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英語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1)
?
規(guī)訓突破失敗
——從??聶嗔碚摽次痔厮埂栋肷怼?/p>
楊艷
(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英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1)
摘要:《半身》是薩拉·沃特斯“維多利亞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說圍繞瑪格麗特·拜爾和薩琳娜·多絲之間愛戀和陰謀交纏的情感展開。從福柯權力理論分析二人同為“另一類維多利亞人”和權利規(guī)訓對象的相似點,進一步解讀作者如何描述維多利亞時代處于社會邊緣的女性突破規(guī)訓權利爭取自由的歷程,以及對其最終失敗的的思考。
關鍵詞:薩拉·沃特斯;《半身》;規(guī)訓權利;自由
薩拉·沃特斯(1966-),是英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曾三度同時入圍英國文學最高獎項柑橘獎及布克獎。她的維多利亞三部曲——《輕舔絲絨》(1998),《半身》(1999),《荊棘之城》(2002)——描寫了維多利亞時代處于社會邊緣女性的愛戀與命運,出版至今一直備受評論界和讀者的推崇?!肮P觸深邃、情節(jié)巧妙、人性刻畫幽微,充滿了維多利亞時代特有的壓抑情緒和蠢蠢欲動的禁忌氛圍,”這是媒體對薩拉·沃特斯作品的普遍評價。
1999年出版的《半身》獲得了第二年的“毛姆文學獎”和威爾士年度最佳書籍獎。故事由瑪格麗特·拜爾和薩琳娜·多絲日記穿插而成。從時間上看,拜爾的日記開始于1874年9月3日結束于1875年1月21日,多絲的日記開始1872年9月2日,結束于1873年8月3日,兩段時間相差一年,看似沒有交集,唯一的聯(lián)系只有發(fā)生在1873年8月3日的案件——身為靈媒的多絲在一次降神會上,因為她所召喚的鬼魂失控,讓一位上流社會的小姐受傷,一位貴婦人心臟病突發(fā)死亡。1874年9月3日,因父親去世而郁郁寡歡的拜爾,在父親朋友的建議下,第一次來到梅爾監(jiān)獄里擔任精神導師,在那里遇到了因為8月3日的事件被判“欺詐和侵害人身”,正在服刑的多絲。
兩位主人公乍看有著天壤之別,但分析之下卻能發(fā)現(xiàn)諸多相似之處。首先二人都可以說是“另一類維多利亞人”。“另一類維多利亞人”出自??碌摹缎越涷炇贰罚脕砻枋霰恢髁骶S多利亞性文化排除在外的邊緣人[1]4。靈媒指的是具有某種天賦可以和鬼魂溝通的人,這些人在正統(tǒng)的維多利亞觀念里被認為是邪惡的群體,正如文中家庭聚會上,身為律師的史蒂芬和上流社會紳士巴克萊所言,“由于職業(yè)所需,他們都得訓練自己表現(xiàn)出很無辜的樣子”“這些狡猾的術士,靠著欺騙無知的人,他們過得可舒服的呢?!保?]115。多絲身為靈媒,也就注定了她邊緣人的地位。而拜爾,身為上流社會的小姐,看似高高在上,可是實際上卻處處受制,她比哥哥史蒂芬聰明,卻不能出門求學,沒有妹妹菠希拉漂亮,所以不能像她那樣嫁入豪門,加上父親讓她博覽群書,這越發(fā)讓她和自己的母親妹妹疏遠,29歲還是未婚的她已經成為親友眼中的異類。也正是如此,當她聽到多絲說出“去做每個人都會做的事?……這很了不起嗎?”“就是做相同的事才讓我們大家‘牢牢綁在地面上’,我們就是為了掙脫這束縛而生的,如果沒有改變就不可能成功?!保?]238時,她才會感到“真的是非比尋常。”[2]239
此外,兩人都同樣是權力規(guī)訓的對象。福柯在《規(guī)訓與懲罰》中提出“規(guī)訓權利”這一概念,認為這是“一種精心計算的、持久的運作機制。”[1]193“規(guī)訓權力的成功無疑應歸因于使用了簡單的手段:層級監(jiān)視,規(guī)范化的裁決以及它們在該權力持有程序——檢查——中的組合”[1]193-194小說中多絲被關進梅爾監(jiān)獄,而監(jiān)獄在??驴磥硎恰耙环N徹底的規(guī)訓機構?!保?]264。在梅爾監(jiān)獄,層級監(jiān)視,規(guī)范化的裁決和檢查這些手段共同強化了規(guī)訓權力。在那里從高塔的頂端,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間牢房,牢房分區(qū),每一層牢房都有專門的管理員負責,正如多絲所言,“那些管理員整體盯著你,黏得比蠟還要緊!”[2]55違反監(jiān)獄規(guī)定的囚犯,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被關進黑牢。而拜爾,曾經因為父親病逝,而服嗎啡自殺,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下層階級身上,會以“妨礙公共道德”被關進監(jiān)獄,就如梅爾監(jiān)獄中的珍·薩姆森,從那以后,她就一直需要服用氯醛(一種安眠/麻醉劑),后來發(fā)展到服用鴉片酊,因此她一直處在母親的監(jiān)管之下,看著她吃藥,不許她寫太多字,因而她覺得自己和梅爾監(jiān)獄的所有女囚很像,但“女囚有刑期,總會有期滿之時”[2]236,而她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但是“個人可以通過他特有的方式,無視這種權力,讓這種權力失效,使它的規(guī)定功能和支配功能難以發(fā)揮?!保?]273多絲和拜爾突破規(guī)訓權力的方法就是“聲音”,“對于那些一直被壓抑而寂然無聲的群體和個人來說,這個術語已經成為身份和權力的代稱。正如露絲·伊里蓋蕾所言,有了聲音(Voix)便有路(Voie)可走?!保?]3在梅爾監(jiān)獄里,和愛倫·鮑爾交談時,拜爾發(fā)現(xiàn),“她一直講,似乎很喜歡和我說話,但說話對她來說似乎又有困難,斷斷續(xù)續(xù)、有時停頓、常常舔嘴,或用手擦嘴,有時咳嗽?!边@是因為“這么長的時間,沒有任何對象可以說說話。有時候你會懷疑自己的舌頭是不是萎縮了或是完全掉了。”[2]45多絲也曾經控訴,“忘記說話的字眼,最平常的字眼,就是因為在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狹小,你不需要知道一百個詞就夠了——石頭、湯、梳子、圣經、織針、黑暗、人犯、走路、站好、動作快……”[2]55在這種禁止“聲音”的地方,多絲還是找到了言說的方法。她看透拜爾心中的孤寂,刻意引導她,讓她迷戀上自己,多次來到自己的牢房與自己交談。利用靈媒身份,借幫助管理員赫爾夫太太和死去的兒子通靈的機會,讓她給自己提供墨水,蠟燭,給自己以前的仆人露絲·薇格寫信,最后通過精心謀劃,越獄成功,重獲自由。拜爾也曾質疑,“為什么男人的聲音是這么的清楚,而女人的聲音卻那么容易被捂掩蒙蓋?”[2]262但她的“聲音”只能在自己的日記里,母親怕影響她的健康,不允許她寫的太多,但她“將燈火轉弱,手上的筆小心地在紙面輕輕書寫——即使服用了氯醛,我還是可以小心控制我的手——如果母親上來,將耳朵貼在門板,也聽不到房內的任何聲響,她也可能會蹲下來將眼睛貼在鑰匙孔上,而我已經用布塞好了?!保?]255她知道“如果他們讓我獨處,讓我思考,讓我寫東西的話”自己就可以恢復健康,因為在她的日記里,是她“唯一可以誠實面對自己之處”。[2]277
可悲的是,多絲借助維格的幫助,偷看了拜爾的日記,她的“聲音”被她人利用,她突破規(guī)訓權力的努力失敗了,而這本滿載著她的“聲音”的日記,最后只能跟上一本心情日記一樣,被投入火爐之中。實際上,拜爾的失敗,作者早已埋下了伏筆。首先她的“發(fā)聲”,帶著被動的色彩,寫于1874年9月24日的第一篇日記,講述了她第一次去梅爾監(jiān)獄的情形,該篇日記的開頭,她寫道“真希望爸現(xiàn)在在我身邊,那么我就可以請教他,我今天開始寫的這個故事該如何起頭。”[2]11。其次,初次見到多絲,她“確定見過她一樣的人物,在十五世紀威尼斯畫家克里韋利的圣人像或天使畫的當中看過?!保?]31后來她還將在書房找到的一張克里韋利晚期作品《真相》,“畫里是一名臉色凝重、郁郁寡歡的女子,手持一個發(fā)光發(fā)熱的圓形碟子和一只鏡子狀的太陽。我將畫帶回我房間,據為己有?!保?]59克里韋利是文藝復興早期意大利畫家,畫風華麗夸張,被桑塔格列入了坎普排行榜。陰郁的牢房中,身著破舊囚衣的多絲,在拜爾的眼中,竟被過分理想化為華美的天使。最后,在多絲和她商量出逃的日期時,她靈機一動,選擇了1月20日,圣安格妮絲日的前夜,還吟出幾句詩文,出自濟慈向《羅密歐與朱麗葉》致敬之作《圣亞尼斯節(jié)前夜》(The Eve of St. Agnes),講的是意大利兩個有世仇的家族里波菲羅和梅德琳的故事。圣亞尼斯節(jié)前夜,波菲羅在梅德琳的老保母的幫助下,潛入梅德琳的閨房,兩人私定終身,并于黎明前私奔。濟慈的詩文正好符合二人當時的狀況,可多絲完全沒有領會其中的內涵,還問是不是拜爾的生日,此時的拜爾“胸口產生了一股震動——一部分驚訝,一部分擔心害怕,一部分只是憐愛?!保?]346如此身份背景差異的二人,試問又怎么可能真的有心靈的接觸呢?那條將她們綁在一起的“神秘絲線”,也只是拜爾一廂情愿的想象罷了,自由的幻想注定是要破滅,死亡是她唯一的結局。
薩拉·沃特斯以她一貫細膩的筆觸,再現(xiàn)了華麗又壓抑的年代里,兩個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女子之間,一段愛戀和陰謀交纏的情感。日記式第一人稱敘述者的采用將主人公拜爾的心理變化逐一展現(xiàn)出來,巧妙的情節(jié)設計,出乎意料的結局,讓人不得不感嘆作者的匠心,難怪《星期日獨立報》會稱贊她是“現(xiàn)今最擅長講故事的人”。
參考文獻:
[1]米歇爾·??拢ㄖ?劉北成,楊遠嬰(譯).規(guī)訓與懲罰(第三版)[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
[2]薩拉·沃特斯(著).林玉葳(譯).半身[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3]汪民安.福柯的界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蘇珊·S·蘭瑟(著).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事聲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34(2016)03-045-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5SJD499);2014年度江蘇理工學院校社科基金青年項目(kyy1454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楊艷,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