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夢”教育:基于積極心理的理想教育轉型

2016-04-07 17:06:50戴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關鍵詞:理想教育積極心理學中國夢

戴銳

摘 要: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中國夢”教育是當代中國對社會成員進行理想教育的一次深刻轉型。在“中國夢”的心理結構上,它是以現實為基礎、以行動為目標的積極想象力的成果,關鍵因素由認知轉為情感,并實現了個體意識和共同意識、個體需要與群體需要、個體取向與整體取向的統(tǒng)一。“中國夢”教育的實踐定位是社會理想的愿景化,它使理想具備了基于個體化的可接受性,蘊含了現實的行動力,實現了理想教育由以往的行為規(guī)約向愿景促動的轉型。“中國夢”教育也通過向主體揭示個體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的差異性的解決路徑和實現個體理想的社會條件、強調主體的自我教育、強調內外統(tǒng)一的積極人格的形成以及確立了理想教育的社會化機制和空間等,實現了對理想教育過程的積極化改造。

關鍵詞:“中國夢”教育; 理想教育; 積極心理學; 愿景; 積極人格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6.016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6-0064-04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的多次闡釋,關于“中國夢”的討論、“中國夢”教育活動在全國各地各領域逐漸形成一個熱潮,學術思考也日漸深化。在筆者看來,“中國夢”教育是中國社會轉型中個體的崛起、社會的“單子化”與“夢碎”現象的邏輯之必然,也是理想教育適應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而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它也是當代中國對社會成員進行理想教育的一次深刻轉型。積極心理學可以作為“中國夢”教育的心理學基礎,為重新思考“中國夢”教育的策略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在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中國夢”教育也為新時期的理想教育轉型提供了一個范例。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國夢”的心理結構分析

積極心理學并不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甚至也不是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而是一種心理學取向。作為一場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發(fā)起的運動,它意在顛覆以往心理學亡羊補牢式的病理治療模式,強調以“預防”為主的大眾心理研究,倡導通過關注每個人自身的優(yōu)點和潛力,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個人價值,幫助大眾在樂觀、積極、幸福的體驗中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中國夢”盡管與其他形態(tài)的理想有著同樣的心理結構,但它在心理結構上也有其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有學者指出,“科學理想應由目的系統(tǒng)、情感系統(tǒng)、認知系統(tǒng)、意志系統(tǒng)、材料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導向系統(tǒng)7個要素(系統(tǒng))構成”[1],這一觀點盡管有失嚴謹,但這里無論是目的、動力還是導向都在強調主體的存在及其與理想之間的聯系,換言之,理想是主體的理想、為了主體的理想,它依主體的存在而存在,并憑借主體的意義建構和價值體認而發(fā)揮作用。而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國夢”在心理層面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結構性優(yōu)勢:

第一,“中國夢”是一種積極的想象力的成果,是一種以現實為基礎、以行動為目標的希望和預測。理想既是一種社會想象、道德想象,也是一種行動想象。人類生活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由夢想塑造而成的,無論是整個的人類文明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新生事物都是人們夢想成真的結果。積極心理學倡導希望,它不僅不壓制人的想象,而且會鼓勵人們想得更高、更遠。以往人們所習慣的對夢想者的譴責實際上并不公允,從積極心理學意義上說,不僅無需批評夢想者,甚至對夢想者及其夢想的批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正如德士特·耶格所說,“夢想實在是一個健康的行為”[2]。只有對夢想的堅持才會讓人不緊盯著自己的逆境,或者在逆境面前裹足不前。在“中國夢”中,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想象物,而是人們的現實目標?!爸袊鴫簟弊鳛橐环N夢想,其心理結構的核心并不是那種“代表無意識的愿望”,其本質不在于“夢”,而在于“想”,也即對未來的合理想象和積極預期?!爸袊鴫簟辈皇且屓藗兩钤诨孟胫?,而是要讓人們生活在希望中。這種以現實為基礎、以行動為目標的希望和預測本身,就能夠成為人的精神支柱。

第二,盡管“中國夢”的主要內容是對人民生活、國家未來的理性預期,但“中國夢”教育的關鍵卻并非通常所強調的理性認識,而是一種積極情緒、情感。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國夢”教育是一個由積極情感入手實現理想建構的過程,其心理結構中的關鍵因素由認知轉為情感。積極心理學將人類的積極情緒分為三種:“對未來的積極情緒包括樂觀、希望、信心和信任;對現在的積極情緒包括歡樂、狂喜、平靜、熱情、愉悅和心流體驗,這些情緒是人們在談到幸福時常用到的字眼;對過去的積極情緒包括滿意、滿足、成就感、驕傲和平靜?!盵3]這里的情緒并不僅僅是情感的一種低層次形態(tài),甚至會是一種穩(wěn)定的積極心境。“中國夢”的提出正是要喚醒國人對現在和未來的積極情緒、情感,形成積極心境并引導積極行為,也即,通過增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渴望,激發(fā)人們確立理想,并將理想轉化到具有行動力的積極行動上。

第三,“中國夢”在心理結構的“知”的層面,實現了個體意識和共同意識、個體需要與群體需要、個體取向與整體取向的統(tǒng)一?!爸袊鴫簟笔墙⒃趥€人夢想和國家共同夢想共同實現的基礎上。在這一方面,它與眾所周知的“美國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哲學角度看,美國夢的精神原則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平民主義、實用主義、競爭主義和征服主義,集中起來就是說,人人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個人成功。”[4]“很多時候,這種夢只是一種個體在美國、在歐洲的夢想,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占據最高位置,國家在他們那里只是實現個體夢想的手段和條件。而中國夢不僅僅停留在‘在中國,它有更高的層次,就是‘為了中國。”[5]因此,“中國夢”的暢想者不僅是個體,還是為了實現整個中華民族復興的民族群體,“中國夢”所追求的也不僅是個體利益和幸福,還是群體、民族、國家的整體發(fā)展和民眾福祉?!爸袊鴫簟苯逃菍€人意識和共同意識相統(tǒng)一的實踐教育,是以國家的大夢想引領億萬中國人暢想并實現各自小夢想的積極情緒體驗。

二、“中國夢”教育的實踐定位:社會理想的愿景化

所謂“愿景”,既是一種目標狀態(tài),也是一個行動過程。它所強調的不僅是前景規(guī)劃本身,還蘊含了前景由誰所確立、為誰而確立、由誰實現等豐富的內容。無論是集成式愿景、凝煉式愿景還是影響式愿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成員共同參與愿景確立和實現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體現突出地體現為組織目標的主體化、個體化,它既保證了愿景的共同性,又保證愿景能為成員個體真正接受并積極實踐。

“中國夢”正是將社會理想“愿景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從“中國夢”概念得到正式強調開始,關于“中國夢”的闡釋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首先是“夢”的構筑,初步勾畫“中國夢”的總藍圖,即民族復興;其次是“夢”的分解,在此加入人民幸福的內涵,為“中國夢”描畫出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美好畫面;最后是“夢”照進現實,即將時代發(fā)展和民族復興相聯系,將國家前途和個人命運相關聯,三個“共同享有”的提出從三個角度,也即共享發(fā)展成果、理想邁進現實、國家與個人關系分別展開,詳細地描繪出在中國實現個人價值、與祖國共繁榮的現實可靠性。

“中國夢”所實現的社會理想的愿景化,首先表現為它的主體化,也即,民眾參與確立、自愿接受的特質。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其可以實現的理想、行為都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空間的影響。如果教育對象無法建立起理想與自身的意義聯系,理想教育效果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偏離預期,甚至歸于無效。人們對“美國夢”的缺陷已有很多批評,但它之所以能夠一度引領美國人實現其人生追求,原因就在于它有著建立理想與自身的意義聯系的優(yōu)勢,正因為此,才會出現“代表著最大化的個人自由、最先進的物質進步和最豐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機會的‘美國夢,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夢”[6]這一局面。在這個意義上,僅僅關注個體自身的理想以及為之努力的行為容易偏離社會軌道,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和絕對化以自我為中心的后果;但如果共同理想沒能考慮社會成員個體的承受限度和接受能力,甚至被強加在個人身上,既難以成為行為的動力之源,也容易造成導致民怨的產生。三個“共同享有”使得民眾深刻地意識到,“中國夢”一方面是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的當前形態(tài),另一方面,也與每一個體的生存、生活和發(fā)展息息相關,會為每一社會成員實現個人理想和人生幸福提供條件。三個“共同享有”是“中國夢”與國人之間建立起意義聯系的顯性表征和基本路徑。

“中國夢”所實現的社會理想的愿景化,還表現為它所具有的現實的行動力。理想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定向,更在于為主體提供追求理想的行為動力。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潛能的激發(fā)為要旨的理論,在理想教育中,它不僅強調人的潛能的激發(fā),同時還能實現行為動機的現實化。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共同創(chuàng)造的美好家園”、“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這也意味著,共同行動才是實現“中國夢”的可行性依據。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群體力量相較于個體力量在情緒體驗上具有不可比擬的激發(fā)性并能帶動巨大的行動力,較好地利用這種優(yōu)勢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源泉。

由此可見,“中國夢”教育中社會理想“愿景化”,實現了理想教育由以往的行為規(guī)約(即確立方向)向愿景促動(即以愿景引導、促進行動)的轉型。以往的理想教育基本上是一個以關于理想的“是”與“應該”問題的論證為中心的理性傳達過程,而不是一個對理想的價值體認過程。同時,這一理想教育的模式還一方面強調社會理想的崇高性以其實現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又突出個體理想的現實性以期激發(fā)主體的動力,以致在社會與個體、崇高與現實之間出現緊張關系甚至價值分裂,在教育主管部門一度倡導大學生就業(yè)時“騎馬找馬”的現象中即可明顯看出這種價值分裂的跡象。在“中國夢”教育中,既實現了理想中的個體主體與國家、社會的統(tǒng)一性,又實現了理想教育中的秩序與動力的一體化。

三、“中國夢”教育對理想教育過程的積極化改造

關于理想教育的理論探討,大多都是在關注“怎樣的理想”(包括科學的與不科學的理想、高尚的與平庸的理想、社會的與個體的理想、積極的與消極的理想以及政治、道德、職業(yè)與生活理想等等)也即理想的品質問題,而關于“怎樣進行教育”的理想教育規(guī)律、實踐模式等卻遭到了不應有的忽視,以致有研究者尖銳地指出,“擔負理想教育重任的人員,都沒有理想教育的理論體系作依據,從而導致理想教育的隨意性、盲目性,脫離實際,甚至使受教育者對理想教育產生反感”[7]?!爸袊鴫簟苯逃纳钊腴_展,既昭示了改進和完善理想教育的必要性,也在通過其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改變人們對理想教育的認識,深化對理想教育的規(guī)律的探討,促進人們的理想教育的實踐。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教育正在對理想教育的過程進行著積極化改造。

首先,盡管理想教育的目標是確立主體對未來的展望,但關鍵卻不在此,而在于向主體揭示個體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的差異性的解決路徑和實現個體理想的社會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主體的理想成為一個積極的認知—情感—行為取向統(tǒng)一體。“個體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的差異性、實現個體理想的社會條件,是制約理想教育的成效的最主要因素。而教育對象對理想教育的接受水平與理想教育的要求之間的差距或矛盾也與前兩個因素相關。理想教育的效果往往由于與現實的距離而被消解,甚至理想也會因現實而被解構。正因為此,理想教育中僅僅強調對未來的理性預期是不夠的,必須以引導教育對象充分、正確地認識現實作為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中國夢”教育中,由于基于現實、結合實際,人們既會看到真實的希望和能達的未來,又能充分體認希望、未來對自己的意義,因此更容易將這種理想接受為自己的行為取向。

其次,理想教育不僅要確立主體對未來的展望,還必須讓主體返觀自身,實現對理想的主動接受和積極追求,主體的行為動機才會形成。在理想教育的過程中,強調對未來的期待基本已經成為慣習,但正如張汝倫所指出的,“理想是人類希望不斷完善自己和改善自己的處境的產物?!鳛槿诵宰陨淼男枰硐氩粦?,也不可能是灌輸的產生?!硐肽耸庆`魂長期求索的收獲。它是思想的產物,而不是迷信的結果?!盵8]理想教育不能僅僅關注未來會怎樣,而必須引導人們認識過去怎樣、為什么需要這樣的理想、自己曾為理想做過什么、還需要為理想而做出怎樣的貢獻等問題。因此,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筆者認為,理想教育必須是一種積極化的自我教育。在一點上,“中國夢”教育的實踐中已經注意到,“中國夢”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想象或希望教育,也不僅僅關注未來,它更必須在回顧過去的基礎上進行,通過每一社會成員對“中國夢”之實現的責任反思進行?!爸袊鴫簟苯逃€要求主體必須對自身與國家、社會的關系以及此中的主體行為進行全面思考,進行返觀自身的自我教育?!白晕医逃龣C制是‘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之間的矛盾運動”?!笆芙逃叩淖晕医逃芰υ綇姡瑢硐胄拍罱逃龑哟伍g的升華轉化的教育引導就越具有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低層次理想信念向高層次理想信念上升的趨勢成為受教育主體的自覺的行動方向?!盵9]也就是說,“中國夢”教育還通過促進人的自我教育,使理想成為一種內驅力,由此直接產生行為動機。

再次,理想教育還必須以統(tǒng)一的積極人格形成為目標。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理想教育不僅是一個傳達對未來的理性預期的過程,更是一個在外部環(huán)境、心理情境中的人格形成過程。積極心理學重點強調的是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組織系統(tǒng)。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是圍繞幸福感、滿意感等情緒上感官體驗的反應;積極的人格特質是通過愉悅、堅強等性格或是人格品質的分析來培養(yǎng)個體的能力,激發(fā)其潛力;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則是通過對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空間塑造形成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為人的成長提供積極的環(huán)境條件。總體上說,“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本性趨于積極,強調對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強調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10],正是這些保證了人們在感受理想時能夠綜合調動知、情、意、信等心理過程,形成與追求理想實現的行為相適應的整體心理品質——積極人格,這樣才能保證理想教育在人格目標上的內、外統(tǒng)一性,促進由“知”到“行”的成功轉化。

最后,“中國夢”教育還為理想教育確立了新的社會機制——理想教育的社會化,也即,理想不能僅僅在學校場域中得到強調,缺乏社會氛圍、社會支持的理想教育只能是短效、低效的。以往的理想教育主要是立足于學校、依托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的,其對象主要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而他們一旦進入社會,整個社會氛圍以及他們的遭遇往往不是在固化、強化這種理想,反而會減損已經產生的理想教育的效果,甚至對已經確立的理想產生懷疑。“中國夢”教育改變了理想教育的這一現狀。“中國夢”教育在比學校更大的社會空間里構筑了一個完善的積極機構——空間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這一“積極機構可以促進積極特質的發(fā)展和體現,進而促進積極主觀體驗的產生。”[11]此外,“中國夢”讓人們因中國人的身份自豪,中國政治、經濟地位的提升讓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穩(wěn),也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受到尊重。這種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通過個體的努力去實現能力的發(fā)揮來得到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則是個體無法通過單方面的努力實現,而是需要國家作為強大后盾支撐的國家實力的上升。在滿足尊重的需求后,人們會更加主動地去追求自我的需求,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發(fā)現,當個體處于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精神狀態(tài)中,對于目標的追求會更加直接和更容易成功。因為積極的情緒不僅讓人們覺得快樂,它還有遠大的目標,“積極情緒在進化的過程中是有其目的的:它擴展了我們智力的、身體的和社會的資源,增加我們在威脅或機會來臨時可動用的貯備”。[12]“中國夢”教育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創(chuàng)造了一種穩(wěn)定、積極的空間環(huán)境,相較于社會動蕩不安、硝煙四起的環(huán)境,它更有利于個體在學習、生活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事業(yè)的成功,在面對挫折、危險的時刻,也可以通過包容性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擺脫局面。同此,它使得更多的(甚至所有的)社會成員成為理想教育的現實主體,并在積極的社會氛圍中通過積極情緒的擴展性影響,主動選擇理想并投身于實現理想的不懈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荊品娥. 科學理想通論[M]. 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65.

[2] [美]德士特·耶格. 不要讓任何人偷走你的夢想[M]. 偉佳譯.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4:3.

[3] [美]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洪蘭譯. 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69.

[4][6] 趙汀陽. 美國夢不是為了世界的夢[A]. //瑪雅. 美國的邏輯:意識形態(tài)與內政外交[C].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82,81.

[5] 孫來斌,劉近.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夢”多維透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3(4):13-17.

[7] 張清明. 理想教育與理想實踐[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4.

[8] 張汝倫. 《堅持理想》自序[A]. // 堅持理想[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

[9] 朱喜坤. 新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284.

[10] 柳禮泉,肖冬梅. 積極·希望·快樂·幸?!獦O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9(7):171-175.

[11]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徐紅譯.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3.

[12] [美]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洪蘭譯. 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41.

[責任編輯:張俊華]

猜你喜歡
理想教育積極心理學中國夢
人的形而上學本性視域下的當代中學生理想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chuàng)設研究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成長輔導中的應用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高師生理想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5期)2016-03-26 10:51:33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义马市| 桦川县| 浮梁县| 滕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甘南县| 洱源县| 东海县| 勐海县| 朝阳市| 沛县| 平果县| 城固县| 肃宁县| 云和县| 鹤壁市| 双牌县| 凭祥市| 汉川市| 临澧县| 苍南县| 逊克县| 元朗区| 洛隆县| 靖边县| 西安市| 鄢陵县| 阜康市| 西峡县| 崇礼县| 平果县| 棋牌| 宁乡县| 达日县| 根河市| 内黄县| 巴青县| 嘉义县| 迁西县| 伊吾县|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