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 文章論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可行性,認為高??梢詡鹘y文化為載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 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一、思想政治教育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研究是理論界探討和研究的重點話題,傳統文化由“傳統”和“文化”兩個子概念組合而成指植根于中華大地,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具有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世代傳承并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引起各種文化思潮、價值取向相互交流、碰撞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載體、內容、價值取向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zhàn)。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倫理政治型文化,具有民族性與世界性統一、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統一、重道德與講修養(yǎng)統一的特點,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激勵人們追求崇高理想實現人生價值。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諸如“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公義勝私欲”的傳統道德要求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和諧大同思想等各類豐富珍貴的文化教育資源,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以及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學生人格理念的提升和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以及人道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文化的這些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價值取向上的契合為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條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fā)利用民族文化中蘊含的豐厚教育資源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其重要環(huán)節(jié)就在于能否從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使其在自身內容的建構上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深挖其蘊含的教育資源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時效性與科學性,進一步實現載體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因而新的時代條件下應該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手段之間積極探索新路徑,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嫁接”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氣,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實現科學化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最后,我們在積極加強傳統文化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同一切外文化的交流與學習,吸收各國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的嶄新路徑。
二、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
理論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手機短信、微博、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諸如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扭曲等各類現象的出現不禁令人堪憂。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 “ 我們的文化建設不能割斷歷史。對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并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fā)展,推陳出新,使它不斷發(fā)揚光大?!彼枷胝谓逃紫葢摳陆逃砟?,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樹立網絡化意識、樹立傳統文化意識、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緊隨時代發(fā)展進步的步伐不斷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探索新路徑總結新經驗,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加強對傳統文化典藏的學習,全體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廣大理論工作者應該認真厘清中國傳統文化的來龍去脈,真正把握傳統文化精髓,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為新的時代條件下載體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依據,為中國傳統文化憑借自身的魅力教導人影響人凝聚人提供科學理論指導。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濡化”的功能。所謂的“文化濡化”就是指通過傳播的手段使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觸, 其中的一種文化元素吸收了另一種文化元素并使這種文化元素與主體文化協調起來, 最終成為主體文化的一部分。傳統中國文化“儒”“道”“佛”三家并存,秦漢以后出現的全國大一統局面促進了民族國家間的溝通交流,經過“和而不同”的融合逐步成長為多元統一的世界文化,因而傳統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的性質, 而這一性質正好符合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導與多樣發(fā)展的要求,把普遍性與特阿殊性相結合,既堅持了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又實踐了不斷以科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吸收借鑒西方各類先進科技文化。
三、通過“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機融合
傳統文化的載體存在于典籍和歷史遺跡中,全體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廣大理論工作者要認真研讀傳統典籍,真正厘清中國傳統文化的來龍去脈,全面把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學生通過所看、所悟、所學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總體的傳統文化修養(yǎng),領悟傳統文化深層次內涵并主動轉化成自己的真才實學以指導日常生活實踐活動。傳統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將其內容滲透于課堂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各種文化活動中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采取課堂建設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等形式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機融合,高校應將傳統文化教育設置為必修課程,學生必須學習且通過考試,同時借助于大學生社團等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現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傳統文化入腦入心。通過營造各類健康環(huán)境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力量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模仿示范的榜樣,學校利用建筑、板報或者路牌警示語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大眾傳媒通過廣播、電影、雜志等多渠道向民眾宣傳傳統文化知識,政府應把“思想重視”和“行動支持”相結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運用高科技手段開辟傳統教育新途徑,就是運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傳統文化交流互動公眾平臺、運用多媒體制作動畫、圖片、故事使傳統文化內容更加生動活潑,建立紅色網站等實現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構建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