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海景
?
讓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充滿趣味
文/賈海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識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而現(xiàn)在的孩子年齡小,從小嬌生慣養(yǎng),一進入小學就要認記這么多生字,確實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對語文教師來說識字教學也成為了一個難點,識字教學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課時安排又緊,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成了老師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應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興趣呢?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們接觸的人和事物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陌生的校園環(huán)境,陌生的老師和他們即將學習的知識,他們內(nèi)心充滿了新鮮、好奇和興奮。漢語拼音的教學學習是一年級上半年的重點,而一味地進行拼音學習,孩子們也會感到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學的同時,適當?shù)貪B透漢字的識字教學,能提高孩子們對學習拼音的興趣,也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識字意識。
方法一:識記本班同學的姓名剛分班,許多熟悉的小伙伴都被分開了,眼前有了許多陌生的面孔,對方的姓名當然也叫不上來。因此在開學的前一個月里,筆者以全班學生的姓名作為識字的主要對象。每學到能拼讀某個學生的姓名卡片,筆者稱之為“名片”,帶領全班認讀,比一比誰拼得準,學得快。學完拼音之后,每個人都有了一張屬于自己的名片,他們把寫有拼音和字的“名片”貼在桌子的左上角,供其他人課余時一張一張拼讀,互相加深了認識。接下來,筆者還開展了一次“爭當老師小助手”的比賽,要求是:最快認識并牢記本組同學姓名的可以當組長,記牢本小隊同學的可以當小隊長,全班同學姓名都能認記的就有當課代表的資格。為了能當班干部,孩子們一下課就跑到不認識的同學旁邊,認真識記,激發(fā)了孩子主動識字的愿望,全班學生姓名近80個漢字就被輕而易舉地記住了。
方法二:認識教室內(nèi)的物品及家中的生活用品 在教室里有許多現(xiàn)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瓷磚、電視機等,這些都觸手可及。因此可以在這些物品上貼字卡,如門、黑板、電視機……這樣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可以引讀,下課時還可以隨機抽查。另外,課程表也是每天要用到的,而且在每本書的封面上都有,因此在每節(jié)上課前提醒一下,又幫助學生認識了不少漢字。
在上學期間,孩子們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再加由老師提醒,孩子們不僅學到了課本中的漢字,還學會與學習環(huán)境有關的漢字。筆者又鼓勵學生把這一方法帶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結(jié)合生活用品貼名稱,如臉盆、味精、床……這樣學生不但認識了更多的字,使他們有了成就感,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識字興趣。
方法三:培養(yǎng)孩子在生活中識字陶行知先生說過:“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要與生活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币ぐl(fā)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教師就要經(jīng)常給學生展示生活識字的機會,提供在生活中識字的舞臺,讓生活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進行在生活中識字的實踐。比如到超市里去買東西,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要孩子們一下子記住是不可能的,那就分類來記,前幾次記薯片,過幾次記糖果類……把識字與認識物體有機地結(jié)合,這又是一種不錯的識字方法,使孩子養(yǎng)成了在生活識字的習慣。
創(chuàng)設情景,挖掘潛能 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要識字十多個,從孩子好動好玩的年齡上考慮,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就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第4課《操場上》中“身體”的“身”時,先提醒孩子“身”是指什么,再讓孩子講怎樣記住這個字,孩子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一個學生說:“身”的第一筆撇,就像人的腦袋,中間部分就像人的整個軀干,最后一長撇就像人踢出的一條腿。說完還站起來做了一個側(cè)面踢腿的姿勢。通過這樣一比劃,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身”字。因此老師應提供各種教學手段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fā)孩子得天獨厚的想象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象形識字 中國的漢字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它來源于對生活中實物形狀的摹仿。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2課《口耳目》中就有一些象形字。在教學時筆者先畫一張嘴巴,然后出示一個古代的字,最后讓學生猜它會是現(xiàn)代的哪個漢字,通過這樣的逐一演示,學生便很快記住了“口”。象形字的教學片段還有很多,在教學時不束縛學生的思維,不求唯一答案,鼓勵學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發(fā)現(xiàn)認記字形的方法,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并予以肯定,使之成為孩子持續(xù)識字的動力。
猜謎、編順口溜識字 “猜謎語”識字也以其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們的青睞。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如何做字謎,如“兩頭尖”的“尖”編“上面小,下面大”;“閃光”的“閃”由“門”和“人”組成,編個字謎是“一個人進門”。舉完例子后讓孩子們根據(jù)不同字的構成編字謎,這樣激發(fā)了學生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另外,“編順口溜”識字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如在學“照”時可以編“上邊月刀口,四點在下頭。陽光湖面照,荷花清香透。”編順口溜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做到“宜順暢,忌拗口;宜高雅,忌庸俗;宜準確,忌費解;宜簡潔,忌煩瑣”,相信日積月累,學生編順口溜的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而且會編出更加順暢自然,朗朗上口的順口溜。
穿珠連串,一舉多得 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及寫出同偏旁的字”這些練習。在一次小測試中,出現(xiàn)了類似的題目,當在做寫出“又”偏旁的字時,有的學生寫了一個(要求寫三個)就開始抓耳撓腮,有的寫了兩個字后,就漲紅了臉,絞盡腦汁在想第三個。測試完之后,筆者把“又”偏旁的字寫出來,理了理組成了一句話:小朋友到草地去觀察雞的活動,有一對小雞特別可愛,他們很喜歡。然后說給學生聽,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于是就把這種“穿珠連串”的方法應用到了識記生字上。這種形式的識記,不僅激發(fā)了孩子的識字的興趣,而且鍛煉了他們的用詞造句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巧妙靈活地掌握了同偏旁的字,可謂一舉多得。
運用游戲,幫助復現(xiàn) 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許多教師都提倡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這就迫使教師想出用游戲的方式,讓這些漢字不斷地出現(xiàn),而且讓學生感到枯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各種識字的游戲。如:“生字復現(xiàn)的猜字游戲”,把第一課時學的生字,用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猜出這個字,并認讀兩次,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了這個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謎;“送字寶寶回家”:先在黑板上貼帶有拼音的漂亮小房子,然后把定有生字的各種小動物發(fā)到學生手里,比比誰能最快最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家。這樣不僅識記了生字,還讓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做做運動,放松一下心情,學得快樂。
制作識字的卡片 在筆者的小學時代,總是由老師出示生字卡,學生認讀,然后對音,形、義進行講解,然后學生抄寫三次或五次。這樣的教學在放到現(xiàn)在就行不通了,因為需要識記的字平均每天就有十多個。因此必須要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于是,在生字教學時,筆者采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生字卡識字的方法。先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認字,讀字,再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己制作卡片,內(nèi)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寫拼音,相對應的漢字,背面寫三個詞語,再用其中一個詞語寫句子,最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這種既動腦又動手的識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寫,把以教為主變?yōu)橐詫W為主,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來,做學習的主人,通過他們的眼看,耳聽,口念,腦想,手寫,增強了對生字的感知。
總之,通過以上的識字教學多樣性,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生機勃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真正發(fā)展的主體。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