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妮
摘 要:團組學習在英語課堂中本該發(fā)揮其充分的優(yōu)勢,成為高效課堂最有力,最根本的途徑之一,可事實卻非如此,中學生在團組學習中表現(xiàn)出了消極,被動的情緒。本文從各個方面深入分析目前中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旨在從不同角度全面認識英語課堂中學生合作意識欠缺的眾多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合理有效地促進團組學習在課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求充分發(fā)揮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培養(yǎng)合作精神。
關鍵詞:團組學習;中學生;合作意識;促進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060-01
一、什么是課堂活動?
所謂課堂活動是為了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上需要學習的知識而采取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方法。課堂活動包括:做游戲,小組交流,話劇表演,個人展示,電影觀摩,音樂欣賞等等眾多形式。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豐富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的單一模式,為學生的獨特思維和創(chuàng)造天性提供了寶貴機會。課堂活動不僅是老師傳遞知識的重要媒介更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催化劑和強化同學間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中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合作意識欠缺的原因探究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合作學習(也叫“小組學習”和“團隊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個體在活動中努力尋求有益于自身及整體發(fā)展的過程。在成就目標的過程中,成員們建立起互助互利,彼此依賴的積極合作關系。適當?shù)暮献骰顒右环矫婵梢越档蛯W生單獨學習時的緊張感和挫敗感,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合作而發(fā)展語言技能。多年來的實踐研究表明,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教育工作者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但在實踐過程中,尤其在以交流為目的的英語課堂上,團組學習卻沒能將其特有的功能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究其原因,具體有如下幾方面因素:
1.課堂活動本身的局限性:合理有效的課堂活動是課堂高效的有力保證和重要途徑。但由于中國英語課堂中大部分的活動遠不及有效,它們大多形式單一,內容膚淺,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不相匹配等等。更有甚者,把是否會讓學生發(fā)笑作為評判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判斷標準。所有目前表現(xiàn)出來的課堂活動設計上的欠缺是阻礙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與削弱團組合作動力的重要因素。這對于教師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合理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依據(jù)在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真實的認知能力等來設計?;顒有问?、內容、媒介、題材、目的、原則等都是有效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欠缺都會影響活動的有效性。根據(jù)Bloom Taxonomy,英語課堂活動可分為兩大類,認知活動和身體活動。正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兩種活動的側重點不同,分別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身體各個部分共同參與。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娛樂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放松心身。只要課堂活動能夠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求,學生積極合作學習便不會再可望而不可及。
2.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中國教育自古以來受道,儒家等學派的思想影響至深。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將傳統(tǒng)老師的責任和任務概括的淋漓盡致。至今為止,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很多學校仍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已經深入人心。這是影響學生課堂活動中合作意識欠缺的又一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剝奪了學生主動思考,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成為大部分學生學習被動的根源。近年來教育領域對此做了大量研究并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3.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中國,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唯一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甚至多個家庭的焦點。所以在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更多地家長以竭盡全力“滿足”孩子為原則,孩子們養(yǎng)尊處優(yōu)。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模式,為人處世之道會以此為基礎發(fā)展。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橫斷專行等反面品質難免會成為大部分獨生子女的典型特征。作為學生,課堂活動中的合作是他們表現(xiàn)和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徑。更多的這類孩子在此過程中不會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意見,不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意識不到個人責任,并在交流、協(xié)商等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不足。究其根源,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孩子這方面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鑒于此,家長們需要正確認識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客觀、理性的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4.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現(xiàn)代生活和學習中處處充滿競爭與合作。在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意識在工作和學習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在單位工作,爭當先進,在學校學習爭當全班第一,甚至全年紀第一。這本身是積極向上的工作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了大家的進取心。然而,一種極端的競爭心理隨之而生,敵視工作或學習伙伴,嫉妒、仇視等其他一些負面情緒主導了部分人們的思想。比如學生在競爭中壓力過大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自卑情緒,甚至與父母、老師有逆反心理,出現(xiàn)過激行為;有的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不惜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甚至做出有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這種種現(xiàn)象提醒教育工作者們,需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地認識競爭這一概念以及它的本質,并辯證的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中不愿和其他成員合作,我行我素等表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受到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
三、總結
中學生正值思維活躍,敢于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全面正確地認識團組活動,合理有效地設計團組活動并且形式多樣化地進行團組活動等可從根本上提高中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除此之外,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中對孩子參與活動的制約因素也需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們的高度關注。
參考文獻:
[1]劉敏.集體主義觀念對大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2008,(6).
[2]伍德沃德.如何巧妙設計英語課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