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單詞對于很多中國大學生來說是個令人頭痛的事情。如今電子產品和應用軟件不斷推陳出新,在超市、銀行排隊,搭乘公交、地鐵等生活場景里隨時都可以利用手機APP應用軟件輕松進行英語詞匯學習。本文通過分析“百詞斬”和“扇貝”這兩款軟件對于單詞學習的優(yōu)缺點,探討其對于大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單詞APP軟件 大學英語詞匯 課堂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5GB1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95-02
萬丈高樓從地起。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詞匯正如磚瓦之于建屋蓋房一般,是構建英語知識體系的基礎材料。而對于很多英語基礎差的中國學生來說,背單詞是讓他們覺得非常枯燥而又極為頭痛的一件事情。一旦詞匯成為他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勢必嚴重影響他們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fā)展。正因為詞匯學習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在當今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針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各類APP軟件層出不窮。這些單詞軟件以其獨具的智能化和互動性,在幫助用戶隨時隨地背誦英語單詞、掌握詞匯量方面起到了輔助學習的作用,在大學生當中擁有相當廣泛的受眾群。
筆者通過學生反饋的使用體驗情況,選擇了兩款在當前人氣較高的單詞學習軟件——“百詞斬”和“扇貝”來分析其在大學生詞匯學習方面所具有的優(yōu)勢及不足之處。
1.“百詞斬”
“百詞斬”是一款特色及其鮮明的單詞學習軟件,功能豐富,學習效果明顯。以“讓背單詞上癮”為宣傳口號,其產品定位面向12-24歲的所有學生群體,針對英語學習和備考打造最易記、最難忘的背單詞軟件。這款軟件最明顯的特點在于:①為每一個單詞提供了極富趣味的配圖和例句。由于加入了一些經典人物形象的圖片,讓記單詞變得輕松而又易于堅持,成為一種樂趣。②沒有被記住的單詞會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反復出現(xiàn)以增強記憶。每日出現(xiàn)的舊單詞數(shù)量和新單詞數(shù)量相等。③制定學習計劃比較直觀。計劃完成日期、完成天數(shù)、每天背單詞數(shù)、每天所需時間顯示得很清晰。④每天可以在微信、微博打卡簽到,配有語言幽默的簽到信息。⑤有單詞電臺,分為FM和TV,可以通過音頻和視頻輔助單詞的學習。⑥用戶可以翻轉手機聽單詞發(fā)音,遇到不會的單詞再把手機翻過來查看單詞釋義。⑦采用橫屏模式,整體色調風格淡雅。⑧提供配套的紙質單詞書和相關周邊產品,拓展空間寬廣。
這款軟件的不足之處則是:①有些單詞的配圖不甚準確,容易產生誤導。②對于多義詞列舉的釋義只給出了單一的意思及配圖,如此一來,用戶對單詞的第一印象及其深刻,卻會極大地影響到對于這個單詞其他意義和用法的認知。③界面的各項功能擺放位置凌亂,邏輯關系不強。④軟件相關的周邊網店占用了界面的兩個重要位置,顯得繁復而冗雜,影響用戶體驗。
2.“扇貝”
“扇貝”軟件的宣傳口號是“最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軟件”。這款軟件注重教會客戶如何背單詞,提高用戶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有益終身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作為扇貝網在移動客戶端的產品延伸,“扇貝”單詞上的學習記錄會自動通過網絡同步,客戶也可以在電腦上通過瀏覽器訪問扇貝網進行學習,實現(xiàn)無縫銜接。其使用特點是:①通過單詞的英文例句與英文解釋幫助記憶單詞,進行深入的詞匯學習,學術性更強。②沒被記住的單詞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重復出現(xiàn)。③制定學習計劃。④可以在微信、微博和QQ空間打卡簽到,每天簽到可以獲得扇貝網的貨幣“貝殼”,這樣可以激勵用戶堅持學習。⑤用戶可以在論壇、小組、精選里和扇貝用戶社交,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增加了用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⑥功能界面設置邏輯清楚。⑦界面清新明快,用戶體驗舒服。⑧用戶可以用“貝殼”來享受增值服務,包括單詞書和詞典。⑨產品線延伸出一系列APP,如扇貝聽力、扇貝閱讀、扇貝讀書、扇貝煉句等。
“扇貝”軟件的劣勢在于:①新詞數(shù)目至多占當天所學單詞總數(shù)的20%,導致學習進度緩慢。②制定學習計劃的界面只有每日背單詞數(shù)。③一些常用功能隱藏較深,使用不夠快捷。④“扇貝”是一款較為傳統(tǒng)的學習軟件,功能單一。
由這兩款詞匯學習軟件的優(yōu)缺點再反觀大學英語詞匯的課堂教學,教師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指導下,著眼于結合教學內容不斷增強英語詞匯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把學生被動地拿著課本背單詞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制定并完成單詞學習計劃。
大學英語學習是以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最終目的的。雖然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擺脫了以考試為綱,唯分數(shù)論的應試教育的束縛。但是,在大學英語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仍然存在著種種與現(xiàn)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教學相脫節(jié)之處,難以在實際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英語技能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一方面,教師由于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迫于教學任務的壓力主要還是以講授語言知識點為主來進行課堂教學。另一方面,由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學生人數(shù)過多,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廣泛性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教師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勢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加上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難以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表達和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越發(fā)失去了興趣和吸引力。就詞匯學習而言,相當一部分學生仍舊沒有掌握學習的要領。學不得法使得學生很多時候雖然學習了很多單詞,但就是記不住、讀不準、甚至說不出。
大學英語詞匯的課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精讀課上,在大學英語的聽說、閱讀等課程中也應不失時機地進行詞匯教學,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在相應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和學生一起設計好課堂上的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了確保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每個任務環(huán)節(jié),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引導、監(jiān)督和組織,并在每次課后認真總結反思經驗教訓,如此才能使得課堂情景教學日臻完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英語詞匯課堂教學:
第一,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和互聯(lián)網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從中挑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涉及科技、音樂、文學、藝術、媒體等方面的不同題材,其中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形式生動活潑的圖片、音頻、視頻為媒介將該堂課上要學習的單詞的音、形、義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營造真實的交際情景,讓學生用心去聽、去看、去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例如教授動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用肢體動作來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形象,加深學生對詞語的感知和記憶。這樣學單詞既形象生動又趣味十足,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多種單詞識記方法來記憶單詞,如詞源記憶法,詞綴記憶法,詞根記憶法,諧音記憶法,聯(lián)想法,語境法等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將各種詞匯記憶方法融入到合適的課堂活動里,如游戲、對話、表演、比賽等,使學生樂在其中,在生動活潑、有趣實用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識。
第三,遵循記憶規(guī)律,在每次課上留出片刻的時間以小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復習已學的單詞,加強詞語的后期保持與再認,將多次的短時記憶循環(huán)轉化成長時記憶。這就類似于單詞APP軟件里設置的每日單詞任務。在保證每天學習一定數(shù)量新單詞的基礎上,把已學的單詞同時加以回顧復習,如此才能打牢詞匯基礎,為學生的語言溝通交流做好準備。
第四,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不光只是教給學生單詞的讀音拼寫、詞組搭配和表達應用,還應該讓學生對單詞的來源有所了解,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差異。給學生講解一些和單詞相關的話題背景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詞匯的內涵意義。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全球最新資訊包括國際時事政治、社會財經信息、科學技術發(fā)展等方面的興趣和敏銳感知。這對于他們自覺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儲備,以及今后的個人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總而言之,在大學英語詞匯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設置學習任務,將相關英語詞匯的學習內容和當下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結合起來,促使學生自覺運用當堂課所學的詞匯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一來,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chuàng)設出一個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變被動的填鴨教學為主動的探索學習。全體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堂學習效率勢必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被全面激發(fā)出來,他們才會深切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而且,要以有限的課時內學習推動學生自覺自愿地將課堂學習延伸至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每天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李建萍,大學英語詞匯策略培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2011,08(3)
[2]彭昶虹,大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策略初探——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3)
[3]滕芳,從建構主義視角探討大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
[4]吳斐,卓越院校大學英語詞匯學習障礙者幸福課堂教學實證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4,(4)
[5]鄭強,記憶規(guī)律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2011,(92)
作者簡介:
樊金琪,武漢大學珞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