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偉
摘 要: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物理知識和概念都是依據(jù)實驗概括出來的。要想使學生掌握這些抽象的知識,就必須調動其學習興趣,開展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動手的習慣,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課堂。
關鍵詞: 初中物理 自主學習 物理實驗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既要重視傳授知識,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呢?
一、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老師被認為是先知先覺者,是絕對的權威,所以物理老師們認為只有一味灌輸,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認為所謂的問題探究,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情景教學法都是教學的花架子,華而不實。殊不知物理學的許多抽象的理論光靠講授是很難講清楚的,必須讓學生先自主預習,課上進行小組實驗,然后通過師生研討輕松解決,使許多抽象的、零碎的物理概念,在學生親自試驗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這樣也改變了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狀態(tài),實踐證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物理新課改春風的沐浴下,那種沉悶、單調、乏味、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與時俱進了,必將被藝術性、靈活性、新穎性、趣味性的新的教學模式所取代。我校近年來竭力推廣山東某個名校先進的教學模式——協(xié)同模式,它以物理導學案為課堂引領,把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學生主體有機、緊湊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xiàn),思維敏捷性得到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再以檢測案為鞏固,在檢測案中用習題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難點,充分體現(xiàn)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及主觀能動性,增強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二、靈活多變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該是學生做的事情老師全部越俎代庖,不遺余力采用填鴨式“滿堂灌”,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無奈,教學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學方法單調、乏味,缺少藝術性、新穎性、趣味性。二是學生主動參與率低,沒有參與自主探究空間、時間。所以為了開展科學、有效的自主探究,促使學生在物理課堂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實驗、去討論,老師必須認真組織教學,優(yōu)化課堂結構,教師要在設計學生“如何學”上下工夫。
1.預習探究。每節(jié)課之前物理老師都要求課代表發(fā)下導學案、檢測案。首先要求學生閱讀導學案上教學目標,了解本堂課教學重難點,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其次閱讀建材和導學案的內容,了解本堂課出現(xiàn)的定義、計算公式和變形公式,導學案中的自主探究,然后預先做一下檢測案,從中發(fā)現(xiàn)疑點、難點,對老師的講授做到心中有數(shù)。例如,自由落體運動、力的合成與分解、萬有引力定律一課中,導學案設置了三個探究題:(一)兩個物體在不考慮其他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從高空同時拋下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二)地球上的人為什么不會飛起來,而宇航員在天空神舟飛船外會飄起來呢?(三)在地球上我們向天空飄一個物體立即落下了,為什么天上那么多的星球卻安然無恙呢?讓學生帶著這個懸念到課堂上解開這個迷。比老師親口說出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2.問題討論式。根據(jù)教和學的重、難、疑點,以及分析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和控制下,以學生自覺、主動地討論、質疑、辨析為主,使學生加深理解、綜合運用概念和規(guī)律的同時,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模式較適用于綜合運用知識的新課、練習課和復習課。如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有什么不同點?根據(jù)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怎樣判斷哪個省力,哪個不省力。
3.自學指導式。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再進一步引導思考、討論、實驗釋疑,達到透徹理解。通過“主體”與“主導”、“主體”與“主體”的多向交往,發(fā)展學生的交互學習能力。此模式較適用于介紹新概念、新理論的教學內容。如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人造地球衛(wèi)星等。
三、讓學生自主融入到初中物理實驗操作中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重視和改進實驗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學生實驗要以探究為核心。在傳統(tǒng)學生實驗教學中,老師用嘴講述,學生用紙筆記,對實驗過程死記硬背,不能自主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導致實驗操作能力低下。要想學生在實驗中了解物理課中的抽象概念,弄清物理現(xiàn)象,能順利解答疑難問題,老師就要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實驗操作、研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學生在實驗室使用儀器、進行操作、處理數(shù)據(jù)、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動眼、動手、動腦懂得實驗注意的事項,操作的步驟,儀器使用的規(guī)則,進行自主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等。
2、演示實驗要以問題為基礎。中學物理演示實驗貫穿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中,物理實驗為概念的提出、規(guī)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感性認識和探索工具,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理論思維分析、指導、處理演示實驗,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提出假設、分析實驗故障原因、探索新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研究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做到不迷信、不盲從,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林.新課程理念下物理教學改革初探[J].讀寫算,2011(21).
[2]陳偉達.互助教學的策略.教育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