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橋
摘要: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化與升華,是衡量個體與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河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初中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認知的活動,也應包含情感的教育。語文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加強對情感的教育以使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育;情感教育
一、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
進人中學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 讀與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yǎng) 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 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 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人情境,尋找與作者 心靈的契合點。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 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 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 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再 構建、再創(chuàng)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 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 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 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
二、課堂上營造情感氛圍
在課堂上營造情感氛圍是實現情感教育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后續(xù)學習的基礎所在,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保障作用。在情感課堂中,要以情感為切入點,讓情感觸發(fā)情感,抓住學生內心。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之后,后面的學習就會顯得輕松容易,并且效果也會比較好。例如,教師在講授《斑羚飛渡》一課時,以故事化的開頭切入,巧妙地設定問題:“在一場森林火災中所有的動物都要遷徙逃離,而小螞蟻行動太慢,很難逃離,那么,請同學們告訴我,它們應該怎樣逃離火災?”學生會對此展開思考,這樣的提問方法就很容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再一次引出故事內容:所有螞蟻迅速抱成一個個球體,滾動著向大火沖去,最外層的螞蟻被燒焦、燒死,最后沖出去的螞蟻僅剩很小的一團。通過這樣一段感情上的渲染,可以觸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點,此時再引入課程內容,同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同時幫助理解課文內在含義,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
三、把握教材內容,實現情感教學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把握不到位,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點的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有影響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高專業(yè)素質,把握教材的真實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同時將情感因素和教材內容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的情感就像是一陣風,能夠吹破一池春水,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教師的親切,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使得課堂教學氣氛變得和諧融洽。教師把知識和情感都傳遞給了學生,在準備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增強了對教學內容的真實體會,通過將自己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過程中,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和教學方式研究語文課本,對文學作品進行感受體驗,通過自己的情感理解,將作者的情感保留下來,傳達給學生,從而實現情感教。
四、利用詩文誦讀激發(fā)學生情感
郭沫若曾在《文藝論集》中如此說道:“立在海邊,聽著一種轟轟烈烈的怒濤卷起吼來的時候,我們不禁要血跳腕鳴,我們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種勇于進取的氣象?!钡拇_,傾聽怒濤發(fā)出鏗鏘的聲音,人們往往能夠情思泉涌。以此推論,在教室里,學生用心傾聽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誦,審美情感也會油然而生。因為散文、詩歌中的精彩片斷,會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轉化為一種高雅的時空藝術,引導學生在融入作品意境的過程中忘卻自我,激起感情的漣漪,走入“物我同一”的境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魯迅的議論性散文《為了忘卻的記念》感情強烈,但是因為文章寫作的時代距離學生的生活已經久遠,教學時學生往往難以真正感觸到作者情感的真摯與強烈。如果采用朗讀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就可以引導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教學時,筆者以低沉甚至沉痛的音調朗讀課文,學生在靜心聆聽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風幽如磐暗故園”的飽含悲憤的漫漫長夜之中。頓時,學生情不自禁地隨著作者的呼號而呼號,隨著作者的悲憤而悲憤。當朗讀到柔石被害一節(jié)時,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當筆者異常悲憤地一字一字讀出“原來如此?!边@幾個字時,作者那種怒潮般的情感強烈地拍打著學生心靈的堤岸,學生不約而同地跟隨筆者一同朗讀剩下的那一部分課文來。
五、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加強情感體驗
多媒體的應用豐富了初中語文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表現的形式,讓學生對初中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情感教育能夠更深入的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都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表現出社會生活現象及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課文中的畫面以直觀的形態(tài)展示到學生眼前,為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打下堅持基礎。
總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的對語文課程進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真善美的情感體驗。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和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質量,進而達到最終的語文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