ)在英語中指焦外成像。日語的ボケ表示:①木瓜;②腦子糊涂,癡呆的人;③對口相聲中 “裝傻”的角色;④照片、鏡片模糊。引入英語后成為攝影術(shù)語,專指焦外成像原理。mura(ムラ)在日語中的意思比較多,服裝指顏色不均、皮膚指膚色不均、顯示器指色差等。在英語中單指顯示器亮度不均勻,造成各種痕跡的現(xiàn)象。隨著日本的液晶顯示器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mura這個詞在顯示器界就變成一個全世界都可以通的詞匯。mottainai(もつたいない,珍惜資源)日語的主要用法有:①不勝惶恐的,如:上司からもつたいないお言葉ないただいた(承蒙上司過獎);②過分(好)的,如:もつたいない話だ(實在不敢當(dāng));③可惜的、浪費的,如:なんてもつたいない(可惜得很)。進入英語詞匯后采用第三個意思,可譯為“回收、減少、再利用、珍惜資源”等,它體現(xiàn)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
ronin(浪人)在日語中有兩個用法。①是指四處流浪的的武士;②失學(xué)的學(xué)生;失業(yè)的人。進入英語詞匯后,只沿用了第一個用法,指封建時代失去封祿、離開主家到處流浪的武士。
kanban(力ンバン,看板(法)日語“看板”指的是:①招牌、廣告牌;②幌子、外表;③虛名;④(商店的)下班時間;⑤生產(chǎn)管理方式(來源于豐田開發(fā)實施的生產(chǎn)管理方式)。進入英語后,成為生產(chǎn)體系用語,指企業(yè)為降低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倉儲成本在需要前夕才進貨的制度。屬于詞義縮小。
(二)詞義轉(zhuǎn)移的詞匯
詞義轉(zhuǎn)移是指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由原來表示的對象轉(zhuǎn)移到表示另外一種對象,即由表示甲事物轉(zhuǎn)移到表示乙事物。比如satsuma(薩摩),這個詞用了日語“薩摩”的發(fā)音,但意思卻是指溫州蜜柑。追本朔源,溫州柑桔原產(chǎn)于浙江溫州,唐代被列為貢品。明代日本高僧智慧把溫州柑桔引入日本,至1876年明治維新時期,再由日本九州薩摩國傳入美國。所以英語用“薩摩”來指代溫州蜜柑。屬于詞義轉(zhuǎn)移,把原日語詞匯中指代方位處所,借用到英語詞匯中變成指代事物。tarento(夕レント,藝人)這個詞來自英語talent。英語中talent的本意是指“才能、天才”,進入日語后詞義發(fā)生變化,指代“藝人”。隨后再次傳入英語沿用了日語的意思,與原本的英語意思不同,詞義發(fā)生轉(zhuǎn)移。
(三)指代內(nèi)容發(fā)生變化的詞
kombucha(昆布茶)這個詞在日語中是指海帶茶,是把海帶曬干切成細(xì)絲磨成粉末后用來泡茶的,但是在歐美國家指代的卻是紅茶菇(是一種由紅茶,糖與菌種所制成之發(fā)酵飲料)。紅茶菇和“昆布茶”原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飲品,但是歐美誤以為人明膠狀的培養(yǎng)基就是海帶,所以把兩者混淆在一起,現(xiàn)在英語中的kombucha指代的是紅茶菇。
大部分英語外來語的標(biāo)注與日語發(fā)音一致,但也有詞匯采用了日語發(fā)音的縮寫形式。比如gomoku(五目並ベ,五子棋)、引入英語后把“並ベ”(kurabe)的發(fā)音省略了。sanpaku(三白眼),日語發(fā)音是さんぱくがん,傳入英語后把“眼”(gan)的發(fā)音去掉了。go(囲碁,圍棋),日語發(fā)音是“いご”,進入英語后把“い”(i)的發(fā)音省略了。此外一些專有名詞也采用略寫。Issei(日系一世)、Nisei(日系二世)、Sansei(日系三世)、Yonsei(日系四世)、Gosei(日系五世)都把“日系”(nikkei)的發(fā)音省略了。
此外,還有把日語單詞翻譯成英語的形式。比如日語的“病”沒有沿用日語的發(fā)音“びよう”,而是翻譯成了英語 “disease”,組合起來變成了 Itaiitai_disease(イ夕イイ夕イ病,骨痛病);Moyamoya disease(もやもや病,動脈輪閉塞癥)。sika deer(ニホンジ力,日本鹿),鹿在日語中讀作“しか”(sika),引入英語后加上了英語“鹿”的讀法deer?,屬于日語英語的混合。
英語外來語的發(fā)音標(biāo)注使用羅馬字。1991年日本內(nèi)閣頒布了《外來語的表記》5],現(xiàn)代日語的羅馬字標(biāo)記主要有三種:黑本式、日本式和訓(xùn)令式。其中羅馬字的長音標(biāo)注沒有統(tǒng)一模式。有的詞匯使用黑本式,即在元音字母上加橫線。例如kōan(公案,參禪課題)、bentō(弁當(dāng),盒飯)Bōryokudan(暴力団,黑社會組織)、bōsōzoku(暴走族,飛車族)、budō?(武道,武術(shù))、sentō(銭湯,澡堂)、bishōjo(美少女,美少女)、iaidō(居合道,居合劍法)、kyōtei(競艇,賽艇)、kyūdō(弓道,射術(shù))、bushidō(武士道,武士道)、chōchin(提燈,燈籠)、dōjin(同人,志同道合的人)等。
有的詞匯羅馬字標(biāo)注省略了長音。比如aikido(合気道,合氣道)、Shinto(神道,神道)、dojo(道場,練武場)、kendo(剣道,劍術(shù))、judo(柔道,柔道)、jujutsu(柔術(shù),柔術(shù))、kyogen(狂言,狂言)、zori(草履,草鞋)、Nintendo(任天堂,日本著名游戲制作公司)、seiyu(聲優(yōu),配音演員)、Sudoku(數(shù)獨、數(shù)學(xué)智力拼圖游戲)、jidoka(自動化,自動化)、konjo(根性,骨氣)、gyoza(餃子,餃子)、daimyo(大名,領(lǐng)主)、shogi(將棋,象棋)等都省略了長音“う”(u)。像ramen?(ラ一メン,拉面)則省略長音“あ”(a)。這種方式現(xiàn)在已逐漸變成了羅馬字長音的標(biāo)示方法之一,因為英語中很少有短音長音的區(qū)別,所以進入英語詞匯的日語外來語的發(fā)音中,即使省略了長音也不影響英語發(fā)音。
也有詞匯用“h”表示長音。比如noh(能,能樂)、bokeh(ボケ)?!癶”接在元音字母后面表示長音的用法一般限于固有名詞的才段長音。 此外像“ふ”的發(fā)音,日本式和訓(xùn)令式用“hu”,黑本式用“fu”。英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很多采用黑本式標(biāo)注,更接近英語的發(fā)音。如futon(布団,被褥)、fujoshi(腐女子,腐女)、Ianfu(慰安婦,慰安婦)等。還有像“し”(shi)、“しや”(cha)、“つ”(tsu)、“ち”(chi)、“じ”(ji)、“ちや”(cha)等都用了黑本式。wota(ヲ夕,發(fā)燒友)的“wo”則是日本式的標(biāo)注。
除了基本采用和原日語詞匯相同的發(fā)音標(biāo)示外,也有些詞匯按照英語發(fā)音進行了改造。比如moxa(もぐさ,菌制腐蝕劑)。英語中沒有直接采用日語發(fā)音“mogusa”,而是把它轉(zhuǎn)變成接近日語發(fā)音的英語音節(jié)。類似的詞還有rickshaw(人力車,人力車),日語讀作じんりきしや(jinnrikisha)進入英語后把“人”(jin)的發(fā)音省略,rikisha改為rickshaw,更符合歐美人的發(fā)音習(xí)慣。ginkgo(銀杏)日語的“銀杏”有兩個讀音,“いちよう”指銀杏樹,銀杏果讀作“ぎんなん”和“ぎんきよう”。17世紀(jì)西方人引進這個詞,把“ぎんきよう”(ginkyo)的“y” 誤寫作“g”,變成“ginkou”,沿用至今③。現(xiàn)在英語中也有兩個讀音,gingko指銀杏果,ginkgo指銀杏樹。tycoon?(大君),日語讀作“たいくん”(taikun),進入英語寫法改變,發(fā)音保持一致。原意指日本幕府的將軍,現(xiàn)也引申為“大款、巨亨”。 shogunate(將軍の組織,將軍組織),shogun是日語“將軍”的讀音,進入英語后加上了詞尾ate,屬于改造后的詞匯。
日語中有許多從外語(主要是歐美語言)吸收進來的詞語叫作外來語,它們已經(jīng)日語化,融入了日語詞匯中。英語中又重新引進了這些日語的外來語,成為英語的外來語。本文將英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又細(xì)分為改造后的來自英語的日語外來語、日語詞匯與英語詞匯的組合、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外來語等三種。主要為飲食、時尚、流行文化類的詞匯。
(一)來自日語外來語的詞匯
這類詞是指原本來自外語,經(jīng)日本人改造后成為日語的外來語詞匯。隨后再次被英語吸收,成為英語中的外來語。tempura(天ぷら,天麩羅),“天ぷら”在日語中本身就是外來語,來源于葡萄牙語或者西班牙語。anime(アニメ,動漫),這個詞是英藉animation的略寫。cosplay(コスプレ,角色扮演)的“コス”是英語costume的略寫,“プレ”來自英語play,cosplay現(xiàn)已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匯。lolicon(口リコン,蘿莉控)的“口リ”來自英語lolita(洛麗塔),“コン”來自英語complex(復(fù)雜的),兩個詞組合變成“蘿莉控”。gyaru(ギヤル,美少女)來源于英藉girl的口語gal。dorama(ドラマ,日本電視?。﹣碓从谟⒄Zdrama(戲劇,劇本)。randoseru(ランドセル,雙背帶書包),是荷蘭語ransel的轉(zhuǎn)音。
(二)日語詞匯與英語詞匯的組合
這類詞是指日語詞匯和英語詞匯重新組合后形成的日語外來語。Karaoke(力ラ才ケ,卡拉OK),是由日語“空(kara)”和英語orchestra(管弦樂隊)的縮寫組成的。tonkatsu(とんかつ,炸豬排)和katsudon(力ツ丼,日式炸豬排蓋澆飯)的“力ツ”都是英語cutlet(炸肉排)的縮寫,“とん”(豚)和“丼”都是日語漢字。gyaruo(ギヤル男,時尚男性)來源于英藉girl的口語gal,“o”是日語“男”(おとこ)發(fā)音的縮寫,“ギヤル男”是90年代后期起源于日本的詞匯,指崇尚街頭時尚的年輕男性。shotacon(シヨ夕コン,正太控)的“シヨ夕”來自日本人名“正太郎”,コン來自英語complex(復(fù)雜的)。visual kei(ヴイジユアル系,視覺系)的“ヴイジユアル”來源于英語visual(視覺的),“系”是日語漢字。kisha club(記者クラブ,記者俱樂部)的“記者”是日語漢字,“クラブ”來自英語club。panchira(パンチラ,走光)的“パン”是英語pants(短褲)的縮寫,“チラ”是日語“ちらつと”(一瞥)的縮寫。
(三)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外來語
這類詞雖然基本上也是來自英語,但是在英語中沒有這樣的表達方式。日本人利用英語詞匯進行了創(chuàng)造變成了新的日語外來語,又被英語吸收。如golden week(ゴ一ルデンゥイ一ク,黃金周),來自英語golden和week。freeter(フリ一夕一,自由職業(yè)者)的free是英語freelance(自由職業(yè))的縮寫,ter是德語Arbeiter(工人)的縮寫。AV(アダルトビデ才,成人電影)來自英語adult 和video。salaryman(サラリ一マン,工薪族)來自英語salary(工資)和man。home stay(ホ一ムステイ,寄宿家庭?)和loose socks(ル一ズソツクス,泡泡襪)也是英語詞匯重新組合后形成的新外來語。
英語中來自日語的的外來語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對英語詞匯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英語中多數(shù)采用直接借用的方式吸收日語詞匯作為外來語。通過對原日語詞匯的比較,發(fā)現(xiàn)在發(fā)音、詞義、羅馬字標(biāo)示等方面存在異同。一些日語詞匯進入英語后被改造的目的是更方便、更接近英語發(fā)音。此外,英語也吸收了日本人獨創(chuàng)的英語詞匯??梢娪⒄Z從日語借詞方式并非一成不變,體現(xiàn)了吸收借詞的多樣化。
注:
①日語漢字
②中文翻譯
③http://dictionary.goo.ne.jp/ej/35880/meaning/m0u/
[1]Garland Cannon.Japanese Borrowingsin English[J]. American Speech,1981,(56):190-206.
[2]Garland Cannon.698 Japa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J]. Verbatim 1982,(9):9-10.
[3]張麗穎.關(guān)于日語外來語現(xiàn)狀及對未來日語影響的研究—基于NHK“放送研究と調(diào)查”的研究[J].日本語學(xué)研究,2015,(1):32-39
[4]葛本儀.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xué)[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5]外來藉の表記は、1991年 (平成3年)2月7日の國藉審議會の答申に基づく、同年6
(責(zé)任編輯:王 莉)
H36
A
2016-06-25
和 佳(1981-),女,云南麗江人,講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E-mail:4593264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