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從為什么要在“做”中培養(yǎng)“學”“思”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思”能力兩方面,研究“做中學”和“做中教”過程中的“學”“思” 以培養(yǎng)學生“做”的能力。
關鍵詞:做中學;做中教;內部動機;學與思
中圖分類號:G712;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8-0079-01
“做中學,做中教”倡導以實踐為主體,“做”是學生學習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學和教的起點,其最終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技能,并將其轉化為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這種教學方法的理解存在誤區(qū),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單純地教會學生“做”,而將“學”和“思”的過程拋在腦后,嚴重割裂了“做”“學”“思”之間的聯系,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
一、為什么要在“做”中培養(yǎng)“學”“思”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一直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陶行知先生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币虼耍凇白觥钡倪^程中,一定學生要讓學生“思”起來,“學”起來。否則,教育出來的學生只會模仿而不會總結和創(chuàng)新。很多教師在學生“做”完任務后就認為已經達到課堂教學目標了,但實際情況不然,一些學生在“做”完之后,對于理論知識以及知識的運仍然很茫然。學生訓練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同時注意知識的理論積累和分析,在“做”的同時不斷學習和思考。長期只“做”不“思”的學習方式只會讓學生不愿、甚至不會去“思”去“學”。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思”能力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有這樣一則故事:數學課上,教師講完有理數運算法則后問:“(-3)×(-4)等于多少?”一個學生說:“等于9?!薄昂玫?,請坐?!绷硪粋€學生說:“等于12?!薄罢f說你是怎么做的。”隨后教師對答案正確的學生提出了表揚。下課后,教師及時找到第一個作答的學生,并問其為什么得出的答案是9,這位學生說:“先從數軸上找到-3這個點,從此出發(fā),向相反方向移動4次,每次3個單位,也就是4個3,于是得到9?!北M管結果是錯的,但這個學生的數學思維卻得到了教師的肯定。然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遇到肯給他們機會的教師?,F實中,學生往往無法得到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會不斷否定自己而不敢思、不會思。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即使發(fā)現學生回答錯了,也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學生的表述,并鼓勵引導學生換一種思考方向,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及時改正。
其次,在讓學生“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灌輸式的教育,學生不需要,也聽不進去,這種方式只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而教師卻束手無策。既然學生對動手“做”感興趣,那么教師何不利用這一機會,在“做”的過程中開展教學,像春雨一樣無聲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學習,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呢?因此,在對學生“做”的成果進行評價反饋時,教師不光要關注學生“做”的任務完成多少,還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和對問題的探究能力是否有所加深等。
再次,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愛思考成為學習的內部動機。什么是內部動機呢?有這樣一個故事:每天午睡時,總會有一群孩子到吉姆門前的小花園里玩耍,不僅打擾了他的午睡,還讓他的小花園變得很糟糕。吉姆說過很多次,但卻收效甚微。后來吉姆想到了一個辦法,為每個孩子準備30美分的硬幣。等到孩子來玩時,他對孩子們說發(fā)現自己變年輕了,想對他們表示感謝并將這些錢作為報酬,同時希望他們再來。第二天,孩子們又來了,吉姆卻只給了20美分。后來,吉姆漸漸把20美分變成15美分、10美分,直到5美分的時候,孩子們生氣了,就不來玩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是由于促使孩子去花園玩耍的外部動機減弱了。行為的內部動機來自本身的愿望,而外部動機則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要求。最初孩子們去小花園玩耍是出于自身的內部動機,而后來吉姆給他們錢并讓他們繼續(xù)玩耍,就是把他們玩耍的內部動機轉化為了外部動機。而當吉姆不給他們錢的時候,他們玩耍的外部動機就消失了。沒有了玩耍的動機,這些孩子就不去吉姆的小花園玩了。相對于一個人的內部動機,外部動機要顯得薄弱。持續(xù)長久的內部動機會讓人對所做的事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充足的精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要讓他們產生持續(xù)長久的內部驅動力。學生有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不喜歡機械化、重復化的學習過程,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根據他們的“思”嘗試去“做”,最終完成“學”,最終將“學習”真正轉化成內部動機。
三、結束語
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忽視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學習效果。教師在職業(y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做”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兼顧“學”和“思”的教育。沒有“學”和“思”作為指導,動手“做”將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宗偉強.淺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對職校生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J].職業(yè),2010(08).
[2]趙凱岐,蘭海,杜春洋,劉宏達,張強.新型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方法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