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華
【摘 要】本文主要根據(jù)課標要求和實踐經(jīng)驗,闡述了如何將課外閱讀日常化的具體措施,以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有效;措施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得少于260萬字,相當于閱讀《西游記》原著三遍多。又隨著對學生鑒賞能力不斷提高要求,學生的閱讀體驗也就不斷提升。所以筆者認為,僅僅靠閱讀教材,做些語段訓練,是遠遠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的。故而應(yīng)將課外閱讀植入進課內(nèi)學習,讓課內(nèi)外有機統(tǒng)一,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筆者整理以下幾種具體措施:
一、制訂計劃,讓課外閱讀有序可循
俗話說:做事無計劃,盲人騎瞎馬。計劃是所有學習過程的第一步。無論事情大小,只有制訂計劃,做好充分的預先準備,才能使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不浪費時間。筆者認為,可以圍繞每學期的必讀書目,進行拓展閱讀。
七年級上學期,蘇教版教材中的必讀書目是《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筆下的男孩湯姆聰明,叛逆,敢于冒險,熱于追求。讀完這篇小說,我們順水推舟繼續(xù)閱讀描寫青少年的小說,去體驗同齡人各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推薦給學生讀《綠山墻的安妮》,體會安妮富有幻想的個性;讀《布魯克林有棵樹》,看看女孩弗蘭西如何自強不息。這一系列小說符合當代中學生的心理,感同身受,與主人公有共同語言。
七年級下學期的必讀書目是《西游記》。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時間不長,但由于西游記的故事耳聞已久,故在理解上障礙不大。慢慢閱讀,爭取較為準確地疏通文言字句。一本讀下來,文言詞匯積累了,語感也培養(yǎng)了。繼而我們繼續(xù)安排文言文的閱讀,從短小簡單的開始。推薦給學生讀《唐詩三百首》,這是最簡潔,富有詩意,朗朗上口的文言了;讀《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三字一句,簡單易懂,感受做人原則。每天都進行一點文言的閱讀,與圣賢對話,受他們熏陶,久而久之,學生的談吐、習作中會漸漸顯露文白相濟的語言。
以此類推,制訂一個完整的三年閱讀計劃,讓課內(nèi)外閱讀有序進行。一輪一輪下來,達到了閱讀量,還能促進學生的心智成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
二、晨誦午讀,讓課外閱讀“有機可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進行課外閱讀,課堂閱讀就會變?yōu)樗烙浻脖场!币酝覀兠刻斓某孔x課往往都會安排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反反復復閱讀,也就跟死記硬背毫無區(qū)別,時間一長還是忘記。每天中午的自習,以做題為主。學生們的埋頭苦干,往往也只能換來老師的一聲嘆息。筆者認為,可以把課外閱讀安排進晨誦午讀中來,讓這些學習時段豐富起來,也解決了課外閱讀沒有時間的問題。
如,晨讀時要求背誦教材中《使至塞上》,筆者認為可以補充王維其他的詩歌,體會他融于山水的生命狀態(tài),及他詩中的畫意和禪意。又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王維對曠野大漠的真實體驗,所以可以補充《唐詩三百首》中類似的出塞詩,以此來體悟出塞詩中大同小異的塞外風光和征人懷鄉(xiāng)、思婦盼君的情感。這樣一來,豐富的晨誦內(nèi)容讓書聲更為朗朗。一改以往安靜的午自習,把泰戈爾的經(jīng)典詩作《生如夏花》帶進午讀。當我們讀教材中的《金色花》,那個頑皮可愛的孩子,那種深厚的情感會帶著我們進一步感興趣于泰戈爾和他優(yōu)美的文字。
把讀課本的時間騰出來,給課外閱讀,筆者相信這是學生們樂于接受,倍感興趣之事。因為書本之外,才是海闊天空。
三、改變作業(yè),讓課外閱讀“有案可查”
語文作業(yè)的布置方式大多是抄寫字詞,做試卷,做閱讀理解等。我們訓練孩子各種答題技巧,久而久之,變得模式化,失去了作業(yè)的創(chuàng)造性。批改的方式也是非對即錯,不會對學生個性化的答案字斟句酌。所以,筆者認為要發(fā)展課外閱讀,布置能體現(xiàn)個性思考的作業(yè)才是最好的考查方式。
例如,讀小說時不妨讓學生在文中精彩之處圈點勾畫,做批注。同樣是在訓練學生的鑒賞能力,但和做語段訓練不同的是:讀小說就像看電影似的,會走進去,有情感體驗,他的鑒賞是有感而發(fā),自內(nèi)而外;而做語段訓練是帶著問題讀文章,在答題模式上做填空題,是絞盡腦汁的。
又如閱讀文言文,課內(nèi)的幾篇文言文,為了牢記,反復地抄寫已讓學生痛苦不堪,若是補充的文言文再用這種方法只會遭其厭煩。筆者認為可以讓他們擴寫成小故事來記憶。比如讀《世說新語》中“郗公吐飯”,學生想象著郗公如何艱難地把飯含在兩頰邊,回家吐給兩個孩子吃的一系列動作,把它一一記錄下來。沒有字字落實的翻譯要求,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能把生硬的文言詞句一下子變得很生動,很有趣,這也是作業(yè)。
把閱讀體驗用文字記錄,做成賞心悅目的“個人作品集”,這是多么有創(chuàng)意和思考性。認真地讀,認真地寫,就是在做最好的閱讀積累,也是讓課外閱讀不流于形式的有效方式。
李希貴校長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是的,無論我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怎么精打細算,都不如做個懶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不要高估他們的智慧,也不要懷疑他們的能力。給他們更多的閱讀空間,我們來做一個伴讀者,導讀者,讓孩子們走出課本,走入閱讀的世界,感受閱讀的美好。就像林清玄先生“每天總會花時間讀讀書,寫寫文章,體會那些超越世俗和功利的境界”一樣,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