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陽
【摘要】馬克思主義最根本、最寶貴、最有生命力的內(nèi)容,在于它在人類歷史領(lǐng)域內(nèi)所確立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重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實質(zhì)上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視為馬克思主義的首要內(nèi)容,就是要實行以歷史、現(xiàn)實資料為主要研究對象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shè)”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從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長期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以這種方法論變革激發(f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力,以活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以死的“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
【關(guān)鍵詞】重建 馬克思主義 科學精神 科學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為何馬克思主義陷于進退維谷的艱難困境
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的偉大科學成果,但囿于當時的歷史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確實未能預(yù)見到后來的許多重要歷史現(xiàn)象、趨勢和變化,有些觀點和預(yù)言也與后來的客觀實際有出入。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問題:如果不顧時勢,硬要把古典馬克思主義生搬硬套用于今天的現(xiàn)實之中,那就必然會失敗。反之,如果從實際出發(f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那又要對古典馬克思主義的許多觀點做出與時俱進的修正,這又難免被扣上一頂“修正主義”的大帽子。顯然,在這兩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都會陷入進退維谷的艱難困境。但這種困境實際只是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力受到了很多束縛。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束縛并不是來自于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科學靈魂,而是來自于非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
這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核心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來看待,而不是將其作為科學來看待。它的集中表現(xiàn)就是禁止對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理論觀點做出任何實事求是的重大修正,認為這種修正就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淵源實際就是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教條主義、注經(jīng)主義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它所反映的也正是嚴重地缺乏現(xiàn)代科學精神、現(xiàn)代學術(shù)精神的蒙昧狀態(tài);這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與馬克思、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相對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力和歷史活力的最大“殺手”。
這就表明,如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那就必須重新認識和回歸馬克思、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從而將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轉(zhuǎn)變?yōu)槊嫦驅(qū)嶋H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將古代注經(jīng)式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轉(zhuǎn)變?yōu)橐择R、恩為榜樣的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將以理論文本為主要對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轉(zhuǎn)變?yōu)橐詺v史資料、經(jīng)驗事實為主要對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將馬克思主義研究切實變成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否則,如果只是專注于以理論文本為對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那就會使馬克思主義研究變成教條主義的理論研究,使馬克思主義重新演變?yōu)橐惶咨袷ゲ豢汕址傅慕塘x匯編,使鄧小平已經(jīng)極大推進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又被教條主義的理論工程所消解,使已被鄧小平搞活的馬克思主義重新變成僵死的教條,使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重新受到不應(yīng)有的嚴重限制。
重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實質(zhì)上就是要像馬克思、恩格斯那樣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視為馬克思主義的首要內(nèi)容,就是要實行馬克思、恩格斯的以歷史、現(xiàn)實資料為主要研究對象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shè)”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從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長期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就是要以這種方法論變革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力得以激發(fā),就是要以活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以死的“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
馬克思主義并不是教條,而是要求人們不斷地檢驗、修正、發(fā)展、完善或更新其理論
從歷史上看,馬克思主義所實現(xiàn)的最深刻、最偉大、最持久的變革,實際就是從思辨的歷史哲學到真正的歷史科學的根本轉(zhuǎn)變。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曾經(jīng)就此明確指出:“思辨終止的地方,在現(xiàn)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對現(xiàn)實的描繪會使獨立的哲學失去生存環(huán)境,能夠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過是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般的結(jié)果的概括。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xiàn)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p>
毋庸贅言,這一要求“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的科學方法論,當然不是要求把理論擺在第一位,而是要求把實踐擺在第—位;不是要求離開實踐去爭論思維的真理性,而是要求“人應(yīng)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①不是要求把理論尊崇為圣物,把理論研究經(jīng)院哲學化,而是要求尊重實踐,尊重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觀點去看待和對待科學的理論。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恩格斯明確認為,這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論不僅適用于整個人文社會科學,而且也完全適用于馬克思主義之本身。關(guān)于這一點,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經(jīng)明確指出:上述思想的“最可貴的結(jié)果就是使得我們對我們現(xiàn)在的認識極不信任,因為很可能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歷史的開端,而將來會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后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jīng)常以十分輕蔑的態(tài)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p>
恩格斯還指出:“整個人類歷史還多么年輕,硬說我們現(xiàn)在的觀點具有某種絕對的意義,那是多么可笑……?!雹谟纱?,我們也就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最根本、最寶貴、最有生命力的內(nèi)容,實際并不在于它的某些理論內(nèi)容,而是在于它在人類歷史領(lǐng)域內(nèi)所確立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著作中一切已被證明的科學理論相結(jié)合,即構(gòu)成了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并不是要求人們把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各種理論奉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條,而是要求人們不斷地檢驗、修正、發(fā)展、完善或更新這些理論。因此,所謂“馬克思主義理論”實際也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理論學說,而只是一種在歷史中經(jīng)常流變著的理論學說。
在這種歷史流變中,只要是切實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并運用了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已被實踐證明的科學理論,那么,不僅修正、發(fā)展、完善已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從事實出發(fā)否定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錯誤理論,并提出與之相反的新理論,也仍然是繼承和弘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傳統(tǒng),也同樣是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人類的科學認識實際始終都是在一連串的試錯和錯誤中逐步地發(fā)展起來的
在這里,能否理解這種應(yīng)有的科學現(xiàn)象的關(guān)鍵,就在于能否象馬、恩那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理論來看待,就在于是能否真正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之所在。
一般說來,所謂科學理論實際并不等于正確的理論。翻開任何一部自然科學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的科學認識實際始終都是在一連串的試錯和錯誤中逐步地發(fā)展起來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內(nèi)被視為科學的理論學說,往往又會在后來的歷史時期內(nèi)被證明為一種謬誤,因而也就不再被人們視為科學的理論學說。但是,即使是這樣,它們也仍然是整個人類科學史的一部分。
這就表明,科學理論之所以是科學理論,實際首先就在于其中灌注了不斷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就在于它們是盡可能地采用科學方法所獲得的探索性的理論成果,就在于它們至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nèi)曾經(jīng)被人們視為了一種科學假說,以至一度被人們證明為了科學真理,就在于它們或多或少地總會對于推進人類科學認識的發(fā)展有所貢獻,因而也就在于它們還有可能被后來的新的科學理論所取代。
毋庸置疑,自然科學理論是這樣,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當然也是這樣。所以,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為一堆永恒不變的神圣教條,本身就是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完全對立的。
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際只是處于科學探索行程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是被人們在現(xiàn)階段所掌握的科學事實所證明為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只是有可能被后人證明為程度不同地含有某些錯誤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恩格斯關(guān)于他們的理論將來也會被后人大幅修正的科學預(yù)見,即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他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
按照馬克思主義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科學理解,一方面,一切已被事實證明為錯誤的原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就不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了,或者至多只能說是歷史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切取代了這些錯誤理論的新理論,只要它們是灌注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并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成果的,只要它們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論所獲得、并已被實踐證明為科學真理的,它們也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
這就是說,什么是科學真理,這一點只能由實踐來回答,什么是作為科學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點也只能由實踐來檢驗,只能由實踐來決定。顯然,如果我們能夠以這種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科學地認識和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話,那么我們自然也就可以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坦然地面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程度不同的理論失誤,并從實際出發(fā)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下轉(zhuǎn)229頁)( 上接25頁)
同時,正如鄧小平所說:“不僅是自然科學,還包括社會科學,要大力提倡學術(shù)討論和交流,各種學報和刊物,都是交流的場所,還要召開學術(shù)討論會。要允許犯錯誤,特別是社會科學領(lǐng)域,要允許犯錯誤,允許說話?!雹酆翢o疑問,這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也是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基本條件。如果能夠這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話,那就可以進一步地看出,使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實際首先就在于它在社會歷史領(lǐng)域內(nèi)所創(chuàng)立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論,就在于它在這一廣大領(lǐng)域內(nèi)所灌注的科學精神和所體現(xiàn)的科學態(tài)度。
所以,恩格斯指出:“俄國人,不僅是俄國人,不要生搬馬克思和我的話,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像馬克思那樣去思考問題。只有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者這個詞才有存在的理由?!雹苓@就是說,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一種科學方法論,而不是一個固守已有結(jié)論的封閉體系。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論,自然使馬克思主義在社會科學理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歷史觀、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上所取得的科學成果,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了人類的一筆永恒精神財富,并已滲透到了現(xiàn)代文明之中。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理論相結(jié)合,共同鑄就了永恒的、活生生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自我批評精神的馬克思主義。
誠然,同一切事物一樣,馬克思主義在未來的歷史中也會走向消亡。但所謂馬克思主義的消亡,絕不會是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歷史領(lǐng)域內(nèi)為人類所帶來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論和科學理論成果的消亡,而只能是將來人們會不分彼此地接受、掌握、運用、發(fā)揮和發(fā)展這些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論和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只能是作為社會歷史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化和泛化,只能是當馬克思主義成為普遍公理之后人們自然也就不再使用“馬克思主義”這一名詞概念了,只能是無所不在的馬克思主義致使“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了。由此,我們也就有理由說:馬克思主義的消亡之日,實際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永恒之時。
馬克思主義觀其他重要論述
最后,在深入領(lǐng)會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的過程中,重溫馬克思、恩格斯、鄧小平的其他有關(guān)論述,也是很重要的。他們指出:
“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nèi)パ芯克??!雹荨盀榱耸股鐣髁x變?yōu)榭茖W,就必須首先把它置于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之上。”⑥“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fā)點,而是它的最終結(jié)果;……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yīng)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雹?/p>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于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雹唷拔覀冎荒茉谖覀儠r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么程度。” ⑨“根據(jù)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經(jīng)驗看來,這些認識(按:指‘每一個人的思維所達到的認識)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東西,無例外地總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者正確的東西多得多?!薄敖裉毂徽J為是合乎真理的認識都有它隱蔽著的、以后會顯露出來的錯誤的方面;同樣,今天已經(jīng)被認為是錯誤的認識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因而它從前才能被認為是合乎真理的”。⑩可以肯定,“對整個外部世界的有系統(tǒng)的認識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得到巨大進展的?!薄安灰孕碌乃枷搿⒂^點去繼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當然不會由科學的社會主義退回到空想的社會主義,也不會讓馬克思主義停留在幾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個別論斷的水平上。所以我們反復(fù)說,解放思想,就是要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74頁,第55頁。
②⑥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6、456頁,第358頁,第374頁,第363頁。
③《鄧小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35頁。
④中央編譯局編譯:《智慧的明燈:回憶馬克思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1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1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頁。
⑨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7~338頁,第244頁。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頁。
《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9頁。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