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
一
經(jīng)常被問:讀書有什么用?這很難回答,好像真的沒什么用,不會給你黃金屋和顏如玉,只能給你近視眼和頸椎病。
但我覺得至少有一點好處——讀書,可以給我們好胃口。
說起來很神奇,我小時候有點挑食,這毛病在很大程度上居然是書給治好的。
比如白煮蛋。
小時候最討厭吃白煮雞蛋,覺得難以下咽,簡直會噎死人。當時我是很痛苦的。雞蛋有那么多種做法,煎蛋、炒蛋、蒸蛋,做湯也好,為什么非要連殼煮呢?
后來,一本暢銷小說改變了我的口味,那就是《追風箏的人》。
書中有一段很簡單的描述:主人公和父親去野餐,他們坐在藍藍的湖邊,吹著風,聊著天,吃著夾腌黃瓜和肉丸的餅,還有水煮蛋。
不知道為什么,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想象著主人公對著湖水,手里拿著一顆煮雞蛋,一邊吃一邊聊天的情景,忽然覺得很饞。
慢慢地,我愛吃白煮蛋了。我喜歡把它小心剝凈,投入紅湯的餛飩里,或是清湯的面條里,再把它輕輕夾破,讓湯汁浸潤黃心。
二
過去,每當有豬肝端到我面前時,我都會自動彈開一尺遠:這種東西也能當作食物嗎?瘆人的味道、奇怪的質(zhì)地,還有讓人不舒服的顆粒感,我再缺血也絕不用這個東西補。
居然也是一本小說改變了我,你大概猜到了,是《許三觀賣血記》。
在小說里,人們每次賣了血捏著鈔票出來時,總要找家飯店,點上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黃酒一定要溫一溫。
他們認為,吃著喝著,身體就會恢復,日子就會變得美好,生活就有了盼頭。
而且,這一盤炒豬肝必須是這樣加工的:“豬肝先是被切成片……放上一些鹽,放上生粉,生粉讓豬肝鮮嫩,再放上半盅黃酒,黃酒讓豬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蔥絲,等鍋里的油一冒煙,把豬肝倒進油鍋,炒一下,炒兩下,炒三下……”
裝盤后,不忙吃,先斟上二兩黃酒。黃酒從喉嚨里下去時熱乎乎的,像是用熱毛巾洗臉一樣,把腸子洗干凈了,再拿起筷子,夾一片豬肝放進嘴里……
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炒豬肝是一種可以把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美食,是讓灰暗的生活變得有滋味的食物。
就這樣,我開始好上了爆炒豬肝。
每次在外地出差,寫稿的夜晚,常常會在巷子里溜達,尋找亮著燈的小飯館。許多時候,我都會說,來一個炒豬肝,然后開始期待一盤又燙又辣、炒得微卷的豬肝上桌。這個夜晚就會變得美好。
三
小時候,我不吃蘑菇。
讓我“洗心革面”的,是意大利寓言作家卡爾維諾寫的《城里的蘑菇》。
故事中說,有一個工作很辛苦、收入很微薄的工人,有一天在一個公交站臺旁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蘑菇。
這個工人雀躍不已,像是發(fā)現(xiàn)了寶藏。回到家,在寒酸的飯桌上,他向老婆孩子隆重宣布:我們馬上就可以吃到炸蘑菇啦!
最后這個工人沒吃上蘑菇。它們被別人吃掉了,結果人們才知道蘑菇有毒。
一個小故事,讓我知道了蘑菇的稀有、美妙和危險。它成功地打開了我的味蕾。
我喜歡上油豆腐,是由于魯迅《在酒樓上》寫的那一句:“油豆腐煮得十分好?!?/p>
吃魚愛吃煎的,因為金庸在《俠客行》里說主人公會做菜,“兩尾魚煎得微黃”。
小時候一直不愛吃牛肉,后來偶然讀了一本回憶錄《決戰(zhàn)淮海》,里面說抓到了杜聿明,一看就是個大官,因為他有美國牛肉干吃,饞得我人生第一次到處找牛肉干。
還有蹄筋。我之所以變成它的擁躉,是因為小說《林海雪原》里頻繁提到這種食物。書中那個英俊帥氣忠誠的首長就最喜歡吃狍蹄筋。戰(zhàn)士們關心長官,特意給他煮了“大大的一盤顫顫閃閃富有彈性的狍蹄筋”。
四
讀書,還會讓普通的菜變得美味。
《紅樓夢》里的“酸筍雞皮湯”,《西游記》里的“醋澆白煮蘿卜”“嫩焯黃花菜”,《水滸傳》里的“三分加辣點紅白魚湯”,說白了都是街邊小店能做的東西,但書上美美地寫過了,你吃起來總會覺得更鮮美一些。
就連平時喝一點最簡單的涼水沖蜂蜜,一想起《三國演義》里袁術臨死前還喝不上,就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水果也是這樣。平時我不大愛吃石榴,但唐代人的筆記里說,南詔的石榴味絕于洛中,所以到了云南總?cè)滩蛔∫獓L一下。當?shù)赜行┦裰伾缓每?,但我喝起來總覺得甜。
后來,我來到重慶工作。要說這里什么食物最給我驚喜,不是火鍋、小面,而是一種蔬菜——莼菜。
當生平第一次在重慶見到它的時候,我激動不已:自己居然見到了中國歷史上最文藝的蔬菜。在《世說新語》里,駙馬王濟曾經(jīng)傲慢地問大才子陸機,江南有什么東西,可以和我這兒的羊酪相比?陸機淡淡地回答,千里莼羹。
當這樣一碗傳說中的羹擺在我面前時,怎能不讓我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