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軍
【摘要】 目的 探討如何提高胃癌患者的診斷率及治療效果。方法 對60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訪觀察。結果 首次誤診率為34.5%, 淋巴結轉移率為28.2%, 中位生存時間為2.5年, 1、3、5年生存率分別為93.3%、56.7%、10.0%。結論 胃癌早期多數(shù)患者無明顯癥狀, 難以診斷, 不利于給予患者盡早、有效治療, 進而影響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關鍵詞】 胃癌;臨床診斷;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48
胃癌是世界各國常見的惡性腫瘤, 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以及致死率。據報道, 雖然全球胃癌發(fā)病率大體下降, 但是中國胃癌患者占全球胃癌患者的35%[1], 特別是西藏地區(qū), 原因是長時間幽門螺桿菌(Hp)感染、胃潰瘍等[2]。有研究表明, 農村地區(qū)老年男性是胃癌的高發(fā)人群[3]??梢?, 探究早期診斷的有效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對在本院治療并確診為胃癌的60例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來本院診治的有完整病歷及隨訪資料的6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資料。全部患者都經鋇餐檢查、胃鏡活檢等確診為胃癌。年齡20~82歲, 平均年齡56歲。其中男42例, 女18例。分期分型:早期胃癌12例, 中期胃癌25例, 晚期胃癌23例。病理分型:乳頭狀腺癌20例, 管狀腺癌14例, 低分化腺癌8例, 黏液腺癌8例, 印戒細胞癌5例, 腺鱗癌3例, 鱗狀細胞癌2例。
1. 2 臨床表現(xiàn)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都具有進餐后飽脹、腹部不適等癥狀。不同類型的胃癌患者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如賁門胃底癌患者主要存在吞咽困難、胸骨疼痛等癥狀。60例患者中7例患者具有明顯癌細胞擴散的現(xiàn)象(如腹部包塊、腫塊、腹水等)。晚期患者通常存在消瘦以及貧血的癥狀。
1. 3 方法
1. 3. 1 診斷方法 現(xiàn)階段, 臨床通常采用MRI、PET-CT、CT、超聲胃鏡、胃鏡等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 其中病理學分析是診斷的黃金標準。目前, 臨床仍然采用X線鋇餐檢查來對胃癌進行診斷, 觀察充盈相、黏膜相來判斷其是否為胃癌。對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 該種方法檢查過程中可觀察到黏膜相異常。臨床實踐表明, 纖維胃鏡應用于胃癌診斷過程中, 可直觀看到起病變的范圍以及部位, 同時可對患者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 活檢捕必須>4處, 被譽為最有效的診斷手段。研究表明, 超聲胃鏡檢查可準確進行分期, 準確率高達80.3%, 能明確惡性腫瘤對胃壁的侵犯深度, 并且能檢查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的情況。螺旋CT在淋巴結轉移、分期等方面存在很強的敏感性。
1. 3. 2 治療方法
1. 3. 2. 1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具有姑息性手術、根治性手術兩種類型。根治手術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日漸成熟, 腹腔鏡被逐漸應用在臨床手術治療上。腹腔鏡根治手術能夠有效地減輕進展期胃癌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感。由于腹膜播散、局部組織發(fā)生進入等情況而錯失進行根治手術的時機, 因此只能給予患者姑息手術治療, 其目的在于有效減輕腫瘤負荷, 降低穿孔、梗阻等情況發(fā)生。近年來, 有的學者也認為姑息手術切除原發(fā)病變組織, 可增加其生存率。常見的姑息手術有穿孔修補、空腸造口等手術。
1. 3. 2. 2 化療 臨床實踐證明, 化療應用在根治手術前、中等階段都具有顯著的效果, 可讓細胞毒藥物利用腫塊血管深入中間, 確保化療的成效, 有效防止病變組織中間化療藥物濃度降低的情況發(fā)生。通常需給予化療情況:年齡<40歲;具有多個病灶;面積>5 cm2。有的患者由于惡性腫瘤體積較大, 難以進行根治手術, 為此醫(yī)務人員可給予患者新輔助化療, 使其體積逐漸縮小, 滿足手術的要求。有學者認為, 盡管采用該種化療產生嘔吐、惡心等副作用, 但是可以忍受, 同時使患者繼續(xù)進行原治療方案。
2 結果
60例患者經手術和(或)輔助化療后中位生存時間為2.5年, 1、3、5年生產率分別為93.3%(56/60)、56.7%(34/60)和10.0%(6/60)。
3 討論
實踐表明, 早期診斷以及治療是胃癌預防、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國內外學者指出, 強化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對于盡早檢出早期胃癌具有重要的意義。通常情況下, 臨床給予患者X線鋇餐來對胃癌患者進行檢查。因為早期患者無明顯的典型癥狀, 很難診斷, 并且國內的篩選方法尚未普及, 所以現(xiàn)階段我國早期胃癌患者很難及時檢出。為此, 專家建議存在胃病史以及家族中出現(xiàn)胃癌患者的人應當定期到醫(yī)院檢查, 同時以下人群也應當定期來院進行身體檢查:食欲不振、體重突然大幅度下降等。近幾年, 臨床充分采用PET來分析患者病灶轉移、淋巴結等情況, 取得顯著的效果。
胃部分切除術是根據惡性腫瘤的大小和分布, 對胃癌患者進行胃部分切除術和全胃切除術。其中胃部分切除術還包含了近端胃切除術、胃段切除術以及保留幽門胃切除術。胃部分切除術是早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F(xiàn)階段, 國內學者一致認為, D2清掃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要優(yōu)于D1清掃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其手術效果和癌細胞的擴散、浸潤程度間存在緊密關系。倘若一些患者給予手術后仍難以治愈, 則應當給予胃部分切術治療, 尤其是梗阻癥狀的患者??梢?, 倘若患者未發(fā)生遠處轉移, 并且不存在禁忌證, 則都可給予切除手術治療。
現(xiàn)階段, 國內學者認為藥物化療治療胃癌的效果不理想, 指出化療效果和多藥耐藥性(MDR)存在緊密關系。MDR會對腫瘤化療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趙德娥, 張輝, 尚慧強, 等.城固縣胃癌的流行病學分析.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4, 9(7):43-45.
[2] 旦增, 李康, 王中華, 等.拉薩地區(qū)社區(qū)人群的胃癌流行病學特征.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3, 8(3):41-43.
[3] 劉固, 羅一民, 張建文.胃癌1539例臨床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5, 6(4):46-48.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