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寧
【摘 要】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高三的英語教學做好準備,文章對高二七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做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以個別談話為主,結(jié)合上學期期末成績進行分析總結(jié),制定相適應的策略,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取得最大的成效。
【關鍵詞】高二英語 學習現(xiàn)狀 原因 應對策略
一、高二英語學習現(xiàn)狀及原因
(一)現(xiàn)狀
高二七班是新組合的一個班級,全班共51名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成績?nèi)司?0.5分,60分以上的只有5人,占9.8%,40分以下18人,占35.5%,相對于150分總分來說,這樣的分數(shù)真讓人不敢相信。我通過平常的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上課不睡覺,不做小動作,能跟隨教師思路的只有前10名學生;其余學生要么茫然地坐著,要么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覺,不管教師說什么,仍然我行我素。為此,我分別與3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個別談話,被叫到的學生也暢所欲言,愿意改變此種現(xiàn)狀。
(二)英語成績差的原因
1.動機不足。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上課也從來不搗亂,貌似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被叫到回答問題只說“不會”,小組活動也不愿意參與,小組長對此無可奈何。
2.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管教,只是從經(jīng)濟上滿足孩子的要求,沒有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更不關心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因而導致孩子養(yǎng)成無所事事的態(tài)度,對教師的教育充耳不聞。
3.基礎薄弱。高中課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大部分在初中就學過,但是學生仍然感覺到陌生。初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升學時能達到高分數(shù),卻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能力,導致學生現(xiàn)在既不動口說英語,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死記硬背單詞上,耗時又費力。初中教師沒有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nèi)容,因此學生不能從結(jié)構(gòu)上把握文章的脈絡。學生沒有掌握閱讀技巧,閱讀時難以做到動手和動腦相結(jié)合起來。
4.缺少監(jiān)督。在和學生個體的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本班有33名住校生。這些學生中有一部分紀律散漫,上課經(jīng)常睡覺,甚至早讀都有睡覺的。這些學生在初中時成績還不是太差,因為初中吃住在家中,有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管;上了高中以后,因為遠離家庭,缺乏必要的約束。
5.毅力方面。部分學生對于過難過長的單詞記兩遍就扔下不管了,更不愿意看閱讀理解中稍長的句子。學生怕動手,更怕動腦。
6.學習方法。一些學生每天都在努力地記單詞,記句子,努力地做題,但是成績一直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
二、應對策略
(一)尊重學生,以善意的批評幫助他們糾正錯誤
課堂上偶爾有學生打瞌睡,我就讓同桌幫忙提醒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盡量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發(fā)揮個人特長的空間,該放手的時候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主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的作用,讓人人都成為管理者,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課的學習興趣。
(二)從心理和習慣上進行引導
我經(jīng)常鼓勵那些具有特長而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勸他們不要放棄,每天記一點點英語知識,日積月累,就會趕上甚至超過其他學生。并且從行為習慣上,我也對他們做出嚴格要求。如,上課必須拿出課本、資料、練習冊、筆記本、鋼筆;課前,小組長先檢查,匯報各組學習的準備情況。講到重難點處,我不時提醒,在課本多少頁,第幾行,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在重點下劃線,把難點圈出來;對于個別基礎實在差的學生,要求他們記住單詞總量的1/3就可以了。
(三)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先預習。我堅持,學生不預習,教師不上課。根據(jù)高二七班學生胡學習現(xiàn)狀,我教給他們?nèi)缦潞唵我仔械念A習方法。對于單詞,找出不會拼讀的,記憶有困難的,加強講解與記憶;對于稍有難度的句子,我就領著學生讀,接著讓基礎好的學生領讀,然后讓學生自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腦子里面回憶漢語意思,以加深理解。
我上課時,把抽象的、難度大的句型用通俗的話語表述出來,把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而且不斷變換形式,伴以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學習。
課堂教學中,我不斷發(fā)掘?qū)W生的閃光點。如,對于組織能力強的,我就讓他當組長;對于口才好的,就讓他當匯報員;對于書法好的,就讓他當記錄員。這樣使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能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百p識能使人愉悅,能使人快活,能激發(fā)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孫雙全)
行動上,我從心底把愛的教育轉(zhuǎn)化為愛學生的行動。因為教育本身是一門愛的藝術,如果沒有愛投入到教育中,就像池塘沒有水一樣。因為“愛心貼近童心,它會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丁谷怡)。這樣,學生就會因為親其師轉(zhuǎn)而信其道,教學效果就會好起來。我進教室時,盡量把不利于教學的情緒和日常生活的煩惱拋開,用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清代的馮班曾指出:“師太嚴,子弟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強者懟而為惡,鞭撲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币虼?,在課堂管理中,我一改過去那種板著面孔,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走下講臺,走到學生當中,和他們共同探討問題,關心他們的生活,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我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英語教學一定會收獲更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