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聰 王春平
【摘要】作為人際交流中的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幽默在人們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給人類交流帶來愉悅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對幽默的研究不僅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和語用學的發(fā)展,關于幽默的內在生成機制越來越受到重視。
【關鍵詞】生成機制 認知探究 言語幽默
一、引言
幽默語言就是在特定交際環(huán)境中說話人借助某些特殊的語言手段表述的幽默。幽默言語以語言為媒介,借助運用諸如夸張、影射、雙關、諷刺等的修辭手法,以詼諧、輕快的筆調批評和揭露現(xiàn)實生活中的荒謬和不通情理的現(xiàn)象,暗示說話者自己的思想、啟發(fā)人們思考,產(chǎn)生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
幽默言語的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心理過程,對它的理解需要依賴于聽者在特定環(huán)境中借助于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所提供線索通過語境假設和推理去領會說話者所表達的意圖。在幽默產(chǎn)生的過程中,交際雙方的認知、上下文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在理解幽默言語的過程中,聽者應該在語境的幫助下理解說話人的意圖,確定話語中通過修辭手段的說話人所表達的語義,準確理解其言外之意而不是字面意義。幽默作為我們交際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語言學習者要想在交際中更好地理解、創(chuàng)造幽默,必須對幽默言語的生成機制有所了解。
二、認知框架下的幽默語言生成機制研究
幽默是超越人的常規(guī)認知期待,進行認知框架轉移、整合而產(chǎn)生的反差效應。在交際過程中,幽默發(fā)出者利用常規(guī)結構或正常語境變異/奇異組構的主觀藝術表征而對于幽默接受者來說,幽默是違反常規(guī)心理認知期待的信息傳遞。幽默的產(chǎn)生正是語言使用者通過對利用人們基本的常規(guī)認知框的轉換和整合產(chǎn)生的反差效應。
幽默言語的共同特征是會話者者在制造幽默時,先從某一個視角描述一個場景,之后卻突然地通過使用某一個詞引導聽者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去重新建構所有的場景因素。幽默話語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解幽默話語理解中信息間語義上的邏輯矛盾(incongruity);第二階段,為了理解幽默,聽者需要調節(jié)兩部分信息之間的邏輯矛盾。交際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理解,通過推理選擇和建構語義。幽默話語的理解分為兩個推理步驟:第一個步驟:在理解幽默話語時,聽者最開始會啟動常規(guī)的默認框架(default frame);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解與新輸入的話語信息發(fā)生沖突時,只能放棄原來的默認框架,并啟動能與新輸入的話語信息進行概念整合的框架,才能更好地理解幽默話語。話語中幽默首先通過幽默發(fā)出者以語言的或非語言的手段向聽眾暗示幽默的發(fā)生,幽默接受者根據(jù)說話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語境線索覺察出幽默話語中的不和諧,領悟其中的不和諧中的協(xié)調成分,因而產(chǎn)生愉悅。
在語境的幫助下,幽默語言借助于修辭手法展示人類的智慧。同時,在交際中,地道的幽默語言從根本上來說是通過違反合作原則中的四準則中的質的準則的結果,會話過程中說話者通過使用具體的修辭手法如諷刺、反語、夸張、委婉、等有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質量準則。在人們交際中,需要根據(jù)語境,找出最密切關聯(lián)的語義。因此語言使用過程中,幽默發(fā)出者要運用自己的語言技巧并通過結合具體的語境和某個交際話題的特點才能創(chuàng)造幽默話語。幽默接受者則需要結合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激活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綜合處理會話信息,才能真正理解幽默。
三、結語
幽默言語能調節(jié)氣氛,改善人們日常交際中的人際關系,體現(xiàn)說話者的個人智慧和魅力。在英語學習中,對于幽默的理解和運用能極大程度地提高英語學習者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認知語言學的基礎上研究幽默言語的生成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運用幽默言語,促進對幽默語言的理解和學習。
參考文獻:
[1]Coulson,Seana.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Minsky,M.Jokes and the Logic of the Cognitive Unconscious.AIMemo No.603[P].MIT,1980.
[3]Palmer,Herry.Taking Humour Seriously[M].Routledge.1994.
[4]Suls,Jerry M.A two-stage mode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jokes and cartoons: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alysis[A].Jeffrey H.Goldstein& Paul E.McGhee,The Psychology of Humor[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81—100.
[5]蔣澄生,廖定中,試析幽默的語用理據(jù)[J].外語教學,2005(5): 26.
[6]李軍華.幽默語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7]劉國輝.言語幽默生成機制的認知探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