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村不折155號中之《維摩經(jīng)注》創(chuàng)作年代考

2016-05-20 06:45:32王曉燕
關(guān)鍵詞:大正藏維摩羅什

王曉燕

中村不折155號《北涼寫經(jīng)殘卷六》是中村氏北涼寫經(jīng)殘卷中的一號,刊布在磯部彰《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下卷①磯部彰:《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下卷,東京:二玄社,2005年版,第15-23頁。。共包括五件殘卷:①.金光明經(jīng)第四(紙張:265×1780mm)②.般若部論(計兩紙,紙張:245×422mm,245×235mm)③ -?.大般涅槃經(jīng)·一(紙張:264×425mm)③-?.大般涅槃經(jīng)·二(紙張:264×475mm)③ -?.大般涅槃經(jīng)·三(紙張:264×380mm)④.法華經(jīng)方便品(紙張:250×411mm)⑤.維摩經(jīng)注(紙張:248×807mm)。五件文書在寫卷形制上或者內(nèi)容上并沒有同屬關(guān)系,亦非同一人抄寫,應(yīng)該只是由于抄寫時代相近被列為一組。

第五件《維摩經(jīng)注》寫卷②《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下卷,第22-23頁。,首尾均缺,起“維摩鞊來謂我言”,迄“為非耗”;存46行,行字不等,經(jīng)文為大字,注釋采用雙行夾注格式;有烏絲欄;隸楷書寫,字體古樸,字品、書品較好,為六朝寫本。吐魯番出土,所疏為“支謙本”《佛說維摩詰經(jīng)》“弟子品第三”中的內(nèi)容(目連辭問疾及大迦葉辭問疾部分)。歷代大藏經(jīng)未收。

雖然早在1927年中村不折就對此件做過介紹③中村不折《禹域出土墨寶書法源流考》上卷:“存四十六行,長二尺七寸,八分書ナリ。本文ノ下ニ二行ノ細(xì)注アリ。吐魯番ヨリ出ジ。書風(fēng)嚴(yán)正,八分ノ筆勢明カナリ。風(fēng)骨東漢ノ白石神君ニ似タリ。”東京:西東書房,1927年版,第37頁。按:2003年中華書局以《禹域出土墨寶書法源流考》為名重印,上文所提及的《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一書刊布了此件的全部圖版。,但并未引起學(xué)術(shù)界的關(guān)注。只有釋果樸《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jīng)〉注解考》一書曾涉及此疏,認(rèn)為“這個注解是以《般若經(jīng)》解釋《維摩》,其造注年代為羅什前之般若學(xué)興盛時”,并且推測此疏“可能為北人所造的注”①釋果樸:《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jīng)〉注解考》,臺北:法鼓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61頁。。其后,曾曉紅在其碩士論文《敦煌本〈維摩經(jīng)〉注疏敘錄》中對此件做過敘錄,并刊布了釋文②曾曉紅:《敦煌本〈維摩經(jīng)〉注疏敘錄》,上海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8年,第45-46頁。。本文擬對其創(chuàng)作年代及其中“后出經(jīng)”問題試作探討。

一、注釋的創(chuàng)作年代

此注釋的年代乍看似乎很明白,因為其中有:“佛告賢者大迦葉晉言普逮。,汝行詣維摩鞊問疾。”③重新釋文內(nèi)容見后文附錄。其中“晉言”一語似乎暗示我們這是一個晉代的注釋。不過,釋果樸曾指出“漢言”與“晉言”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譯本年代的直接依據(jù)(Jan Nattier則認(rèn)為“晉言”一詞對于竺法護(hù)來說是有效的)④釋果樸:《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jīng)〉注解考》,第221頁;Jan Nattier,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 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and Tree Kingdoms Periods,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筆者也在晉代之后的少數(shù)文獻(xiàn)中發(fā)現(xiàn)使用“晉言”的情況,例如《賢愚經(jīng)》中即大量地使用了“晉言”一詞,但該經(jīng)編譯時(445年)東晉已經(jīng)亡國(420年)⑤《出三藏記集》卷二有“《賢愚經(jīng)》十三卷宋元嘉二十二年出。右一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涼州沙門釋曇學(xué)、威德于于闐國得此經(jīng)胡本,于高昌郡譯出。天安寺釋弘守傳”。(梁)釋僧佑撰,蘇晉仁、蕭煉子點校:《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59頁。。而本文所討論的又是一部注釋則尤其需要小心,如部分隋唐注釋文獻(xiàn)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晉言”,這是由于引用前代作品導(dǎo)致的,因此不能因為注釋中出現(xiàn)了“晉言”一詞便貿(mào)然判斷其創(chuàng)作于晉代。

筆者以為,寫卷中關(guān)于“八解”的注釋可能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經(jīng)):八解正受

(疏):得“八解”,正智也。何謂八解?一者、見諸色色;二者、無“色”、“無色”想;三者、無若干眾多之念;四者、行無量虛空行;五者、越無量虛空行;六者、行無量知慧行;七者、越無量智慧行;八者、悉越一切有想無想。

通過比對,筆者發(fā)現(xiàn)此處對“何謂八解”的解釋實際上是衍生自竺法護(hù)《光贊經(jīng)·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薩品第十一》中“八解脫門”的譯法⑥《大正藏》第8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79頁下欄第27行-180頁上欄第10行。。為方便理解,列表如下:

中村不折155號中之《維摩經(jīng)注》《光贊經(jīng)》第一 見諸色色見諸色色第二 無“色”、“無色”想⑦ 內(nèi)無色想而外見色,雖處于空而不解脫,則不能越一切諸想第三 無若干眾多之念得于眾想,在于根本,無有若干眾多之念第四 行無量虛空行行于無量虛空,虛空成就第五 越無量虛空行悉得越度一切虛空,虛空之智在于無量識慧之行而為成就第六 行無量知慧行皆得越度無量慧智之天,而處無有不量,無量之慧成就成行第七 越無量智慧行而悉越度一切,不用無量之慧,在于有想成就之行第八 悉越一切有想無想而悉越度一切有想無想,悉蠲諸想安寂然行

另外,與《光贊經(jīng)》屬同本異譯的鳩摩羅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句義品第十二》中對應(yīng)段落則譯為“八背舍”(《放光》缺乏對應(yīng)段落,玄奘的譯本相差更多,此不羅列):

……明解脫念慧正憶八背舍。何等八?色觀色,是初背舍。內(nèi)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背舍。凈背舍身作證,是三背舍。過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空處,是四背舍。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是五背舍。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是六背舍。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是七背舍。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是八背舍。①《大正藏》第8冊,第243頁上欄第2-11行。此外,《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攝品第七十八》有一段與此類似的段落出現(xiàn)“八解脫”,但“解脫”二字在校記中則為“背舍”,二者內(nèi)容基本一致。此段作“云何為八解脫?內(nèi)色相外觀色是初解脫;內(nèi)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解脫;凈解脫是三解脫;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切異相故,觀無邊虛空入無邊虛空處;乃至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解脫,是名八解脫”?!洞笳亍返?冊,第395頁上欄第1-7行。

不難看出,中村不折155號中之《維摩經(jīng)注》的措辭與鳩摩羅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迥然不同,而與竺法護(hù)《光贊經(jīng)》十分接近。這說明該注釋的創(chuàng)作年代當(dāng)晚于竺法護(hù)《光贊經(jīng)》(286年)譯出的年代②《出三藏記集》卷二:“《光贊經(jīng)》十卷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钡?2頁。,并可能早于鳩摩羅什《摩訶般若》的譯出年代(約403-404年)③《出三藏記集》卷八《大品經(jīng)序第二》:“以弘始五年,歲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于京城之北逍遙園中出此經(jīng)?!云淠晔率迦粘霰M。校正檢括,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訖。”第292-293頁。,或至少不比這一時間晚太多(因為也有可能羅什本已譯出,但尚流傳不廣)。而且,其最下限應(yīng)不晚于此卷書寫年代的北涼(公元439年前)。這樣,本注釋中的“晉言”亦可與上述關(guān)于“八解”材料相互印證,成為確定其創(chuàng)作年代下限的佐證。

其次,中村不折155號書寫風(fēng)格與北朝時期風(fēng)格相符。一是,其書寫風(fēng)格、用筆特點與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立的《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相似(見圖1),特別是卷中橫劃上翹的筆畫。二是,155號的書體、寫作風(fēng)格與敦研8《維摩詰經(jīng)卷下觀人物品第七》、敦研19《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八如來性品第四之五》類似④段文杰主編:《甘肅藏敦煌文獻(xiàn)》第一卷,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18-20頁。,敦研8號文書的內(nèi)容即是“支謙本”《佛說維摩詰經(jīng)》,抄寫年代是北朝時期;敦研19敘錄中,通過其與北涼高善穆石造像塔銘文、沮渠安周造佛寺碑文以及《爨寶子碑》的對比,認(rèn)為“此類寫卷與北涼佛教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guān)系,其獨特的‘北涼氣質(zhì)’,是我們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qū)或不同時期同一地區(qū)的古代寫本中,難以見到的”⑤《甘肅藏敦煌文獻(xiàn)》第一卷,第271頁。。

另外,《出三藏記集》在記錄竺法護(hù)譯《維摩詰經(jīng)》時使用“維摩鞊經(jīng)一卷”⑥《大正藏》55冊,第7頁下欄第1行。按:點校本《出三藏記集》已將“鞊”改作“詰”,為便于比較,這里使用《大正藏》本。,其中“鞊”,《大正藏》校記“鞊 =詰【宋】*【元】*【明】”。 可見,作為底本、現(xiàn)存最早的高麗藏即記為“鞊”;同時,記錄鳩摩羅什譯經(jīng)時則使用“新維摩詰經(jīng)三卷(弘始八年于長安大寺出)”⑦《大正藏》55冊,第10頁下欄第22行。。同一書內(nèi)記載一部經(jīng)典不同譯本,用字卻有別,可見早期用“鞊”,鳩摩羅什時代及之后使用“詰”字。而且,就筆者翻檢敦煌寫本《維摩詰經(jīng)》中“詰”的寫法所見,僅上博1號寫作“鞊”⑧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博物館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xiàn)》,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頁。,而上博1號正是“支謙本”《維摩詰經(jīng)》。羅什本中未見“鞊”的寫法。

圖1

綜上所述,這部注疏的創(chuàng)作年代晚于竺法護(hù)《光贊經(jīng)》(公元286年)譯出的年代,并早于鳩摩羅什《摩訶般若》的譯出年代(約公元403-404年)。

二、關(guān)于“后出經(jīng)”的解釋

在注疏第27行,對“八上居士”的注文出現(xiàn)了“后出經(jīng)”:

(經(jīng)):說是法時,世尊,八上居士發(fā)無上正真道意,我無此辯,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疏):后出經(jīng)曰:“八百居士?!?/p>

這里的“八百居士”,與羅什本是吻合的,但似不能據(jù)此判斷“后出經(jīng)”就是指羅什本。因為這里的“后出”是相對被注釋的“支謙”本說的,只要是“支謙”本之后的譯本都有可能是這里的“后出經(jīng)”。而且,考今梵本對應(yīng)部分作apati-parado aānā?ghapatis'atānām,可譯成“八百居士”,因此任何譯本作“八百居士”均可。支謙本以后的《維摩詰經(jīng)》譯本有竺法護(hù)的《刪維摩》與《維摩詰經(jīng)》二本、竺叔蘭本①《歷代三寶紀(jì)》記載竺法護(hù)本的翻譯時間不足為據(jù)。卷六:“《維摩詰所說法門經(jīng)》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是第三出。與漢世嚴(yán)佛調(diào)、吳世支謙出者大同小異。見《聶道真錄》?!薄洞笳亍返?9冊,第63頁下欄第9-10行。、羅什草譯本及修訂本、玄奘本②另《歷代三寶紀(jì)》中還記載有祇多蜜本,《出三藏記集》中未載,恐不確。。以上諸本中以竺法護(hù)的兩個譯本距離被注釋本的時間最近,其流行的時代也大致與經(jīng)疏創(chuàng)作年代相當(dāng)。

《出三藏記集》所引《道安錄》的部分中著錄了兩個竺法護(hù)本,說明道安時代尚能看到竺法護(hù)之《刪維摩》與《維摩詰經(jīng)》③(竺法護(hù)本)“《維摩詰經(jīng)》,一卷,一本云《維摩詰名解》?!癫⒂衅浣?jīng)”,《出三藏記集》,第33-38頁;“《刪維摩詰經(jīng)》,一卷。祐意謂先出《維摩》煩重,護(hù)刪出逸偈?!耜I。”《出三藏記集》,第39-43頁。釋果樸已經(jīng)指出,這兩段均是《出三藏記集》引《道安錄》的內(nèi)容,因此道安記載了兩個竺法護(hù)本,說明他當(dāng)時或許尚可以見到。而后面的“今并有其經(jīng)”和“今闕”是指僧祐所見的情況,而不是道安時期的情況。參見釋果樸:《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jīng)〉注解考》,第34-35頁。,而道安就生活在本注釋最可能創(chuàng)作的四世紀(jì)。因此,筆者推測,這里的“后出經(jīng)”更可能是指竺法護(hù)的《維摩詰經(jīng)》。上文提到的經(jīng)疏中關(guān)于“八解”的解釋受到竺法護(hù)所譯經(jīng)的影響,亦可作為以上推測的旁證。

另外,劉安志認(rèn)為吐魯番出土“孫吳支謙譯《維摩詰經(jīng)》注疏殘片”與本文探討的《維摩經(jīng)注》,“兩者似屬同一抄本”④劉安志:《新資料與中古文史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120頁。此殘片為日本香川默識編《西域考古圖譜》下卷《佛典及佛典附錄》第三號中的一件,稱之為“《圖譜》第3號(3)”;其雙行加注的經(jīng)文是支謙本所譯《維摩詰經(jīng)》卷下《如來種品第八》中的一段頌文。。但由于它們之間內(nèi)容相差太大,僅就其書法而言,如“以”、“是”、“清凈”、“無”等字的抄寫,并不是同一抄本:

?

不過這兩件文書均是吐魯番出土,且具有書法古樸、烏絲欄、雙行夾注的共同特征,在系統(tǒng)上應(yīng)比較接近,可為考察《維摩詰經(jīng)》在北方地區(qū)的流行與傳播提供新的材料。

猜你喜歡
大正藏維摩羅什
早期刻經(jīng)、寫經(jīng)的文本流變及其語言文字學(xué)價值
以北齊響堂山石刻佛經(jīng)看《大正藏》文本變化
敦煌壁畫中的“探身維摩”像①
北齊響堂山石窟刻經(jīng)與《大正藏》用字比較研究
云岡石窟中維摩詰造像的類型與分期
套娃為什么被叫作“瑪特羅什卡”
六月節(jié)令殊勝之維摩詰居士維摩無病自灼灸 不二門開休闖首
紫禁城(2018年7期)2018-07-16 02:36:40
莫高窟第98 窟《維摩詰經(jīng)變》新探
漫畫長廊
慈善(2015年5期)2015-10-15 00:24:43
論鳩摩羅什形象的世俗化演變
凌源市| 台南市| 茶陵县| 陇南市| 宜兰县| 琼结县| 余江县| 满城县| 横山县| 乳山市| 连山| 柘荣县| 施秉县| 铜鼓县| 白河县| 安徽省| 六枝特区| 巴里| 泰和县| 神池县| 新郑市| 海口市| 临沧市| 景洪市| 大厂| 广南县| 无棣县| 临猗县| 六枝特区| 滁州市| 墨竹工卡县| 密山市| 隆尧县| 河源市| 永年县| 卫辉市| 安岳县| 伽师县| 桃园市| 唐海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