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雪
摘 要:莫高窟是隋唐時期工藝美術的代表之作,它無論是在窟的規(guī)模、作品的數(shù)量還是裝飾藝術成就上都堪稱世界之最,為我們繼承民族藝術遺產(chǎn)、古為今用,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借鑒資料。本文通過對莫高窟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壁畫及彩塑等方面的分析,展現(xiàn)其藝術成就,以期使我們從中能夠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關鍵詞:莫高窟;裝飾;藝術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1 豐富多彩的圖案特色
1.1 地磚圖案和邊飾圖案
莫高窟一些較大的石窟都曾鋪有模制的浮雕花磚,這些花磚如花似鎊,與四周琳瑯滿目的藝術品構成一個整體?,F(xiàn)在花磚雖殘缺不全了,但仍處處可見。花磚呈方形,每邊約30厘米,早期的稍大一些,晚期的較小,上面都模印著勻稱的花紋。邊飾圖案一般位于石窟窟頂?shù)脑寰胁客庋厮慕?,石窟窟頂四坡壁畫交界處;有的邊飾繞窟頂一周,起間隔和裝飾的作用。從圖案形式上看,邊飾圖案在莫高窟的裝飾中稱得上數(shù)量最大,變化也最豐富。其功能既用來區(qū)劃壁畫,同時也形成壁畫的“外框”。
1.2 平棋圖案和藻井圖案
平棋圖案在莫高窟裝飾圖案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其藝術性使人贊不絕口。平棋圖案也就是對天花板的裝飾,即在天花板上區(qū)劃成若干正方形,再運用正方與斜方的累積套接,構成建筑上所謂“斗四疊澀”的形式。再在這一結構的每一空間,配置各種花紋。莫高窟的藻井圖案,約有420頂,變化形式很多圖案復合較為繁縟。320窟窟頂?shù)脑寰翘崎_元時的代表作品,中心團花,邊飾層層相連,疏密有致,虛實相生,顯得嚴整而又有變化。設色朱紫并麗,青綠交輝,具有熱烈而濃艷的色彩效果,顯示出輝煌燦爛的盛唐風格。
1.3 染織圖案和人字披圖案
染織圖案是指彩塑及壁畫中的佛、供養(yǎng)人服裝上所繪的精細的花紋。這些花紋是對當時流行的錦緞花樣的模擬,如聯(lián)珠團窠紋、獅鳳紋、團花紋、方格紋,以及僧侶袈裟上的所謂“田相紋”等。彩塑服裝彩繪從隋代起日趨富麗,供養(yǎng)人服裝以唐代描繪最精。染織圖案中還有不少外來的成分,如隋代的聯(lián)珠飛馬紋錦,唐代的葡萄纏枝紋錦、聯(lián)珠立鳥紋錦等。從早期的敦煌莫高石窟來看,入門的窟頂處就能見到一種與“人字披”形相同的圖案,然后才和平棋部分相連,這種裝飾手法主要源于對我國傳統(tǒng)建筑樣式的仿制。而起脊的人字形,在兩面斜坡的映襯下,一條條隆起的石椽格外突出,間隔用顏色描繪得甚是鮮明,并以長方形圖案加以填充,圖案的色彩以青綠、黑、白、赭為主,多為白地,色調偏冷。
1.4 龕楣圖案和光背圖案
石窟內的佛龕,是鑿在壁上的柜,供著佛、菩薩的造像,大者可容數(shù)十尊像,小者則僅盈尺。沿著龕口之上有一個重點裝飾的部位,呈弓形裝飾,稱之為龕楣圖案。龕楣圖以纏枝忍冬為多,穿插伎樂、鳥獸等,忍冬常??鋸埲鐦淞?,而人物、鳥獸則嬉戲棲息期間,有著生動的意趣。“光背”是以圖案來表示一種光焰的形式,通常在菩薩和佛的背后或者腦后,以畫上一個蓮花瓣形、橢圓形或圓形的光圈來表示。腦后的光圈就是“頭光”,也叫“項光”,俗稱“圓光”;“背光”就是背后的光圈,背光和頭光統(tǒng)稱為“光背”。
2 彩塑和壁畫的濃厚裝飾性
2.1 彩塑和壁畫的線描構圖
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都是先用線描來造型的,無論是對象的輪廓還是表情等都通過線描變成線條,線條本身具有裝飾和表現(xiàn)功能。敦煌莫高窟壁畫就大量地運用了線描,并通過影襯和渲染,使線描的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但是在用線描造型的過程中,還必須憑借藝術的高度概括和豐富想象。隋唐在勾線時,除了常用的色系外,還大量運用金線來勾勒。后來隨著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不斷提升,“瀝粉”開始出現(xiàn),這種物質能讓線條凸起,更加凸顯了其裝飾性。此外,構圖作為繪畫所表現(xiàn)的手段方式,其章法布局不管是獨立成幅的、連續(xù)故事性的,還是帶有組畫意味的,都必須遵循呼應、賓主、虛實、開合等原則。對于畫面的組織,并非能用“對景寫生”方式直接就可獲取,而是通過對主題的突出,突破時空的限制來加以取舍。同樣,就塑像的造型來看,盡管其風格特點具有時代差異,但是所有的儀表神態(tài),亦靜亦動,都十分強調細部襲飾和臨劃的效果。有的如同京劇的“亮相”,雖然動作較大,但沒有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有的如同舞蹈中的身姿,秀美矯健、柔婉婀娜。泥塑加彩繪是莫高窟塑像的一大特征,二者結合得完美無瑕,呈現(xiàn)出了濃厚的裝飾性。例如,根根勻稱且自然的發(fā)髻須眉,豐富多彩的服飾雜佩,無不體現(xiàn)出對每一個細節(jié)的精致裝飾。即便是早期的那些泥塑,雖然著彩描花不多,但其衣紋飄逸流暢,也顯示出了強烈的藝術性。從莫高窟泥塑以及壁畫的色彩來看,同裝飾圖案一樣,都比較重視重彩設色。各個石窟之間,盡管其主色調在時代性上有所差異,但總體上都是通過一種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實現(xiàn)這種色彩的調和。有的十分飄逸,有的十分沉著,有的十分輝煌??傊?,石窟藝術的完整體現(xiàn)也是與色彩的統(tǒng)調緊密相關的。
2.2 彩塑和壁畫時代背景呼應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壁畫,裝飾性體現(xiàn)得較為濃厚。不管是人物的造型、服飾、動態(tài),還是色彩和構圖等,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對裝飾手法的充分運用。因為就裝飾性實質而言,它是形式美的必要構成要素,也是每一種藝術缺一不可的。莫高窟的藝術作為一種古代文化藝術,同樣也需要任何一個構成部分以裝飾來達到其整體效果并予以呈現(xiàn)。從早期的意義來講,藝術的第一性是以實用為目的,審美則只是從屬于實用。從壁畫發(fā)展來看,就經(jīng)過了從實用藝術到欣賞藝術方向發(fā)展的過程。兩漢之際,佛教和道教的興起和傳入,就充分利用了藝術這一實用性,不僅將其用來裝飾廟堂建筑以體現(xiàn)建筑的裝飾性,而且也將其作為一種向人們宣傳迷信的一大工具。佛教藝術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在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上,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在北朝時期,苦修和勸善是其主要號召;二是在隋唐五代,“西方凈土”則被認為是引誘和炫耀;三是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時期,威嚇和恐怖是其主要手段。藝術上的這一轉變,主要與時代背景以及宗教本身的發(fā)展分不開。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來看,大多數(shù)是對前兩個階段的反映。
3 結語
莫高窟堪稱是我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的稀世寶藏,其藝術成就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單從莫高窟的裝飾來看,無論其整個布局還是豐富多彩的圖案,都具有優(yōu)美而強烈的裝飾性。本文從敦煌莫高窟的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壁畫及彩塑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使我們從中能夠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邵強軍.敦煌莫高窟人字坡裝飾圖案探析[J].山西檔案,2012.
[2] 李敏.敦煌北朝龕楣圖案演變及其裝飾特征[J].敦煌研究,2011.
[3] 李敏.莫高窟西魏北周裝飾圖案研究[J].敦煌研究,2010.
[4] 李育紅.敦煌石窟造像與壁畫藝術探討[J].當代藝術,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