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創(chuàng)造社是影響較大的文學流派,他們提倡的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對中國的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留學于日本的創(chuàng)造社作家又受到了日本文壇的很大影響。本文從日本近代的婚戀觀來分析中國創(chuàng)造社受日本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浪漫主義;婚戀觀;創(chuàng)造社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261-01
一、日本浪漫主義的戀愛觀
“戀愛乃人生之秘鑰匙,先有戀愛而后有人生,抽去了戀愛,人生有何意思?”這是北村透谷在《厭世詩人與女性》中提出的戀愛至上的愛情觀,受到了極大追捧,深入影響了日本的浪漫主義文學。廚川白村在《近代戀愛觀》寫道:
“蒼然暮色籠罩的田野和山丘,一片寂靜。群羊半以夢幻心境吃著牧草,朝圈舍走去。
這里就是羅馬大帝國的都城遺址。思索起來,這里不正是古昔威風堂堂的皇帝叱咤三軍、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睥睨世界之際的皇城之地嗎?!如今卻無一木之傲,只是長滿茂草。
……‘永遠的都城不是羅馬,而是戀愛。坍敗的古塔背影里,焦候情郎到來的女子雙睛中閃爍的靈性,永遠不會消失。”
日本浪漫主義女作家樋口一葉的小說《雪日》,便體現出了近代浪漫主義文學超越世俗的戀愛才是真正戀愛的中心思想。泉鏡花的作品《外科診室》也是一篇愛情至上的浪漫小說。描寫了一對只見過一次面的情人再次相逢,已為著名大夫的男主人公,和已為有名伯爵夫人的女主人公,頗感命運多舛。伯爵夫人因病需要大夫開刀手術,當男主人公在手術臺上拿起刀給伯爵夫人做手術時,情感復雜,最后通過兩個人的自殺來表現出對愛情的追求。
浪漫主義“明星派”的女詩人與謝野晶子,也是倡導戀愛至上的觀念。她對有婦之夫與謝野寬的大膽追求并最終和其結婚,表現她沖破世俗觀念的戀愛觀。作品短歌集《亂發(fā)》,語言熱辣、率直,表露出日本近代女性對自由、戀愛、婚姻的渴望和追求。
葉渭渠先生從《亂發(fā)》中歸納出兩大特點:“首先是對青春美的異常崇拜和陶醉?!钡诙€特點“是熱烈頌揚戀愛至上?!薄斑@是浪漫的主情主義最充分的藝術表現,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閃光部分?!?/p>
“性欲隨著進化而得到凈化、純化、詩化,這時便發(fā)生了至上至高的精神現象——戀愛?!薄秮y發(fā)》開創(chuàng)了短歌史新紀元,“展示一個贊美戀愛火焰與官能的妖艷世界。晶子堅信:充實、完成‘人的自我的戀愛,可以打破封建枷鎖,是藝術的重要源泉?!?/p>
留學日本的創(chuàng)造社同仁也深受這種戀愛至上的現代婚戀觀影響。郭沫若在去日本之前,家里安排他和一個互無感情的姑娘結婚。但是他去了日本之后,大膽追求日本姑娘安娜,并不顧家庭的反對和她同居、生兒育女。創(chuàng)造社另一位作家田漢,與表妹易漱瑜互生情愫,在留學中途回國,瞞著家人帶表妹“私奔”到日本,過起同居生活。他們的這種現代婚戀觀也體現在作品中,如郭沫若的小說《殘春》,郁達夫的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田漢的戲劇《咖啡店之一夜》,陶晶孫的《木犀》等,雖然表現風格和手法不同,但都表現出頌純真愛情和自主婚姻的共同主題。
二、主張“靈”與“肉”結合的觀念
與謝野晶子開創(chuàng)了“明星派”的詩歌,倡導“以自由奔放的格調和不受拘束的語言,解放了受成規(guī)束縛的短歌,毫無忌憚,大膽地唱起了對奔放的青春熱情和官能的贊歌?!?/p>
與謝野晶子在《貞操論》中,提出反對只約束女人不約束男人的貞操觀,倡導新戀愛觀,即認為戀愛應該追求靈肉一致。周作人把與謝野晶子的《貞操論》引到國內,譯成中文發(fā)表在《新青年》上,他在譯者附言中說:“我確信這篇文章中,純是健全的思想,”并稱她是“極進步、極自由、極真實、極平正的大婦人”還在《人的文學》一文中提出“獸性與神性,合起來便只是人性”,他“有兩個主張,一是男女兩本位的平等,二是戀愛的結婚。世間著作,有發(fā)揮這意思的,便是絕好的人的文學。”這與謝野晶子為代表的日本浪漫主義文學的戀愛觀、貞操觀在讀者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與謝野晶子的新戀愛觀、貞操觀為創(chuàng)造社作家的提供了新的戀愛觀念,為創(chuàng)造社作家宣揚性愛對現代愛情婚姻觀建立的重要作用,一些作家也在作品中大膽的描寫男女情欲,如郁達夫的《沉淪》《茫茫夜》,張資平的《梅嶺之春》《愛之焦點》,郭沫若的《葉羅提之墓》《殘春》等,可見日本浪漫主義文學的這種新性愛婚姻觀深入地影響了創(chuàng)造社的文學。
參考文獻:
[1][日]廚川白村.近代戀愛觀·廚川白村全集(第5卷)[M].東京:日本改造社,1929.1.
[2]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史(近代卷)[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192.
[3]王向遠.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132.
[4][日]西方信綱等.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的傳統(tǒng)和創(chuàng)造[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262.
作者簡介:
王春雨(1982-),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學歷,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