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玲
摘 要:本文主要對The Lady and the Peacock: The Life of Aung San Suu Kyi中昂山素季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及精神的描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文章介紹背景知識,典型環(huán)境,并且由此形成的人物性格進行深刻的剖析她在失敗,壓抑中如何自我解救。在面對多重壓力下如何做一個有象征意義的“peacock”。
關(guān)鍵詞:昂山素季;失??;壓抑;堅守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01
1.背景知識
本文總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平凡歲月:從印度到英國。 獨立后的緬甸國名即Myanmar,梵文為“堅強、勇敢”的意思,而非Burma(居住在緬甸的居民,包括外來者)。1945年6月19日,昂山素季出生,之后她的生活貼切地詮釋了國名寓意。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慘遭暴徒殺害,其時昂山素季才剛剛兩歲。15歲隨母移居印度。之后進入牛津?qū)W習并于1972年嫁給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這段期間對昂山素季來說是一段平凡的生活。但對于一個擁有強烈的愛國情緒者,她時常關(guān)注自己的祖國的政況。那段時期的緬甸正處于奈溫軍政府統(tǒng)治下,昂山素季知道人民生活在高壓政策之下過著非人的生活。
第二部分.勇敢的蛻變:讓軍政府害怕的“弱”女子。1988年3月13日,緬甸爆發(fā)“八月風暴”。此時昂山素季因為母親中風匆匆趕回緬甸,本來只打算暫住幾天,但當她看到緬甸軍隊對自己的人民開槍痛下殺手,她的內(nèi)心受到沉重的打擊。8月26日,昂山素季發(fā)表公開演說,之后組建了“全國民主聯(lián)盟”,并出任總書記。這一年昂山素季43歲,她突然告別賢妻良母的角色,完成了令人瞠目的轉(zhuǎn)身。
第三部分.軟禁歲月:苦難與平靜。
在擔任緬甸“全國民主聯(lián)盟”總書記后,昂山素季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1989年7月20日,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罪名對昂山素季實行軟禁。在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大選后,雖然她的政黨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最終繼續(xù)軟禁昂山素季。在軟禁期間直到丈夫去世都未能和他見面。她是緬甸的甘地,為民族解放放棄自己的家庭,但是她從未放棄,只為有顆愛國,勇敢之心。
2.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性格分析
2.1典型環(huán)境的分析
“典型(Tupos)一詞產(chǎn)生于希臘文,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人們創(chuàng)造了典型理論,不過他們只看重典型的一般性、普遍性特點,共性論占主導地位;從18世紀開始,西方人重視典型的特殊性、偶然性,個性論占主導地位;從19世紀開始,典型理論經(jīng)德國歌德、黑格爾、俄國別林斯基的發(fā)展而漸趨成熟,后來馬克思、恩格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闡明典型理論,把這一理論推進到完全成熟的階段?!?/p>
緬甸自1962年政變上臺以來,軍事獨裁政權(quán)一直在逼迫少數(shù)種族和多數(shù)種族。在這種高壓的環(huán)境里,人民生活十分的艱辛。在昂山將軍道德的影響下,人民對昂山素季的期盼,加上緬甸在這種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造就了昂山素季的性格,這些環(huán)境都是常人所不曾經(jīng)歷過的,面對家庭,國家,國際三重壓力,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造就了一代偉人,諾貝爾獲得者。The Lady and the Peacock: The Life of Aung San Suu Kyi,全面了介紹了這位在世著名女士的故事。她是緬甸人民的拯救者,昂山素季犧牲自己的家庭,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
2.2 典型人物分析
典型形象展示了時代性、社會性和普遍人性。一個優(yōu)秀的典型形象所包含的意義遠遠大于形象本身,它具有廣泛的象征性、代表性,正如恩格斯所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昂山素季在家庭,國家,國際環(huán)境三重壓力下,她是自我實現(xiàn)的成功者,勇與面對困難的堅強女士,對傳統(tǒng)道德的堅守者,最后成為一個讓世人尊敬的女士。
昂山素季是一個平凡的成功者。從15歲到了印度,之后到牛津?qū)W習從牛津獲得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學士學位后,素季留校工作了一段時間,1969年,在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緬甸人吳丹的提攜下她來到紐約,在聯(lián)合國秘書處工作。及之后的工作和婚姻,對于普通的女子來說,她已經(jīng)是生活上的成功者。
昂山素季是勇敢面對困難的堅強勇士。在面對祖國人民對她殷切的希望時,昂山素季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面對,并且決定回國。在回國后,昂山素季不懼軍政府的暴力,公開進行演講并且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文章中有這么一段描述:1989年4月5日,昂山素季遭遇了死神的考驗。她和同伴行走在一個城鎮(zhèn)的街道上,一隊荷槍實彈巡邏的士兵將槍口對準了素季,軍官威脅說如果再往前一步,她們就沒命了,素季讓同伴們站到一邊,平靜地獨自走向槍口,空氣在這一刻凝滯了。她抬頭看了一下天空,略微沉吟,繼續(xù)前行。槍口越來越近了。軍官臉色煞白,人們緊張地注視著他那只準備下令開槍的胳膊。突然,胳膊垂了下來,所有的士兵隨即放下了手中的槍。昂山素季潸然淚下?;貞浧疬@一幕,她說:“我發(fā)現(xiàn),恐懼來自敵意。當我被充滿敵意的軍隊包圍時,我沒有感到害怕,因為我從未對他們懷有敵意?!睆倪@段描寫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昂山素季不畏的精神。
昂山素季是一位對傳統(tǒng)道德的堅守者。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佛教的教義對國民有終身的影響。在回國后看到軍政府對學生血腥的強殺,強烈的激起了昂山素季對屠殺生命的痛惜。同時也增加了讓她留下拯救人民的決心。
,丈夫病危但是不能回英國,這些都讓一個普通的女子無法承受,但是昂山素季卻做到了,她在痛苦之中重生,犧牲自己的家庭,只為神圣的民主奮戰(zhàn)。在軟禁的最后階段,她用音樂,寫宣傳語來疏解自己的情緒,增加戰(zhàn)斗的決心,并且勸告看守她的在政府軍,讓他們了解民族解放的可貴。她有一個永久的座右銘:永不放棄。
結(jié)論
昂山素季是一個可敬的人,在面對軍政府統(tǒng)治,人民生活疾苦的環(huán)境下,她選擇勇敢的站出來并且做出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使命。她是一個好母親,更是一個國家和人民取得民主的希望。
參考文獻:
[1].Peter Popham.The Lady and the Peacock: The Life of Aung San Suu Kyi.Rider,2011
[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陳楠.勇敢的茉莉花.商務(wù)周刊,2008(3).
[4].趙海娟,昂山素季:“緬甸之花”重新綻放.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