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紅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體育運動的場地不僅僅局限于室外。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將是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產物,目前針對這種模式的研究和推廣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之一。隨著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參加不同的俱樂部,接觸不同的體育運動形式,不同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不同的作用和影響。充分利用不同俱樂部,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前提條件。
關鍵詞:俱樂部;身體素質;體育運動;健康狀況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為了適應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當前形勢的發(fā)展,2012年9月,我校按照“知識、能力、人格”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依據(jù),為充分調動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對大學體育課進行改革,由原來課程模式改為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以創(chuàng)建我校獨具特色的體育文化氛圍。同時,我校也開設了15個體育教學俱樂部。俱樂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場所,更為學生的體質發(fā)展提供了平臺。
一、參加不同俱樂部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積極影響
1.參加羽毛球俱樂部會增加學生臂部肌肉的柔韌性
羽毛球俱樂部對增進學生體質健康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羽毛球運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手臂力量和柔韌性,同時參加羽毛球俱樂部的學生心率更加平穩(wěn),因為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學生的心血管的適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強。
2.參加有氧健美操俱樂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
有氧健美操是一種中低強度、持續(xù)時間長、耗氧大的全身性運動。所以在運動過程中,學生全身的肌肉和脂肪都能參與到運動中來。正因如此,參加健美操俱樂部的學生的身體各方面指標都有了良性的改變,如BMI指數(shù)減小,靜息脈搏變慢,肺活量增大,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明顯提升。
3.參加籃球俱樂部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鍛煉意志力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涵蓋了跑、跳、投等多種身體運動的形式,相對其他項目來說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較大,能全面有效地增進身體素質,發(fā)展人體的各種機能。除了可以鍛煉學生身體機能以外,在打籃球的過程中,還可以不同程度地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增加學生的耐力和肺活量。
4.參加游泳俱樂部可以鍛煉四肢的協(xié)調能力
游泳是一項運動量大、耗氧量多的運動。學生在參加游泳運動時,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會得到鍛煉,尤其是手臂和腿部。游泳過程中需要四肢的高度協(xié)調和配合,這就使得身體的四肢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肺活量。
5.參加瑜伽俱樂部對學生身體的塑形有著重要的作用
瑜伽對于學生尤其是女生來說是一項非常有利的運動,通過瑜伽運動,可以強化手臂和腕部的力量,使腹部和臀部的肌肉更加緊實,伸展背部肌肉和脊柱,消除背部疲勞。同時,還可以塑造優(yōu)美的手臂線條,緊實大腿肌肉,減少大腿脂肪,提高平衡感。
二、學生參加不同俱樂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學生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以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參加不同形式的俱樂部人數(shù)雖然不斷上升,但是,有些學生參加俱樂部并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為了跟風和趕潮流。學生抱著如此目的去參加俱樂部,就不能真正提高身體素質。所以學生應該從自身的愛好和情況出發(fā),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俱樂部。
2.學生在參加不同俱樂部的時候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
隨著俱樂部的形式不斷增多,人數(shù)不斷增加,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都會來參加俱樂部,這就需要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參加俱樂部的目的是增強自己身體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要在運動和玩樂中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參加俱樂部的意義。
3.學生應在參加俱樂部的時候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
學生參加俱樂部的目的,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體健康素質,二是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學生在參加不同形式的俱樂部的時候,要側重于學習,而不是為了去玩。如果學生抱著只是為了玩玩的態(tài)度去參加俱樂部,那么根本就達不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參加不同項目俱樂部不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學生的精神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學校、家長應該鼓勵學生參加不同形式的俱樂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作為學校也應積極開展俱樂部教學,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來,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崔會敏.體育教學俱樂部制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效果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2]劉華榮.獨立學院課外實施體育俱樂部對大學生體育能力影響的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2.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對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研究與實踐”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