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川
《韶華易逝》對自然與生命的詮釋
盧云川
《韶華易逝》一詩最早收錄在弗羅斯特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獲得普利策獎的詩集《新漢普郡》。在此詩集里,沒有一首詩比《韶華易逝》更能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弗羅斯特對于“自然與生命”的哲學理念。本文要重點著墨的是弗羅斯特在這首詩里對于自然、時間、生命等哲學理念的詮釋。
羅伯特·弗羅斯特自然生命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是一位重要的美國詩人,也是20世紀新英格蘭優(yōu)秀的田園詩人之一。他曾四度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弗羅斯特在其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新英格蘭的鄉(xiāng)村語言,偏愛簡短、傳統(tǒng)的抒情詩和敘事詩;這一點在《韶華易逝》中可窺一斑。
《韶華易逝》一詩僅有八行,簡潔整齊,但是其寓意卻不可謂不深遠。從詩名來看,整首詩的喻題呼之欲出:感嘆時光的短暫和不可留。金子的色澤指代的是寶貴的東西,因此“Nothing GoldCanStay”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對于生命的一種悲觀詮釋??v觀英國文學250多年的歷史,嗟嘆青春、愛情和生命的短暫以及時光的飛逝的佳作隨手可拾,而這些主題在《韶華易逝》這首詩里尤為凸顯,讓人無法移目。囫圇一看,這首詩似乎是幾行用詞相互矛盾的詩句組成,影影綽綽暗指季節(jié)的更替,其主題藏頭露尾。然而,正是弗羅斯特對悖論、歧義以及意象的使用才是這首詩的精妙所在,這讓詩句合為一體,密不可分。這首詩開篇映入眼簾的就是數(shù)行相互矛盾的句子:“綠色如金,…新葉如花?!本G色是春天的標志,生命的象征;然而當春天悄然來臨之時,新英格蘭的白樺和柳樹綻放的卻是淡淡的一抹金色。因此,綠色其實僅指代一種既定事實或者一個符號,而金色才是事實?!癎old”此處并非指珍貴永不腐壞的金屬,而是一種顏色,“奈何金色難留”。在詩的第二節(jié),出現(xiàn)了另一個悖論,“初芽如花”。詩人可能暗指新葉沐浴在早春的枝頭,慢慢舒展,仿若嬌羞的花朵?!叭欢`放卻難恒久”,“葉葉凋萎,片片散落”。這兩句詩隱喻葉子終歸是葉子,雖然它“如花般綻放”,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最初的狀態(tài)。上面討論的兩個悖論---金色轉綠,鮮花變綠葉,恰好呼應了詩的標題“韶華易逝”?!耙驗槭挛锏谋硐罂偸呛芸燹D變,其絕美亦難留心頭。亦綠亦金的葉子很快凋萎,寓意理想事物的轉瞬即逝?!?Marcus,1991) 接下來,弗羅斯特援引了伊甸園亞當和夏娃被化身為蛇的撒旦引誘偷吃禁果的經典典故,因此“伊甸淪悲切”。因為當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之時,他們失去了本真。詩的倒數(shù)第二行,“黎明沉為晝”,更加把“韶華易逝”這一主題彰顯無遺。清晨第一抹陽光閃著耀眼的金色,因此一天之晨也被喻為最為“黃金”時間。自然,弗羅斯特說“黎明沉為晝”同時暗指“歲月不留金”。整首詩里都可以感覺到詩人對生命困于時光的悲傷與沮喪。詩里描繪了幾個自然現(xiàn)象,均明顯指向了一個關于生命的黑暗的事實:當時光不斷流逝,生命則慢慢在消亡。。這個觀點更加強烈地印證了弗羅斯特在他的作品中反復表達的一個關注:在這個冷漠的宇宙中,人類孤獨地存在,如此的無助與困惑。他的這個關注點跟愛默生的不謀而合:“生于世而墮于世,即由于自然的進程而導致的生命的痛苦和頹萎就是我們所說的邪惡”。
然而,真正讓弗羅斯特的佳作留名青史的是其對平淡生活的一針見血。這一點毋庸置疑,正如在《韶華易逝》一詩里,“金色”隱喻“完美”,而塵世里不容美好棲身。任何美好的事物很快就會凋萎弗羅斯特對自然世界和上帝沒有太多信心,他認為自然本就冷漠至極?!斑@種坦然接受的態(tài)度成就了他的創(chuàng)作,讓他擁抱外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因為他不會對自己不能改變的事物悲慟不已?!?(Doyle, 1962)縱觀全詩,不難看出詩人的潛臺詞其實是:我們知道美好不久留,對此我們也無能為力,那不妨坦然接受,因為人類在自然世界面前是如此渺小和不堪一擊。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