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經濟復雜度與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解釋及國際經驗描述

2016-06-28 00:58:26張美云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

張美云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經濟復雜度與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解釋及國際經驗描述

張美云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摘要:通過梳理理論文獻,首先從經濟復雜度視角對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理論解釋。然后以日本、韓國、中國和馬來西亞為樣本國,選取了經濟增速、經濟復雜度、自主創(chuàng)新、人力資本質量和大企業(yè)實力等指標做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經濟復雜度提升是驅動一國跨越MIT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復雜度以及各個分項指標方面,中國與已經跨越MIT的日本差距較大,與韓國差距較小,與正在努力跨越MIT的馬來西亞相比有一定優(yōu)勢。因此,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希望很大,但是更需關注研發(fā)投入的增加、高等教育質量的改善、制造業(yè)大企業(yè)數目和實力的增強等方面,并需要針對性、持久性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經濟復雜度;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解釋

一、引言

從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狀況來看,很多國家或地區(qū)已經從低收入階段跨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少數經濟體邁進了高收入階段。拉丁美洲多數國家在經歷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增長之后就發(fā)生了經濟停滯,至今人均年GNI還徘徊在5 000美元左右,各種社會問題凸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發(fā)展的道路上面臨著諸多困難。印尼、馬來西亞等曾經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東南亞國家,至今也沒有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2006 年,世界銀行針對上述現象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以下簡稱MIT)的概念,之后又多次對這一概念做了闡釋,意即: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的多數國家或地區(qū),其發(fā)展仍然過分依賴外在因素,經濟增長內在驅動力不足,經濟增長徘徊不前或陷入停滯。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1978~2014年的GDP年均增長超過9%,但近年來增速回落。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2001年人均GNI為1 010美元,脫離了低收入階段;2008年人均GNI首次突破3 000美元,達到3 070美元,2010年人均GNI首次突破4 000美元,達到4 300美元,2014年人均GNI為7 380美元,已經達到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而且,MIT的各類表象已不同程度地在中國出現。參照國際經驗,上中等收入階段是跨越MIT的關鍵階段,所以,國內也引發(fā)了MIT相關問題的研究熱潮。但是目前除了要素比較優(yōu)勢的喪失、收入不平等、基礎設施和知識的外部性三種視角,關于MIT成因的較成熟的理論解釋比較匱乏(賀大興等,2014)。本文將嘗試從經濟復雜度視角對MIT的形成機制做理論闡釋,并通過國際經驗的統計描述做對比分析,以期得出中國跨越MIT的若干有益啟示。

二、主要文獻回顧

本文相關的文獻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經濟復雜度和經濟增長的文獻,包括斯密和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探索增長源泉的經濟增長理論兩個方面。近年來,此領域的代表文獻是Hausmann等人基于內生增長理論提出的產品空間和比較優(yōu)勢演化理論。該理論強調基于知識和能力的經濟復雜度是導致各國經濟發(fā)展績效不同的主要原因。因為產品反映了個人、組織和國家等經濟行為主體整合及運用生產性知識的能力,產品從簡單到復雜的升級、產品空間從稀疏到密集的演進反映了一國的發(fā)展進程,一國產品空間的整體技術含量即其經濟復雜度與其積累的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成正比。經濟復雜度較高的國家,產品空間密度較高,生產的產品種類較多,通過一國的技術進步、人力資本質量和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體現的生產新產品的能力也較強,經濟增長的潛力也大。他們通過跨國截面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除了煤氣、石油等自然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經濟復雜度可以解釋一國經濟增長的78%。并以希臘和印度為例說明,當期經濟復雜度較高而經濟績效較差的國家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當期經濟復雜度較低而經濟績效較好的國家具有較小的發(fā)展?jié)摿?。所以進一步說,經濟復雜度不但可以解釋經濟發(fā)展績效,作為一種驅動力,還可以預測經濟增長。而MIT的本質就是經濟增長及其驅動力轉換問題,基于經濟復雜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從經濟復雜度角度對MIT進行理論闡釋是可行的。

第二類文獻是MIT成因的一般性分析??v觀此領域的已有研究,學者們指出MIT是一個綜合問題,掉入的原因涉及多個層面。政治原因主要有權貴資本主義的負外部性(Harber et al.,2000)、殖民歷史導致的制度路徑依賴(Acemoglu et al.,2011)、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牽制了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楊承訓等,2011;楊忻仁,2014)等。社會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社會資本建設滯后(George et al.,2004;蔡昉,2008;馬巖,2009;劉偉,2011;鄭秉文,2011;宋宇等,2014)和社會流動性不足(蔡洪斌,2011)等。經濟發(fā)展是一個經濟體政治社會領域發(fā)展的基礎,所以探究掉入MIT的經濟原因,也涌現出較多研究成果,學者給出的解釋包括經濟轉型失敗(胡鞍鋼,2011;鄭秉文,2011)、發(fā)展模式滯后(林毅夫,1994;吳敬璉,2008;Woo,2009; 蔡昉,2011)、消費不足(馬曉河,2010;周學,2010)、收入分配不均(方浩,2011)、福利趕超過度(樊綱等,2008;陳昌兵,2008;鄭秉文,2011)等多個角度。但相關研究中,經驗描述居多,理論解釋比較匱乏。

第三類文獻是制約中國跨越MIT的經濟因素。Aiyaret al.(2013)從民主條件、制度、貿易結構、物質資本、金融發(fā)展等多個方面考察了各個因素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影響,并指出同一因素對不同國家跨越MIT的作用存在差異,有些因素對高收入階段的影響比中等收入階段更大。而曾錚(2011)、Jankowska et al.(2012)和Lee(2014)等基于中國的相關研究表明,中國在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過程中,最需關注的不是經濟發(fā)展速度,而是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加強人力資本中的高等教育領域、提高大企業(yè)的制造業(yè)實力等方面。而這些因素代表著一國生產產品的能力,可以統一到經濟復雜度與經濟增長的解釋框架之下。

結合以上文獻回顧,本文余下部分結構設計如下:第三節(jié),從經濟復雜度視角對MIT進行理論解釋;第四節(jié),選取韓國、日本、中國和馬來西亞四個樣本國,通過經濟增速、經濟復雜度、自主創(chuàng)新和人力資本質量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以驗證第三節(jié)的理論解釋;第五節(jié),研究結論及政策啟示。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解釋

注:此圖借鑒Ohno(2009)、邸玉娜等(2012)的思想,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劃分標準來自世界銀行2014年的數據,參照國際慣例,因GDP與GNI差異較小,經濟增長率采用人均GDP年增長率.圖1 經濟復雜度改變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響路徑

本節(jié)將嘗試從經濟復雜度與經濟增長率關系的視角,考察不同收入水平經濟體跨越MIT的發(fā)展模式。圖 1 坐標橫軸表示人均 GDP 年增長率,縱軸表示經濟復雜度。依據經濟復雜度與經濟增長率的關系,把處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劃分為四種發(fā)展模式,第一象限為高經濟復雜度、高增長,第二象限為高經濟復雜度、低增長,第三象限為低經濟復雜度、低增長,第四象限為低經濟復雜度、高增長。

如果一國位于第三象限的貧困陷阱區(qū)域,其經濟復雜度和經濟增長率均極低,人均年GNI一般不足1 005美元,一般是以農業(yè)為主且基本沒有工業(yè)的發(fā)展模式,經常要依靠外國公司的援助指導才能發(fā)展經濟。如果一國能夠突破貧困陷阱,將進入第四象限的下中等收入階段,不但經濟復雜度有所提升,而且經濟增長率提升更快,人均年GNI一般是1 005~3 975美元,國內開始有支柱產業(yè),主要靠技術引進和簡單模仿發(fā)展經濟,且此階段出口的主要是經濟復雜度較低的生產要素密集的初級產品。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一國人均GNI將突破 3 975美元,進入第一象限的上中等收入階段。依據國際經驗,上中等收入階段是跨越MIT的關鍵階段,必須突破原有的“低經濟復雜度、高增長”的發(fā)展模式,否則將形成路徑依賴并被鎖定在中等收入階段,加大陷入MIT的風險。此時,不能單純地引進技術,更需要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并不斷加大研發(fā)力度以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及時把經濟復雜度較低的勞動等生產要素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換,增大支柱產業(yè)的范圍和實力,努力突破上中等收入階段的上限,才可能順利進入第二象限。

最后,第二象限代表著“高經濟復雜度、低增長”的發(fā)展模式,一國成為高收入國家后,逐漸進行完全獨立的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并成為世界市場的領導者,經濟復雜度很高,但由于經濟總量變大及資源約束等原因使得經濟增速放緩,這正是一國跨越MIT后較普遍遵循的發(fā)展模式。

綜上,一個經濟體如果能遵循三、四、一、二象限的發(fā)展路徑,將順利跨越MIT,這是最理想的發(fā)展結果。但現實中不少國家或地區(qū)被鎖定在第一象限的發(fā)展區(qū)間,增速回落,很難突破MIT。下文將通過統計指標描述經濟復雜度對跨越MIT作用機制的國際經驗,并探索影響中國經濟復雜度的因素。

四、中等收入陷阱的統計描述

在通過統計分析驗證第三節(jié)的理論解釋之前,特對樣本國家和分析指標的選擇做以下說明:第一,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1960年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截至2011年年底,僅有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赤道幾內亞、葡萄牙、愛爾蘭、智利等不到20個經濟體跨入了高收入階段,而拉美多國和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正在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紤]是否具有國家主權性質和國家規(guī)模等因素,選擇同處亞洲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與中國做對比分析;第二,立足Jankowska和Lee等人的研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選擇經濟發(fā)展速度、經濟復雜度兩個指標,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人力資本質量、大企業(yè)實力作為反映經濟復雜度的分項指標做統計分析,以期得出對中國有益的啟示。

1.經濟發(fā)展階段及速度

明確四國各自所處發(fā)展階段及經濟增速變化,是進行本節(jié)統計分析的前提。從表1看,中國目前的發(fā)展階段類似于1980年前后的日本和1990年前后的韓國,而且目前的年人均GNI離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的上限12 276美元還有較大距離。中國在下中等收入階段所處時長比日本略長、比韓國略短、遠小于馬來西亞。相比于分別僅用了9年和13年就跨越了上中等收入階段的韓國和日本,以及在上中等收入階段已經停留20年的馬來西亞,步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僅5年的中國跨向高收入階段的時限還有一定的回旋空間。

表1 四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點

注: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2014年劃分標準,分別對應不同收入階段的下中等下限、上中等下限和上中等上限的一、二、三時點人均GNI分別為1 005美元、3 975美元和12 276美元.

從圖2看,四國經濟增速與各自所處發(fā)展階段基本一致。尤其是在各自跨越上中等收入的階段,中國經濟增速最高,韓國經濟增速也較高,馬來西亞比日本略高,但馬來西亞至今也沒有跨越MIT,說明經濟增速不是跨越MIT的決定條件。在邁進高收入階段后,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比之前有所降低,這也是高收入國家普遍具備的發(fā)展速度。從整體上看,1981~2014年,年平均經濟增速中國最高,且增長率沒有負值的年份,而其他三國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波動,其中日本負值年份最多,可以說中國在經濟增速及經濟穩(wěn)定性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

注:一國GDP與GNI接近,按照國際慣例,用GDP年均增長率表示經濟增速;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除非特別說明,數據來源下同.

圖2四國經濟增速變化圖(1981~2014年)

2.經濟復雜度

經濟復雜度可以反映經濟增長績效,作為一種驅動力,還可以預測經濟增長。四國經濟復雜度改變與其所處發(fā)展階段及經濟增速基本一致。從表2看,四國各自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經濟復雜度,日本約為2,韓國約為0.9,中國2008年ECI為0.89,略高于同年馬來西亞的0.76;從1964~2008年及1998~2008年兩個時段的變化來看,第一個時段馬來西亞的經濟復雜度變化最快,日本和韓國相當,中國最低,第二個時段中國的經濟復雜度變化最快。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與日本跨越MIT時點的ECI值差距較大,與韓國跨越MIT時點的值比較接近;雖然近年來中國的ECI進步較快,但是相比馬來西亞也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而且,中國近年來經濟復雜度提升主要是因為國內較多企業(yè)從事的外來加工貿易或引進了大量的外商投資,而非本土化內生的產品生產技術的進步或生產率的提高。所以從整體上看,中國在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過程中,經濟復雜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張其仔等,2012)[10]。

表2 四國經濟復雜度ECI(1964~2008年)

注:數據來源于Hausmann et al.(2014).

3.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衡量一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一般采用研發(fā)實力和專利申請等指標。從表3看,用相同年份及中國2011年與日本、韓國1996年的數據相比,不管是研發(fā)人員的擁有量還是研發(fā)支出占GDP的比例,中國都與兩國差距很大。用同一年份的數據相比,中國研發(fā)人員擁有量相較馬來西亞略微弱勢,研發(fā)支出占GDP的比例稍占優(yōu)勢。從表4看,用相同年份及中國2013年與日本、韓國1985年的數據相比,中國與日本在專利申請總量方面差距不明顯,但日本國內居民與非居民申請量的比例遠高于中國,中國在兩個指標方面都略微超過韓國。用同一年份的數據相比,中國兩個指標都相較馬來西亞具有明顯優(yōu)勢。所以從整體上看,中國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指標體現出一定優(yōu)勢。

表4 四國專利申請指標(1985~2013年)

4.人力資本質量

人力資本質量的常用度量指標有預期壽命、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從表5看,在預期壽命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中國與日本、韓國差距較小,與馬來西亞基本持平。但各國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經驗表明,人力資本中的高等教育指標更需關注(Lee,2014)。從表6看,在四國高等教育入學率方面,中國與韓國的差距極大,與日本的差距較大,與馬來西亞相比也處于劣勢。所以從整體上看,中國在跨越上中等收入階段的過程中,人力資本質量是一個沒有明顯優(yōu)勢的指標。

表5 四國預期壽命和平均受教育年限(1981~2013年)

注:四國平均受教育年限數據來自巴羅等(2014).

表6 四國高等教育入學率(1981~2013年) (%)

5.大企業(yè)實力

用大企業(yè)數目及銷售規(guī)模這一指標研究MIT,始于Lee(2013)。雖然大企業(yè)因為壟斷各種資源、占據較多市場份額可能會有一定的抑制創(chuàng)新、阻礙中小企業(yè)進入市場、尋租以影響政府政策制定等負面作用,但從整體上看,大企業(yè)不但有利于創(chuàng)新,而且是一個國家發(fā)展外向型經濟以增加出口、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動力之一。借鑒Lee(2013、2014)的做法,以擁有世界500強企業(yè)的實力來衡量四國擁有大企業(yè)的實力。

從表7看,近年來四國大企業(yè)數目的變化與各國經濟增速變化基本一致,中國增加較快,日本呈遞減趨勢,韓國增速緩慢,馬來西亞沒有變化;中國大企業(yè)數目與日本的差距逐漸縮小,逐漸超過了韓國,遠高于馬來西亞;從大企業(yè)銷售額占GDP的比例看,中國與日韓的差距都在縮小。但是中國大企業(yè)數目近年來遠高于韓國和馬來西亞,銷售額占GDP的比例卻小于韓國,與馬來西亞的差距也不明顯。為什么中國的大企業(yè)“大而不強”?較好的解釋就是中國大企業(yè)中制造業(yè)比例太低,多是勞動或資本密集型產業(yè)。如2011年,中國世界五百強73個企業(yè)中有25個(約34%)是制造業(yè),但前15名的企業(yè)沒有制造業(yè),而日本同年68個企業(yè)中有29個(約43%)是制造業(yè),且前15名的企業(yè)中制造業(yè)占8個。所以從整體上說,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加大企業(yè)的數目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增加大企業(yè)中制造業(yè)的比例,增強大企業(yè)的整體競爭力(Lee,2014)。

表7 四國世界500強企業(yè)數目(個)及銷售額

注:數據來源Lee(2014),使用銷售和GDP的當前值.

五、結論及啟示

基于經濟復雜度與經濟增長以及MIT成因的相關文獻,本文從經濟復雜度角度解釋了MIT的形成機制和跨越路徑。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選擇中國、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為樣本國,以經濟增速、經濟復雜度兩個指標及自主創(chuàng)新、人力資本質量、大企業(yè)實力等分項指標做了統計描述。結果顯示:經濟復雜度提升是驅動一國跨越MIT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復雜度及各個分項指標方面,中國與已經跨越MIT的日本差距較大,與韓國差距較小(個別指標略高于韓國),與正在努力跨越MIT的馬來西亞相比有一定優(yōu)勢。

以上研究可以為目前正處于上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提供如下啟示:第一,中國跨越MIT的希望很大,因為經濟增速及經濟穩(wěn)定性占有明顯優(yōu)勢,所以中國在未來幾年最需關注的不是經濟增速,而是本土化技術進步推動的經濟復雜度的提升;第二,中國在提升經濟復雜度的過程中,更需關注研發(fā)投入的增加、高等教育質量的改善、制造業(yè)大企業(yè)數目和實力的增強等方面;第三,經濟復雜度的提升要基于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是一個個人、組織和社會共同學習積累的漸進過程。中國是比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更大更復雜的經濟體,在跨越MIT的過程中,勢必面臨更多挑戰(zhàn),所以政策應該更具力度、針對性和持久性,以期早日邁進高收入國家行列。

參考文獻:

[1]賀大興,姚洋.不平等、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陷阱.當代經濟科學,2014,(5):1-2.

[2]Hidalgo C, Klinger B, Barabási A,Hausmann R.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Science, 2007,(317):482-487.

[3]Hausmann R,Hidalgo C.The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the MIT press, 2013:14-64.

[4]權衡,羅海蓉.“中等收入陷阱”命題與爭論:一個文獻研究的視角.學術月刊,2013,(11):95.

[5]Keun Lee.Possibility of a Middle-Income Trap in China:Assesment in terms of the Literature on Innovation,Big Business and Inequality.Fothcoming in 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 , 2014:1-26.

[6]曾錚.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視角的分析 .經濟學家,2011,(6):54.

[7]Anna Jankowska, et al.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Comparing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Ecperiences.OECD working paper, 2012,(3):1-43.

[8]Ohno Kenichi.Avoid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Renovat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Vietnam.Asian Economic Bulletins,2009,(1):25-43.

[9]邸玉娜,李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經驗分析.經濟科學,2012,(4):39-40.

[10]張其仔,伍業(yè)君,王磊.經濟復雜度、地區(qū)專業(yè)化與經濟增長.經濟管理,2012,(6):2.

責任編校:張靜,羅紅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4BJL009);陜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項目(HSSTP201426);西北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YZZ14058)

作者簡介:張美云,女,河南商丘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發(fā)展經濟學。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3.007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734(2016)03-00038-06

猜你喜歡
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如何規(guī)避“中等收入陷阱”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26:38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財經(2016年24期)2016-10-22 12:15:07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中國的借鑒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4:58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創(chuàng)新
中國將把“中等收入陷阱”甩在身后
別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连南| 呈贡县| 四子王旗| 乌什县| 合作市| 防城港市| 苍梧县| 锡林浩特市| 含山县| 凌海市| 清远市| 白朗县| 舟山市| 巫山县| 黔西县| 丰都县| 淅川县| 长泰县| 宝山区| 隆林| 扎囊县| 冷水江市| 鄂伦春自治旗| 磴口县| 安泽县| 方正县| 铜川市| 右玉县| 民县| 浠水县| 达日县| 抚宁县| 潜山县| 岳阳市| 新津县| 扎赉特旗| 宁阳县| 龙南县| 嘉鱼县| 大石桥市|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