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公德是一種道德約束,是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規(guī)范社會交往的共同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公德水平也是國家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總的來說,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強,社會公德行為較積極健康。但部分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存在道德失范行為和考試作弊、簡歷造假等誠信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公德;道德失范;知行分離;誠信
2016年5月3日,一篇“女大學生動車上拒和老人擠著坐遭指責”的微博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事發(fā)后不久微博上發(fā)起了“拒和老人擠著坐遭指責,你怎么看?”的話題,在參與投票的兩萬多個網(wǎng)友中,僅有477名(占投票總人數(shù)的2.3%)網(wǎng)友覺得女生拒絕和老人擠著座有點不近人情;而認為座位主人沒做錯和認為老人女兒有點道德綁架的網(wǎng)友有19990人(占投票總人數(shù)的96.5%)。近年來由于讓座引發(fā)的社會矛盾層出不窮,2014年9月鄭州公交車上老人因讓座之爭猝死,保定大爺因大學生不給讓座攔公交2小時等等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看似微小的社會矛盾反映的不僅僅是大學生與老人的代際沖突,更凸顯了大學生在社會公德觀念和社會公德行為方面的不足。
2016年4月7日,教育部發(fā)布了《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shù)達到3700萬,居全世界第一。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9%,其中大學本科生占比約2.7%。作為國家建設的儲備人才和社會文明進步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有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和道德使命。
一、社會公德的概念
公德,即公共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它通過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社會公德不是法律規(guī)定而是一種道德的約束,它規(guī)范了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的行為表現(xiàn)。
在浩蕩的五千年文化的滋養(yǎng)和熏陶中,形成了講究“禮、義、仁、至、信”的傳統(tǒng)道德觀。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化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興起,社會公德在內涵和外延上都發(fā)生了變化。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并用“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20個字,對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作了明確規(guī)定。
公德意識水平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更是個人素質修養(yǎng)的重要反映。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消息,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按價格比計算,同比增長6.9%,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公民道德水平的進步和提高。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出現(xiàn)的諸如哄搶門票、插隊推搡、亂扔垃圾、踐踏草坪、脫鞋休息、辱罵工作人員、哄抬物價等亂象,均體現(xiàn)了我國公民道德水平和國民素質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失范行為也體現(xiàn)在青年大學生身上,如隨意遲到曠課、租人上課寫作業(yè)、聚餐酗酒、出口成臟、沉迷網(wǎng)絡、貸款套現(xiàn)、學術造假甚至謀害舍友同學等不良現(xiàn)象。
二、大學生社會公德現(xiàn)狀和問題
1.大學生社會公德總體情況良好
毋庸置疑,大學生群體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剛剛過去的汶川地震八周年,許多網(wǎng)站自發(fā)組織紀念活動,標題為“八年前的今天,你還記得嗎?”網(wǎng)友們的回帖讓人不禁回想起八年前參與救援活動的189萬大學生志愿者的無私和善良。他們的積極參與對個人和國家都有重大意義。年輕勇敢的大學生們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讓長輩們看到了新生的80后力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新一輩的民族脊梁。
相關研究也表明,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公德意識較強,社會公德行為較積極健康。潘烈和周燕采用問卷法,考察了包括尊敬老人、文明禮貌、維護公共秩序、見義勇為、愛惜公共資源、愛護公共衛(wèi)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8個內容,結果顯示,無論是自我評價問卷還是評價他人問卷,大學生被試所作出的可接受回答比例均在50%以上,特別是“誠守信”項目均達到90%以上;宗淑花采用百分制的自填問卷研究了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和公德行為,結果表明,大學生被試的平均分為79.2分。
2.部分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薄弱、存在道德失范行為
根據(jù)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到37.5%,已進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階段。但從整體來看,大學生仍是社會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其較高的受教育程度應當使這個群體具備更高的社會公德水平,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當前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還存在許多問題,“道德失范”、“公德缺失”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大學生的公德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引起學生廣泛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往往是新近的時尚潮流,影視劇集,娛樂明星,網(wǎng)絡游戲等等而較少涉及社會公德問題。有部分同學認為社會公德可有可無,甚至是一種沒有必要的束縛?!侗本┐髮W生社會公德狀況調查》表明,有的大學生對穿背心、拖鞋進教室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認為公共場所男女同學之間的過分親昵行為是個人的自由;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學對買飯插隊的行為表示不反對或無所謂。
有少部分大學生不僅對社會公德缺乏正確的認識,而且容易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同時低估他人的道德水平。潘烈和周燕的研究表明,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有嚴重沖突時,部分學生會選擇放棄社會公德,如調查中“去單位面試時間緊張能否闖紅燈”,有39.1%的學生選擇“闖紅燈”,他們同時認為41.7%的其他同學也會這么做。
部分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之間存在差距。這種知行不一的矛盾在大學校園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某網(wǎng)站曾盤點過在校大學生常見的100個不文明行為,其中包括破壞公物,亂刻亂畫,毀壞樹木,踐踏草坪,亂停亂放,搶占座位,大聲喧嘩,亂扔垃圾,浪費水電,打飯插隊,飯后不收拾餐盤隨意傾倒剩菜,浪費糧食,如廁后不沖洗,開假證明騙取貧困生指標,助學貸款不還等等道德失范行為。大學校園作為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校園公德是社會公德的一部分,是維持正常校園公共秩序和日常生活環(huán)境的基本條件。但是,目前大學生的校園公德水平不容樂觀,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分離。
3.誠信問題較為突出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不僅是當代社會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它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然而,誠信問題已經廣泛的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盡管各高校一再強調誠信考試,并明文規(guī)定考試作弊的處罰制度,但大學生作弊的現(xiàn)象仍然屢禁不止,作弊方式也五花八門。以2006年的大學生四六級考試為例,武漢考區(qū)多個考點舞弊情況嚴重,僅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昌考點就查出十余種共計一百余件作弊工具。長沙新聞網(wǎng)記者曾對湖南高校的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大學期間考試作過弊的學生高達75%。更有學生說“要花那么多時間背書,還不如走走捷徑?!?/p>
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表現(xiàn)在求職過程中。隨著高校的擴招和經濟增長放緩,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不減反增,就業(yè)形勢嚴峻。根據(j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數(shù)據(jù),2016高校畢業(yè)生人數(shù)是765萬,比去年增加16萬人,中職畢業(yè)生和初高中畢業(yè)以后不再繼續(xù)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shù)量,青年就業(yè)群體加在一起約有1500萬左右。面對巨大的就業(yè)壓力,激烈的求職競爭,每個大學生都要學會包裝和推銷自己。簡歷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的記錄,也是用人單位識別求職者是否符合職位要求的第一手資料。許多求職者都知道,簡歷要寫得生動精彩,突出自己的優(yōu)勢又不能夸夸其談,胡編亂造。但也有部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注水或偽造簡歷、虛報實習經歷或相關成果、偽造學歷以期獲得理想職位和工作。幾乎每到求職季、畢業(yè)季,類似“一個班出八名班長”“ 十份簡歷七個學生會主席”等新聞就會再次出現(xiàn)。應屆生論壇上甚至有人認為“簡歷不造假,十足一大傻”。馬云曾在被問到“招聘時會注重哪些方面?”這一問題時回答“公司現(xiàn)在有兩萬多名員工,但我從來沒看過任何人的簡歷,因為簡歷中虛假的成分太多?!弊鳛榘⒗锇桶图瘓F創(chuàng)始人,被評為2014年大學生“最佳雇主”第一名的馬云的回答可見一斑。
貧困生助學金,助學貸款等與金錢相關方面也反映出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在高等教育階段,我國建立了以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研究生“三助”崗位津貼、勤工助學、校內獎助學金、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等“多元混合”的資助體系,同時實施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2014年全國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064.25萬人次,資助金額為716.86億元,比上年增加142.75億元,增幅24.86%,約占總資助金額的50.44%。如此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生的教育和生活壓力,但是助學金的申請發(fā)放,助學貸款的申請償還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以貧困生的認定為例,高校貧困生的認定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通常并不設立硬性標準,先由學生自己申報家庭情況,班級民主評選,校方審核,最后建立檔案進入貧困生數(shù)據(jù)庫。在申報環(huán)節(jié),不乏學生造假瞞報家庭情況信息,偽造貧困證明或隨意蓋章上交申請的現(xiàn)象。也有部分同學在班級評選環(huán)節(jié)拉幫結派,通過送禮請客等方式獲得選票,最終的結果不是為真貧困生“雪中送炭”,而是為一些家境良好的同學“錦上添花”。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公德水平也是國家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總的來說,我國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公德水平較高,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德的認知清晰明確,但也確實存在部分道德失范行為。昌稟實而知禮節(jié),在全社會突出強調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對公民素質和道德水平的追求。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高校應當更加重視道德教育,不斷豐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努力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江明穎.淺析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現(xiàn)狀與優(yōu)化[J].網(wǎng)絡財富, 2010,(2):38-41.11+15.
[2]潘烈.周燕.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與行為調查[J].當代青年研究, 2010,(5):38-41.
[3]宗淑花.大學生公德意識與行為的實證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8,(14):245-245.
[4]《北京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調查》課題組.關于當前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J].北京教育:高教版, 1997,(2):43-45.
作者簡介:
黃旖雯(1988,3)女,漢族,學歷:碩士研究生,職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