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作為一種新媒體社交服務媒介,微信以其強大的功能和對使用者來說低廉的成本滿足了當代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并成為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和深受大學生青睞的新興媒體。微信傳播的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陣地提供了工作便利。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利用微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挑戰(zhàn) 優(yōu)勢 突破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62-02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的主流方式。近幾年興起的微信作為新媒體的典型代表更因其自身特點深受人們青睞。在高校,微信的使用率達到100%以上,這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境,同時也提供了方便。高校應有效利用微信,尋求突破,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新陣地。
一、微信及其特點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根據網絡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注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是亞洲地區(qū)擁有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
微信的使用有以下幾個特點:(1)技術門檻低。使用者通過一部聯網的智能手機就可使用微信的基本功能,其服務插件的使用方法也簡單易學,適合大眾使用。(2)使用成本低。有智能手機和網絡(數據網絡或者無線網絡)就可以享受微信的大部分功能。(3)微信傳播速度快,影響廣泛,具有開放性的特點。(4)原創(chuàng)與分享內容相結合,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5)與微博相比,其個人私密性更強。微信好友添加需要對方同意,朋友圈只針對微信通訊錄好友開放,使用者可設置其信息對誰開放等功能,使得微信使用者自己發(fā)布信息的空間更私密。
二、微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每一種新媒體的產生都會在大學生中掀起熱潮,甚至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微信也一樣。當微信走進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并成為影響其行為和思想不可忽視的力量時,大學生由于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的特點,更容易受到不同觀念和思潮的影響。因此,微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一)微信信息內容龐雜,對大學生的認知構成挑戰(zhàn)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限制空間逐漸被打開,各種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符合或不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信息和合法或者不合法的信息在網絡上發(fā)布。微信因其具有分享鏈接功能,各種信息在微信個人或者公眾平臺傳播,高校很難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大學生本身不具備完全獨立自主的判斷篩選信息的能力,在微信虛擬空間中快速獲取海量信息時,更容易在良莠不齊的信息中迷失自我,難以對客觀世界培養(yǎng)正確的認知能力。
業(yè)內人士指出,新媒體的虛擬空間容易形成基于互聯網的大規(guī)?!皣^”,各種信息為了滿足大眾獵奇大行其道,而微信的轉發(fā)功能加速和擴大了垃圾信息的影響力與影響面?!八行畔⒌谋馄交故?,給了垃圾信息足夠多的曝光機會”。[1]微信中一些體現反社會主義、反人類的消極價值觀夾雜其中,丑化英雄、編造歷史事件的文章廣泛傳播。這些給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思想帶來很大沖擊,動搖他們的理想信念,混淆大學生價值觀,嚴重影響大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題。
(二)微信監(jiān)管空缺對大學生道德意識、行為規(guī)范和心理健康帶來挑戰(zhàn)
新媒體媒介審核體系仍然不健全,網絡監(jiān)管法律嚴重欠缺。微信作為新媒體最重要媒介之一,其在高校的應用非常廣,深受大學生歡迎與青睞,而微信管理方面法律的不完善會給大學生帶來嚴重影響。
一方面,微信信息監(jiān)管的不完善使得微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大行其道,大學生容易被有不良企圖的、在微信“圈”內有影響力的人利用,比如網絡詐騙、網絡傳銷已經逐漸通過微信走進校園、走近學生。另一方面,法律的缺失會模糊大學生私人空間與公開空間的界線。微信的互動性使得學生在網絡上發(fā)泄生活中壓抑的情感。模糊的界線容易使大學生將朋友圈看做是“私人空間”而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同時,過度的網上情感交流導致大學生對網絡情感溝通的依賴性,從而逃避現實生活的人際交流,弱化個人對集體的歸屬感。此外,微信虛擬性強,其約束主要靠用戶有意識的、自覺的行為,容易造成自由意識泛濫、法制觀念淡薄、集體主義弱化。
(三)微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帶來了挑戰(zhàn)
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體系,微信作為學生應用最廣泛的媒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樣受到局限。(1)高校缺乏完善的微信運營隊伍,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不強,內容缺乏體系,內容設計無序性,缺乏科學的課程設計。(2)缺乏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指導使得主題不明確,深度挖掘不夠,對廣大學生的帶動性不夠,受眾面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3)監(jiān)管體系、隊伍的缺乏使得微信平臺運營、主題和內容選擇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引導不夠,容易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娛樂化,受教育者一片熱鬧卻收獲無幾。
三、微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采取各種合理有效的方法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堅定其“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2]、對中國夢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抵制腐朽文化的影響,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要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抓好微信這個新陣地,微信世界中的不良思想觀念會對大學生情感認知和社會實踐感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只有充分利用好微信這個新載體,抓好微信新陣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發(fā)揮其作用。同時,微信結合自身特色與網絡媒介的特點,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便捷。
(一)由教育者單向施教變?yōu)榕c被教育者的雙向互動
微信的使用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渠道,教育內容的傳達由原來的單一化變成雙向性。微信的個人性、實時性、開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更能讓教育者第一時間掌握被教育者的動態(tài)和對結果的反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針對性,其效果更好評估。此外,微信的內容可以是原創(chuàng),而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消息之后的瀏覽數、點贊數、實時評論都可以被記錄,虛擬空間中的思潮領袖在原創(chuàng)內容被轉載的過程中產生。這種被認可的、直接的反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二)微信內容傳播方便快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時效性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受眾面難以實現突破。微信強大的社區(qū)功能使教育者超越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信息,而受教者也可以不再需要聚集到某一場所,只要有手機、網絡就可以接收教育信息。同時,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面對面溝通的途徑會讓被教育者因懼怕權威或因環(huán)境限制無法客觀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達不到“對癥下藥”的效果。微信從“面對面”到“鍵對鍵”,從“一對一”到“一對多”和“多對多”,拓寬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只是在教師、辦公室、校園、教育基地等實體場所,網絡“虛擬空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時間和空間更加開闊,內容傳達更具有時效性。
(三)微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內容充實
微信的興起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陣地。追求時尚、潮流的大學生,他們更崇尚有個性的人物、事物,也更追求自我個性的張揚與自我價值被認同和尊重。微信的社區(qū)功能正好又是一個中心化的過程,在傳統“領導者”被解構的同時,新的社區(qū)“思潮”領袖被建構,其“追隨者”更愿意主動去跟隨潮流,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灌輸式”的思政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微信集文字、圖片于一身,使交流是一個多感覺的交流,學習效果更明顯。而微信的多媒體特征使得其能承載更多種類的信息,或者將不同種類的信息糅合于一體。信息溝通方式的及時性、連續(xù)性、多樣性使得其優(yōu)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性。
四、揚長避短,合理利用微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3]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微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涉及的領域,如果能夠充分加以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取得很大成效。
(一)利用微信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匯集多方面力量
教育者利用微信將傳統“面對面”的交流教育模式多維化,利用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功能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立體化。教育者也可培養(yǎng)集合朋輩群體,進行榜樣教育。教育者還可通過與家長的網絡互動,形成合力,共同監(jiān)督、教育學生。教育者還可以利用微信的開放性結合社會資源,邀請校內外青年精神領袖進行網絡交流或者微課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合理利用微信服務插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要以人為本,與管理相結合,把管理育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微信的服務插件,利用微信做好管理工作。
思政教育者要利用好個人朋友圈,傳遞正能量。教育者每發(fā)一條消息、轉載一篇文章前要考慮到其對學生的影響,應多轉發(fā)正能量內容,積極引導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功能,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積極引導學生。高??芍饘咏膶W校、各行政組織、到各學院、各年級、各班級到各專項的微信公眾號,對各類學生組織進行分類引導,這樣可以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教育者可利用微信建群的功能,分層次管理學生。教育者可通過分層次分類別建群,有針對性地發(fā)布通知,及時有效地傳達消息。同時,微信群可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育者可通過微信群開會,征集有效建議或意見。
(三)完善高校微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和監(jiān)管體系,正確引導大學生
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體系的過程中,高校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要注重隊伍建設。
(1)提高教育者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備網絡知識、心理學等知識,能夠利用微信與受教育者平等交流,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對工作方法或內容調整,使教育更有針對性。(2)高校需建立分層次的微信運營隊伍,不同級別、不同部門的教師以及學生“領袖”分層次地做好微信的指導運營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激勵措施和制度建設,確保信息發(fā)布的可持續(xù)性和可提升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運營者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使其成為微信平臺上的“思潮領袖”,通過與青年的互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引領學生;同時,運營者應注意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的科學性、體系性和針對性。(3)建立網絡(微信)監(jiān)管體系和隊伍,及時發(fā)現問題,監(jiān)管不同層次的微信運營;及時反饋問題,營造高校健康微信信息傳播氛圍;建立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加強學生法制化教育,清朗微信空間,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共同創(chuàng)建線上線下校園文明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微博“轉發(fā)”已經成為垃圾信息的擴音器[EB/OL].[2010-08-18].http://www.homeol.cn/portal.php?mod=view&aid=
241轉引自“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49-52
[2]陳正杰,陳友誼.公安邊消警部隊基層政治工作[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70-71.
[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4.
[4]劉緑絲.和諧社會高校學生管理需以人為本[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報,2006(02):113-114.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