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富玉
摘要:教育關注的是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實質(zhì)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和培養(yǎng)生命意識。
關鍵詞:生命意識;融入滲透;呼喚;豐盈;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73-01
1.生命意識的基本理念
生命意識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文化的生命意蘊。語文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又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即它是文化的載體,記錄著民族生命的發(fā)展歷程。
現(xiàn)行的中學語文教科書里的很多作品直接或間接地去表現(xiàn)生命意識。如屈原的《離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沈從文的《邊城》、劉白羽的《白蝴蝶之戀》等等,它們具體表現(xiàn)在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投身自然欣賞美景的閑適愉悅,韶光易逝生命短暫的哀怨悲嘆……我們的民族文化從對《離騷》的學習領略屈原那理想的堅韌、高尚的節(jié)操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生命姿態(tài),到文天祥的《指南錄》里感受"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情懷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慷慨,從這些死生中我們看到了捍衛(wèi)生命尊嚴的方式,這些都屬于追求生命本質(zhì)意義的表現(xiàn)。在語文課中,向?qū)W生傳承民族文化,引導他們學習大量的經(jīng)典作品,就是希望走近先哲和圣賢,用他們健康,積極,高尚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和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結(jié)構。
1.2 生活的角度。"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即是在學習生活。例如《我的空中樓閣》,那"煙雨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的迷霧之美,"像鳥一樣,像蝶一樣"的小屋的輕靈與自由,還有山外青山,綠野阡陌等等美景都可在自然中尋找,這里作者描寫的小屋的幽美與安謐讓學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又如《散步》,"我"孝敬母親,陪老人散步,母親疼愛孫子選擇走小路,"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該文章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濃濃親情深深打動了學生,使他們獲得了情的陶冶。
同樣,《風景談》通過人和風景的對話來闡釋美和人生,使學生從中體會其思想內(nèi)涵,情感不斷得到擴展和深化,以此獲得智的啟迪。
以上這些文章,這些美的熏陶,情的陶冶,智的啟迪都在告訴我們該怎樣生活或是生活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的生命意識由此得到關注和培養(yǎng)。
2.生命意識的作用
生命意識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呼喚生命。許多數(shù)字和案例表明,青少年漠視生命,信仰毫無寄托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這對教育工作者來是說是值得深省的問題:教育應當怎樣進行,教育應包含些什么?教育教學不僅要關注人的肉體生命,即人的物質(zhì)存在,更重要的是關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嚴,價值存在。從生命意識的內(nèi)涵上分析,則教育教學的眼光必須放在另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維度上,重視對生命在審美意義上的真諦的理解。培養(yǎng)生命意識應建立在以人為中心,人本主義的基礎上,縱向?qū)θ诵赃M行全面呼喚挖掘,提高學生領悟生命的能力。所以教育之育,首先的作用就在于呼喚生命,使人性顯露。
2.2 豐盈生命。從中學文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文學的課堂上已經(jīng)很少感動。豐盈生命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體驗、感悟文學趣味,已然成為語文教育的當務之急。
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具有多解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的學習搭建體驗平臺,讓其自主體驗、感悟語文,體驗生命的快樂。教師應抓住文中生命因素,播撒情感,注意激發(fā)強化,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課堂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教學中可以展示語言文字美、教師人格美以及課堂氣氛美,并可以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開放式學習,使課堂生命變得活躍跳動。
2.3 提升生命。新課程理論所追求提升的應是"生命"的"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達觀的生命態(tài)度與精神狀態(tài),一種堅實的探究性的生命成長過程,一種主動的生存方式;所關注的是生命質(zhì)量的提高、生命價值的提升、自由精神的感悟、得意人生的達成。"⑨
許多的文學作品都在對學生進行著"生命意識"的滲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告訴我們:生命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該如何度過,即生命的價值該如何體現(xiàn)?《裝在套子里的人》告訴我們:"生命"要打破"束縛",爭取自由;《物種起源》告訴我們:生命的初始;《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告訴我們生命的形式及思索……故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存在即合理"的生命自然屬性,更要強調(diào)"合情、合理、合法"的生命社會屬性,深入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從而提升他們的生命成長。
3.生命意識的融合滲透方略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生命意識,要充分發(fā)揮語文對生命的點撥、潤飾和提升,不能依靠"填鴨式"的方式來獲取,而是以一種融合滲透的方式進行。
3.1 教師必須要有生命意識。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教育,首先教師要樹立起生命意識的觀念。
教師應該成為自己的第一個學生,你教別人做什么,你先問問自己愿不愿這樣做;你向?qū)W生說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聽。以一種真誠和諧的關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感染熏陶學生,因為"感染和熏陶學生心靈所能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說教大得多。"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尤其要注重的是言傳身教,用有聲的語言感染學生,用行動的身影去影響學生,育人先育己,從自我做起,樹立生命意識,尊重熱愛它,才會產(chǎn)生發(fā)自靈魂的愛,才能向?qū)W生傳遞生命氣息,如吹面不寒的楊柳風,融入學生的心田之中。
3.2 培養(yǎng)學生個性。以往課堂,學生是知識的盲從接受者,生命被壓抑,個性被束縛,活躍的思維被圈圍,其主體地位很難得到充分發(fā)揮。也正如此,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講究實現(xiàn)教學中一個激發(fā)生命、解放個性的過程。個性得到肯定尊重,生命色彩也得到綻放。完善學生個性,教師除了在思想上要正確引導外,情感的尊重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之上看待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問題無疑是對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的一個補充,學生生命意識平臺的建立也就是基于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正確引導發(fā)展之上的。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和培養(yǎng)生命意識,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生命因文化的滋養(yǎng)而富有、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