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玲
近年來我校在踐行新課程理念下構建“五學”課堂模式,即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比學、檢測評學。這種課堂模式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就在于“新”,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語文學科,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過程中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必須有所變革、有所創(chuàng)新。以下就是本人在構建“五學”課堂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構建“五學”課堂模式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導學
在閱讀能力方面,新教材摒棄傳統(tǒng)教材不合時宜的知識,第一次把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等作為訓練重點,把培養(yǎng)選擇處理語言信息能力放在閱讀訓練的重要地位。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訓練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以此讓學生較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閱讀的重要目的是在理解,對閱讀材料的信息加以篩選,條理加以梳理,難點加以剖析,主題加以提示等等。因此,針對課文具體內容,我給學生出示的是盡量合理明確簡潔的目標。如:在《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制定的目標是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在教學文言文單元我出示的目標就只有八個字,即會讀、會背、會譯、會悟。這樣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時既有的放矢,又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二、構建“五學”課堂模式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主探學
所謂自主探學,相當于“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根據內容需要放在課前或課中。自主探學是學習活動的前提因素,它是合作研學的首要條件??梢哉f,沒有了自主,“五學”課堂模式就成了花架子,一切都要落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指點。比如,讓學生在自主探學中首先要通讀課文,學會使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等。對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生可以有不同要求,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學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弊寣W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要求學生在上新課之前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在上每堂課之前都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自己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發(fā)現(xiàn)——解決——發(fā)現(xiàn)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
三、構建“五學”課堂模式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合作研學
所謂合作研學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在一起互促學習以提高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合作學習的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它重視的是學生群體間的相互交往,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立的人格、個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1.合作研學中的角色定位。合作研學中的教師擔任的角色可以是主持人、引導者或點評者。學生擔任的角色是學習者、決策參與者等。
2.合作研學的前提。合作研學的前提是問題的提出。此時,就可以整理出學生在自主探學中提出的有代表性、有普遍性的問題,以及教師圍繞教材設計的重點難點、富有爭議性的問題,二者綜合而成,布置給學生。同時營造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也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駕馭能力,能夠控制場面,調節(jié)氣氛。
3.合作研學的原則。一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是在閱讀課上,“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不要過分的去追求統(tǒng)一的認識統(tǒng)一的結論,應允許不同的認識和認識的不同水平的同時存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合作,是在自學的基礎上,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生生間的一種相互交流,使學生在橫向交流中各盡所能,取長補短,互相影響,有所收獲。
4.合作研學的形式。首先,它是以小組活動為核心,全員參與、立體灌輸。我在課堂教學中成立了二人、四人、六人等學習小組,教會學生在討論前的準備工作。其次,組織形式有多樣:可讓小組針對某一問題主要回答,由一位組員擔任發(fā)言人輪流代表小組回答;或把有爭議的問題分為正方、反方,進行辯論;或分為原告、被告、原告辯護人、被告辯護人,教師充當法官等較為有趣新穎的形式。要打破教師根據事先準備控制教學進程的習慣,代之形成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應確立教學進程的習慣,發(fā)揮合作研學的最大效能。同時,要防止某些學生的思維惰性,使合作研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構建“五學”課堂模式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展示比學
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融合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中也可單獨進行?!氨取本褪歉偁帲诟偁幹袠淞W生自信心,教師可以開展識字、朗讀、背誦、講演、寫作等活動,有些活動看似簡單,但它是學生學生學習的外驅力。因為比賽,學生就會去多看多練,這種自愿的過程,就是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也可以比在自主探學中誰更自主誰探索的深,也可以比在合作研學中誰展示得大方得體等。總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可以是靈活多變的。教師面對學生的展示過程中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多給學生鼓勵,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比”中表現(xiàn)好的要給以贊揚,同時對于“比”中表現(xiàn)較弱也要充分肯定他們的膽量,提醒他們努力的方向?!氨取钡男问揭部梢远鄻拥?,可以是個人與個人“比”,小組與小組“比”,男生與女生“比”,學生與老師“比”等等。
五、構建“五學”課堂模式的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檢測評學
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說也是可以靈活進行,可貫穿在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比學中,也可以單獨利用一個時間進行。教師可以針對當堂所學的一個學習要點進行檢測,比如在學完了《春酒》這篇課文,我讓學生當堂完成一個細節(jié)描寫片段,當場檢測評價。也可以在自主探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檢測生詞的把握,朗讀的情況等。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檢測評學。新課程理念淡化了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強化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這一改變,課程功能從單一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上來,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自我進步。
總之,以上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既是獨立的個體,又可以融會貫通。語文教材由于篇幅長短不一以及內容的多樣性,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就不可能完全機械的按部就班,在具體操作中是可以靈活多變的,讓每個環(huán)節(jié)既互相滲透、又互為補充。例如在教學《陳涉世家》《隆中對》這樣長篇文章的第一課時就是由學生進行自主探學。又如在每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時,可以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用一整節(jié)課讓學生用于展示比學等等。
以上便是本人在構建“五學”課堂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一點體會。有些做法可能還不成熟,還處在摸索之中,也未必是最科學、最有效的,希望廣大同仁予以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