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海淀 100083)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的旅行敘事
吳丹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海淀 100083)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是偉大的美國小說家、幽默家馬克·吐溫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以往對這部小說中種族問題進行研究的專著很多,這既使得這部小說長期以來在美國被禁,同時又導致其突出的旅行敘事特點被人長期忽視。從旅行敘事角度對該小說進行分析,對重新認定和解讀這部小說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吐溫;旅行小說;真實寫照;河流敘事;良知斗爭
馬克·吐溫,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是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和幽默作家之一。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廣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被認為是其最佳作品。《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講述了美國白人小孩哈克貝里·費恩(以下簡稱哈克)離家出走,巧遇逃跑的黑奴杰姆,哈克為了幫助杰姆獲得自由,兩人沿著密西西比河一起逃往自由州,一路上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美國另一位偉大的小說家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曾經評價《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一切現(xiàn)代美國文學都來自這一本書”。然而,作為一部巨著,《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在美國卻長期被禁,正如美國學者所說:“美國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歷經過更長時間、更加持久、更加多變的審查。也很難找出另外一本書,像《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這樣,一出版就被大量的組織所禁,而且在出版后的110多年后還在持續(xù)面臨著這樣的困境”(Johnson 1996:29)。
大量的研究著眼于這本書中的種族問題,而忽略了這部小說另一個顯著的特征,即旅行敘事。馬克·吐溫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旅行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旅行為線索展開,如《傻瓜國外旅行記》、《赤道旅行記》等?!豆素惱铩べM恩歷險記》中一半以上的章節(jié)都圍繞著哈克和杰姆一路沿著密西西比河的冒險展開,是一部典型的旅行小說。本文將結合馬克·吐溫的親身經歷,從小說中的河流敘事以及在旅途中哈克經歷真假良知爭斗并最終成長的角度進行論述。
馬克·吐溫耗時八年創(chuàng)作了《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這也是他自己最喜愛的作品。馬克·吐溫晚年最后一部作品是《馬克·吐溫自傳》,《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是僅次于這部自傳的一部自傳式小說,小說中的人物事件,都可以從他的自傳中找到原型。馬克·吐溫自幼生長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漢尼拔小鎮(zhèn)上,青少年時期在河上當過水手,對河上的生活十分熟悉。《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從哈克的旅途同伴到在密西西比河的旅途所經之事、所遇之人,都來源于馬克·吐溫的真實生活。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的重要角色杰姆就是馬克·吐溫的“丹尼爾大叔”?!八且粋€中年黑奴,我們叫他‘丹尼爾大叔’。在黑人中間,他最有頭腦,富有同情心,誠實,單純,從來不懂得欺詐。多少年來,他一直照顧著我”(吐溫2011:8)。馬克·吐溫把自己也寫成了受杰姆保護和照顧的哈克,兩人在密西西比河之旅中建立起了超越主仆的朋友及父子般的關系。在馬克·吐溫筆下,杰姆是一個充滿溫情、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夜行日休,晚上在河上漂流的時候,哈克和杰姆輪流值班,該輪到哈克的時候,杰姆總是不忍叫醒哈克,讓他多睡一會兒;他們第一次在大霧中失散,杰姆看到哈克平安無恙,激動萬分:
“我的天,史(是)你么,哈克?你沒有自(死)嗎——你沒有落水鹽(淹)自嗎——你又回來啦?這太好啦,叫人布(不)敢相信,乖乖,叫人布敢相信哪。尚(讓)我看看你,孩子,讓我摸摸你。布,你沒有自!你又回來啦,活得好好耳(兒)的,還史原來那過(個)哈克——謝天謝地,還史原來那過哈克!”(吐溫 1989:88)
當杰姆被國王和公爵出賣之后,哈克焦急萬分,最后決定,即使冒著將來可能會入地獄的風險也要去把杰姆解救出來。
哈克和杰姆在半路上遇到的兩個大騙子國王和公爵,他們的騙術也源于馬克·吐溫的親身經歷,因為他自己就當過一個催眠師的同伙?!拔覀兇遄永飦砹藗€催眠師,這可是件叫人激動的大事……催眠師首先大做廣告,保證他能創(chuàng)造奇跡”(吐溫 2011:61)。青少年時期的馬克·吐溫“鬼迷心竅”,為了出風頭當英雄,竟然配合催眠師,假裝被催眠,并夸張地表現(xiàn)出自己見證了各種奇跡。晚年的他為自己的少不更事感到慚愧,這在小說中也有體現(xiàn):哈克起初與國王和公爵合伙,一路行騙,最終良心發(fā)現(xiàn),幫助三個孤女保住了財產,并決定與兩個騙子決裂?!豆素惱铩べM恩歷險記》中,馬克·吐溫把國王和公爵的行騙過程寫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這與他曾經深入地與催眠師的合作密不可分。
“馬克·吐溫忍受不了夸張的旅行小說……他批判盲目聽任于浪漫幻想的旅行者”(Robinson 2001:30)。小說中還有大量的來自馬克·吐溫親身經歷的內容,這些源于生活的寫照也使這部小說擺脫了傳統(tǒng)的天方夜譚式、想象多于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旅行小說,這也是《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一直被稱道為膾炙人口的旅行小說的奧秘之處。
河流敘事是《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尤為獨特的地方。旅行小說必然沿著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移動,在空間上,比較典型的是沿著公路、大海進行敘事,以大河為敘事線索的小說相對較少。《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就是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以河流為線索的敘事,不同于在大海上,在一個單一的廣闊的空間上漂泊;也不同于在公路上,擺脫不開陸地的限制,而是把流動的河流與靜止的河岸,即陸地結合起來?!按鞑幌⒌暮恿飨蚯傲鲃?,是人生旅程的象征。它哺育了哈克,讓這位誠實的孩子茁壯成長”(張龍海1998:83)。陸地上充斥著死亡和暴力,黑暗與虛偽,不公與束縛,就像哈克的酒鬼父親一樣,迫害著哈克,使他選擇投入“母親河”的懷抱。密西西比河如同哈克的母親,為他提供庇護,用她的力量,阻擋著陸地上侵入的惡勢力。
河流是主線,以陸地上的村莊為坐標和節(jié)點。雖然漂泊在密西西比河上,但是他們需要以陸地為導航,到杰姆渴望的自由州去?!拔覀冋勚鴦P勞①,說是我們到了那地方,也不知道能不能認出它來。我說怕認不出,因為聽人說,那兒不過有十幾戶人家,萬一那些人家沒有點燈,我們又怎么能知道正路過一個鎮(zhèn)子呢?”(吐溫 1989:92)哈克和杰姆擔心錯過自由州,時時刻刻盯著陸地上微弱的燈光來辨明是否到達了目的地。只有到達自由州,杰姆才能得到解救,不會被倒賣,不用四處躲藏,不用擔心被抓住了會被絞死。“萬一錯過了它呢,那他又回到蓄奴地區(qū),再也不用想自由啦。每隔一會兒,他就會跳起來說:‘瞧,燈火!?!鋵嵞遣皇菬艋穑橇谆鸹蚴俏灮鹣x”(吐溫 1989:93)。他們以陸地上的燈火為導向,殊不知,這微弱的難以分辨的燈火就像陸地上這片小得可憐的“自由天堂”,它也是那么的微弱,一旦錯過,就會陷入新的黑暗之地。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錯過了自由州時都懊惱不已,也不得不改變航向,重新找尋。在這整個過程中,河流為他們庇護,在黑夜中小心翼翼地前行著。小說里有許多關于密西西比河的景色描寫,通過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在哈克眼里,這條河流美麗壯觀而又神秘莫測,有時也令人生畏,但對比起陸地上那些由人心制造的險惡,他最終毅然選擇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馬克·吐溫在自傳里提到“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并不厭惡奴隸制度,不懂得奴隸制度有什么不對”(吐溫2011:8)。就像小說里的哈克,他同樣認為奴隸制是理所當然的。哈克和他周圍其他的人一樣,認為黑人天生低于白人一等。在小說的開端,哈克認為杰姆傻氣、迷信、神神叨叨的。然而哈克對杰姆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在旅途中發(fā)生了改變,哈克也以自己的良知戰(zhàn)勝了被賦予的良知。
哈克第一次對杰姆的看法發(fā)生改變是在他們被大霧拆散后,杰姆為能見到哈克平安歸來而謝天謝地,哈克卻若無其事地捉弄杰姆,正當他為自己的把戲得意時,杰姆的一番話使他的內心第一次受到了觸動:
“我一邊照管木柸(排),一邊叫你,乏得布(不)行,我睡著了,當時我的醒(心)都碎啦,云(因)為你走散(失)啦。我自己,還有這木柸,會布會出事,我都布圓益(不愿意)去想啦。我醒來一看,你并并(平平)安安回來啦,布由得直蕩(淌)眼淚,我滿醒感謝,恨布得跪下來親親你的腳??赡悖阆氲氖?是)怎樣撒謊,作弄我勞(老)杰姆”(吐溫 1989:91)。
這番話,喚醒了天性淳樸的哈克,他開始意識到:杰姆也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原先認為的那樣,黑人都依附于白人,沒有獨立的思想,更不會有高尚的思想,可以任意地捉弄,他自責道:
“可是他說的已經夠了,夠叫我覺得自己多么卑鄙,我恨不得想吻他的腳,求他收回他的話。足足經過了十五分鐘,我才鼓起勇氣,走去向一個黑奴低聲下氣地告罪——不過我到底做到了,以后我也從來沒為了這件事懊悔過。我從此對他再也不使壞啦,我要早知道他會這么難過,我連這一回也不會干”(吐溫 1989:91)。
看似是一個頑童的改錯自知,實則是哈克對待杰姆這個黑奴身份的人的重新認識,他對杰姆有了尊重,這也是之后他們的關系逐漸升華的前提。
當哈克發(fā)現(xiàn)杰姆被國王和公爵賣了之后的反應,是最為著名也是小說里最富有內涵的一段,最能體現(xiàn)在整個旅途過程中,哈克與杰姆建立的真摯情感和哈克的人格走向成熟。哈克心中有兩個良知在搏斗,救杰姆意味著對奴隸制的違背,這便是他被賦予的假良知,他覺得這么做是偷走華珍小姐的財產;不管杰姆的死活,顯然他已經做不到了,因為他天生的真良知告訴他,杰姆是一個多么善良的人,對他是多么的友好、百般照顧:
“我接著想,想起了我們在河上漂流的光景;我的眼前老有個杰姆,白天也好,夜晚也好,有時在月光底下,有時在暴風雨中,我們在一起漂流,聊天,唱歌,歡笑??墒遣恢趺矗以谒砩咸舨怀鲎屛覍λ潞菪牡亩烫巵?,反倒是念起他的好處來。我看到他值完了自個兒的班以后,不叫醒我,接著替我值班——好讓我睡個夠;我又看到,他在我從大霧中回到木排上,還有在兩族人打冤家的地方,在沼澤地里,我又找到了他以及別的這種的時候,他有多高興,他總是叫我乖乖,跟我親熱一番,凡是他能想到的對我好的事兒,他都做了,我想到他的為人有多好,末了,我想起了那天我告訴人家我們木排上的人得了天花,救了他以后,他怎樣對我千恩萬謝,說我是老杰姆這輩子在世界上交的最好的朋友”(吐溫 1989:215)。
哈克的自白充分說明,他的真良知在整個旅途中慢慢地占了上風,他完全靠自己的判斷來評價和對待杰姆。哈克最終決定,即使會下地獄也要救出杰姆,他的真良知戰(zhàn)勝了假良知。哈克由原先僅僅是把杰姆當作奴隸來看待,到開始尊重杰姆,從杰姆即將獲得自由時的良心不安,到最終毅然決定幫助杰姆獲得自由,并解救杰姆,哈克的改變與真良知的尋回,能夠獨立判斷和思考,是這個旅途最大的意義之一。
馬克·吐溫把獨特的個人經歷有機地與作品相結合,賦予《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以真實感,同時運用旅行敘事,為作品提供了清晰的主線。獨特的河流敘事,把河流與陸地相結合,使小說的敘事地域空間更加廣闊和多樣。從陸地上看河流與從河流上看陸地不僅是敘事視角的交替,同時也象征著哈克在不同旅途階段的成長歷程。在旅途中哈克與杰姆的關系從開始的主仆到最終如同父子般親密,以及哈克在社會與自然兩者中最終選擇繼續(xù)投入自然的懷抱,均體現(xiàn)了哈克在旅途中經歷一系列事件后思想與人格的成熟與升華,這也正是這一旅途的重要意義所在。
注 釋
① 凱勞:伊利諾伊州的開羅鎮(zhèn),該地區(qū)是反對蓄養(yǎng)黑奴的自由州。
Johnson, C.D. 1996.Understanding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astudentcasebooktoissues,sources,andhistoricaldocuments[M]. Californi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Robinson, F. G. 2001. The Innocent at Large: Mark Twain’s Travel Writing [A].TheCambridgeCompaniontoMarkTwai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吐溫,馬克. 1989.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M]. 成時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吐溫,馬克. 2011.馬克·吐溫自傳[M].查爾斯·奈德編. 朱攸若譯. 杭州:杭州文藝出版社.
張龍海. 1998. 陸地與河流——評《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J]. 外國文學研究(3).
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