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梅
【摘 要】 增強學生對于古詩詞作品中意象的把握與體會能力顯得非常重要,這有利于讓學生讀懂作品、體會作品,感受作者的主要觀點。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在古詩詞的誦讀中體會作品的意象,透過情境再現(xiàn)來體會作品的意象,在類比鑒賞中加強作品意象的體會。
【關鍵詞】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作品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于作品中意象的體會是一個教學難點,這也是學生能否抓住作品表達的含義與主旨的一個重要取決因素。大部分古詩詞作品都比較婉約,作者不會直抒胸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旨以及其后需要表達的情感往往是通過作者塑造的各種意象得以表達。在這樣的前提下,增強學生對于古詩詞作品中意象的把握與體會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不僅是讓學生讀懂作品的一個重要前提,這也是學生能夠深入地去體會作品、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領會作品傳達的主旨與情感的一個階梯。
一、在古詩詞的誦讀中體會作品的意象
體會與感受古詩詞作品中的意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結(jié)合不同風格、類型以及不同時期的古詩詞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取正確的方式加以體會。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來展開對于作品意象的捕捉,并且加深學生對于作品內(nèi)涵的領會。對于那些長詩,讓學生反復誦讀很有必要。長詩通常在結(jié)構(gòu)、語言表達乃至意象的塑造上都有一些相應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學生往往在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與體會到。不僅如此,學生在透過讀的過程和文本進行近距離接觸時,往往會對于詩作中塑造的意象有較為準確的捕捉,并且會慢慢感受到整首作品營造的氛圍,領會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與感受也會更為深入。
如《蜀道難》中的“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噫吁唏”是驚異之辭;“?!?、“高”,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詩的感情豪放,要讀得有聲勢。學生在反復誦讀這一統(tǒng)攝全詩的語句時,會深刻感受到作者以山為意象所傳達出的一些情感與情緒,會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對于大自然的欣賞、贊嘆與敬畏,這些都是需要學生用心領會的內(nèi)容。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整首詩作的美感,課堂上也需講解相關的詩詞鑒賞技巧,結(jié)合學生的反復誦讀,讓學生來進行品味、比較詩詞中的語言在聽覺、視覺方面的美感,以及整首詩作用詞的精準、凝練。古詩詞的教學中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透過反復誦讀既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文本的體會與感受,這也會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捕捉文本中的意象,理解作者透過意象的描繪所傳達出的思想內(nèi)涵。
二、透過情境再現(xiàn)來體會作品的意象
對于那些本身便描摹了非常具體的一些情景的古詩詞作品,教師可以透過情境再現(xiàn)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意象,進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走入作者給我們營造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加強學生的學習體會。教師還可以在古詩詞作品的教學中配以一些背景音樂,并且給學生做必要的作品創(chuàng)造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的介紹。這些都會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捕捉與把握作品的意象,感受作者在意象塑造的基礎上想要傳達的意思。這也會讓學生極大地增強對于古詩詞作品的學習體驗。
例如,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并序》整篇意境就是比較低沉而凄切的。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先選擇一曲比較憂傷哀怨的琵琶獨奏曲進行播放,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出相應的畫面。秋風蕭瑟的一個夜晚,詩人、明月、孤舟、江水構(gòu)成了一個冷清的畫面。哀傷的樂曲、凄冷的畫面,讓學生一下就能領會到詩歌的基本情感。在這種積極環(huán)境的營造下,不僅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作品的整體氛圍中,對于作者塑造的這些意象學生的體會也會更加直接。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對于作品意象的捕捉與感受能力,學生對于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以及對于作品中琵琶女的命運也會形成更為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在類比鑒賞中加強作品意象的體會
高中語文課本中學生會有機會接觸到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一些作品,對于這類教學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類比鑒賞的過程中來加強對于作品意象的體會。隨著人物生活的不斷展開,很可能會帶來人物命運的一些變化。很多古文人都會以文字的形式將這些變故,以及一路以來自己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這也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的古詩詞作品。同一位作者的文章在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語言特點上必然有著較為明顯的相似性,然而,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作品必然又會有一些不同。這種橫向的類比鑒賞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同一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形成更直觀的感受,比照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每一首作品中表達的意象的體會也會更加直接,這也是這種方法的教學優(yōu)越性的一些典型體現(xiàn)。
許多詩人或詞人由于其個人經(jīng)歷,社會背景的變化,使他/她的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在詩人的詩作之中可以體現(xiàn)出來。如:比較李清照的《醉花陰》和《聲聲慢》,前期的作品《醉花陰》中的描述閨中少婦的“閑愁”,與后期作品《聲聲慢》中的國破家亡的“濃愁”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而這一典型的差異在這位女詞人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通過類比鑒賞,會讓學生對詩詞中隱含的意象品味得更加真切,學生還會在比照中理解到當時社會的一些變遷,感受到人物命運發(fā)生的轉(zhuǎn)變。這些都是古詩詞教學中很值得學生獲取的信息,在這些信息的輔助下會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詩詞作品表達的思想,并且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衛(wèi)芳.解析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雨”意象[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9年03期
[2]趙長慧.李白詩歌的意象[J].菏澤學院學報 2009年04期
[3]王小華.花似人,人似花——李清照詞作中“花”之意象分析[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 2010年01期
[4]劉洪生.從具象到寫意——中國古代詩歌中女性美描寫的階段性特征[J].名作欣賞 2008年02期
[5]羅雪蓮.淺析李清照詞作中的雨意象[J].青年文學家 2011年01期
[6]韓秀麗.淺析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J].青春歲月 2012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