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君 王國平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隨著社會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先后經歷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這些術語的演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目前比較統一的術語確定下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階級和社會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guī)范對其社會成員施加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和階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認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的生命線。本文研究習近平系列講話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張,以中國夢為中心,從道德、法治、領導干部素質的提高和運用辯證思維四個方面來論述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法律保障、領導基礎和思想保證。
關鍵詞 中國夢 道德 依法治國 辯證思維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夢想是人類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向往。每個人都有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就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是萬千中華兒女的夢想。我們必須以中國夢為總方向,才能更好的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才干、施展抱負,在實現個人理想的同時也為中國夢的成真積淀了力量。
1.1中國夢的價值
樹立正確理想與穿衣服扣扣子同等重要,第一??圩涌坼e,剩余的扣子也就跟著都錯了,同理,不正確的理想對于個人而言,影響整個人生,于國家民族而言,則影響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興旺發(fā)達。中國夢作為無數中國人民執(zhí)著追求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是科學的、正確的理想。首先,中華民族是一個追夢永不止步的民族,執(zhí)著追求夢想是中華各族兒女的民族性格。其次,中國特殊的國情以及面臨的復雜國際局勢是中國夢提出的外在驅動力。中國夢為深化改革注入新元素。最后,中國夢也筑牢中國人民的精神領域,成為反對、抵制少數反華勢力的精神武器。另外,國家命運關系到每個人的前途命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一個和平、安定的大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實現自我。
1.2中國夢的實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因此它的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青年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尤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對中國夢有正確的認識和理性的感知,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堅信不疑,并且愿意為之奮斗。第二,將實現中國夢化為自覺行動。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個人付諸行動,需要我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艱苦奮斗。
2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1)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2)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焙茉缫郧?,我國就出現了“道德”這一詞語?!暗馈笔鞘挛镞\動變化的規(guī)則、準則和規(guī)律;“德”表示人們認識 “道”之后,按照“道”來處理把人與自我、他人之間的關系。道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軌跡基本同步,經歷了曲折上升的發(fā)展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談到,“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不僅是對兩千多年前孔子等先賢圣人以德治國、以德立人等傳統政治倫理理念的現實回應,也是針對當今中國社會,具有現實關切和文化戰(zhàn)略意義的深遠洞見。
2.1道德及道德模范的力量
習近平在會見道德模范時指出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道德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個人而言,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對于社會而言,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道德支撐。道德模范是自覺踐行社會道德要求的典型,是在群眾中提倡的一種向導和追求。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真實再現了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深化了人們對道德力量的理解與認同。
2.2發(fā)揮道德的作用
加強道德建設,充分發(fā)揮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第一,要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以及志愿者服務和學雷鋒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tài)化;第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將道德規(guī)范融入到立法中,為道德行為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嚴懲不道德行為,使外在行為規(guī)范內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第三,人人都是道德的踐行者,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需要每位公民對道德規(guī)范的身體力行。
3奉法者強則國強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就是黨領導人民,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管理國家、社會各項工作和事務,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實現制度化、法律化,并且這種制度和法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以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生產生活營造良好環(huán)境。
3.1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古今中外無數政黨的興亡成敗不斷證明了“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這一論斷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吸取和借鑒古今中外歷史教訓和經驗做出的正確決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法治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進一步說明了法治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在我國,法治具有人治所無法企及的優(yōu)勢,首先,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其次,依法治國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第三,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第四,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3.2依法治國的舉措
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各立法部門應按照法定程序嚴格制定法律法規(guī),為人們選擇正確的行為提供法律遵循;第二,行政機關應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第三,違法必究,嚴懲以身犯法的人員和行為;第四,司法公正是關鍵。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部門工作人員在審案過程中應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處理案件,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第五,完善監(jiān)督機制,充分發(fā)揮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作用,保證依法治國的順利推進。
4打鐵還需自身硬
習近平等七大常委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按蜩F還需自身硬”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作為一個鐵匠必須“自身硬”,才能打出堅固耐用的鐵器。習近平同志在這里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宏偉事業(yè),“自身硬”是指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者、決策者和組織者的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嚴格做到思想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在這里習近平同志引用這句話旨在強調黨員領導干部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4.1提高黨員領導干部自身素質的迫切性
黨員領導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這是由他們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黨員領導干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黨和國家各項事務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經驗證明,擁有一批高素質的領導干部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關鍵所在?,F實生活中,個別領導干部確實存在理想信念失落、個人主義泛濫、選拔任用不公和工作作風漂浮等問題,為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勢在必行。
4.2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
建設中國、發(fā)展中國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專業(yè)化、知識化、年輕化和革命化的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首先,從干部選拔任用來講,應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選擇德才兼?zhèn)涞娜藖頁胃骷夘I導干部。其次一個好干部不僅需要組織的教育和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從領導干部自身來講,應堅定理想信念,以為人民服務為指導,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yè)務知識,提高理論認識水平;要以身作則,堅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到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率先發(fā)揚艱苦奮斗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
5運用辯證思維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議上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yǎng),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思維來駕馭復雜局面。
三十多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決定打破計劃經濟體制,發(fā)展市場經濟,當時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為此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此時又產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矛盾。這就說明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發(fā)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面對我國發(fā)展中出現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發(fā)展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一種運動,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就是一部發(fā)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與5000年中華文化史, 170多年近代抗爭史, 90多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斗史, 60多年新中國成立和發(fā)展史,一脈相承。
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這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想問題、辦事情,把世界上一切人與事物看成 一個整體。改革開放是一項整體性極強的系統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為此我們必須協調各方利益布局,協調推進改革事業(yè)。這就要求辨證思考問題,以整體觀為指導來解決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明確推進改革開放既要心懷大局也應著眼部分,恰當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優(yōu)先解決主要矛盾,同時不忽視次要矛盾。
參考文獻
[1] 王連文.讓每個孩子會做夢[J].基礎教育論壇(小學版),2013(6).
[2] 戚如強.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3] 李倩.肩負夢想與承擔責任——論黨的十八大報告對青年前進方向的指引[J].學理論,2013(23).
[4] 柯衛(wèi),唐元平.依法治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4(3).
[5] 王皓羲.行政倫理視域公務員道德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