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艾穎
【摘要】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對很多高中學生而言,記憶詞匯像是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成為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單詞記憶的效率,并較好地掌握單詞的用法已成為每位英語教師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了。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詞匯教學;效率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八級要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和原來的2000左右的詞匯量相比有了很大的增加。由此可知詞匯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且貫穿整個高中英語的教學。現(xiàn)在筆者將從自身在實習過程中的實踐活動的體會出發(fā),對當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詞匯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死記硬背,方法單一化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孤立、機械地記單詞。不少學生是通過反復背誦單詞的英文拼寫和中文譯文來記憶單詞,這樣雖然短期有效,但若隔段時間不去溫習就會忘記,而且這種記憶詞匯的方法,只能使學生掌握單詞的表面意思,并不能理解單詞的真正內(nèi)涵,更別說把學過的單詞自如恰當?shù)剡\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2.脫離語境來記憶單詞
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一樣是在文化中孕育而生的,因此很多單詞的背后都有濃厚的歷史淵源,因此英語詞匯的記憶是不能脫離語境的。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只能使學生死記硬背單詞,學生只記住單詞的音、形、義,而無法學到單詞在具體情景、語境中的用法。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注意結(jié)合情景和語境,使學生掌握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3.詞匯教學內(nèi)容缺乏重點
語言學家指出人們大腦中的詞匯可以分為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其中,積極詞匯應用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同時具備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能力;消極詞匯只需要被認識和理解,對寫和說的運用要求相對較低。一些教師在詞匯教學沒有把握好側(cè)重點,要求學生全部記下,結(jié)果就無形中增加了學生詞匯學習的負荷,使得學生感到詞匯學習太雜,太難,從而使他們心理上產(chǎn)生的厭倦,失去了對詞匯學習甚至是英語學習的興趣。
4.忽視復習,重復記憶成本較高
由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知,人類大腦對新事物的遺忘是時間的函數(shù)。通常來說,重復記憶次數(shù)越多,記憶程度越牢。但很多高中生背單詞沒有系統(tǒng)地長遠的計劃,只有在教師要聽寫檢查的情況下才會被動地去記,而且一旦發(fā)現(xiàn)記憶的效果并不明顯時,就會選擇逃避。學生這種記憶工作量與記憶效果的不成正比不僅會影響學生詞匯記憶總量的積淀,另一方面也會挫傷學生對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從長遠地來說,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也是很不利地。
二、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初探
1.利用構(gòu)詞法進行詞匯教學
構(gòu)詞法的掌握是高中學生必備的能力。2010、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中均把構(gòu)詞法作為語法項目必考內(nèi)容。詞根、前綴和后綴是構(gòu)詞英語詞匯的三要素。英語詞匯量雖大,卻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可循,如前綴dis-,in-,re-,un-,non-,im-等,后綴-able,-al,-an,-ful,-er,-ese,-ist,-ment,-ness,-tion,-ing,等。掌握基本的詞匯構(gòu)造原理,能夠較為容易地進行擴展性詞匯記憶,取得較為理想的詞匯教學效果。
2.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詞匯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有針對性地將英語詞匯融入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記憶與鞏固所學詞匯。
3.詞語替換法
英語中有很多同義詞以及近義詞和反義詞,用學過的詞來替換新詞,并且比較二者之間的異同可有效的擴充詞匯量。如think,consider,suppose等均有“考慮”的意思,但三者又有些許的不同,通過這樣對比記憶,學生記住的就不是一個詞,而是一串詞。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要善于以點連線,多思考,只有這樣,英語教學才能更高效,學生的學習才會更有趣。
4.適當融入多媒體教學,提升詞匯學習趣味性
教師也可通過與詞匯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影音作品欣賞,利用視覺、聽覺等感知功能來刺激學生的記憶,并強化學生對詞匯的記憶聯(lián)想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實現(xiàn)對常規(guī)詞匯教學的良好補充。
三、結(jié)語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目標任重而道遠。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結(jié)合學生個體特點,因材施教,有效擴大高中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羅淼中,奉友強.解讀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詞匯理念[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5,(6):9-12.
[2]張芬芳,王道梅.單詞語境教學益處多多[J].甘肅教育,2004,(01).
[3]奧托·葉斯柏森,任紹曾.葉斯柏森語言學選集——語言學名家譯叢[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