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敏
新課程的語文實驗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引導學生演一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動作,讓學生在讀中演、在演中悟,可以使他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對文中情感的體驗。
憑借表演,解除疑惑。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常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進行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能夠巧妙地引導學生運用體態(tài)語言,直接表示其意義,化抽象枯燥的講解為形象生動的演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茅塞頓開。
如:在教學《三個小伙伴》一課時,有學生問:“‘不一會兒,小野豬就用硬硬的嘴巴拱出了一個樹坑。這句話中的‘拱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學生馬上就說:“我知道,拱就是挖。”又有學生說:“我覺得不對,拱不是一般的挖。”我問道:“你能給大家演一演嗎?”他愉快地走上了講臺,用手當小野豬的嘴巴,往前向上頂土。他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磥韺τ谶@個“拱”字,我再解釋已是多余了。
憑借表演,體驗真情。教學中,除了通過朗讀去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之外,在學生的情感萌發(fā)之處,引導他們“演一演”,更能發(fā)揮直觀思維的作用,促進情感的升華。
如:教學《這兒真好》一課,學到“小鳥:‘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小熊說:‘歡迎你們,歡迎你們!”時,我和學生扮演了小熊和小鳥。通過表演學生很快就能感受到,這座荒島在小熊的努力下是真的受到了大家的喜歡。
在上面這一表演過程中,師生參與了探究設計、欣賞和評議,表演的過程也就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并受到熏陶感染,使課堂表演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
憑借表演,展開想象。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礎上演一演,會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三個小伙伴》一課中有“沒有鋤頭挖樹坑怎么辦?沒有籮筐運肥料怎么辦?沒有水桶澆水怎么辦?”這三個困難。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敘述和插圖的提示演一演。學生通過表演,很快就能理解小伙伴焦急的心情。
憑借表演,明文悟理。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屬于童話、寓言類,文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文中的道理是教學的重點。有時生動的表演能使該教學重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迎刃而解。如在進行《三個小伙伴》這一課的教學時,“演一演”幫了大忙,學生很快明白了寓意:團結力量大。
“演一演”,讓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理所當然地成為孩子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課堂表演這一形式,使學生有機會自主地學習,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中學習,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