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繼往開來

2016-05-14 09:04榮英濤
人民音樂 2016年8期
關鍵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

16年5月7日上午8時,中央音樂學院院教學樓201音樂廳熱鬧而溫馨,人們紛紛與袁靜芳教授合影共同慶祝她的80華誕。來自國內(nèi)外40家院校、科研機構,一百六十多位中外學者、學生及3家演出團體參加了為期兩天的“繼往開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暨袁靜芳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活動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音樂學系承辦。

開幕式由周海宏副院長主持,《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主編、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次炤,韓國傳統(tǒng)音樂學會會長、釜山大學崔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代所長項陽、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郭淑蘭先后致辭,暢述與袁靜芳教授多年的同事情、師生情與朋友情。出版社社長張伯瑜介紹了袁靜芳教授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英文版)和《啟迪與傳承——袁靜芳學生論文集》兩本書的出版情況,同時與參與這兩本書出版的林青華、劉勇共同向袁靜芳教授舉行了贈書儀式。在簡短的開幕式之后開始了會議議題。

主題一:廣博深厚——袁靜芳教授的學術貢獻

在中國民族器樂研究領域,20世紀80年代噴涌出5部重要專著:楊蔭瀏先生的《十番鑼鼓》(1980)、高厚永先生的《民族器樂概論》(1981)、葉棟先生的《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1983)、李民雄先生的《傳統(tǒng)民族器樂曲欣賞》(1983)和袁靜芳先生的《民族器樂》(1987),猶如一套組合拳將民族器樂研究推至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理論的前沿領域,見證了一代精英學者群體的別開生面。隨后袁靜芳教授相繼完成了《中國佛教京音樂研究》(1997)和《樂種學》(1999),形成其在研究民族器樂領域的代表性三部曲,這三部論著皆取自作者大量的實地考察與長期思考,形成由點到面再到理論提純的研究脈絡,令人拍案叫絕。與會專家從樂種學、佛教音樂、治學理念以及師生情意等方面,深入闡述、全面總結了袁靜芳教授的學術成果。

關于樂種學。中國音樂學院樊祖蔭認為,《樂種學》的研究是站在厘清和總結音樂體系的高度,以作者深入各區(qū)域進行田野考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廣泛應用各相關學科的方法,將樂種研究提升為一門專門學科??梢哉f,樂種學研究取得的學術成就為我們提供了系統(tǒng)研究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一個范式。相關發(fā)言還有南京藝術學院伍國棟、上海音樂學院陳應時、福建師范大學王耀華以及中國音樂學院傅利民。在實踐方面,臺灣師范大學呂錘寬從樂種學角度探討了制樂節(jié)之源流及其體系,上海音樂學院郭樹薈以模式分析法論證傳統(tǒng)藝術經(jīng)驗性形成的個性與共性特征。

關于佛教音樂。青海省文史館多杰仁宗認為袁靜芳教授在90年代于全國范圍發(fā)動了一批學者對佛教音樂的關注,對各地區(qū)不同派系的佛教文化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中國佛教音樂文化文庫”,這些活動推動了我國宗教音樂文化研究的發(fā)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李春沐、王馗進一步認為袁靜芳教授在構建佛教音樂研究體系,推進佛教音樂基礎理論研究,培育學術骨干,打造佛教音樂研究的國際學術平臺等方面為我國佛教音樂文化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做出了杰出貢獻。

關于治學。項陽認為袁先生的研究是從理論到文化的升華。袁先生在樂種領域致力于挖掘傳統(tǒng)音樂理論的體系化內(nèi)涵,她圍繞教學搞科研的理念頗具現(xiàn)實意義,將民間活態(tài)不斷充實到教學和教材中去均屬開創(chuàng)性意義。在實地考察中,以其學術敏感認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類型性模式結構”,探索音樂本體的深層內(nèi)涵,特別是佛教音樂的研究成為她向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整體認知的重大進展。太原師范學院景蔚崗談到了袁靜芳教授在教學和學術研究經(jīng)歷中心無旁騖地堅守,舉一反三的感悟,以及領導團隊協(xié)作對不同見解的包容與自我完善等方面形成和表現(xiàn)出的治學理念給予我們很多教益。

進入新世紀,63歲的袁靜芳教授在網(wǎng)絡音樂教育領域開辟了她的第二戰(zhàn)場,這一干又是13年。期間,還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的科研項目,如《中國古琴音樂文化數(shù)據(jù)庫》(2006)、《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數(shù)據(jù)庫》(2007)、《中國古琴音樂文化研究》(2008)、《音樂數(shù)字化服務關鍵技術與示范應用》及課題三《音樂數(shù)字化集成服務示范》(2010),組織和參與的《數(shù)字音樂元數(shù)據(jù)》《數(shù)字音樂分類與代碼》兩份文件達到國家標準,2016年在全國試行。基于此,山西省音樂舞蹈研究所韓軍認為袁靜芳教授在音樂研究的道路上不啻為一位敢于追求創(chuàng)新、勇于站在學術前列、孜孜不倦、不斷追索的前行者。王次炤在談到袁靜芳教授的敬業(yè)態(tài)度時說:“在為學校申辦遠程教育學院和為學校申報科技部重大課題的工作中,袁靜芳老師的執(zhí)著和勇氣以及她那日以繼夜的付出和全身心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我。”

此外,楊久盛、孫星群、劉勇、劉桂騰、談龍建、蒲方、吳曉萍、于韻菲以及李晉源(韓)談起了袁靜芳教授對他們在治學、研究等領域的影響。

主題二:傳承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的深入探求

在開放、寬泛的第二主題論壇上,各方研究薈萃一堂,暢所欲言,思維閃耀,精彩連連。二十余位學者相繼闡述了各自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研究領域的深入思考及最新成果。

關于結構分析。中央音樂學院田聯(lián)韜的《運用中西理論方法分析藏族音樂曲式結構》,認為運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方法與西方理論方法相結合可對藏族各類傳統(tǒng)音樂結構進行較全面、較細致的分析。中央音樂學院周青青的《我國民間音樂結構分析的歷史與現(xiàn)狀》列舉了我國民間音樂結構分析的三種類型,即單獨的體裁或廣義曲種的結構分析、綜合兩種音樂體裁的結構分析以及綜合性結構分析。

關于音樂地理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喬建中在《水域音樂文化研究初見》中強調(diào)水域音樂文化研究是中國音樂地理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視角和切入點,可謂一江一生態(tài),一河一景觀。水域作為文化通道使水域音樂既形成整個流域的共性,又呈現(xiàn)出上中下諸流段間互有區(qū)別的異性。

關于教學。中央音樂學院楊民康的《關于國內(nèi)音樂院校傳統(tǒng)音樂理論教學及課程設置的幾點設想》,在保持學科特色分支的基礎上開設某些跨專業(yè)開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進一步強調(diào)學科的方法論特點和學術意義,提升本科的學術層次和理論素養(yǎng)。

關于非遺與身份認同。中央音樂學院和云峰的《霧里看花 水中望月——2015多地“音樂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傳承與保護的選點考察及思考》,作者通過考察北疆、滇西與福建三條路線上的“非遺”項目,認為它們在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同時其變異也將不可避免;“非遺”要處理好“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的辯證關系。河北大學齊易與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榮英濤的《擔當非遺保護責任 守護民族文化根脈——對高碑店、雄縣兩地音樂類“非遺”考察工作的總結與思考》,介紹了京津冀三地學者聯(lián)合考察高碑店、雄縣兩地音樂類“非遺”的經(jīng)驗、做法與成果,特別是總結出“地方政府負擔費用,學者志愿參與研究工作,民間力量積極配合,合理保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研究成果各方共享”的“非遺”傳承保護與考察研究之路具有借鑒意義。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楊沐的《破解海南“調(diào)聲”迷思》,以作者持續(xù)三十余年的海南音樂考察和研究基礎上,指出當前國內(nèi)學界在海南儋州“調(diào)聲”研究中的一些誤導。韓國漢陽大學金寶姬的《朝鮮族阿里郎歌曲的音樂特征和文化認同》闡述了近現(xiàn)代中國朝鮮族地區(qū)阿里郎歌曲內(nèi)容和風格的變遷。

關于音調(diào)。福建師范大學藍雪霏的《“族性音調(diào)”的研究及其應用》,認為“族性音調(diào)”是經(jīng)過歷史積淀、經(jīng)久難變的,反映了各別族群在特定的地理歷史背景下對于自身語言、心理、審美等諸多文化選擇及成為習慣的獨特音調(diào)。民間音樂“游移”結構原則的掌握是“族性音調(diào)”辨識的關鍵。中央音樂學院錢茸的《談唱詞音聲解析在認知聲樂品種之“鄉(xiāng)韻”中的重要性》,認為視唱詞音聲解析為核心認知環(huán)節(jié),既是向“鄉(xiāng)韻”創(chuàng)作行為方向的一種回歸,也是對學院式音樂形態(tài)分析的一種超越。此外,還有中國音樂學院沈洽的《〈描寫音樂形態(tài)學引論〉自序》

關于宮調(diào)。中國藝術研究院李宏峰的《管色十二律位系統(tǒng)的旋宮理論與實踐》,作者剖析十二律位系統(tǒng)制約下以狹五度(686音分)為標準、相差半音的“陰陽組合”為特征的管色旋宮方式,歸納其律學數(shù)理結構模型及與唐宋俗樂二十八調(diào)和八十四調(diào)理論的內(nèi)在關系,凸顯出“十二律位系統(tǒng)”理論在傳統(tǒng)音樂形態(tài)分析中的意義和作用。其他研究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張振濤的《工尺譜字原始》、石家莊學院崔曉娜的《河北十番樂宮調(diào)研究》

關于臺灣音樂。臺灣成功大學施德玉的《臺灣國樂之發(fā)展》總結了臺灣國樂發(fā)展的五個階段。臺灣南華大學馮智皓的《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理論框架與建設》介紹了該系15年來的發(fā)展情況及立足臺灣、面向東南亞的教學特色。

關于道教音樂。上海音樂學院劉紅的《“看見道場”系列之:“音樂”進入道教之前及其后》反思了道教音樂研究現(xiàn)狀,如研究者視野的轉(zhuǎn)變、道教音樂表演場所的變化以及音樂與道教音樂的區(qū)別,道教音樂研究在海內(nèi)外的不同待遇等問題。西南大學蒲亨強的《道教儀式音樂傳承體系探微》闡釋了照本宣科在道教儀式音樂傳承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倫敦大學鐘思第的音樂紀錄片《李滿山:一位祖?zhèn)髅耖g陰陽的肖像》記錄二十余年來晉北陽高縣第八代陰陽李滿山家族的日常生活及各種法事活動的變遷。上海音樂學院蕭梅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樂語”系統(tǒng)研究》介紹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正在進行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樂語辭典》的編纂理念、體例情況。崔昍的《中國和韓國的音樂交流》闡述了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的音樂交流情況。中央音樂學院宋瑾的《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哲學研究》分享了近些年作者對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哲學思想與實踐的思考結果。另外,因時間所限還有22位學者提交了論文而未能發(fā)言。

除研討會之外還舉行了三場地道的民間笙管樂音樂會。開幕式上河北雄縣韓莊音樂會30位民間音樂家表演了冀中笙管樂文套大曲《泣顏回》和武套《小三套》;西安鼓樂何家營鼓樂社演奏了行樂和坐樂套曲《群英宴》;閉幕式上北京智化寺京音樂團表演了中堂曲《錦堂月》,笙管樂莊嚴肅穆、古樸典雅。

本人有幸作為袁先生的弟子并參與此次活動的籌備,目睹了先生雷厲風行、一錘定音的軍人氣質(zhì),精力過人、計劃周詳?shù)慕y(tǒng)帥風范,視野寬厚、沉穩(wěn)低調(diào)的學者風度,拍案開懷、娓娓道來的常人情懷。袁先生的理論以汩汩涌泉之態(tài),終成自身之流向,靜靜地匯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研究的無盡長河。最后,祝袁靜芳先生和伊鴻書先生健康、快樂!

猜你喜歡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進步日報》看中央音樂學院初創(chuàng)歷史原貌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中央音樂學院2020年新年音樂會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中央音樂學院·延安“10·15”藝術節(jié)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走近音樂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告訴你 藝術讓人學會感受幸福
音樂
秋夜的音樂
乐都县| 邵武市| 襄樊市| 许昌县| 土默特右旗| 晋中市| 图们市| 曲周县| 崇仁县| 张掖市| 禹州市| 荔波县| 太保市| 兴安县| 甘孜县| 白朗县| 墨玉县| 任丘市| 奉贤区| 张家港市| 松江区| 宝应县| 博野县| 广南县| 聊城市| 军事| 宜宾县| 许昌县| 祁连县| 抚顺市| 江安县| 行唐县| 抚州市| 噶尔县| 滕州市| 犍为县| 清原| 沙湾县| 武山县| 安塞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