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紋
案例一
我正準備上《凡卡》的第三課時,張文樂冒冒失失地說了一句:“老師啊,你別講,讓我們自己講吧!”
嗯?我一愣,把我開除了?
還沒來得及問為什么,掌聲就嘩地響起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對,讓張文樂講!讓張文樂講!”民意??!
張文樂勇敢地走了出來。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嚇了一跳,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索性就老老實實地坐在椅子上,做個認認真真的旁觀者吧。
“上節(jié)課,我們從課文的第8、第10、第15三個自然段中感受到了凡卡所受的苦。下面請同學們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出了凡卡的樂呢?”
呀!不慌不忙,有板有眼,還真讓我刮目相看哪!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叫我!”“叫我!”“叫我!”孩子們的踴躍也讓我頗有些意外。
一時間,我感覺不像是在聽學生講課,根本就是名師引路嘛,哈哈!
可當有同學提出,第四五六三個自然段是不是寫凡卡的回憶時,問題出現(xiàn)了。張文樂一本正經(jīng)地說:“第4、5、6三個自然段并不是寫凡卡的回憶。為什么呢?你看,第4自然段前面有一句話說:凡卡想象著爺爺?shù)臉幼?。既然是想象,就不是回憶?!辈缓?,理解有點偏差,該我老將出馬了。
我站起來,插話說:“大家再往下看看?!?/p>
張文樂愣了一下,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我打笑說:“你在前臺執(zhí)政,我在后臺掌控。你是皇上,我是老佛爺,我現(xiàn)在是垂簾聽政?!蓖瑢W哈哈大笑起來。張文樂也立刻放松了許多,往旁邊挪了一下,又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
就這樣,她講為主,我講為輔,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聽得快樂,我也是異常輕松,但更重要的,我感覺,他們的感悟似乎比任何一次都深,都透……
這節(jié)課,特有成就感。
案例二
指導一年級學生寫字的時候,因為總感覺他們年級太小,所以,都是我在臺上講,孩子們在臺下聽。時間久了,分明感覺到了他們的厭煩。
于是,有一天,我決定嘗試一下跟孩子們換個角色。沒想到,我剛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就高漲起來,個個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面對黑板站好,讓孩子們看字帖指導我書寫。
令我吃驚的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竟然把書寫要點全部找了出來!
而更令我驚訝的是孩子們的評議——
“老師,你的橫寫得不對,書上的橫寫在橫中線往上一點的地方,你怎么寫在橫中線上了!”要求還挺嚴格。
“你的心字底寫得太難看了,好像是有點大了吧。”有點審美能力呀!
“老師,你的那個撇怎么寫得那么長?。≡僬f了,書上的撇是朝向左邊線的,但是你的有點朝下了。這樣就不好看了?!庇^察夠仔細吧!
那天中午的字,我沒有多說什么,但孩子們寫得特別特別地好……
案例分析
1.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盡管新課程改革一直強調(diào)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事實上,更多的學生仍然是在一種傳統(tǒng)的你講我聽的模式下學習。他們渴望自己的主體地位得以突現(xiàn),得以尊重。
當學生真正地由后臺走上前臺,變聽為講,一改傳統(tǒng)“要我學”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這種角色的轉(zhuǎn)變,將標志著學生學習觀的徹底轉(zhuǎn)變。
轉(zhuǎn)變角色后的課堂,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quán)威。師生不再是對立的矛盾體,而是和諧促進的合作者,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教師融在學生中間,思維跟著學生走,并給以恰當?shù)姆龀峙c點撥,讓學生的迷惑頓時云開霧散。課堂上沒有教師的沉悶點名提問,也沒有坐等老師講解的學生。因為沒有了老師的高大形象的威力,他們的顧慮少了許多,于是顯得更加放松。在互動中,每位學生都是在積極地思考、主動地參與、踴躍地展示,學習熱情十分高漲。此時的學習,再不是負擔,再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競爭,一種收獲,學生在愿學、樂學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而教師由前臺走到后臺,變講為導,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給學生,一改傳統(tǒng)獨霸講臺的局面。他扮演的是指點學生迷津的航標,是載著學生前行的舵手。
這種角色的轉(zhuǎn)變,標志著傳統(tǒng)教學觀與教學方式的徹底轉(zhuǎn)變。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真真正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只有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我們的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換個角色,讓學生成為老師的一面鏡子
學生愛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所以,學生常常會成為老師的縮影。而當師生更換角色之后,學生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老師形象。為師者不但能從學生的言行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更主要的,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平時被自己忽略的不足。比如,在第一個案例中,我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平日對學生的教育更多地來自于批評,而這種所謂的善意批評也會讓當事人心里產(chǎn)生多么大的不舒服。在那次事情發(fā)生之后,我就格外注意這方面的修養(yǎng),對學生的評價從單純的批評轉(zhuǎn)變到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提出不足要委婉,努力讓學生的心理上能很自然很樂意地接受。而這樣一個小小的轉(zhuǎn)變,讓我跟學生的關(guān)系迅速升溫,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由此一路順風。
3.不要懷疑學生的智商
很多時候,老師們也并不是不想放手,只是,因為是小學生,總感覺他們這兒不行那兒不行,怕放手了收不回來,反倒給自己添了不必要的麻煩。事實上,現(xiàn)在的孩子遠比我們想象要聰明得多,只要我們放的目標明確,力度合適,手中的線就可以運用自如,他們就一定會帶給我們這樣那樣的驚喜。
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更換角色,比如孩子們初次接觸的新知識,再比如對孩子們來說表達會有困難的內(nèi)容,就不太適合采用這種方式。有時候也不可能整節(jié)課都讓學生唱主角,可以在課堂上選擇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某一個小知識點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而更換角色更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也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樣輕松。他一方面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不能讓孩子們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側(cè)重于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關(guān)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他的課堂教學水平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這可能比單獨地對老師進行培訓效果還好。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而一旦讓學生走上教學的舞臺,教師的教學重點會更加明確——那就是關(guān)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不正是我們教學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