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燕
摘 要: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小學,不少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比較差,甚至是六年級的學生,連最基本的乘法口訣都容易記錯,面對如此嚴重的問題,筆者在27名數(shù)學教師和近200名二至五年級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實踐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偏遠農村;計算能力;培養(yǎng);問卷調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03
新課程標準對數(shù)學計算的內容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降低了計算教學的要求,刪去了繁難的沒有價值的計算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1.現(xiàn)狀
筆者在甘肅省靈臺縣朝那中心小學對27名數(shù)學教師和近200名二至五年級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著重了解學生對數(shù)學計算題的興趣和習慣。從問卷反饋的信息來看,結果不容樂觀,教學計算題似乎陷入了困境。作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以下問題。
(1)思想不重視,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作者通過對二至五年級的學生進行深入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班級情況、學生情況不同,但學生對待計算題的興趣卻都呈現(xiàn)出整體下降的趨勢。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計算題做錯的原因是“粗心”,因此學生的審題習慣亟待培養(yǎng)。
(2)口算不過關,估算異化。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筆算緊密結合,互相促進。雖然許多教師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總認為小學生主要學筆算,多練筆算就行了,由此導致重筆算輕口算,口算被邊緣化的現(xiàn)象較普遍。調查顯示:有的教師只是在教學中遇到估算題時才進行估算的教學。甚至15%的教師認為估算的作用不大,于是要求學生計算出正確結果,根據(jù)精確結果得出估算答案。
(3)學生長期形成的壞習慣,導致學生計算能力退步。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計算水平滿意度一般,有一半左右的老師認為與以往學生相比現(xiàn)階段學生計算水平降低了。計算能力的退步,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和數(shù)學學習的進度。
(4)做完題沒有驗算的習慣。許多學生做完題,不進行驗算。有些學生不能靈活運用估算法、簡便運算法、重算法等進行驗算,甚至部分學生沒有驗算意識。
2.策略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計算感興趣。教師可以以比賽形式讓學生相互競爭,在競爭中提高計算效率。另外,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學生學習習慣關系密切,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審題到草稿到驗算,每一步都要認真對待,如果連審題都不正確,計算結果就容易出錯,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關鍵。
(2)加強口算的練習??谒闶且环N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shù)的計算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從口算能力著手,在教學中要進行經(jīng)常性的口算練習。在口算練習中還要經(jīng)常變換口算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長期訓練,堅持不懈。
(3)重視算理的講解,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簡便方法進行驗算。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還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算理,還能把前后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加強簡便運算的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普遍有這樣的反映:教材通常是從具體的情境引入問題,學生剛剛理解算理,便要馬上去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從表面上看,學生計算應用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實則不然,學生的計算錯誤率很高,計算能力較差,并且教師在同一節(jié)課中往往難以兼顧問題的解決與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兩者之間總是會有所偏重。
總之, 現(xiàn)在班級學生數(shù)比較多,有時關注學生的面還不廣,要正確面對學生運算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通過優(yōu)化課堂計算教學來提升學生計算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除了做好以上幾項工作以外,還需要我們發(fā)現(xiàn)、研究出更有效的措施。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復雜和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計算教學任重道遠,我們還需腳踏實地,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樓金青.淺談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的有效性[J].新農村, 2013,(2).
[2]王 瓊.新課標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