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拯民
閱讀理解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不少教師感到教學無從著手,甚至束手無策。其實,它并非沒有規(guī)律、沒有方法。下面我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些經驗和體會,以期和同仁們交流。
閱讀是一種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它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要積極運用自己掌握的詞匯及語法知識理解新的信息或生疏的內容,以達到消化吸收新的知識的目的。
閱讀能力是速度和理解率的結合。速度快、理解率高是閱讀能力強的兩個標志,沒有理解率的要求,速度則是空的,反之,沒有速度要求,也談不上閱讀能力高。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要注意兩者的結合。速度的快慢應以理解率為標準進行調節(jié),一般來說,理解的正確率超過70%時,就應加快速度,低于這個水平時,就應放慢速度。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速度應為每分鐘30-70個單詞;高中階段應為每分鐘80-90個單詞,國際使用的TORPL測試要求每分鐘100個單詞。根據(jù)外國專家測試記錄,每分鐘閱讀速度可達800個單詞。另外,閱讀速度與良好的習慣有關。閱讀時有“五不可”,教師在教學中應加以培養(yǎng):不可朗讀或默讀;不可逐詞讀;不可用指頭或鉛筆指著讀;不可時時地回去重讀;不可邊讀邊和別人討論。閱讀時應用眼睛掃描句中各個短語,按意群、詞組理解句子的意思,眼光不能停留在單個的詞上,而要捕捉更大的語言單位,做到邊讀邊思考、邊理解、邊記憶。
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相信自己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經驗。比如:你明天第一次要到杭州旅游,有人告訴你可乘110次特別快車,你為了弄清發(fā)車時刻是否合適再買票,你必然要在車站車次牌上迅速查找,你一定會在眾多的欄目中飛快找到110次特別快車的始發(fā)與終點到站時刻。這就是典型的快速閱讀方式。只要指導學生平時堅持大量的訓練,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第二,要養(yǎng)成學生正確的閱讀思維模式:猜測—期待—修正—初步結論—重復—形成終期檢驗。具體來說,就是在看到文章的題目、大小標題或第一句話時,就要猜測期待下文是什么內容,進而獲取新的信息,不斷反復修正,直到讀到最后一句話,再把全部信息前后勾連、融會貫通,得出最后的判斷結論,這就是閱讀理解的全過程。具體到閱讀理解時,應遵循下列步驟:
(1)可先看短文后的理解題目,然后再本著問題有的放矢地速讀原文,對一些容易的題目可以馬上找出答案,以減少回視率,節(jié)省時間去思考較難的題目。
(2)帶著難度較大的理解題目再讀全文。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文章的第一段或開頭的幾句話,有標題的短文,要仔細理解標題,以求得準確的理解,如果萬一遇到生詞(其實,有可能是學生忘記了的熟詞),千萬不要望而卻步,徘徊不前,應該跳過去,暫時不考慮這個詞,或根據(jù)上下文進行猜測。然后抓住有關信息,比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數(shù)據(jù),有時還要通過計算,或根據(jù)作者的思想和意圖進行分析、判斷,再確定一個符合邏輯推理的答案。
(3)解完各題后,再對照短文讀一遍,認真檢查,看答案是否有誤。對于每一個題目的選項,為什么要否定某一些,而要肯定其中一個,一定要根據(jù)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意圖,說出充足的理由。
第三,不斷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閱讀理解題的出題模式(題型)。如,對選擇題題型主要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據(jù)或答案的直接回答題;
②根據(jù)關鍵詞或關鍵句來理解原文含義的理解性問題;
③眾多的語言信息總結出原文中心思想的歸納性問題;
④通過字里行間以及對上下文的理解而推斷出結論的推理性問題。
閱讀理解題的短文體裁很多,從人物傳記、風土人情、科普小品,到史地、政治、經濟及至新聞、笑話等等,文章內容豐富,句子結構比較復雜。目前的考試題中,直接從文中找到答案的題較少,更多的要學生運用總結、分析、概括以及邏輯推理和思維判斷來選擇正確答案,因此,我們在平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理解原句的含義、弄清其意圖、搞清文章結構標題等閱讀水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學本身并非易事,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能急于求成。我們要從現(xiàn)在抓起,從一點一滴抓起,指導學生進行長期的、大量的、廣泛的閱讀,逐步積累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感,從而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坳馬初級中學)