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shù)婪颉ぐ⒍骱D匪端囆g與視知覺》旨在解答藝術中所遇到的視覺問題,填補某些學科的空白。書中提及他對空間理論的研究和看法,兩個單位具有共同的邊界線,我們在觀看時,就會感到兩個單位有向兩邊分開的力,他們都存在著一種要求自我獨立的傾向。阿恩海姆的“空間”理論也指導著園林景觀空間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阿恩海姆;空間;園林景觀;視知覺
一、阿恩海姆“空間”理論解讀
1、空間的形成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的眼睛傾向于把任何一個刺激樣式看成現(xiàn)有條件下最簡單的形狀,而視覺機制探索出的最簡單的形狀即被“簡化”過的事物。阿恩海姆在他的專著中提出,眼睛若要感覺到最簡化的樣式,只能使整個式樣在三度空間中產(chǎn)生“分離”,即式樣的各個組織部分出現(xiàn)在基底上方或前方的空間中,基底本身則仍然保持整體性。
“空間”從園林景觀空間開看,他的關系在于實體的圍合和被圍合,當實體有了圍合的限定,空間才得以存在。當實體沒有明確的空間界限,這時設計師通常通過獨特的手法分隔空間,使其在功能上有所區(qū)分。中國古典園林空間上講求整體與個體的相互穿插、呼應、統(tǒng)一。個體是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體又依賴于個體的獨特性。這樣相互配合,使之與自然融為一體。
2、公共輪廓對空間的作用
阿恩海姆認為,當兩個單位具有共同的邊界線,我們在觀看時,就會感到兩個單位有向兩邊分開的力,他們都存在著一種要求自我獨立的傾向。公共輪廓線的模棱兩可性,使它隨著屬性的改變不斷變換著自己的形狀,且真實的存在著。在阿恩海姆理論中,認為邊線對空間有著很大的作用。邊線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實際形狀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范圍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個空間是局限的。
二、園林景觀空間營造的分隔要素
景觀園林空間的好與壞在于其空間組合的表達,富有空間性,層次性,秩序性的景觀園林空間能帶給人們更好的視覺感受,傳達出空間的意境之美。
1、建筑物
古典園林建筑物中有廊、橋、牌坊、亭、榭、等,這些建筑物的特點是通透靈動,都是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樞紐。這些建筑物可以將自然與人工的景象渾然地連接,淡化空間界限以廊為例,廊本身形式多樣,有曲廊、透廊、單廊、復廊……廊的長度不限,可根據(jù)空間而定,它將兩側(cè)的景觀融合在一起,相互呼應,豐富了空間層次變化,將交通流線空間化,即劃分了空間也聯(lián)系了空間,增加了景深,同時引導視覺。
2、植物
植物也是園林要素之一,它極具自然屬性,可以通過疏密高低大小的變化分隔空間,增加層次。利用植物形成半開敞式空間,選用高度較高的植物,一面或多面封閉,可以起到遮蔽分隔效果;利用植物形成封閉空間,選用樹冠濃密的喬木及灌木,將空間四周及頂部封閉;利用植物形成垂直空間,選用高而細的植物,頂部開敞,垂直空間的高度取決于植物的高低。利用植物形成覆蓋空間,選用具有濃密樹冠的喬木,頂部遮蔽,四周開敞。利用植物的特性可以對空間進行各類分隔,軟化實體環(huán)境、豐富視覺。
3、山石、水體
堆山疊石是中國古典造園手法。疊石是在園林中有意識的安置零星山石。散置的要義在于將石頭置于各類形態(tài),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從而達到視覺得平衡。整體而連續(xù)的山石會形成流暢空間,分隔隨意連貫。以山石分隔空間,通常都可使被分隔的空間相互連綿、延伸、滲透,從而找不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
理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理水可以通過水的聚散,形成向心或內(nèi)斂的空間格局。也可以通過水體的駁岸劃分兩岸自然景觀。水體作為動態(tài)景觀獨立存在,本身也是對空間分隔的工具,自然達到擴展空間的作用。
4、墻,窗,門
門、窗、墻等園林造景要素利用其自身的構(gòu)成特點使環(huán)境之間多了一個分割、漏透、過渡、融合的空間秩序。門、窗在園林中的景框作為過渡空間一種形式在我國園林中的廣泛運用,不同的墻窗門賦予空間不同的個性。中國園林空間大半是外部空間,不過是由于大量景墻的運用,使得空間之間通過透、漏,將另一邊的景色內(nèi)外取得協(xié)調(diào)一致,實現(xiàn)一種空間的分隔、空間的互渡。
通過門、窗框景這一過渡空間使居室環(huán)境的藝術化與外部環(huán)境的園林化彼此聯(lián)系,互相呼應。門、窗和墻利用其自身的構(gòu)成特點使建筑和環(huán)境之間形成滲透,當它們脫離建筑獨立存在時,則形成了一個新的空間層次,使建筑和環(huán)境之間多了一個過渡、流動、融合的空間。園林鋪地是一種平面過渡的很好展示,其雖然圍合空間屬性不強,但通過鋪地材質(zhì)的不同和鋪設形式的變化,使其場地仍然具有較強的領域感及過渡感。
三、園林景觀空間營造的分隔類型
中國古典園林給人的感覺并不像西方園林那樣一覽無遺,他是含蓄的、隱約的、模糊的、層層遞進的,這種分隔通常是上述要素造成的。他們被分隔成單獨的單元,但又讓人察覺不到分隔的存在。
1、實隔與虛隔
中國古典園林中有很多分隔方式,例如實隔、虛隔等。實隔則為完全封閉的實體,或兩點之間無法直接到達。例如墻、門、密不透風的植物,高大的假山疊石等。虛隔指的視線沒有完全封閉,但空間上有分隔,例如水體,欄桿,低矮的植物等等。實隔加強了空間的向心性,虛隔則拉長空間,加強了流動性。
2、多層分隔與單層分隔
單層分隔指的就是分隔的界限只有一層,這種簡單的分隔方式可以突出處于本層的景觀特點,更多數(shù)情況下采取多層分隔,多層分隔可以由不同的分隔媒介組合,每層距離較近,且相互間不會完全遮擋,這樣可以增加空間層次和變化,形成三維的視覺效果。
3、線隔、點隔、面隔
園林分隔相當于運用點、線、面進行平面構(gòu)圖。
“點”分隔,例如廳堂建筑、亭、小石景、孤植樹木、柱,單獨的點不會對空間形成明顯分隔,但是單一的重復或連續(xù)排列可以給空間一個趨勢,這種力就對空間造成虛隔。
“線”分隔,如墻體、廊道、溪水、屏、墻體、欄桿、長座椅,線可以形成圍合空間,顯得不同形式可以變化塑造空間邊界,對空間進行實隔或者虛隔。
“面”分隔,例如假山、樹林、湖、建筑。面的分隔沒有線的分隔明確和明顯,在平面構(gòu)圖上也沒有線條的柔美和輕盈,但是面分隔比線分隔更加復雜,除了邊界塑造之外,也可以塑造空間底面,因此形成的空間更加錯落和自然。
四、園林景觀分隔的視知覺解析
1、兩兩空間之間的銜接與過渡
兩個大體量的空間單元直接相連就會給人帶來不安定,突兀的視覺感受,半開敞式的分隔方式會使空間柔和過渡,加強空間序列的節(jié)奏感。過渡性空間有時是獨立的小空間單元,有時附屬于大空間,由視知覺產(chǎn)生的心理界面限定出現(xiàn)。與一個空間完全的被分隔就不會產(chǎn)生空間上的滲透,由于空間邊界特殊的性質(zhì),這種臨界的滲透必須存在??臻g邊界介于兩個空間之間,加強邊界的鄰接滲透有助于實現(xiàn)空間的轉(zhuǎn)換。
2、空間的滲透與層次
在空間序列的體驗中,人通過知覺到許多空間的心理界面來定義和劃分空間單元。然而有時候由于設計的需要,設計師在分割空間時,有意識地將被分割的空間保持某種程度的連通,使處于某個空間的人可以感覺到另外的空間,觀看到另外空間中的各種元素,從而使得空間彼此滲透,這樣就能大大地增強空間的流動性和層次感。
【作者簡介】
李臻臻(1991—),女,河南鄭州人,開封市順河區(qū)河南大學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