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花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
話語標記“對”的序列環(huán)境與話語功能
羅桂花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在口語互動中“對”具有話語標記的特征和功能。在序列組織中,話語標記“對”可單獨構(gòu)成話輪,亦可位于話輪開頭、中間和末尾;其序列位置則包括根相鄰對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擴展相鄰對的第一部分,最小后擴展第三位置,以及非最小后擴展相鄰對的第二部分。話語標記“對”的功能包括:用作表肯定、確定的應答標記;表示贊成、同意的立場標記;表示確認;表示對話語的接收、協(xié)作;插入話輪、搶占話語權(quán);用作維持話輪的停頓填空標記;表示話語的結(jié)束、出讓話輪。話語標記“對”的多樣話語功能與它靈活的話語位置有密切聯(lián)系。
[關(guān)鍵詞]“對”;話語標記;序列結(jié)構(gòu);話語功能
現(xiàn)代漢語中,具有應答功能的詞語,由于可以獨立出現(xiàn),容易發(fā)展成為話語標記[1]。這類應答語的特征和功能也引起了學者的廣泛討論,如“好”[2~3]、“不對”[4]等。我們發(fā)現(xiàn)“對”作為互動交際中一個重要的應答語,其話語標記的性質(zhì)和功能尚未引起注意。
“對”有動詞、名詞、形容詞、量詞、介詞等詞性,類別復雜,功能多樣。已有研究分析了作為介詞的“對”[5]和作為量詞的“對”[6]。本文專門討論“對”的話語標記特征和功能??谡Z互動中,“對”在形容詞的基礎上演變出了一些新的用法。例如①本文語料轉(zhuǎn)寫標記:“⊥”表示話語修正;“……”表示轉(zhuǎn)寫中話語的省略;(())表示轉(zhuǎn)寫者描述;“---”表示說話拖音;“=”表示話輪轉(zhuǎn)換無停頓;“→”表示需要注意的話輪。另外,H代表主持人,H1、H2分別代表不同的主持人,G代表嘉賓,G1、G2分別代表不同的嘉賓。:
(1)H:老馬,……我得問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么多美好的前景在眼前,你相信嗎?
G:對。我相信。
(2)G:……想到一個辦法,把那個沿路,公路沿路的那個草地上撒上鹽水,羊就啃那個有鹽水的草,它就不跑了,很多羊集中在一起,領(lǐng)導一看這里有很多羊,這扶貧開發(fā)工作搞得好。我不知道這說的是哪個地方的。
H:對,我知道那不是你們那兒的。
(3)H:這種邪惡的自己怎么去定義?
G: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內(nèi)心都會有兩個吧,一個天使、一個邪惡。這樣,對,只是在看,嗯,哪一部分更強勢一些,你所表現(xiàn)出來的。
以上例句中出現(xiàn)的這類“對”具有如下鮮明特點:1.單用,不作任何句子成分,是話輪中獨立的部分;2.在話輪中的位置非常靈活,且相對獨立,不與前后的語言單位發(fā)生結(jié)構(gòu)上的關(guān)系;3.基本不表示具體的概念意義,以程序意義為主;4.語音上可通過調(diào)值高低、停頓等來識別。
顯然,這類“對”充分具備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3],[7],是一個典型的話語標記,且在互動交際中具有獨特、復雜的功能。鑒于此,本文以會話分析為研究方法,以訪談話語為語料,深入細致地研究話語標記“對”在口語中的運用情況,重點分析其序列環(huán)境和話語功能。文中所涉語料來源于中央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對話》、《風云會》和北京電視臺的《最佳現(xiàn)場》,轉(zhuǎn)寫后總字數(shù)約為100萬字。
研究表明話語標記的語用功能與它們在序列組織中的位置有著密切聯(lián)系[8]。話語標記“對”在會話交際中的各種功能也與它所發(fā)生的序列環(huán)境有直接關(guān)系。因此,我們首先分析話語標記“對”在會話中的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
處于話輪開頭位置是話語標記的一個特征[9]5,話語標記“對”的主要位置也是話輪開頭,如上述例
(1)、例(2)。它還出現(xiàn)在話輪中間,如例(3)。此外,“對”還可以單獨構(gòu)成話輪,或居于話輪末尾。請看:
(4)H:……現(xiàn)在是不是也在上海自己開了公司了?
G:將要開個公司。
H:將要開個公司?
G:對。
(5)H:運動員的生活,在我們看來很羨慕的走遍世界,對你來講其實是旅途的負擔?
G:可能去到任何一個國家,機場、酒店、球場、餐廳,四個地方,對。
話語標記“對”在話輪中的位置極為靈活,這是它具有多種話語功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jù)觀察,不同話輪位置上的“對”功能有別,而且某些位置還呈現(xiàn)出多種功能??偟囊?guī)律是,出現(xiàn)頻次越高,其功能越復雜。表1是語料樣本中話語標記“對”在不同話輪位置的分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表1) “對”在四個話輪位置出現(xiàn)的頻次
除了話輪位置,話語標記所處的序列位置也決定和影響著對它的理解和認識。日常會話主要由相鄰對(adjacency pair)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如“問-答”相鄰對,“問”為相鄰對的第一部分(first pair part),用于開啟序列,“答”是相鄰對的第二部分(second pair part),用于回應前一話輪[9]14。話語標記“對”的主要序列位置是相鄰對的第二部分,如例(1),主持人的問話為相鄰對第一部分,嘉賓的應答話輪構(gòu)成相應的第二部分,它以話語標記“對”開啟。“對”亦見于相鄰對的第一部分。例如:
(6)H1:說到農(nóng)民的合作組織,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之前我們也有過這樣的嘗試,但是我們不能算作成功的嘗試,這次我們重提這樣的嘗試,您覺得我們的信心來自何處?
G:張大姐講的,農(nóng)民有這種需求,如果農(nóng)民沒有這種需求,我覺得政府再鼓勵也發(fā)展不起來?!歉枰r(nóng)民自己的合作經(jīng)濟組織,所以說我把張大姐這樣的合作組織也看作是政府的幫手。
H2:確實他們的作用很大。
H1:對,那就您了解的情況而言,在中國農(nóng)村像這樣的農(nóng)村合作組織整個發(fā)展水平是怎么樣的?
G:農(nóng)民合作組織應該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了,那時候是萌芽……
例(6)中,第一位主持人的問話、嘉賓的答話,以及第二位主持人對嘉賓觀點的贊成話輪①此贊成話輪為最小后擴展(minimal post-expansion),詳情見下文討論。三者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序列。接下來,第一位主持人以話語標記“對”開啟新的話輪,提出新的問題,構(gòu)成另一相鄰對的第一部分,后續(xù)嘉賓的回答構(gòu)成對應的第二部分。
會話交際中,相鄰對常常被交際者擴展,即在相鄰對前、中、后插入獨立的話輪。被擴展的相鄰對叫做根相鄰對(base pair),在前、中、后插入的獨立話輪分別叫做前擴展(pre-expansion)、中擴展(insertexpansion)和后擴展(post-expansion)[9]26。話語標記“對”不僅出現(xiàn)在根相鄰對中,還出現(xiàn)在中擴展和后擴展中。例如:
(7)H1:今天在我們的現(xiàn)場其實有很多燦爛的笑容,剛才您也注意到了在臺上的王守奇老師......您覺得有沒有什么地方比王校長所在的地方更艱苦的?
G:對,我應該先跟王校長也握握手,2004年的時候我們見過一次面。((握手))H2:在哪里?
采訪中,嘉賓上臺時就跟主持人和學生等分別握手,卻忘了跟另一嘉賓王守奇老師握手。在第一位主持人提出了關(guān)于王守奇老師的問題后,嘉賓首先插入了一個與問話無關(guān)的話輪,表示要先與王老師握手,構(gòu)成中擴展。嘉賓插入的這一話輪是中擴展相鄰對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為握手這一行為①我們在語料中未發(fā)現(xiàn)話語標記“對”位于中擴展相鄰對第二部分的例子。這是因為訪談話語問答比較有序,插入話輪和序列的情形很少出現(xiàn)。。
話語標記“對”出現(xiàn)在后擴展中有兩種情形,一種叫非最小后擴展(non-minimal post-expansion),即根相鄰對第二部分之后所擴展的話輪作為第一部分投射下一話輪,從而一起構(gòu)成后擴展相鄰對[9]118~149。如例(4)中,主持人和嘉賓的第一話輪分別構(gòu)成根相鄰對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后,主持人針對嘉賓的話輪發(fā)起了一個回聲問,要求對方確認、證實[10],構(gòu)成后擴展相鄰對的第一部分,嘉賓以話語標記“對”回應了此回聲問,是后擴展相鄰對的第二部分。另一種是在根相鄰對的第二部分之后附加一個話輪,且不投射下一話輪,叫做最小后擴展。因為它常表示序列的結(jié)束,又叫做序列結(jié)束第三部分(sequence-closing third),所在的位置叫做第三位置(the third position)。請看:
(8)H:我聽出來了,郭市長的話里有話,希望多投點錢。
G1:國家要加大投入,……國家要建設十三大煤炭基地,包括大同也是其中之一。
G2:對。大同是其中之一。
H:所以這對于郭市長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例(8)中,主持人將話輪分配給了一號嘉賓,也就是說主持人第一個話輪與一號嘉賓的話輪一起構(gòu)成根相鄰對。之后,二號嘉賓以話語標記“對”開啟話輪,就一號嘉賓話語中的部分內(nèi)容做出了簡單回應,構(gòu)成最小后擴展。
(表2) “對”在五個序列位置出現(xiàn)的頻次②
(一)表示肯定、確定位于根相鄰對第二部分的話語標記“對”具有表示肯定和確定的功能。這時相鄰對的第一部分往往由是非問句構(gòu)成。如:
(9)H:這就決定了李娜從那個時候開始至今,直至目前的性格特征?
G:對。因為不太---,也有可能是一個弱者的表現(xiàn),因為不太愿意在人們的面前去表現(xiàn)出自己很軟弱的一面,對,就假裝堅強。
例中位于相鄰對第二部分開頭的話語標記“對”表示對前一問話的肯定與確定。是非問可分為語氣詞是非問和語調(diào)是非問[11],話語標記“對”常用于對語調(diào)是非問的回應話輪中,如例(9)中,主持人的話輪就是一個語調(diào)是非問。而語氣詞是非問的回應話輪中則相對較少出現(xiàn)話語標記“對”。請看:
(10)H:為什么呢?是因為我們上馬了非常多的發(fā)電站嗎?
G:非常多?,F(xiàn)在在建的電廠有2.8億千瓦……
對于主持人的“嗎”字是非問,嘉賓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沒有使用“對”,而是重復了對方話語中的關(guān)鍵詞。
我們認為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訪談話語中語調(diào)是非問并非“重在傾否”而“無話題功能”[11],它的一個重要功能便是提出話題,如例(5)和例(9)。由于語調(diào)是非問“未知度弱”、“提問性弱”、“求答性弱”[11],主持人常常根據(jù)自己對相關(guān)話題的了解以平升調(diào)是非問的形式拋出話題,引導嘉賓做出進一步的闡述與說明,如例(9)中嘉賓以話語標記“對”開啟話輪,并進一步展開陳述。而“嗎”字是非問“未知度強”、“提問性強”、“求答性強”[11],因此,例中嘉賓針對其中的疑問點做出了回應,而沒有使用“對”。因為“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演化為一個應答標記(responsive marker),其具體的判斷意義已虛化,這就是另一方面的原因。話語標記“對”來源于表示“相合、正確、正?!钡男稳菰~“對”③參見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44頁。。表示肯定、確定的話語標記“對”處于功能確定性連續(xù)統(tǒng)的初端,兼有實義詞和話語標記的功能,它的詞匯性意義在逐漸虛化、脫落,因而較少出現(xiàn)在“嗎”字是非問中,但可出現(xiàn)于對特指問句的回應。如:
(11)H:那當時這件事,最初干不成的那一刻,對村民、對村干部有什么樣的心理上的影響?
G:對。這個心理影響是很大的。再好的事還是不干為好,因為啥呢?怕告狀。怕告狀以后上面要查,查了以后給你惹了好多麻煩。
此例中,話語標記“對”作為一個應答標記對主持人問話中所預設的命題表示肯定,它開啟了一個回應話輪,用于回答一個特指問句。
(二)表示贊成、同意“對”在根相鄰對的第二部分出現(xiàn)頻率最高,功能也多樣。除了表示肯定、確定,還用于表示贊成、同意,這時相鄰對第一部分往往表達了某種觀點、看法、認識。例如:
(12)H1:好,歡迎大家……請到的是陳錫文先生。我們知道他是三農(nóng)問題的研究專家。
H2:對,對,對。
相鄰對的第一部分“陳錫文是三農(nóng)問題的研究專家”為第一位主持人的觀點、看法,表達了一種認識立場(epistemic stance),相鄰對的第二部分由三個連續(xù)的話語標記“對”構(gòu)成,表示對第一位主持人認識立場的贊成和同意,即表達相合立場(aligning stance),屬于典型的立場標記(stance marker)[12]145。
作為立場標記的“對”還常出現(xiàn)在后擴展中,包括第三位置和后擴展的第二部分。例如:
(13)H1:這35公斤大米夠用嗎?對于生活費來說。
G:如果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就說三四年級吧、十一二歲,可能35公斤大米兩個星期就吃完了。
H2:對。那個時候孩子很能吃。此例中,話語標記“對”位于第三位置,表達了對對方回應話輪中觀點的態(tài)度和立場。
(14)H:……那對于正職,國資委有沒有什么樣的要求?
G:我也當過副職,我也當過正職。我有時候舉例說,我說副職往往是解題目的。……但是正職不一樣,正職很大的工夫下在出題目上,你要不斷出出好的題目來……
H:用您的話說是一個會出題的人?
G:對。
當立場標記“對”位于根擴展第二部分時,對應的第一部分一般是對根相鄰對第二部分的一種闡述(formulation)。這種闡述帶有一點疑問的語氣,但不詢問實際信息而是顯示對先前話語的理解并讓這種理解引起對方和他人的注意和認可[13]123。如例(14)中,主持人的第二個話輪就歸納了嘉賓前一話輪的要旨,是對前一話輪的一種理解和認識。嘉賓在后一話輪中使用立場標記“對”表達了對這種闡述和解讀的認可,表達的是一種相合立場。
應答標記“對”回應相鄰對第一部分的是非問,表示對命題的肯定、對事實的確定,表達了說話人的態(tài)度、立場和視角,體現(xiàn)話語的主觀性(subjectivity),而立場標記“對”對應的第一部分為斷言或闡釋,它表示對對方觀點和認識的贊成和同意,體現(xiàn)了話語的交互主觀性(intersubjectivity),指示說話者對聽話者的自我關(guān)注,表現(xiàn)言語場景中作為概念主體的發(fā)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認知互動和協(xié)調(diào)[14]29。在這一過程中,形容詞“對”的判斷性意義進一步虛化、脫落,在口語互動中高頻率使用,語料中它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且在序列中的位置最靈活,共有3個位置:根相鄰對的第二部分、第三位置和后擴展第二部分。
(三)表示確認表示確認的話語標記“對”出現(xiàn)在后擴展相鄰對的第二部分,對應的第一部分為回聲問。例如:
(15)H:那你那個時候會不會特別懷念在美國的日子,……你的第一筆錢在美國融到了多少?
G:那就太多了,比在中國。我當時第一筆資金就一千多萬美金。
H:一千多萬美金?
G:對。
此例中,主持人和嘉賓的第一話輪構(gòu)成一個“問-答”根相鄰對,在它的后擴展相鄰對中,主持人針對嘉賓答話中的信息“一千多萬美金”,發(fā)起了一個回聲問。這種回聲問屬于無疑而問,它重復對方話語中的焦點信息以強調(diào)、突出所重復的信息,同時要求對方進行確認[10]?;芈晢柕慕邮照叱3J褂迷捳Z標記“對”來表示確認。表示確認時,話語標記“對”通常單獨構(gòu)成話輪,也偶見于話輪開頭。例如:
(16)H:當時你在現(xiàn)場嗎?
G:我不在現(xiàn)場。
H:不在現(xiàn)場?
G:對。我一直到燒完了之后廠里的老總才通知我的。
由于所回應的回聲問不提供新的話語信息,僅簡單重復前一話輪,表示確認的“對”與前述兩種話語標記“對”相比,所負載的信息值更小,韻律特征上表現(xiàn)為音高較低,音量也較弱,可用回饋標記“嗯”替換[3]58。這表明,話語標記“對”的詞匯意義進一步虛化、弱化,僅僅表示一種簡單回饋。
(四)表示接收、協(xié)作會話交際過程中,尤其是敘述性話語序列中,聽者往往會每隔一段時間自然而然地做出應和,向言者傳遞“我正在聽,你說”這樣的互動信息,從而形成一種言談上的協(xié)作。話語標記“對”可用于這種情況表示對話語信息的接收和對互動的共同努力。例如:
(17)H:我知道尚德和政府之間,有一次最好的溝通,......我想知道一下,施先生是怎么和這些股東進行溝通的?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件很情愿的事,我覺得。
G:第一開始我找了一家企業(yè),就是無錫小天鵝,應該來講這是一個很知名的企業(yè)。
H:對。
G:我找他們董事長---董事長進行溝通,我是怎么跟他講呢?正如譚市長剛剛講的,尚德能夠成,絕對是靠這些股東第一桶金,搭建了這么一個舞臺。
H:對。
G:來讓我唱戲,唱了這么幾年,……最好⊥理想是走到上市,那么也得到最高回報。
在嘉賓的敘述過程中,主持人兩次使用了話語標記“對”。此時“對”的音高較低、音量較弱、音長較短,它表示在傾聽對方說話,示意對方繼續(xù)說下去,屬于回送反饋標記(backchannel),相當于表示應聲回執(zhí)的“嗯”[3]61。
(五)插入、搶占話輪以上所闡述的話語標記“對”都位于回應性話輪,即根相鄰對或者后擴展相鄰對的第二部分或是第三位置。如前所述,話語標記“對”還可以位于話語序列的第一部分,包括根相鄰對和中擴展相鄰對的第一部分,其作用是插入話輪或是搶占話輪,如例(6)。又如:
(18)H1:……現(xiàn)在您給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吧,小丫認識了您,我們還不認識您呢=
→H2:=對,王老師,人家都說我們四川人說普通話吧,就是那個口音不是特正。王老師,展現(xiàn)一下您的普通話。
例(18)中,第一位主持人建議嘉賓王老師做一個自我介紹,將下一話輪分配給了嘉賓。而這時,第二位主持人以話語標記“對”開啟并插入了一個話輪,構(gòu)成中擴展相鄰對的第一部分。
(19)H1:張大哥,這么多年時間過去了,您救出來的那些工友現(xiàn)在還好嗎?他們都在做什么?
G:他們很好,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還在工廠工作,有一部分人事故發(fā)生后他們不在單位干了,他們害怕了。
→H2:對,可是我聽到一個奇怪的消息,說你在打算營救他們的時候,有一些工友并不愿意跟你一塊撤,究竟是為什么?
例(19)中,第一位主持人的問話和嘉賓的答話構(gòu)成一個相鄰對。這時,第二位主持人接過話輪,轉(zhuǎn)向另一個話題,開啟新的“問-答”相鄰對。此話輪中,他通過話語標記“對”引起大家的注意,表示自我選擇為下一說話人。
當話語標記“對”表示對對方話語信息的接收和協(xié)作,或表示插入和搶占話輪時,它的詞匯意義進一步虛化、脫落,而演化成一個無任何真值意義僅表程序意義的話輪標記。二者的區(qū)別是,用于插入和搶占話輪的“對”音高較高,音量較強,與后續(xù)話語的結(jié)合更為緊密。
(六)結(jié)束、出讓話輪“對”演化成一個話輪標記后,可以位于話輪的末尾,示意對方當前話輪已結(jié)束,出讓話語權(quán)。請看:
(20)H1:哦,四年前拍的?
→G:對,對的,今年才剛剛上映。還有一部電影呢,是《最長的擁抱》,也是10月份剛剛上映,那個是在蒙特利爾電影節(jié)上得了最佳創(chuàng)意獎,嗯,對。
H2:真的非常好的成績。
例(20)嘉賓的相關(guān)話輪中,均出現(xiàn)了遲疑和思考的痕跡,都使用了思索填詞標記“嗯”[3]70,之后嘉賓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是使用了話語標記“對”,表示“就是這些”,意味著當前話輪的結(jié)束。于是,主持人接過了話輪。
(七)維持話輪話語標記“對”位于話輪中的位置時,主要用來維持話輪,指的是由于思維不連貫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短暫停頓時,“對”被用來填充這種空隙,示意當前話輪并未結(jié)束。例如:
(21)H:確實自己的那種,無論是邪惡、怯懦、放棄,那場比賽全都沒有了?
G:沒有。那場⊥那場比賽好像就是到后來,就已經(jīng)真的是感覺自己對勝利的那種渴望又回來了。我回到休息室,我想原來你也可以做到。對,因為⊥其實⊥原來也看過很多報道說什么李娜心理有問題呀,然后怎么怎么樣,對,然后,剛開始我會反駁,沒問題或者怎么樣,但是你可能越反駁,人家越會覺得你是在掩飾。但我覺得,哎,通過這場比賽不要所有人知道,最起碼證明給自己看,你自己是有改變的。
例中嘉賓話輪較長,且處于回憶和思考狀態(tài),思維上不連貫,在第一個話語標記“對”之后,連續(xù)兩次修正話語(因為⊥其實⊥原來)。為了避免由于思維的間斷而造成語音間斷,且保持自己的話輪不被他人搶走,嘉賓使用了“對”和類似的停頓填空標記(pause filler)來爭取時間思考和組織話語。
口語互動中,“對”已經(jīng)虛化為一個話語標記,使用頻率相當高,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靈活多變,話語功能復雜多樣,其功能的多樣性與所處序列組織位置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結(jié)合序列位置和話輪位置,話語標記“對”的7種話語功能在序列組織中共存在6種分布,總結(jié)如下:1.位于根相鄰對第二部分,話語標記“對”用作表示肯定、確定的應答標記,表示贊成、同意的立場標記,以及表示對對方話語的接收和協(xié)作的話輪標記;2.位于根相鄰對第一部分和中擴展第一部分,用作插入話輪、搶占話語權(quán)的話輪標記;3.位于第三位置,表示贊成、同意;4.位于后擴展第二部分,可表示贊成、同意,也可表示確認;5.位于話輪中間,主要用于維持話輪,是一個停頓填空標記;6.位于話輪末尾,表示話輪的結(jié)束并示意出讓話輪。
[參考文獻]
[1]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2]邵敬敏,朱曉亞.“好”的話語功能及其虛化軌跡[J].中國語文,2005,(5).
[3]許家金.青少年漢語口語中話語標記的話語功能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胡乘玲.話語標記“不對”的功能分析[J].漢語學習,2014,(3).
[5]周芍,邵敬敏.試探介詞“對”的語法化過程[J].語文研究,2006,(1).
[6]宗守云.試論“對”對表人NP的選擇——兼談“對”和“雙”在對表人NP選擇上的差異[J].漢語學習,2008,(5).
[7]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Chen Y,He A W.Dui bu dui as a progmatic marker:Evidence from Chinese classroom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1,(9).
[9]Schegloff E A.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A Primer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0]羅桂花,廖美珍.法庭互動中的回聲問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2,(4).
[11]邵敬敏.是非問內(nèi)部類型的比較以及“疑惑”的細化[J].世界漢語教學,2012,(3).
[12]Du Bois,J W.The stance triangle[M]//Englebretson R.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3]Heritage J C,Watson D R.Formulations as conversational objects[M]//Psathas G. Everyday Language: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California:Irvington Publishers,1979.
[14]Traugott E C.(Inter)subjectivity and(inter)subjectification:A reassessment[M]//Davidse K,Vandelanotte L,Cuyckens H.Subjectification,Intersubjectific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Berlin/New York:De Gruyter Mouton,2010.
[責任編輯:黃文紅]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4799(2016)03-0149-06
[收稿日期]2015-09-3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5YJC740053
[作者簡介]羅桂花(1982-),女,湖南衡陽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法律語言學、語用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