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華
(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
論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李 旭 華
(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中國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文化生產力不夠發(fā)達、文化傳播力不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出現困境。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文化管理體制的制約、缺乏明晰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路徑陷入誤區(qū)等原因造成。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應該繼續(xù)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解放和發(fā)展我國的文化生產力;制定系統(tǒng)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強化我國的文化傳播力;在利益共享中推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增強我國的核心價值觀認同力。
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生產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軟實力的發(fā)展提高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既體現了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治國理政謀略,同時也凸顯了文化軟實力在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滯后于我國快速增長的硬實力,與我國的大國地位還不相匹配。從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揭示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而闡明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對策,對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具有積極意義。
(一)文化生產力不夠發(fā)達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文化生產力”的概念,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十八大再次重申了“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思想。什么是文化生產力?一般認為:“文化生產力就是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識的勞動者運用和掌握文化資源生產和創(chuàng)造文化產品以及提供文化服務的能力,就是馬克思所謂的精神生產力”[1]。文化生產是文化軟實力形成的基礎,文化生產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一般而言,一個國家文化生產力越發(fā)達,它的文化軟實力就越強。因此,提升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發(fā)展我國的文化生產力。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逐年加大對文化生產的投入,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文化生產力的發(fā)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文化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依然較低,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就當前而言,我國的文化生產力發(fā)展,不論是文化產品生產能力,還是繁榮文化產業(yè)、提供文化服務的能力都與發(fā)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在文化產品生產中,我國存在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傾向。雖然產出的文化產品數量在成倍增加,但真正原創(chuàng)性的高質量成果卻少之又少,文化產品的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例發(fā)展。在文化產業(yè)的繁榮中,我們還不能有效地整合傳統(tǒng)文化資源、西方文化資源和馬克思主義文化資源,從而形成文化合力,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文化需要,發(fā)揮不出我國文化產業(yè)的后發(fā)趕超優(yōu)勢。這在客觀上直接導致我國的文化消費市場被各種低俗、迷信、腐朽的文化產品充斥,這些低俗的文化產品“混淆社會大眾的視聽,引起文化的審美倫理與價值取向的混亂,為道德迷失推波助瀾”[2]。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文化產品也趁機搶占中國文化消費市場,擠壓中國文化產品的生存空間。在提供文化服務過程中,我國文化產品的讓渡、流轉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缺乏系統(tǒng)的轉化機制,難以形成高效、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
文化傳播是文化的基本特質,是文化的擴散過程?!拔幕且粋€不斷流動、演化著的生命過程,文化一經產生就有一種向外‘擴散’和‘傳遞’的沖動?!盵3]5文化傳播使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得以在世界不同地區(qū)以多元形式保存下來。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傳承、擴散、交融都是通過文化傳播來實現的?!拔幕瘋鞑ナ侨祟愄赜械母鞣N文化要素的傳遞擴散和遷移繼傳現象?!盵3]2文化傳播力是指文化以其生成地為中心向四周傳播、擴散的能力。
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傳播力相對較弱。我國的文化傳播水平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不匹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國際人士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模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試圖破解中國的發(fā)展秘訣,加深對我國的理性認識。但我國的發(fā)展也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少猜疑,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趁機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大肆“唱衰”中國,對我國進行無端攻擊。面對西方媒體的信口雌黃,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也傳播不開,時常處于失語狀態(tài)。
西方文化軟實力能夠風靡全球,其先進的文化傳播力功不可沒。西方發(fā)達國家借助于全球化的浪潮,將文化商品化,依靠自身的經濟、技術優(yōu)勢打造出先進的多維度文化傳播渠道,憑借其先進的文化傳播力大肆傳播其價值觀。例如,“美國之音”每周漢語普通話廣播長達84小時、粵語廣播14小時、藏語廣播8小時,以其強大的傳播力大肆傳播美國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和道德意識。我國的文化傳播媒介建設技術水平不高,結構失衡?!爸袊鴤髅綄嵙Φ臉嫵墒遣痪獾模瑖鴥葌鞑嵙蛡鞑セA實力相對較強,而國際傳播和傳媒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盵4]在對外傳播上,我們缺乏諸如《華盛頓郵報》、《朝日新聞》、半島電視臺、CNN等具有世界影響的傳播媒介。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還未能成功地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在這樣的情勢下,面對西方咄咄逼人的文化“入侵”,我們的反擊手段極其有限,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疲于應對。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出現困境
核心價值觀是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起中軸作用的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5]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中國共產黨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價值準則,關鍵在于社會公眾對它的認同。自中國共產黨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政府和學界都在努力推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但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困境。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困境集中體現價值認同失真或價值認同貶值上。我國的社會轉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思想文化和日常生活領域價值多元化趨勢明顯。受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的腐蝕,一些人道德滑坡,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盛行,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受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一些人一方面空喊“愛國”口號,另一方面又在各種場合大肆攻擊執(zhí)政黨和政府,調侃我們的民族英雄,詆毀社會主義,歪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人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曲解為對它的24字內容的背誦和灌輸,表現在“思想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上卻從不踐行。這表明這些人并未真學真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更不可能將其外化于行。在面對上級檢查或新聞媒體采訪時,他們表現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發(fā)自肺腑的情感”,但在內心深處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嗤之以鼻,做出與社會主義價值觀認同格格不入的行動。
(一)文化管理體制的制約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通過行政手段調控和配置資源,國家權力全面干預和管理國民經濟。與此相適應,在文化管理體制上實行高度集權的中央管理模式。所有的文化生產活動都必須由政府組織和管理,文化單位都屬于國營性質,由國家財政供養(yǎng),文化活動由行政機關規(guī)劃和審批。市場對文化資源的調控被完全排斥。這種文化體制嚴重束縛了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文化領域吃“大鍋飯”,缺乏競爭機制,文化產品單一,創(chuàng)新理念匱乏。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展了三輪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對文化市場的管理體系,政府對文化單位的管理逐步由“一手包辦”向宏觀管理過渡,實行文化生產和文化管理分離,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分開。隨著我國文化消費市場的興起,政府開始加強對文化市場非公有制文化企業(yè)的管理。經過改革,我國的文化市場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觀,但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舊的管理體制后遺癥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我用親土1號已經是第三年了,效果非常好,用了以后樹的葉片濃綠,根系發(fā)達,蘋果長得美得很!今年蘋果賣得早,不然還能多賣點錢?!蓖踅ㄔ票硎荆肮麡渚褪俏业母?,不會因為受了災就舍不得投入。親土1號好產品加上我的經驗技術,讓我獲得親土狀元,我相信也一定會給我?guī)砗檬粘?!?/p>
文化管理體制的弊端是制約我國文化生產力發(fā)展的根源,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當前,我國的文化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主要體現在:政府和文化單位的職能分工仍然沒有明晰規(guī)定,缺乏明確的制度規(guī)范,管理尚未理順。政府依然充當著文化事業(yè)管理者和經營者的雙重角色,既管文化又辦文化,文化生產經營權和管理權沒有實現真正分離。這就導致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難以實現統(tǒng)一。國有文化單位受政府財政的扶持與支持,對市場競爭的壓力感受不多,文化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其文化產品雖然以追求社會效益為主,但由于缺乏原創(chuàng)性,并不能獲得消費者的廣泛接受,不僅經濟效益極低,甚至連其本身的社會效益也難以實現。而非國有文化單位因難以得到政府財政的足夠支持,只能實行商業(yè)化運作,過分強調經濟效益。一些非國有文化單位的文化產品迎合了不同消費者的胃口,雖然在短期獲得了較豐厚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十分不利于文化創(chuàng)新。在完全商業(yè)化運作條件下,商業(yè)利益至上,一旦某個題材的文化產品成功開發(fā),獲得較可觀的經濟效益,其他企業(yè)就會一哄而上復制、模仿。這種風氣“不但會使讀者、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會使文化工作者失去創(chuàng)作熱情,難以出現經典原創(chuàng)作品,致使整個文化領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力難以提高”[6]。此外,我國文化管理機構的職能沒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各職能部門、執(zhí)法力量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在市場監(jiān)管中難免出現扯皮、推諉現象,導致出現管理死角。一些低俗、負能量的文化產品充斥文化消費市場,擾亂我國正常的文化生產秩序,其所傳播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視。
(二)缺乏明晰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
“文化傳播是傳承、推廣和發(fā)展文化體系的重要途徑,是人們利用一定傳播媒介擴散或輸出文化意義體系的活動?!盵7]文化傳播成為影響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西方國家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正是依托于其先進的文化傳播手段。它們以先進的文化傳播媒介為載體,有恃無恐地對我國價值觀滲透,企圖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以不戰(zhàn)而勝的方式達到其不可告人的戰(zhàn)略目的。西方國家先進的文化傳播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比較長時期的積淀過程,與其系統(tǒng)、嚴密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密切相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冷戰(zhàn)時期就制定了周密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周密部署其文化價值、生活方式和道德意識的傳播戰(zhàn)略。同時,它們不斷加大對文化傳播事業(yè)的資金投入,加強技術研發(fā),整合傳播媒介,培育有世界影響的傳媒公司。我國長期以來并未制定明晰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不善于爭取國際話語權,而是寄希望于在國際輿論總體西強我弱的格局中營造一個平等互惠的國際文化交流環(huán)境。
由于缺乏明晰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我們在對外開展文化交流時總是不夠自信,時常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我們主觀上既希望在對外文化交流時獲得平等對話的權利,同時在心理上又不自信,很少主動地去講好“中國故事”。面對西方強勢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我們總是習慣于被動應對,習慣于禮讓謙遜。我們不善于在文化傳播中包裝、推銷中國的價值觀、國家理念,不能有效地闡釋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和展示中國風貌。文化傳播戰(zhàn)略的滯后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國文化傳播力的發(fā)展。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路徑陷入誤區(qū)
認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皩⒄J同概念放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野中來考察,認同是人們在交往活動中彼此從自我出發(fā)而尋求共同性的過程和結果,它表征著人與人之間的共性關系,其核心是價值認同。作為價值認同,它是價值主體之間通過變化著的關系(對話、交往、混亂)使自身的價值觀念或價值結構獲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調整的過程。”[8]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傾向于認同那些與自己的利益、情感和信仰相似或相一致的東西。價值觀與民眾利益、情感和信仰相近似或相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抓住人心。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盵9]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廣大人民群眾掌握,用于指導實踐,轉化成巨大的物質力量,在于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被人民群眾廣泛認同,在于它能夠抓住人民利益這個根本。
當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我們主要依靠宣傳的方式來實現。但我們在宣傳時存在一個誤區(q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成了康德式的理性先驗絕對命令,試圖通過枯燥乏味的純粹說教達到對它的認同。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人員沒有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把宣傳對象當成沒有思想和靈魂的木偶說教一通,好像是為了宣傳而宣傳。試圖通過乏味的純粹說教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認同和自覺踐行,那是絕無可能的。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關鍵是在宣傳的同時使受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共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成果。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進而從心理上重構自己的價值結構和價值觀念,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一)繼續(xù)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解放和發(fā)展我國的文化生產力
繼續(xù)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成為解放和發(fā)展我國文化生產力的當務之急。當前,我國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應圍繞“理順文化生產和文化管理的關系,完善生產經營機制和文化管理體制”展開。堅持在宏觀上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微觀上完善文化生產經營機制相統(tǒng)一的原則,系統(tǒng)、有序地推進我國的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首先,政府要樹立科學的文化管理理念,在宏觀上制定文化管理制度。文化管理者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他們的文化管理理念事關我國文化管理體制能否優(yōu)化完善的關鍵。樹立科學的文化管理理念要求政府文化管理者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善于從我國文化發(fā)展全局的角度、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文化生產力的發(fā)展,從整體上把握我國文化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要從宏觀上完善我國文化管理的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文化管理、服務和引導職能;要在確保政府對文化市場的監(jiān)管和對文化產品質量進行監(jiān)督的前提下,進一步轉換角色,凸顯其為文化生產單位、文化產品消費者提供文化服務的功能。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文化生產經營的微觀機制。文化生產經營必須充分發(fā)揮市場的重要作用,要在文化生產經營中進一步引入和規(guī)范市場競爭機制。應確保文化生產經營單位的自主生產經營管理權,形成文化生產經營單位主動融入市場競爭的動力機制,增強文化生產經營單位的競爭力和活力;要進一步改革、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努力形成開放、統(tǒng)一、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秩序,讓市場在文化的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要努力營造不同性質的文化生產經營單位在市場中公平競爭的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氛圍;通過完善法律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秩序,形成對知識產權有效保護、對文化創(chuàng)新大力鼓勵的良好氛圍。
(二)制定系統(tǒng)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強化我國的文化傳播力
制定系統(tǒng)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是強化中國的文化傳播力的根本舉措。我們應當以中國文化“走出去”為契機,以全球為目標進行調查研究,加快制定一套符合中國現實國情又能被外國民眾廣泛接受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當前,制約我國文化傳播力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傳播理念、文化傳播話語、文化傳播技術和文化傳播媒介等。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文化傳播戰(zhàn)略應著重考慮上述幾個因素。
首先,創(chuàng)新我國的文化傳播理念。中國的文化傳播理念應該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本質區(qū)別。西方發(fā)達國家以先進的文化傳播力為載體對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文化產品傾銷、語言同化、價值觀滲透和話語權控制,表現出了鮮明的文化霸權主義性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傳播理念是不遺余力地向世界各地兜售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維護它們所謂的“世界文明中心”地位。在當前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的世界體系下,總體形勢是西方文化傳播處于絕對優(yōu)勢,中國處于劣勢。面對這樣的現狀,中國的文化傳播應當堅持積極的防御戰(zhàn)略,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絕不推行文化霸權主義。應將我國的文化傳播理念定位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堅持以做好國內文化傳播為基礎,增強我國的文化凝聚力和對西方文化霸權的抵抗力。在對外文化傳播上主動發(fā)出中國的聲音,適時爭奪國際話語權,深刻揭露西方價值觀的虛偽。
其次,積極創(chuàng)新中國的文化傳播話語。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創(chuàng)新中國的文化傳播話語,必須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增強我們的文化底氣。必須努力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創(chuàng)新中國的文化傳播話語,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把我們想傳播的精粹和國外民眾想知道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爭取文化傳播話語權,增強我國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創(chuàng)新中國的文化傳播話語,融通中外是關鍵。中國對外文化傳播要充分考慮外國受眾的特殊性,尊重他們文化背景、生活風俗、宗教傳統(tǒng)的差異,積極探索他們聽得到、聽得懂和聽得進的文化傳播話語及方式,構建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話語體系。
最后,創(chuàng)新我國的文化傳播技術,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媒介。21世紀文化傳播領域出現的最大變革是網絡的運用與普及。根據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統(tǒng)計,截至2015年,全世界的網民已高達32億人,而以此倒推15年,在21世紀初的時候全球網民僅為2.5億人?;ヂ?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使得文化傳播門檻大大降低,深刻地改變了文化的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使各國的對外文化傳播具備了相對平等的競爭平臺。中國必須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創(chuàng)新我國的文化傳播技術,大力發(fā)展新興媒體,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媒介,搶占對外文化傳播的先機。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建立完善的文化傳播體系,加強文化傳播渠道建設,建設新型文化傳播媒介;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的文化傳播功能,整合網絡資源,充分挖掘網絡的文化傳播潛能。
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媒介必須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fā)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完善對我國傳媒的管理體制。我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官辦文化傳播媒介的領導。習近平指出:“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盵10]對于非官辦的文化傳播媒介,也必須接受執(zhí)政黨的輿論監(jiān)督和引導,決不能允許它們肆意妄為。國家應該選擇性地加大對新興媒體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扶持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官辦新興媒體。
(三)在利益共享中推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增強我國的核心價值觀認同力
人是社會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在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中獲得自身存在和發(fā)展的條件。人要生存和發(fā)展必須有利益支撐,追求物質利益是人們從事歷史活動的出發(fā)點。馬克思說:“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盵9]531人們不斷謀取利益的動力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使人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人類從事物質生產推動歷史進步的根本目的是為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人類創(chuàng)造的財富應該由勞動者共享才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目的。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其制度本性決定了勞動人民不僅不能利益共享,反而成為統(tǒng)治和壓迫自己的異己力量,導致人的異化。社會主義制度較資本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于它不但能實現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把社會福利這塊“蛋糕”不斷做大,更關鍵的是它能夠調節(jié)利益關系,實現全體人民的利益共享。
利益共享的實質是合理解決現有生產力條件下人們?yōu)闋帄Z有限的利益、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產生的沖突。以利益共享為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生產關系的調整中,在利益分配中更多地注重社會公平,實現公眾共享我國改革開放的利益。利益共享的過程實質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過程。“人們總是認同那些與自己的利益需求、情感和信仰相一致或相近似的東西,利益、情感和信仰影響著人們對‘他者’的評價問題,這就注定了從一開始人們的認同就是一個價值問題?!盵8]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能夠調節(jié)好利益分配,實現利益共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能夠被公眾廣泛認同,從而增強我國的核心價值觀認同力。
[1] 張作興.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理論探索和路徑選擇[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3).
[2] 段素革.“文化‘三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11(9).
[3] 莊曉東.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江凌.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十個問題——基于中美文化軟實力比較的視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
[5]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6] 張茹.文化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文化學刊,2015(11).
[7] 王書道.現代文化傳播與我國文化安全[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2).
[8] 賈英健.認同的哲學意蘊與價值認同的本質[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杜尚澤.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1).
[責任編輯 李長成]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LI Xu-hua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rise of China.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mainly manifested in: 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inadequately developed, propagation force is insufficient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is in dilemma.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indering of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lack of clear cultural transmission strategies and the path mis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should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reform of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liberate and develop cultural productivity, develop systematic culture dissemination strategy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propagation force. Meanwhile, we should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identity amidst benefits sharing, and enhance our core values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4.007
2016-03-20
2015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5SSK07);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博士科研啟動項目(社科博[2014]10號)
李旭華(1980-),男,江西吉安人,貴州師范大學講師,法學博士。
G122
A
1001-6597(2016)04-0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