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錦燕 谷大鵬
每次休完五一、國慶節(jié)、春節(jié)等小長假,孩子們陸續(xù)回到幼兒園,很多家長見了幼兒教師,都有找到救星的感覺,他們感慨:“哎呀,幼兒園終于開學了,孩子在家這幾天,鬧翻了天。”“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太難帶了,一點話也不聽,我們家長真是拿孩子沒辦法。”“孩子在家太鬧騰,煩死了……”聽到家長這些無奈的話語,我們幼教工作者會想,在教育水平如此提高的今天,為什么家長的育兒水平反而下降了呢?這個時代的家長,大都受過高等教育,為什么連一個孩子都讀不懂呢?
再想想20世紀70年代我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父輩們的樸素教育令我們受益匪淺。那時候,人們普遍比較窮,大人們都要努力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管教孩子。白天我去育紅園(那時候幼兒園的名稱),學學拼音、算術,其余的時間就在街上和小伙伴一起瘋玩,過家家、捉迷藏、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等經(jīng)典的民間游戲,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發(fā)揮了淋漓盡致的教育作用,如遵守游戲規(guī)則、學會謙讓、懂得協(xié)商、學會自我控制等等,就是那個年代教育的最好的體現(xiàn)。晚上,我們各自回家,沒有電視、電腦,困得只想睡覺。即便如此,媽媽的日常教導也記在心頭,這些規(guī)矩都是媽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灌輸?shù)?,如大人們面對面說話的時候,小孩子不能從中間走過,應該繞過大人的身后走;用水瓢舀水缸里的水喝,喝剩下的不能倒回缸里;平時吃飯時,要全家到齊了,才能開始吃飯;有客人來的時候,要主動打招呼,不能上桌吃飯;吃饅頭等食物,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掰塊大的吃不完而剩下……凡此種種樸素的道理和日常生活規(guī)范,牢牢地記在我幼小的心靈里,至今歷歷在目,并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媽媽讓我懂得這些道理的教育方法,用了什么高科技的教育手段、高深的教育方法嗎?沒有,只是在生活中用樸素的方法而已。比如,像我這個年齡的人都聽過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人因為偷竊,被抓到了監(jiān)獄里,他的媽媽前來探監(jiān),兒子說:“都是你不好,從小我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你也不告訴我這是錯的,讓我長大養(yǎng)成偷東西的毛病”。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從小懂得“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道理。當然,有的道理也是需要經(jīng)過一些周折才能明白的。我在兩三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還不記事),家里買回來油條,那個年代里,油條可是地道的美食,媽媽把油條掰開,遞給我一塊小的,我不要,非要大塊的,媽媽不肯給,從哈爾濱回來的二姑說:“小孩子,不懂事,給塊大的沒什么”。媽媽不同意,我一看有二姑撐腰,就狂哭,結(jié)果挨了一頓揍。從那以后,我吃東西再也不敢要大塊的了。估計這頓揍比媽媽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要奏效的多。
現(xiàn)在,社會上更多的是宣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思想,無非是商家為了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而“蠱惑”家長或者是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特色班而找的“合理的借口”。我們細細的思量,在人生幾十年的道路上,猶如馬拉松,有哪個人是輸在起跑線上呢?馬拉松只有在終點的時候才能分出輸贏。人最后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在后來漫長的成長道路上慢慢分化的結(jié)果,這與起跑線沒有直接的關系??墒?,家長不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缺少基礎的教育知識與技巧,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于是,各種各樣的專家教育講座應運而生,家長從眾多的專家講解中,更找不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這種焦慮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教育行為,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家長心中的痛。心病自然要醫(yī)心,只要家長放下焦慮的心態(tài),用樸素自然的方法,讓孩子懂得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最好的教育。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并有所收獲,就不會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束手無策了。
正如一位物理學家所說:深邃的思想實質(zhì)在于簡單性。也許,我們的家庭教育摻雜了太多華麗的東西而掩蓋了教育的本質(zhì)。大道至簡,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