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淑
【內(nèi)容摘要】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對于課堂成效的議論聲浪越來越高,如何建構真正有效的課堂,成為廣大教師思考的課題。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品質(zhì),關鍵在于課堂的高效利用。本文就目前高中物理課堂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對提升課堂效能闡述了幾點建議,旨在更好地鼓勵學生融入課堂,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討論,使學生真正成為高中物理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 教學效率 提高策略
高中作為助推學生步入大學的重要學習階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輔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物理科目,教師要認真思考學生興趣點的激發(fā)和挖掘,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前提,提升高中物理課堂內(nèi)學生的有效學習比重。
一、我國高中物理課堂現(xiàn)狀分析
對高中物理課堂的基本認知,許多教師仍停留在“理論分析+題海戰(zhàn)術”的陳舊教育模式上。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要對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地宣導和講解,要求學生進行硬性的記憶,然后就相應的理論知識布置大量的配套習題。學生在填鴨式的課堂中,全喪失了自主探尋知識的能力,一味的硬性記憶,導致一部分學生逐漸對物理學習了興趣。物理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部分教師將“做實驗”變成了“講實驗”,學生沒有動手操作,是單純的理論灌輸,對于學生記憶教學內(nèi)容完全沒有助益。這樣,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僅談不上教學的高效,甚至有違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論宗旨。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
1.強化情境導入
任何一門學科在課程開始前的情景設置都十分重要,這對于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很有幫助,能第一時間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快速進入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教學情境后,教師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空間架構,通過教師的理論知識引導,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輔助學生主動組建自己的學習網(wǎng)絡,引導學生最大化的投入課堂。物理知識本身是對實際生活現(xiàn)象的總結,這樣的知識有許多實踐的例子可以列舉,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不困難。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這一物理概念,并延伸出許多相應的物理公式,這一章在高考中也占有很大的分數(shù)比重。教師在單元伊始的實驗課上,就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物理運動王國,在這個王國里有一個使者,這個使者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它比直線運動的地位優(yōu)越很多,所以速度、時間、位移等物理元素跟它關系十分密切,他們究竟有什么關系,就需要學生在課堂進行中逐漸揭曉。教師在引導學生時,不僅要強調(diào)新授的知識,也要對過往知識進行回顧,在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將知識點連接成線。
2.建構互動課堂
從師者的角度說,高效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建構了良性互動的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能逐漸泯滅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要走在教育理念的前端,用適當?shù)慕逃椒鎸ο噙m應的學生。在課堂中,教師要將更多的話語權交付給學生,組建學習小組,下發(fā)學習課題,指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高效的課堂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起到輔助填充的作用,教師要在課堂上將課程教學目標和能力指標、課程基本內(nèi)容、課程與高考的銜接度等,進行分類任務下發(fā),學生在接受任務后,在教師啟發(fā)式教學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任務的完成。教師可以就一個物理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假設,學生要在小組內(nèi)完成對假設的驗證,這樣的互動學習模式在物理實驗中使用的最為廣泛。教師要加強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物理實驗是推導物理公式的直接途徑,學生只有親身經(jīng)歷和自主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得心應手地運用,物理實驗課中教師和學生建立高效的互動課堂,對于延伸知識的講授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提升有效練習
高考是多數(shù)學生必須經(jīng)歷的一項,在高考試卷上對學生進行的是直觀的練習考核,因此,物理習題的練習十分重要。教師都能意識到學生做題對于學生學習成效是最清晰的驗收,于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轟炸式的習題講解,卻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吸收程度,高質(zhì)高能的物理習題練習,才能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知識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習題的練習是驗證知識網(wǎng)絡的最佳途徑,教師要在課堂上選擇知識面涵蓋廣的習題,引導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然后運用新知識進行驗收。教師要把握練習題目的數(shù)量,控制在學生接受的閾限內(nèi),既滿足對學習成效的了解,又不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有針對的選擇綜合形式的習題,鼓勵學生轉換思維,從多角度對題目進行分析解答。有效的課堂習題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認同,更有助于教師提升整體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